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今年「春末的南方城市」的巡演海報(如圖)為什麼第一眼很好看,但不久就覺得粗糙簡陋乏味?

從設計的角度看,是哪裡出了問題嗎?

我徹底外行的感覺是

全部白色字體和繪圖,看似簡潔,但細節又過多,看著就有重複感。

每張海報大標題下都是「下落的雨滴」,好像也有說不清的不和諧感覺。


1、任何設計都經不起各種人的挑。

2、海報主要是為了傳播信息而設計(最少有這意思),它並不是一副油畫作品。

3、你盯著一張海報想看多久?

4、再好的設計,盯著看久了,都乏味都想吐。

@許瀚文:我覺得你那幾個為什麼問得有點自負了,因為看起來好像只有你認可的設計元素才正確(莫怪)。所以我也來反問一下為什麼。春末,南方城市,為什麼不可以用水滴。李志的歌是抑鬱、灰暗與蕭瑟的,而街燈也大都表示了夜與這種意味,那為什麼用街燈會讓你覺得不妥?遠景應該是各個城市對應的地標式建築,這三個主要元素,都切合了春末,南方,城市,很大白話大白話大白話的設計,你居然說它完全沒有針對題目來設計,我就想不明白了。然後你說的顏色與城市的關係,應該是沒多大必要吧,又不是為市政工程做的。

而我覺得是這設計太大白話了,反倒是個弱點。


謝邀。

首先要問幾個問題:

1)為甚麼是水滴?

2)為甚麼街燈成了主角?這些都市盛產街燈嗎?

3)為甚麼字體的負空間要偷去?

4)顏色跟這些城市、這些題目有甚麼關係?

想過問題後,你會發覺原來這批海報可以放進任何類形的題目,包括城市清潔、某些旅遊書籍、某些活動,但感覺就跟原題目完全風牛馬不相及。說穿了,這批設計完全沒有針對題目、或相關事物去作針對性部署,這樣子怎會好?感覺像香港設計學生在設計展覽的功課。

還未計、那些建築物在縮放時沒有調整粗度、水滴不斷重複圖案、題目跟圖像、內容的資訊層級(information hierarchy)比例。


內容啊意義啊ls們的回答的很詳細了,

我就談點其它的。

從視覺上來說看著舒服和諧的海報一般都比較「透氣」。

這個時候留白就比較講究了

單看這個海報

1是由粗細差不多一致的豎線排列的,就算是構成點的字也是按豎型排列,就造成視覺單一化。

2構圖基本左右對稱,會給人機械形式化的感覺。

3顏色單一,反差大,會刺激視覺神經有醒目作用。

但這不能說明這個海報不好,沒準別人就想表達這個感覺,

我這隻能解釋為什麼lz覺得看著不和諧的原因。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李志的《牆上的向日葵》?
李志跨年專輯狂賣數萬張,對音樂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
聽了李志這麼多歌,哪首是你的故事
來,讓我們幹了逼哥(李志)這碗12年的雞湯
李志東野萬曉利郝雲你們好,我就是那個西直門彈唱的哥們

TAG:字體設計 | 設計 | 平面設計 | 李志 | 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