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母親——《海洋之歌》
中國電影觀眾有兩種人,一種是拿電影當樂子打發時間的人,一種是把電影當興趣真的喜歡的人。前者無所謂,約會聚會都可以去電影院,不管是《惡棍天使》還是《富春山居圖》,通通都能看下去,因為他們是為了一個話題,哪怕是呆會吃飯時可以一起罵一部爛片,也是找到了一個談資。
而後者,比如我,我們是不願意在爛片上花費一分鐘和一塊錢的。因為好電影那麼多,哪怕我看好幾遍,也比多看一部爛片有意義,而爛片就應該賺不到錢,就應該拉不到投資,哪怕你罵他,他還是賺到了錢,那麼接下去,還是會有無數的爛片。
這樣的我們,往往是十分可憐的,因為一年能去十二次電影院就已經是非常幸運了。一場電影很便宜,但就是有錢花不出去的感覺,令人十分的不爽。
而例如我這樣,充滿「童真童趣」的動畫電影愛好者,就更加更加的可憐。
我怎麼能去看國產泰迪熊呢,怎麼能看汽車人總動員呢,怎麼能看大魚海棠呢。所以這樣一來,一年能在電影院看的動畫電影,也就是三,五部了。
電影院給人的視聽享受當然是很好的,所以我又去看了一遍《海洋之歌》。
《海洋之歌》是一部底層無比深厚,表層無比完善的高級電影,是一個叢里到位的愛爾蘭人帶給世界的藝術瑰寶,再過五十年,它依舊會是一部好電影,因為高度在那裡,是可以看到的。就像國產動畫《山水情》一樣,恆久不變。
在此之前(實際上我早已在網上看了BD版,因為那時還完全沒有要上映的消息),我沒有想過,這個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故事能讓凱爾特神話重新煥發生機,我的意思是,一個傳說中常見的變形人的故事,一個古老的凱爾特元素,一個世界多民族都有的共同原始象徵,竟然能生機勃發到這一步,做到這一點真的太神奇了。
這種實現,馬爾克斯在自傳《活著為了講述》中,有一段動人的描寫:
「如今回頭再看,雖然當年最早接觸的是《一千零一夜》,並驚為神作,熟讀多遍,但對故事的理解十分粗淺,甚至認為山魯佐德講述的神奇故事確實在她生活的時代天天發生,因為後人不信,過分拘泥於現實,這樣的事就不再發生了。同樣,現代人也不會相信,坐在一張毯子上就可以飛越城市和群山,或卡塔赫納的一名奴隸受罰在一個瓶子里生活了兩百年,除非寫故事的人有本事讓讀者相信。」
摩爾就有這樣的能力。而且躍然紙上,熠熠生輝。
講完了底層,再看他的中層故事架構。這是一個雙重的故事,巨人和貓頭鷹母親,就像動畫里的爸爸和奶奶,他們因為某件事而傷痛難愈,她們因為兒子的悲傷而心痛不已。但是最後,大家都得到了化解,得到了救贖。
原本嫌棄妹妹不能說話,不能與自己玩耍的哥哥,也隨著真相的發掘,逐漸與妹妹拉近的距離,乃至得到成長,為了履行哥哥的職責而變得勇敢,堅強。妹妹也因此學會了說話,一家人真的變成了幸福的一家。
作為變形人的媽媽,正如在很多神話中所展現的那樣,她們發現了自己的海豹皮,羽毛衣,或者被人類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都會離去和消失,而在這部作品裡,媽媽深愛著人類的家人,並不是被迫留下,但是儘管如此,它依舊達成了天行有常的自然規律,這一點使得邏輯更加完成,塑造更加豐滿。
就這樣,救贖與成長的主題,始終貫穿在故事當中。
這一點,讓我想起另一部優秀動畫,瑞典的《羽國之旅》,這是一個講述如何幫助孩子認知死亡的動畫電影,也是以自然規律為核心的,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會太過廣博,實際上,讓他們早點認識到這個問題,對他們自己珍愛生命,注意生命安全,是很有幫助的。
很多孩子溺水,都是因為覺得生命並不嚴肅,死亡十分兒戲,監護人的勸阻和打罵都不能阻止他們以命搏命,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最後,讓我們再來看看它的表層,畫面和音樂。
在畫面上,它的構圖和配色,都是無可挑剔,我甚至已將其作為參考的大禮包。而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它將底層的文化元素,那些象徵,那些符號,都巧妙地運用在了電影當中,達到一種貫穿始終的神秘美感。這種感受很難描述,需要去了解凱爾特文化與相關知識才能夠了解,但對於它所展現的數理性的美,則是人人都可以直觀感受到的。
而音樂都來自傳統的愛爾蘭民謠,其中三人組的插曲是我最喜愛的《Dulaman》,是一種愛爾蘭的海藻,也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推薦你們去聽一下Clannad和Anuna的版本,真的是太好聽了。愛爾蘭民謠有一種蒼涼古老的美感,當它被吟唱出來時,你所感受到的悲涼是一種宇宙洪荒的大悲,有點像蒙古民歌《鴻雁》給人的感覺。
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找原聲帶來聽,主題曲《Song of the sea》有另一個愛爾蘭語版本《Amhra』N Na Farraige》,我會更喜歡後者。
當電影開頭,媽媽對兒子說出【孩子,這個世界有太多悲傷你還不懂】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熱淚盈眶。因悲傷而化為巨石的巨人的身影在遠遠的燈塔照射下忽明忽暗,一半是人類一半是精靈的女孩在寂靜的深夜裡吹著古老的海螺,她還太小,那些被歷史塵封的傳說需要在她的歌聲中重生,那些被女巫化作石像的精靈需要在她的力量下解脫,但是她還不懂,她還什麼都不懂。
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撥開亘古的凱爾特的薄霧,在晨曦的微光下,一路走到我們面前。我能說的只有:不要錯過這樣的一部好電影。
(封面圖片來源:《海洋之歌》電影截圖)
推薦閱讀:
※Part 4: 「熊孩子」養成:缺乏「心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現代家庭教育畸形:家長視孩子為私有財產
※教導孩子防範性侵犯,你還有多少是不知道的?
※讓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