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量產!深度解讀英菲尼迪可變壓縮比發動機

如今發動機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可變」技術遍布各個零部件,三個月前,吳佩頻道解讀了保時捷VTG可變截面渦輪技術,想不到,英菲尼迪帶來了更可怕的可變技術——發動機壓縮比可變,瞬間引起大家的注意!

最近,英菲尼迪發布了一台全新的2.0T發動機,這台機器不再是基於梅賽德斯-賓士M274發動機的產物。被英菲尼迪稱為VC-T(Variable Compression Turbocharged)2.0T發動機,採用了當前日系最流行的雙噴射(歧管噴射+缸內直噴)、雙循環(阿特金森循環+奧托循環)技術,除此之外,更是把「可變壓縮比」這個概念投入到了量產當中。

這台VC-T 2.0T發動機能輸出272hp的最大馬力,最大扭矩達到390Nm,而英菲尼迪現在所使用的賓士M274的數據為211hp和350Nm,綜合性能輸出有了質的提升。新發動機除了輸出數據達到了同級別領先的水平外,燃油消耗率也比M274下降了27%,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要知道M274在能耗方面也是不俗的),最新消息表明,這台VC-T 2.0T發動機將搭載於全新一代的QX50上,預計在2016年巴黎車展首發。

舉個例子,搭載M274 2.0T發動機的Q50轎車,工信部的百公里綜合油耗為7.4L,下降27%的話,那就是說,全新VC-T 2.0T發動機的百公里綜合油耗可以低至5.4L的水平,而且發動機輸出還大幅提升了。所以,這個「可變壓縮比」技術,真有那麼神奇?到底哪裡神奇?吳佩頻道給大家解讀解讀。

秘密在於非傳統曲柄連桿結構

英菲尼迪的這台VC-T 2.0T發動機,核心主要是一套特殊結構的多連桿曲柄連桿機構(詳見下圖)。

在原有的曲柄連桿機構上,該機構又額外增加了一套多連桿機構及一根控制軸。這套多連桿機構把原來的發動機連桿換成了由下部連桿、上部連桿以及連接上下部連桿的多連桿結構組成。 當需要改變壓縮比時,諧波傳動器轉動,並驅動傳動臂,傳動臂帶動控制軸轉動,當控制軸轉動時,下部連桿會帶動多連桿結構迴轉,並使槓桿發生擺動,使得活塞能到達的上止點的高度也隨著改變,從而實現壓縮比的變化。

根據工況的不同,這款VC-T發動機的壓縮比可在8:1-14:1的區間自由調節,除此之外,這台發動機一樣能實現阿特金森-奧托雙循環,動態壓縮比也能自由改變,雙管齊下,以提高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的燃燒效率。按這麼說,能耗降27%?我看這事靠譜。

不但如此,以往的活塞運動是不對稱的,由於發生在上止點的急速運動是不對稱的,所以使以往的4缸發動機的振動加大。 通過多連桿可變壓縮比的構造和活塞的往複運動,更能實現完美的正弦曲線式運動,因此解決了上述的不對稱現象,使直列4缸發動機的振動降低到接近V型6缸發動機的水平。

其實,早在2005年,日產就發布了可變壓縮比的概念,當時的產物與今天的VC-T發動機技術非常相似,但是複雜的結構,增加了發動機的尺寸和體積,對於空間布置更高難度;同時連桿數量的增多,會進而引發共振及異響現象的出現,對NVH的控制要求更高,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更高。

因此,日產也只能把這項技術推遲直至今年才推出,這背後的條件是需要加工工藝、製造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拋開質量問題等落地了再說,做到「量產」這一點已經意義非凡了。

目的是什麼?還是節能減排!

