從小父母教我"別人欺負你你就不理他,他沒意思就不欺負你了"這種觀點對么?

因為這句話我小時候總是讓人欺負,我慢慢改變才漸漸不被人欺負。我因此也特別恨他們,因為他們故意要把我培養成一個逆來順受,懦弱的人!


你可以看看最新的超人電影《鋼鐵之軀》,懦弱的人會忍受,但是忍受不代表懦弱。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經常打架,尤其是初中在籃球場上,一言不合就會和人打起來。我不管打得贏打不贏,但是一定會出手,我原來和我爸說,我這是亮劍精神!我爸說我這是不成熟。

現在我大三了,每天都去打球,遇到很多想要打架的事,但是隨著長大我也改變了很多,我覺得敢於打架的人是有勇氣的,但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難道不是另一種更有力的勇氣么?

最後我想說,你的父母或許教育你的方法不對。但是恨他們,絕對是一種畜生的行為。


2015/06/25

行文有問題。鳥悄修改。

---------------------------------------------------------

2015/04/01

沖著這個贊,修改一下。

---------------------------------------------------------

同樣作為一個被欺負過的人,很想說些東西。不過距離問題提出都一年多了……現在再回答還有用么……

姑且寫了吧。

——先說欺負的事。

你的父母犯了一個錯誤,他們誤以為孩子的想法和社會上大人是一樣的。

那個年齡,對那些孩子來說欺負人是一種快樂來源,而這個年齡正是尋找快樂慾望最強的一段。

「不理他們」的對策是不能阻止你被欺負的,反而由於天性,他們會更加努力地去尋找方法,來讓被欺負的人作出他們滿意的反應。不作反應的話,他們並不會覺得沒意思,而是會產生「這個人玩起來很安全,下次找些新玩法」的想法。

雖然現在說已經晚了,不過也許看到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要解決這個問題,忍的確是個辦法。但,不是忍讓欺負自己的人,不是慫,而是忍過這段時間。人類進化到現在,仍然保留著競爭和淘汰劣勢者的底層心理,表現出來就是對「不合群」或者「不符合自己審美」的同類進行排擠,欺凌,戲謔。在這個年齡段,除非有過擊中心靈的經歷,否則他們不會對欺凌行為有任何的疑惑、罪惡感。

所以,首先要明白自己無法躲避這一段受到欺凌的日子,明白「之後的日子會好起來」。

然後作為消解方法,氣了可以打一架,但一定別讓自己留大傷;受不了了可以作一場,千萬別耽誤自己的道路。

當然,這個策略的核心,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到不被欺凌所擾。

而作為父母,疏通開導工作要做好,保證孩子不走歪路,著眼於未來,讓孩子知道「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讓孩子不過分在意現在的情況就好。

——然後關於題主你恨父母的事。

不知道題主你的年齡。如果你還未脫離學生身份,那麼可以理解,但必須批評。

這裡我得說一句你可能聽爛了的話:「你長大就明白了。」

正如我前面說的,你的父母錯在,他們認為大人的社會經驗,可以在孩子身上完美套用。父母跟你說「別理他」,並非想把你培養成一個懦弱的人,而是教你如何在這個社會上,少做沒必要的事,少生沒必要的氣,少受沒必要的傷。

因為,他們知道,改變別人,改變環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還不一定能見效。與其去反抗,不如逆來順受,減少對自己的傷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樣才利於生存。

你可以回想一下,有沒有過「別人勸你,你覺得很煩,覺得他沒資格對你指手畫腳」這種事情。是不是會有「你憑什麼想要改變我」這種想法?

別人也一樣,你想要改變他們,他們也不一定會接受。

另外,父母知道,人年輕,火也大氣也大,打架太危險。而且考慮到你父母所處的年代,他們很容易把孩子打架這件事與「黑社會,混混」這樣的形象聯想到一起,再聯想到這些人的後果,他們首先就會自己把自己嚇得不輕,無暇冷靜考慮。

只可惜他們偏偏直接告訴了你解決方案,而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沒有說出那句「過了這段就好了,不要被這種事情浪費了你的青春」。也許他們說過,但你聽不進去或者沒注意到。

所以我在這裡再說一次,請忍耐,同時保護好自己。這樣的欺凌總會過去的,不要把自己的時間、

精力、健康等寶貴資源,拿出一分一秒,一絲一毫,來浪費在這段荒唐的逆境中。這樣你才能在黑夜過後的黎明中邁開腳步,全力奔跑。

希望這個回答能有一些用處。不想再有太多人走我這條路了。


作為一個女孩,上幼兒園時經常被小男生欺負,回家哇哇哭,我爸知道了,非常生氣,然而他生氣的點是——你作為我的女兒 ,竟然被人欺負了就只知道回來哭。之後他迅速對我進行了對抗訓練、擊打訓練。在又一次小男生準備推我的時候,我還手打趴了兩個,還操起板凳準備砸倒另一個,如果不是老師拉住,應該他就頭破血流了。我媽被老師找去了,自然很是不滿,覺得我爸在教壞小孩,我爸在家哈哈笑,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當好孩子的基礎是保護自己不受侵犯。」

然而上到小學,又出現一個女生無緣無故整天跟著我罵我,當然她沒有動手,就是不停地辱罵。我回家告訴了我媽,說要不要我再打她一頓。我媽的意思是,一個成績不如你,表現不如你,也沒有禮貌教養的人罵你,你如果罵回去,自己就和她一樣低級。只要她沒有侵犯你的利益,只是罵一罵,那根本就不必理她。我爸也贊同,認為我如果出手打她完全沒有必要。

