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英傳里的飛船為什麼設計成類似手槍的形狀?

以及這樣形狀的飛船有可能真的實現嗎?


我來隨便扯一扯吧,不一定是精確答案.只是根據《銀英》說下個人的看法。不對請斧正!!

《銀英》好看,當然是先有萊因哈特和楊威利這些鮮活的人物撐場面.其次,田中芳樹為了凸顯楊威利在宇宙戰戰術層面上的絕妙,把整個宇宙戰的基礎設置成了「擬冷兵器戰場」.

V1黎明篇

P019 「由於反動力磁場系統等各種雷達穿透裝置及干擾電波的日益發達,後來甚至出現了可使雷達失靈的材料,所以幾個世紀以來,雷達的偵查功能已漸漸癱瘓了,偵查只能依賴有人偵察機或監視衛星等傳統方式。」

由於宇宙戰雷達的失效,就相當於冷兵器時代需要由探馬或哨站告急才能獲悉或猜測敵方位置,並以僅有的信息對戰場變化做出應變。一旦劍橋顯視屏上出現飛行物,那基本上雙方就已進入攻擊範圍了。

V1黎明篇

亞提斯會戰,萊因哈特集結所有兵力從中央突破同盟軍的犄角陣.集結突破和艦群主炮齊發有這樣一段描寫:

P043「同盟軍艦隊的各個角落濺起了彩虹般的火花,這是敵軍的光束炮被能量中和磁場所攔截,細微的能量粒子高速衝撞時引起互蝕現象而產生的火花。」

如果玩過銀英7的話會知道有密集陣形中央突破,如果要是出現在敵方側翼,主炮全開,基本上就是一波流.因為艦群哪怕是單艦轉向都是非常緩慢的.

P053第六艦隊旗艦佩卡蒙的巨大身軀開始掉頭,尾隨在後面的各艘艦艇也跟著掉頭。但是在混戰中掉頭並非易事,經驗老道的梅爾卡茨間不容髮地乘虛而入。

這就先說明一點,長條型,BEAN系光束炮放在艦頭非常適合田中所設置的"擬冷兵器戰場"讓集中打擊成為全書中最核心的部分,只要你滿足1:數量優勢 2戰場位置優勢 就可以對敵方發動致命打擊.長條型還能最大限度避免被正面主炮擊中.

如圖示:左側亞典波羅同盟軍與右下側帝國軍接陣主炮互噴,同盟軍基友三人組從戰場上方奇襲帝國軍側翼....可以看見的是 接陣雙方的陣形都是緊縮型,就是為了密集打擊.中央突破,最大化傷害.基友三人組的半包圍陣形則是擴大打擊面.便於變陣.

楊威利傳奇第一戰亞提斯會戰就是利用戰場戰術達成了貪吃蛇戰場。

P64三十分鐘後,雙方的陣形連成環狀,構成一幅奇妙的景象。同盟軍的前段部隊猛攻帝國軍的後尾,帝國軍的前段部隊則襲擊分成兩股的同盟軍其中一方的後尾。彷彿是光芒交輝的兩條巨蟒,在互相吞噬彼此的尾巴一般,也許連宇宙的另一邊也看得見這副景象。

楊威利說這個陣型在人類文明還在地球時代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我個人覺得可能是武田VS上杉時,武田家臣山本堪助祭出的「傻缺」《啄木鳥戰術》。

所以田中芳樹筆下的銀河戰場只不過是包裝後的古戰場,戰術大行其道而不是科技碾壓,哪怕是雙方的戰鬥機也旗鼓相當,王爾古雷沒占太大優勢。只要你進入戰場的位置夠風騷,敵方戰機根本沒有機會登場一切就已經結束了。

以上是從作品角度說一下看法,有點雜亂,諒解。下面貼幾個圖。

這是《星際殖民》里的人類巡洋艦,由於不需要考慮宇宙行駛阻力,只需要考慮自身路線動力以及星體引力,所以艦船的核心部分首先是核反應堆,或者高端供能模組,圖尾部中心圓圓的就是。其次是尾部的主引擎和負責WARP的曲速引擎,藍色的阻尼是用來降低艦船質量的,便於提速,轉向。剩下的就是劍橋,以及武器了,像這種香蕉型艦船一般沒有側炮。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這樣的艦船設計是人類熱血基因導致的,要麼一發入魂!要麼被一發入魂!如果敵人出現在側翼,兄弟姐妹們抓緊時間彼此再見,擺出微笑的POSE就可以了。

人類戰艦,側翼有光子炮台,只能對空,無法對艦。正面戰場還是要靠長射程量子魚雷。而且由於面積大了,膝蓋中槍的幾率也就增加了

圖中央是楊威利主艦休伯利安,武器是艦首32門中子炮,全長911米,相對還是短的。個人認為中部劍橋部分,引擎和動力系統都在尾部。

唯一的一艘高富帥坐騎,萊因哈特的伯倫希爾,看起來就像神族的玩意兒了.....