汽油發動機的燃燒特性註定了缸內的混合氣壓力不能過高,如果汽油在點火之前就因為壓縮而燃燒的話,容易導致振動雜訊加劇,運動部件所要承受的衝擊負荷增大,從而影響發動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對此,我們稱之為爆震。

特別在增壓發動機上,氣缸內的壓力和溫度都要比普通自然吸氣發動機要高得多,因此,增壓發動機只能採取比自吸發動機更低壓縮比。增壓發動機越想通過提高增壓器的增壓值來達到更高的動力輸出,就得不斷降低發動機的壓縮比來適應,預防爆震。

但這種低壓縮比的設計,又會導致發動機在增壓器沒有介入時,也就是發動機低轉速時,燃燒效率非常低,動力輸出要比高壓縮比的自吸發動機低的多,相當於汽油被白白浪費掉。

可變壓縮比技術,能使發動機在低負荷時,採用一個高的壓縮比,著重燃油經濟性;高負荷時採用一個低壓縮比,適應高增壓值,帶來高輸出,而且發動機的有害物很大一部分產生於冷啟動和暖機階段,而可變壓縮比技術可以縮短這個階段,從而降低有害物排放。

雙循環,也是一種可變壓縮比

前文提到,英菲尼迪的新機器能實現阿特金森-奧托雙循環,動態壓縮比也能自由控制。動態壓縮比變化,屬於廣義的可變壓縮比,早已實現,比如馬自達上的創馳藍天發動機和豐田最新的幾款發動機,都能實現阿特金森-奧托雙循環,其實也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可變壓縮比技術。

拿豐田發動機來講,通過壓縮衝程時的進氣門延遲關閉更久,利用進氣慣性把內部的混合氣帶走一小部分,相對於減少了發動機的壓縮比,但是發動機的膨脹比卻不變;那麼發動機就能夠消耗更小的能量就能進入膨脹做工,實現阿特金森循環,改變的是發動機的動態壓縮比,這樣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就變高了(創馳藍天技術也類似)。

但是這種技術的本質會削弱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如果有電機輔助,缺點會被彌補,如果沒有混動系統加持,缺點就會被放大,表現為低速扭矩不足。所以,真正能夠改變發動機物理壓縮比的技術,才是能既節能省油,又維持高動力輸出的黑科技。

薩博也曾為之瘋狂過!

大約30年以前,薩博也為可變壓縮比技術傷盡了腦筋,直到倒閉的那一天,也沒有把他們的想法量產。

薩博的可變壓縮比技術稱為SVC(Saab Variable Compression),實驗發動機為一台直列5缸,1.6L,機械增壓發動機。該發動機可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上半部分的氣缸蓋和氣缸鑄成一體,下半部分為曲軸箱。

工作時,曲軸箱的位置相對不變,氣缸和活塞部分以曲軸為中心偏轉一定角度,改變了燃燒室的容積,從而改變了發動機的壓縮比。和英菲尼迪一樣,壓縮比根據工況在8:1-14:1之間變化,最大馬力為225hp,百公里油耗為8.3L。

薩博的這套SVC技術系統,缸蓋與缸體鉸接且能夠搖動,工作時鉸接處和壓縮比控制部件需要承受巨大的交變應力,這要求缸體強度必須很大且驅動的電機必須有很大的功率,使得發動機的體積和質量大大增加。此外,還需要對氣缸蓋上的凸輪軸進行補償,以及採用柔性的進、排氣管等,這一切都會導致這套技術方案的結構異常複雜,最後導致流產。

而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隨著加工工藝、製造水平的不斷提升,英菲尼迪終於把可變壓縮比技術量產了!很快也將以搭載於量產車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眼前,接下來,就等到2017年產品上市時,吳佩頻道再給大家帶來首試。

其實,我知道你們根本沒看懂,但這並不妨礙你們把這文章轉到朋友圈裝個逼。

本文為「吳佩頻道」原創,作者:容從容。

吳佩頻道:由車評人吳佩創立,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專為深度懂車、玩車人群、意見領袖打造的一個高端受眾品牌。


推薦閱讀:

Markdown:寫技術文檔、個人博客和讀書筆記都很好用的輕量級標記語言
聊聊最近越來越火的 ZeroNet
兩件小事:技術小白與程序達人
2018年物聯網十大預測
守住心中的一畝田

TAG:英菲尼迪 | 汽车发动机 |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