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預言九月份會有大波IPO到來……這是「2016獨角獸瘟疫」的一劑解藥么?
作者:Sarah Lacy 翻譯:ONES Piece 任寧
譯者按:對於大多數創投行業內的人來說,這篇文章傳遞的貌似是個好消息——即將有大量IPO重開,流動性會重新回到市場,美國的「資本寒冬」要結束了?中國的是不是也快了?但值得深思的是,這一針解凍劑可能也會有副作用。究竟九月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產業觀察者們一直在唱衰風險資本市場,簡直是變著花樣在尋找表示「這事遲早要完」的新說法。
但是,過去兩三年里估值超過十億的公司比過去十年里的還要多。
那些公司背後連續的巨額融資,無論是規模還是價格,都是行業內前所未聞的。而這一切,都是以降低行業回報率為代價的。
2016年,我們的 IPO 市場開局是近期最差之一,而兼并購市場也沒好到哪裡去。今天,CalPERS(譯者註:加州退休基金)注意到,風險投資是他們私募資產品類中表現最糟糕的。這家全國最大的公共退休基金表示,過去五年從風險投資機構處收到的回報率是7%,而過去十年才5.6%。
這種毫無疑問的穩定緩慢的行業降溫與投資數額上的持續火爆,讓研究學者們感到困惑之極,並且束手無策。「我們不停地看到前所未見的東西」,普華永道的 Tom Ciccolella 在二季度 Money Tree 報告的新聞稿里寫到。
本周,JP Morgan 的全球股權市場負責人 Liz Myers 帶來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她告訴彭博社,這個九月,JP Morgan 手上有超過20個IPO案子排著隊要上。她補充道:「我看好這個勢頭將維持到秋季,並且會直至年底。」
另外,這篇文章里還說:
「最近幾個成功的 IPO 案例大大提振了計划上市的公司們的信心。根據 Myers 的數字,2016年有大約三分之二的 IPO 的發行價超過市場價區間。一旦上市,他們也幹得不錯。到目前為止,股價平均上升超過20%。」
除此之外,她還表示,在上市申請者中,科技公司最有可能成功。
《華爾街日報》往這堆猜測之火上加了一勺油——他們認為優步(從價格和預期來說都屬於超重量級別)——將會是上述其中之一。那篇文章里提到:
「另一個因素是:優步的收入增長可能將在近期顯著放緩(如果現在還沒放緩的話)。」
「因為優步的股東們希望公司爭取到儘可能高的發行價,所以對於優步來說(它現在還沒盈利),在增長變得太緩慢之前上市是更好的選擇。要是優步能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它還能讓公開市場的投資人相信它會是一支績優股——縱然它的估值會比最新一次的680億美金還高。」
在優步問題上,我的想法也遵循這個邏輯。要是優步等待太久太遲上市,會冒錯過企業生命周期自然高峰的風險。而同樣的事情,我相信在 Pinterest 身上已經發生了。對於優步,這種風險會加倍,因為它運營的是商業化產品,而它在國際市場、大眾交通和物流方面的收入增長並不理想,何況它還要面對來自谷歌/特斯拉/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競爭。這些個公司的家底都比優步要厚,在硬體和品牌上也更具優勢。
優步的主要優勢永遠是現金。在中國,它沒有現金優勢,輸掉了那場對弈。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優步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與三家合計市值超萬億美金的公司同時競爭的情況——這無異於以卵擊石。
但是優步不是一家合乎邏輯的公司。也許他們把虧損的優步中國當成一顆棄子,就是為了在不融個幾十億美元資金的情況下,儘可能更長時間地保持私有制狀態。(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讓 IPO 時的財務數字更好看而做的準備。)如果優步夠聰明,它會 IPO 的——優步很聰明,但是優步也很頑固。優步 CEO Travis Kalanick 一直說,他想儘可能長久地維持私有制。現在並沒有什麼逼著他們非上市不可。
比方說,JP Morgan 的 Myers(雖然她關於「市場回暖」的看法是垃圾),就表示她覺得那些最大的私人科技公司要等到2017或2018年才會上市。Airbnb 正在籌備新一輪巨額融資,所以它也可以被排除在上市名單之外了。另外,假若 Snapchat 今年遞交 IPO 申請,我會大吃一驚目瞪口呆的。
但是,撇開這些「十角獸」(譯者註:指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科技創業公司)不談,受 Twilio 和其他公司的而帶來的IPO僵局被打破,或者甚至是類似 Jet 和 Dollar Shave Club 這種十億美金級別的收購案,對於風險投資人來說,都是鬆一口氣的實在信號。九月,也許會是2016這個「回報率荒年」的轉折點。
假若這是真的,假若這些 IPO 表現優異,我不得不要懷疑,這會不會是「資本寒冬」的結束?那場被普遍預期的「獨角獸大屠殺」是否就不會來了?