其實大部分宇宙戰作品裡的人類主艦基本上都是長條形方方正正的,UC系高達吉翁和聯邦的都是,除了白色木馬。太空堡壘也是,可能是人類的想像力還是根據目前科技水平下的戰艦來構想宇宙戰爭的結果。尤其是日本人的戰艦情懷無比厚重,抓著大和號死不放手可能也是成因之一。

歐美系的形狀就要多姿多彩一些。星際迷航之流就更美型了。


手槍?明明更像長條狀啊。

其實和潛艇的外形很像不是么?

只是沒有水的阻力,沒有必要那麼流線型。


銀河英雄傳說是太空歌劇,科學幻想元素只是劇情的點綴。銀英艦隊規模動輒成千上萬,大多數時候這一規模的艦隊對宇宙要塞卻無能為力——題主可以把銀英的軍艦抽象為日本戰國時代的鐵炮足輕、三間槍足輕、武田騎兵隊,大家都是挺著一桿竹槍往前捅

把軍艦設計成長條形,最主要的目的是滿足田中寫銀河三國演義的軍略需要,而不是單靠一兩項先進技術/決戰兵器打贏一場戰爭——我印象里只有傑服粒子定向散布技術決定了一場戰役的勝負,可是寫這項技術的目的還是批判民主的同盟政府是多麼的腐敗無能,反應遲鈍

銀英的故事是兩位主角施展政治軍事上的謀略在銀河系裡縱橫捭闔,而不是死了個剛認識的女朋友就立馬和精神感應框架共鳴推開毀滅地球的隕石、擋住敵方投放的戰略武器、神風撞死風騷了整整25集的敵方BOSS——動輒怒髮衝冠又和百度貼吧高達吧吧主周錦華有什麼區別?

另外,實名反對 @old sai答案里把「楊威利的座艦」、「軍艦」、「艦隊旗艦」、「主力艦」、「母艦」統稱為「主艦」的措辭


沒有看過《銀河英雄傳》,試著說說自己的想法,拋磚。

如樓上所說,這的確是長條形。

設計成這種形狀的原因應該是為了提高戰術性能。

在圖中飛船的正面有很多發射口,數量這麼多,所以我推測飛船的攻擊無法跟蹤、制導,是靠數量取勝的,類似於隨機朝一個區域發射很多炮彈。因此飛船的投影面積和戰術性能是成反比的,這種長條形的飛船,投影面積在2個維度上尺寸都很小,只在長度方向上比較大。面對方方正正的飛船應該很有優勢的。

當然,實戰時還有走位的因素,比如說在海戰(甲午海戰,加勒比海盜)中,雙方都想繞到對方的側面。

能不能造出來就不太清楚了,坐等高人回答。


因為這個就是要打「手槍」嘛|?ω?`)


個人簡單說兩句,在沒有防護罩科技的情況下,為了抵禦光束武器的攻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減小被彈面積和增加裝甲厚度,這兩個辦法,所以長條形是最為合適的艦體外形,但是這種形狀導致尾部空間過於狹小不利於布置推進器,為了保證戰艦的機動性必然要擴充尾部空間最好互相妥協的結果就是這種艦形。


圓的運載率最高,空間實用率(容積)一般。
方的空間實用率最高,火箭運載率一般。
三角的空間利用率比較低,運載率也不高。

圓柱形和方柱形最有效率,肯定是優先考慮的方案。現在的衛星、登陸器、空間站等基本都以圓柱形或方柱形為多。

如果不考慮大氣層內氣動設計的話,無論三角柱體,或者像B-2轟炸機那樣的扁三角,空間利用率都比較低。畢竟現在發空間設施,空間利用率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指標。所以三角形應該不會優先考慮。
具體參考與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Ls8u8ec2qLFWnRWf38BaUMvNj6XXZONfMrrgLEPi7ZmSxmhCwNP9eFfkvUSY7-I2X8gMZgf0Nppu-xLFjZOrRq


因為宇宙中不需要考慮大氣層中的空氣動力學,所以各種奇形怪狀的飛船都是可以在宇宙中翱翔的。這種長條形的飛船,在宇宙戰中如岳武所說:投影面積在2個維度上尺寸都很小,只在長度方向上比較大。因為在這些飛船不像傳統的海戰需要側面才能放炮,所以這也是這樣設計的的一個原因


推薦閱讀:

黑洞是否旋轉?又是否無盡旋轉?
年輕恆星的吸積盤到底長什麼樣?終於捕捉到第一張清晰圖像
如何看待英國南翰普頓大學最新發布的一篇科學研究成果,我們生存的宇宙很有可可能是還在不斷擴張全息圖?
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柏格森的生命哲學

TAG:科幻 | 航空 | 動漫 | 宇宙 | 銀河英雄傳說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