其實我媽的意思和樓主爸媽差不多,就是別人沒意思就散了,但是如果有實質性的傷害,那麼就要予以還擊。

不是別人的每一次挑釁都需要立馬還擊,有時候不還擊不是任人欺負,只是覺得那個人太LOW。然而如果已經直接傷害到了利益,那還是要有所動作的,一味的容忍就是讓別人變本加厲。


想說說自己的故事,可能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在7年前,對於14歲的我來說那就是天大的事

初一的我成績不好,但是我是屬於想讀好書但不會讀的孩子。那時候有一個男生(以下簡稱「小魔王)喜歡我。那時候的喜歡很簡單,無非放學攔著你,搶你書包,往你家打電話之類的。於是很自然被我媽媽接到,我媽媽的聲音跟我很像,那個小魔王沒有分辨出來,就亂說情話。我爸媽暴跳如雷啊!這對我家來說那就是天大的事啊!我也瞞不住,只好把小魔王放學自行車庫堵我的事都跟我媽媽說了,但是我也沒辦法啊!是他要堵我我能怎麼辦啊!

在那時我媽說了一句話「 你要想想,為什麼他不堵別人,偏堵你?為什麼他不去騷擾別人,就敢騷擾你?因為他以為你跟他差不多啊!」 所以在我的潛意識裡就是,因為我成績差,所以他才敢那麼對我。

後來情況背景是,那個小魔王的家人其實跟我家人認識,但是不太熟,然後那個小魔王在08年初給我爸媽發簡訊道歉,並表示不會再惹我,並請求我爸媽千萬不要告訴他爸。然而這件事我並不知道。

一年之後我媽把這事告訴一個老師,然而那個老師去告訴那個小魔王的爸(我媽並不知道那老師跟小魔王的爸認識),然後聽說小魔王的爸把小魔王打了一頓。小魔王滿腔憤怒只能發泄到我這來了,接下去要說的就是我初中階段,或者在我21年生命里最黑暗/最擔驚受怕/最恐怖的階段了。順便說下,我當時已經年級前50,重點高中種子選手了

那時候初二暑假…剛有手機,那個小魔王每天早上八點給我發威脅簡訊,基本幾分鐘一條!各種污穢不堪的用詞,現在想想都是憋屈啊!那個小魔王還找了他的朋友一起QQ上、簡訊罵罵罵罵罵…說我成績好看不起他們成績差的、各種侮辱我的話就不說了,各種侮辱我家人的話也是,還要找某職高的人來打我,要讓我活不到初中畢業啊噼里啪啦的……不過現在想想他那個「朋友」應該是他自己用另外一個手機扮演的吧…然而我那時有多慫,全程都是「我明白你的心情…」「希望你冷靜一下…」「我絕對沒有看不起你的意思…」 我還記得當他威脅我說「我要打電話給你媽」的時候我是真的嚇壞了…因為我一直記得那句「 為什麼人家惹你不惹別人」我真的害怕媽媽會再說這句話,所以我差不多忍受了那個小魔王一個暑假的謾罵,直到那個小魔王發簡訊給我媽,罵我媽不要臉,我媽打電話給他爸,才終於消停了…這個小魔王對我講的粗口可以說佔據了我目前21年人生中收到的粗口的99%

對我影響有多大呢?

我聽到座機響的時候我至今還是會很恐懼,害怕是小魔王打來的辱罵的電話/ 不敢出門,怕被職高的人打/ 不敢用手機,怕收到小魔王的簡訊/

初三的時候,他基本上一看到我就會對我說一句「你個挫B」,整個初三階段我也是很害怕他會不會某天找職高的人來打我

後來我當然上了重點高中,他去了職高,2010年之後到現在當然是一點聯繫都沒有了。但是在高中階段每當和職高的人一起乘公交車回家的時候,我還是會很害怕很害怕。在路上見到職高人的時候,還是會自動選擇繞道。20歲那年,已經大二的我,回了一次那個我不怎麼喜歡的初中,見到了現在的零零後小混混,我20歲了,我還是選擇繞道走。

其實想想,小魔王那麼做雖然衝動了點,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他以為我爸媽毀約在先/ 其實這件事情只要家長出面就可以很快解決,但是我當時就死活不肯讓我爸媽知道,就因為那句「 他為什麼欺負你?因為你跟他一樣差啊」

所以,他會什麼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我覺得原因很簡單

1.他看你不順眼 2.你看起來很好欺負

憋了我七年的事情,終於說完了


我有句話要送給題主,先秦孔子《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不對。從小被欺負我就沒理,但是把我活生生搞成了自閉不說話正確的做法是有人欺負你,你就把這個人趕出去,讓整個班都不欺負你,以絕後患,你所在的地方不允許欺負同學這種事存在,這樣大家都好好的了


他們說的沒錯,只是少說了一句。

窮苦人誰也惹不起。出門在外,謹慎為先。不與人怨。一定結怨,確保自己站在道理的一邊。沒有能力還手之前,次好的解決方法是不理他。


……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個別教師因為學生一點小的過錯讓學生自己打自己的行為?
遇見開黃腔的學生
准項目老師們,你好呀!
家庭教育革命(9):溝通質量矩陣
徹悟 道德經 第73章 勇於「不敢」

TAG:教育 | 童年 | 父母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