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她被自己用生命捍衛的民族謾罵了將近百年

1

大多數中國的高中生都學習過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劉和珍在著名的「三一八慘案」中被北洋軍警殘忍殺害,引起社會公憤。魯迅在撰文沉痛悼念這位「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時候,憤然痛罵女師大的校長楊蔭榆女士是殘酷迫害青年的「廣有羽翼的校長」。

魯迅的指責並非沒有一點根據。因為「三一八慘案」之前,楊蔭榆禁止學生參加政治活動,要求學生安心讀書,引起以劉和珍為首的學生的強烈抗議,在對抗升級之後楊蔭榆帶領軍警進入校園維持秩序,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在「三一八慘案」之後,魯迅重提舊賬,實屬對其以往行為的不滿發泄。

彼時的魯迅風頭正勁,如同現在的微博超級大V,一篇《記念劉和珍君》發出,青年學生群起響應,紛紛點贊,楊蔭榆就此被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後世許多人的印象里,她就是魯迅筆下的那個專制魔君。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位被魯迅痛罵「殘害學生」的女大學校長,在抗日戰爭中為了保護自己的諸多同胞而被活活打死。

這些事魯迅看不到了,他無法親自撰文還楊蔭榆一個公道,造成了國人對楊蔭榆根深蒂固的誤解。

2

楊蔭榆是江蘇無錫人,小名叫作「申官」,出身於書香世家,是著名學者楊絳先生的姑媽。

年輕時的楊蔭榆長得一點都不美,曾經被自己的母親當面嘲笑為「鼻子向著天」。為了追求門當戶對,楊蔭榆早早就被母親許配給了一位家資雄厚的姓蔣的少爺。

這位少爺是個智障,終日咧著嘴留著口水。

這段不幸的婚姻使楊蔭榆受了極大的刺激,她為了自衛把那位蔣家少爺的臉皮都抓破了,不久後便回到娘家,誓死不願再回到蔣家生活,徹底和這樁封建包辦婚姻做了個了斷。

這一年,她僅僅十八周歲。

回到娘家之後的楊蔭榆參加了補習學校,那是中國最早有男女同學的補習學校。楊蔭榆一改當時世家小姐坐轎子上學的風氣,率先步行上學,堪稱是敢於勇開風氣的時代新女性。

1907年,23歲的楊蔭榆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取公費留學,東渡日本,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進行學習。學成歸國之後的楊蔭榆受到重用,不久就擔任北平女子師範的學監。

1918年,楊蔭榆遠赴美國,進入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研修教育學,並榮獲碩士學位。

在美國的留學經歷,按理說應當使楊蔭榆在教育事業上更加成功,然而這恰恰是她的不幸。

在1918到1922這四年間,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巴黎會議上中國遭受不公待遇,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日益高漲,他們恨不得立刻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中國。

而這些,遠在美國的楊蔭榆沒有親身經歷,不會了解。

她在美國安穩舒適的校園環境中,接受的是歐美傳統的強調「秩序、學風」的教育理論。

1922年,她從美國歸來,擔任了女師大的校長。她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3

楊蔭榆迅速把自己在美國學到的教育理論付諸實踐,要求學生一心一意只讀聖賢書,禁止學生參加任何社會政治活動。這個曾經勇於抗婚的知識女性,堅守著自己的教育理念,漸漸走向了「自由進步」的對立面。

楊蔭榆並非是一個思想反動的頑固分子。她的所作所為,諸位設身處地想一下,只不過是一個校長的正常訴求罷了。社會上有什麼風吹草動,大多數人的師長想必都會叮囑「別跟著瞎起鬨,好好讀書才是正事」,楊蔭榆的要求無可厚非。

1924年的秋季,一些學生因為南方發大水而延誤了報到日期,向來嚴謹的楊蔭榆宣布逾期返校的學生都要開除,這一決定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抗議,他們早就對楊蔭榆的嚴厲作風不滿了,決定藉機發難驅逐楊蔭榆。