假若是,那麼到時候會發生什麼?
許多風投機構說過,這一代創業者這麼會燒錢,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融資困難的環境。而經歷了18個月「狼要來了」的風聲鶴唳,到頭來,創業者們還是沒有嘗到融資困難的時代的滋味。
這可不太好。雖然幾乎所有建立或者投資了一個成功的大公司的人都會告訴你,賬上錢太多只是一種甜蜜的苦惱,無需擔心,但是錢來得太容易會令得公司內部滋長出自由散漫的情緒和其他壞習慣。要是在更高層面不加以干預,在現金過量保持一段時間之後,情況會變得糟糕起來。
再說一件事兒吧:儘管商業房地產市場略有降溫,科技公司員工的工資依然高得不行。外部干預來得越遲,人才軍備競賽就會越激烈,工資也就會愈加水漲船高。
這又會反過來加劇惡化舊金山灣區的住房危機。我們都聽說過過舊金山的住房市場有多糟糕(也真的很糟糕),但是灣區其他地區的情況實際上更差。現在在 Palo Alto,你需要有超過七十萬美金的年薪才能負擔得起住在一個又小又舊的三口之家的屋子。而就在這周,Palo Alto 規劃與交通委員會的 Kate Vershov Downing 辭職了,原因是由於她無法負擔居住在 Palo Alto 的成本——一個規劃委員會成員竟然被這樣「規劃」出去了!
學校老師們對不起,藝術家們對不起,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人們對不起,所有「非技術人員」們對不起,而且說實話,那些在科技創業公司工作但是沒有進入管理層的人,對不起,一大堆 IPO 過後,這個情況將變得更糟更糟。
(手持期權的)員工們也會有顧慮。哪怕這些獨角獸們都有能力進入公開市場,但市場的容納空間是有限的。讓我們看看上一波商業互聯網的浪潮:Facebook 跟谷歌一起基本上勢如破竹般將數字廣告的世界瓜分殆盡,剩下了身受重傷的 Twitter 和被迫賣身的 LinkedIn,以及一大堆估值在10億到30億美金的公司們。要在別的正常領域,這些公司也算是很成功了,但是如果你的公司在私有市場上就已經是十億估值,那到公開市場上就沒法玩兒了。
而一旦上市成功,這些公司的早期投資者無論怎樣都能賺到錢,所以他們無所謂。但是比較後期加入公司的員工就沒啥可慶祝的了。估值增長的緩滯能嚴重打壓一家公司的士氣。
最後一個問題是:造成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大破裂在宏觀經濟尺度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原因之一,就是風險投資機構向普通散戶傾銷了一大堆尚未成熟的 IPO 項目。
現時今日,沒人說這些 IPO 項目尚未成熟,是匆忙上馬。同樣地,我也並不覺得這些公司欠缺真正的收入或者巨大的潛在市場。
但我過去十年一直堅稱科技公司被高估了。這看似矛盾,可不同之處在於,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要是它們失敗,只有少數內部相關者會受到影響。但一旦這些股票上市,若是沒有外部市場干預,事情會變得大不一樣。
——好了,讓我們還是先別想那麼遠吧。畢竟,以上的假設都基於彭博社那篇關於九月份的 JP Morgan 訪談報告也能反映其他銀行的情況,以及年底前的整個市場的狀態。
目前為止,我們所知的只有:在股權市場不斷在每個季度都創下新低紀錄的情況下,至今仍然沒有實質性的干預措施出台。而且,我們之所以希望干預出台的唯一理由,是害怕糟糕的機構退出案例大量出現。
本文原載於Pando,由 ONES Piece 任寧編譯。ONES Piece 是一個由 ONES Ventures 發起的非營利翻譯計劃,聚焦科技、創投和商業。
推薦閱讀:
※除了估值下降,資本寒冬對獨角獸們的影響還有哪些?
※全世界的AI獨角獸都在這裡了,中國有七家上榜!
※盤點| 2016年獲得融資最多的10家印度初創公司
※一個關於小米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