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永不拓寬的馬路6 :福州路(上) | 城志

福州路,又稱「四馬路」,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集聚了19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商鋪、飯館、藥房、筆庄、書店和戲院,雖然隨著時代變遷,不少建築門面早已灰飛煙滅,但走到這裡,仍能聞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胡琴京腔

福州路上,最先縈繞的雅韻是胡琴京腔。

不記得有多少次,我從山東中路上的申報館出發,到百騰大廈(現浦匯大廈,原時報館舊址)右拐,然後沿著福州路悠然西行……有一天,我猛然發現,這條路線竟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時走的路線:1913年秋,初出茅廬的梅蘭芳第一次由京抵滬,就住在望平街平安里(今山東中路申報館南側);他唱戲的地方,就在福州路上的丹桂第一台!我想,要在上海選出一條永不拓寬的馬路,既留下歷史名人的足跡、又流淌著他們的歌韻樂曲,餘音繞梁,空谷回聲……也許只有福州路才堪當此任。

在福州路湖北路口轉角(今上海書城西側、黃浦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以東),有一幢普普通通的弧形街面房,很少有人知道,一個世紀前,這個地方曾矗立過一家著名的京戲戲院——丹桂第一台。

丹桂第一台舊址。攝影:讀史老張

1883年,寧波鉅賈劉維忠在這裡開設的「新丹桂茶園」,以邀請京班名角唱戲而名噪一時。1910年1月,在丹桂園基礎上,新建了丹桂第一台,這是當年公共租界里屈指可數的新式劇院。

1913年11月,應第一台老闆許少卿邀請,北京名角王鳳卿偕梅蘭芳來滬登台,演出《硃砂痣》《虹霓關》《四郎探母》等拿手好戲。王鳳卿是頭牌鬚生,與「伶界大王」譚鑫培齊名;而青衣梅蘭芳則不到20歲,只是北京的二牌演員(在老北京,青衣只能做鬚生的配角),演出包銀不到王鳳卿的六成。此前,梅蘭芳從未出過遠門,還略顯青澀。哪裡想到,梅蘭芳卻在丹桂第一台一唱而紅!

梅蘭芳晚年回憶道,在前清的北京戲園,不準帶燈演戲,戲迷與其說是看戲,不如說是聽戲,有的戲迷聽了多次譚鑫培,也不清楚譚鑫培長啥模樣。但在丹桂第一台,這種格局全變了:「場上打著小鑼,檢場的替我掀開了我在上海第一次出場的台簾。只覺得眼睛一亮……原來當時的戲館老闆,也跟現在一樣,想盡辦法,引起觀眾注意這新到的角色。在台前裝了一排電燈,等我出場,就全部亮了。」

傳記史學家唐德剛由此評論道,不少上海女觀眾「是不懂二黃西皮的」,「她們到這洋化的戲院來,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爭奇鬥勝。」可是,當梅蘭芳一出場,「在那燦爛的燈光下,她一個食指指向鬢邊向台口一站,那全院小姐太太們的臉頓時都顯得黃了起來。就憑這一點,蘭芳在上海立刻就紅起來了,別的就不必提了。」

在上海的50多天,梅蘭芳好評如潮。從此,青衣與鬚生平起平坐,福州路一帶爭說「二黃西皮」。京劇理論家齊如山說過:「到上海唱紅了,才算真紅。」繼梅蘭芳後,不少京劇名家都對丹桂第一台情有獨鍾。1915年,晚年的譚鑫培在南市新舞台(今露香園路大境路口)演出場場爆滿後,曾有意在丹桂第一台續演幾周,後因未談妥包銀才憤然離去,永別上海。

同年,「麒麟童」周信芳入丹桂第一台,演出了諷刺袁世凱稱帝的《王莽篡位》。此後他任丹桂第一台後台經理,持續領銜演出達8年之久,他的代表作《蕭何月下追韓信》《投軍別窯》《清風亭》等,都在丹桂第一台公演或首演。1916年,京劇老生余叔岩在此演出一個月。1922年,「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正式受聘于丹桂第一台。1923年,京劇票友俞振飛應程硯秋之邀,與之合演《遊園驚夢》,在丹桂第一台正式「下海」。

