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斷舍離》:寫給工作狂,愛面子,總想跟老公離婚的日本女人的書

今日騰訊《大家》推送香港作家廖偉棠的《不斷不舍不離》,反對日本出來的一些極簡整理法,總說人生下來就得留著點東西;「沒有痕迹的空白人生也許很舒服,但也很虛無;無用之物就像詩歌,是人心棲居的角落。」他這樣說。

也是因此啟發,正有裝修新房計劃的我打算翻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仔細讀一下,畢竟久聞大名也只是從書摘中讀到寥寥幾句而已。好在這本書很薄,很快就能看完。

讀過之後,有贊同也有反對的。廖偉棠的批判說明肯定這些書不適合他自己,但有點兒雞同鴨講了。這本來就不是寫給所有人看的,而更多是一本寫給日本人的書,適合工作壓力大,情感空虛,動不動就要脫離情感支持,恢復獨身的性冷淡向,還有大男子主義讓女性操持家務的環境。以上幾點都符合的,也就是日本人了吧。

自己中槍

首先,書中有幾個地方的描述跟我不謀而合。

看到:「和惠小姐拼了命地收拾廚房,把那些非必需的不鏽鋼餐具全都處理掉了。可不知道為什麼,她卻怎麼都捨不得扔掉那些便利店飯盒上附贈的塑料勺子。廚房的抽屜已經堆滿了這種勺子,滿得連抽屜都快打不開了。問她為什麼要留著這些勺子,她的理由是『去野餐的時候用這些很方便』。可什麼時候去野餐呢?野餐的時候用不鏽鋼餐具不就行了嗎?」

還有:「只要是能裝東西的地方,就全都塞滿了買蛋糕時送的保溫袋、已經干透了的濕紙巾、免費贈送的圓珠筆、住旅館時送的小毛巾之類的雜物。」

不禁菊花一緊。回想自己曾經在網易工作期間,給辦公室攢了一抽屜的一次性筷子,都說同事下樓買便當可以不拿筷子了,但結果卻是同事把不需要的筷子都堆到我這裡。因為當時過的窮日子甚至要在吉野家點外賣,用他們家結實的一次性飯盒,刷洗乾淨後再用下一次。前幾天去外面吃飯,看到結實的「貢茶」塑料杯子,甚至還動了留下來的念頭。其實那個塑料杯子的材質和飛機上裝冷飲的塑料杯子類似,都是硬硬的,跟礦泉水瓶的塑料不一樣。不過,我費了一點心思把杯子帶下飛機,塞進書包,打開書包發現就還是裂開了。

其實一次性物品有些還不錯,比如牙刷,肥皂,沐浴露這些的質量都不錯,我住過的一家酒店甚至用的是歐舒丹的套裝,這個試用裝讓我第一次用到這個牌子,不禁產生了好感。我拿來一個星巴克店員分發試喝咖啡的小小杯子,用來把洗衣液從大桶裡面倒出來,用多少取多少。但是太多了也就會產生困擾了,包括現在已經改用電動牙刷,很多一次性東西都難以用完。

「作家司馬遼太郎評論:『大部分蒙古人都削弱了物慾,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這八成是因為蒙古人原本是游牧民族,都居住在移動式的蒙古包里,所以就只帶一些必要的物品。在避免囤積物品的同時,人對物質的慾望也就淡薄了,反過來,精神世界異常豐富起來。換言之,蒙古人是斷舍離的職業高手。」

這段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偏愛一次性物品,因為自己在外面漂泊的時間太長了,也曾經自豪於自己的一切家當只需要兩個包就可以提走,隨時準備浪蕩天涯。但再是誰也都總會有個家,今後在家裡呆的時間久了,要把家打造成最合適的環境,也就有機會用一些永久性的,質量更好的東西了。

也許從游居轉為定居以後人會多少有些補償心理,也可能過去的習慣還沒改變,書里後面說到烏蘭巴托的人們在樓房裡面浪費和囤積物品的現象更嚴重,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感覺總有哪裡不對的日本人

這本書是一個女性寫給很多聽課的家庭主婦的書,其中列舉的個人案例,全都是女性,具體的說是被工作壓彎,跟老公感情破裂,正在尋求或者已經離婚的女性。

「朋子女士之所以不想回家,原因之一就是她和丈夫的關係。她和丈夫是不得已才結婚的,還在新婚燕爾的時候,她已經覺得面對丈夫是件痛苦不堪的事了。其實,早在10年前她就決心要和丈夫離婚了,那個時候,孩子們都離開家了,自己的任務也終於告一段落了。可她看見了兩個作為陪嫁帶過來的裝了和服的箱子,就想到如果離婚了父母會怎麼想、會不會為自己傷心、離了婚在經濟上能不能獨立等等,打消了離婚的念頭。也就是說,她把自己靈魂的自由和這兩個裝滿衣服的箱子放在了天平的兩端,最後獲勝的是後者。仔細想想看,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她開始頻繁外出。最終,她決定斬斷對箱子和對父母的牽掛,和丈夫離婚。」

「雖然離婚以後自己在經濟上比之前緊張了,可一想到自己竟然強忍著過了幾十年窒息的日子,她還是特別慶幸自己離了婚。而且她還說,現在在家裡她覺得非常舒服。通過收拾卧室這種極其私人的空間,她或許真的發現了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這個案例說到。

無疑,女性在家庭抱有撫養孩子的義務,而即使跟丈夫婚內分居,也是「不得已」還要結這個婚,雖不知道有何隱情,但從不敢違背父母的期待來看,很顯然是為了面子而活是一個很重大的因素。