教育總長章士釗對學生無心學業頻繁鬧事的行為頗有微詞,因此支持楊蔭榆「整頓學風」的決定。

然而學生運動愈演愈烈,楊蔭榆最終還是被迫辭去大學校長職。

1926年3月18日,學生因日本侵佔大沽口而向政府請願,衝突升級後劉和珍等學生不幸遇難。

憤怒的學生需要發泄情緒,楊蔭榆再次站在風口浪尖,此時的她實屬無辜,僅僅因為未曾支持學生運動就被口誅筆伐。魯迅甚至痛揭她的傷疤,說她是「寡婦」或者「擬寡婦」。

在輿論壓力下,楊蔭榆再次被免去現有職務。北平她是呆不下去了。

1926年3月18日學生請願

2

被免職之後的楊蔭榆,惶然如喪家之犬,不得不避居蘇州。

然而,魯迅的攻擊已經使她身敗名裂,魯迅在蘇州的學生依然死不罷休,大有一種痛打落水狗的架勢,屢屢發文重提舊賬,痛斥她是專制魔君、反革命分子。楊蔭榆被搞得灰頭土臉戰戰兢兢。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放言》詩中寫到:「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楊蔭榆的人生際遇正是如此,假如她和魯迅一樣死於1936年,恐怕她的真實品格無人知曉了,終會背負罵名遺臭萬年。

1937年,日寇侵佔蘇州,燒殺搶掠,姦淫婦女,昔日的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此時的楊蔭榆,已經頭髮花白。她竟然不畏兇險,多次跑到日本憲兵司令部,向日軍指揮官遞交抗議書,併當面用純正的日語指責日軍的暴行

日軍的高級指揮官被楊蔭榆的氣度和膽識所震懾,下令日軍不得騷擾楊蔭榆開辦的二樂女子學術社。

周圍的婦女得知消息,紛紛前來躲避。楊蔭榆來者不拒,統統提供了保護。

非但如此,她還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擴建屋舍,以便收留更多的女同胞。

好景不長,日軍士兵的淫慾得不到發泄,又豈會善罷甘休。日軍很快想出了一條陰毒的計謀。

1938年元旦,兩名日軍士兵將楊蔭榆誘騙出門,在吳門橋上對她開槍,楊蔭榆掉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卻沒有立刻死亡。

日軍士兵看她還在掙扎,迅速連續開槍,直到她的鮮血將河水染紅。

一代女教育學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同胞,就這樣慘死在了日軍槍下。

楊蔭榆(前排中)是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5

作家陳群在《楊蔭榆之死》中寫道:「抗日,有各種方式,有拿槍的,有徒手的,有殺敵的,有斥敵的。楊蔭榆的行為,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為。」

楊蔭榆的一生,總算是得到了一個公正的評價。

可嘆的是,人們記住的大多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而不是陳群的《楊蔭榆之死》。

楊蔭榆,這個一生孤苦的女教育家,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就這樣被她用生命保護的民族誤解、謾罵了將近一個世紀。

有人曾經為楊蔭榆抱不平:「魯迅死的時候,身上覆蓋著『民族魂』的旗幟,而楊蔭榆死的時候,身上全是日本人的彈洞。」

我很尊敬魯迅先生,他的思想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無愧於民族魂的稱號。但我認為魯迅之言也並非都是不刊之論,他一生樹敵甚多,用一支利筆將無數對手挑下馬,也誤傷了不少人,楊蔭榆就是其中之一。

魯迅去世得太早,他沒有看到這個被他百般折辱的女教育家不屈的氣節。否則,想必他會再寫一篇文章為楊蔭榆女士正名吧。

都說歷史是公正的,正義永遠不會缺席,然而楊蔭榆卻被魯迅的一篇文章壓製得沒有還手之力,在將近百年之後還要因為教材里的這篇課文被無數國人唾棄。

我只願國人能夠知道並記住這位女教育家,她為國而死,為人民而死,哪怕你不為她點贊,起碼報以起碼的尊重。

都說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的書寫者,理應在心中有一桿秤,還那些被冤枉的人們一個公正。

微信號gujingyan91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景言先生的小酒館」。

已經委託維權騎士進行保護,侵權必究。

歡迎約稿,約稿請在知乎私信。

推薦閱讀:

歷史到底是不是就像課本上說的那樣?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分裂前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民國時期,中國的文盲率是多少?炮黨跑路到台灣,1950年台灣的文盲率是多少

TAG:历史 | 人物 | 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