1930年6月,丹桂第一台房屋因年久失修,被迫拆除,後來在舊址上蓋起了店面房。前幾天,我路過湖北路口,當年丹桂第一台的繁華盛景早已不再,惟見一塊寫著「青蓮閣」三字的褐色木牌(當年青蓮閣茶樓位於今外文書店舊址),才讓人產生些許的歷史聯想……

今天,要到福州路上尋找梅影麒蹤,聆聽梨園之聲,恐怕只能到天蟾舞台了。站在福州路雲南中路口,「天蟾逸夫舞台」六個金字格外醒目。與丹桂第一台相比,天蟾舞台要年輕一些,但它的名字一改再改,卻彰顯了它的飽經滄桑。

天蟾逸夫舞台。攝影:讀史老張

「天蟾」之名,原是與「丹桂」爭鋒的產物,寓意「蟾宮折桂」。天蟾舞台最初開在九江路(稱為「老天蟾舞台」,又名「新新舞台」,位於今永安百貨舊址)。福州路701號上的天蟾舞台,1926年2月7日開幕,初名「大新舞台」,後又更名為「上海舞台」和「天聲舞台」。1930年,老天蟾舞台因永安大廈改造,偕「天蟾」招牌整體遷到這裡,從此,天蟾舞台正式落戶福州路。

「文革」期間,天蟾舞台忽然被改名為「勞動劇場」。與之對應的是,福州路北側的和平電影院(原皇后大戲院)被改名為「戰鬥電影院」。1986年,恢復「天蟾舞台」之名。1994年,因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改造,被命名為「天蟾逸夫舞台」。

天蟾舞台外形為半圓形的鋼混結構,觀眾廳有三層,呈扇形,設座3920隻,為當年全國最大的京戲演出場所,京劇界名流幾乎都到這裡唱過戲。1926年2月的開幕演出,邀請著名旦角荀慧生領銜主演,「每一登場座無隙地」。同年11月,梅蘭芳、王鳳卿、李萬春南下在此獻藝。1928年,周信芳轉入天蟾舞台,蓋叫天、馬連良、高慶奎也先後在此演出。1930年以後,周信芳在這裡長期登台。1946年10月,天蟾舞台舉行「全滬名伶盛大京劇會串」,梅蘭芳、譚富英、楊寶森、周信芳、李少春、言慧珠、葉盛蘭等演出了《龍鳳呈祥》《雙驕奇緣》等,盛況空前。當年梨園有「不進天蟾不成名」之說,眾多名角的登場亮相,也讓天蟾舞台名揚四海。

然而,盛名之下的「天蟾」,也有不為人知的秘密。當年,天蟾舞台的隔壁(雲南路447號,今雲南中路171-173號),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攝影:讀史老張

1928年初,中共地下黨員熊瑾玎以商人名義租下二樓一間房子,對外掛牌「福興商號」。房子內側的房門與天蟾舞台的樓梯相通,人員可隨時從天蟾舞台撤離。樓下是二房東開的生黎醫院,求診的病人進進出出,正好掩護中央領導人在此接頭。周恩來常在這裡辦公,瞿秋白、李立三、李維漢、蘇兆征、關嚮應、彭湃、任弼時等都來過這裡開會。開會時,鄧小平就在朝西的窗下做記錄。在白色恐怖中,這個機關存在了三年之久,直到1931年4月顧順章被捕叛變,才被迫撤離。

現在的173號,是一家煙雜店,門口沒有任何指示標誌。一邊是琴韻鼓聲、急弦慢板,一邊是不露聲色、陳倉暗度,這就是天蟾舞台幕後的故事。


推薦閱讀:

虐狗算個屁!這對情侶專虐餐廳,已吃倒閉好幾家...
不再是?
上海灘大亨系列:財神惡煞黃金榮
上海哪裡有自釀啤酒可以喝?

TAG:上海 | 马路 | 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