另一個案例:「我曾經在講座上提了這麼個問題:『有了或許很方便,但即便沒有也不會傷腦筋的東西是什麼?』一位40來歲的單身女性的答案是『男人』。我心想,這位女士可真是注意到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父母和親戚都教育她『不結婚可不行』,她自己也被這種想法束縛,不知道去相了多少次親,可到頭來還是沒有結果。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後她發現,其實對自己來說,男人就真的是我問題里所說的那種存在。當然了,每個女人都不同,也有人表面看起來不管有多堅強,都必須有男人做後盾才行。重要的是,要察覺自己心底深處的真正想法。」

四十多歲還單身的話,不管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要很堅強才行,也許被寫入暢銷書對這位女子是一個很大的激勵。

在這本書中也有很多工作狂:

「為了讓她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家裡食物泛濫的狀況,我把冰箱第一格的食物都取出來擺在地板上,這可以視為一種衝擊療法。結果,由於這些東西的數量超乎了自己的想像,由美子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我們翻出來的食物,大多數都是三年前買的了。一問之下才發現,三年前正是她開始當上班主任的時候,那時的她正處在責任的重壓與評價的夾縫中,拚死掙扎的階段。」

書中指出,不願回家的人多少是在家庭中感受到了壓力,比如人際關係緊張,或者工作太繁忙,無暇顧及家庭。出問題而需要報班學習「斷舍離」的人,也許只是覺得「有必要收拾一下房間了」而已,但整理的過程卻強迫他們直面內心深處的痛苦,從這一點來看也是這一整理思想的積極意義。

日本人為他人而活的思想,面子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中國人認為這是不必要的,所以在中國實行「斷舍離」似乎更容易一些,也許有人不自知的情況下早就在這麼做了。本書非常堅定的支持人們藉助「整理家務」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一瞬間撕下面具偽裝,這也可能是在日本這樣的整理能受歡迎的一個大因素。雖然跟他人期待的不一樣,有離經叛道的成分,但如果這是一股潮流,大家都只是跟風,就能獲得原諒。

比如說:「如果家裡是一塵不染的,那就很有可能在推開門的一瞬間說句『果然還是回到家最放鬆啊』這類積極的話了。……語言與動作也屬於自己能改變的環境之一。」還有:「在斷舍離中,基本上沒有『客用』這種觀點。自己很喜歡,同時一直在用著的東西,拿給客人用就好了。為一年一次,甚至是幾年一次的事情花錢,說到底不過是虛榮罷了。不用為了虛榮而硬撐門面,自然地招待客人就是最好的。」

書中甚至要藉助萬物有靈的思想,添加一些迷信和運氣說法來堅定柔軟的家庭主婦們的信心:「斷舍離認為,只要能除掉那些破爛兒、垃圾、灰塵,就能消除停滯運和腐朽運。」

在日本的語境下,這樣的思想和實踐更加難能可貴,簡直具有救命的成分。

數字時代對減少佔有物的巨大幫助

實際上,只保留當下所必要的東西,有點像租用。這是不太節能環保的生活方式,不消費就難以體會到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物品,需要新事物的話,可能得不斷買入新的,淘汰舊的,為了用起來順手要進行自己的改裝,當然也不接受租用。很多東西沒有合適的接受地點只能扔掉,其實是給社會造成了負擔。

好在很多事關記憶的物品,比如照片和錄像帶等等,如今都可以轉為數字版,汗牛充棟的藏書也可以如是觀。而廖偉棠一樣的書迷已經習慣了實體書的感覺,上面具有一些更豐厚的,和手指觸摸書頁的感覺相關的玄學元素,使他對扔掉這些書頗不以為然。我並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數字閱讀才能讓我在不斷遷移的環境中還能保持知識的連貫性。

「斷舍離」理論對我更有幫助的是整理我的數字館藏。我囤積了好幾個T的電子書和視頻文件,如果轉換成實體的話,堆滿整個房間不成問題。而這些書可能我下輩子都沒時間看。如果網上可以查詢得到,或者可以保證購買的電子書版權一直存在就沒問題,但總是有資源站點被查封,不同書店的圖書格式不能通用,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我不得不依賴庫存,成為藏書狂。

因為數字書籍不存在空間佔據問題,所以其實不扔掉(刪除)也難以造成多大困擾,但可以通過「正在讀的」和「已經讀完的」分類,把一些圖書做好索引和讀後感以後永久封藏,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主要是要減少自己心理上的負擔。一些讀過覺得質量不好的書,做好黑名單以後刪除,以防今後又有機會下載到。

最後對於精讀圖書,出一個幾分鐘精選版的事情,比如「得到」,我覺得還是要慎重,比如網上一大堆關於《斷舍離》這本書的節選和讀後感還有讀書筆記,但自己讀完之後的感受難以替代,看到別人做的縮水版,自己都沒了胃口。有時候,大段的文字鋪墊是為了欺騙我們的大腦,形成一個適合接受文中加粗觀點的環境,畢竟我們的腦袋是一個過時的處理單元,存在先天缺陷,並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

微信公眾號 lifeissohappy

知乎專欄 zhuanlan.zhihu.com/lish

新浪微博 @lishuhang

推薦閱讀:

幾塊錢的衣架選不對,會讓你買衣服花的幾個億都浪費掉
450元徒手改造全屋傢具:床、沙發、茶几、書架...
收納季 | 學會這幾招,讓房間變得更加整潔便利!
宿舍收納盒——性價比最高的神改造
如何用收納,將狹小的廚房打造成一個吃貨的天堂?

TAG:断舍离 | 收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