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覺得有人長得好看,有人長的一般,人的大腦中這些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天生的?後天形成的?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人的審美會有差別,但是對於那些特別美的大家都很贊同,比如赫本,特別丑的也都很贊同,比如鳳姐。人怎麼會在第一眼就能看出美與丑呢?還有情人眼裡出西施怎麼解釋呢?
轉一篇科普文——
新生兒的視力還沒有發育好,他們是近視,只能看清楚大約30厘米遠的物體——這是哺乳時嬰兒的眼睛與母親的臉的距離。他們也是色盲,不能很好地分辨顏色,對黑白對比強烈的圖像更敏感。但是他們卻對美醜很有眼力,能夠分辨美麗或醜陋的臉龐,並對美麗的臉龐更感興趣。
在一項研究中,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了一系列女人頭像的照片,讓成年人根據這些頭像的美醜程度打1~5分,然後把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照片一對一對地編成一組,每組照片除了美醜程度不同,其他方面(例如亮度、對比度)都相似。再把它們拿給出生1~7天的新生兒看。一個研究者拿著兩張照片放在距離新生兒眼睛大約30厘米的地方,另一個研究者在旁邊觀察。結果發現,幾乎所有新生兒都花更多的時間去看美女頭像照片。
從科學的角度看,美麗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它意味著「普通」:如果把幾百個人的臉混合在一起,將會出現一張非常美麗的臉。所以一張美麗的臉其實是一張最典型的臉,而新生兒對美臉感興趣,實際上就是在辨認典型的人臉,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讓他們一出生就能認識同類。不過,讓父母感到欣慰的是,嬰兒還是覺得撫養他們的父母的臉最有吸引力,不管是美是丑。而且隨著嬰兒長大,他們會逐漸意識到人不可全靠相貌。
不過,我們天生對美貌的喜愛很難克服。例如,我們會下意識地覺得那些長得漂亮的人更可靠,老師會不知不覺地更關照漂亮學生,醫生會對漂亮病人更重視、更有耐心。這很不公平,不過進化才不管公不公平。這種相貌導致的不平等甚至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護士會更照顧那些長得漂亮的新生兒,更喜歡撫摸他們、和他們說話。
嬰兒不僅天生喜歡美人,而且似乎還天生喜歡好人。最近的一項研究得出了這個出乎意料的結論。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讓出生6~10個月的嬰兒看木偶表演:一個木偶(貼一對大眼睛表示是人)在爬斜坡,爬了兩次都沒爬上,第三次時,來了一個「好人」木偶,把它推上了坡;或者來了個「壞人」木偶,把它推下了坡。表演結束後,把木偶放到嬰兒跟前讓他們挑選,幾乎所有的嬰兒都選了「好人」木偶。但是如果把爬坡木偶的大眼睛去掉,讓它不再代表人,而只是一個普通物體,然後重複實驗,嬰兒則不再偏愛「好人」木偶,說明嬰兒看重的是「好人」對別人的幫助。
在表演完爬坡之後,研究人員還演了一出續集:讓爬坡者分別向「好人」或「壞人」走過去,呆在一起。嬰兒對爬坡者與「壞人」的相聚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盯著看的時間更長。顯然,他們認為去和對自己使壞的「壞人」交往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對這種舉動感到好奇,而去和「好人」交往則是理所當然的,不值得特別關注。
那麼嬰兒的這種表現,是因為喜歡「好人」,還是因為討厭「壞人」呢?實驗表明兩種因素都有。把「好人」木偶和走了相同路徑但是不與爬坡者接觸的「中立」木偶拿給嬰兒挑選,他們會選「好人」木偶,但是如果供挑選的是「壞人」木偶和「中立」木偶,他們則會選擇「中立」木偶。
人們向來以為是後天培養的某些人類情感,例如對美醜、善惡的辨別,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生的,不到一歲的小孩就已經具備了。這個時候的小孩甚至還沒有自我意識。人類是在出生後18~24個月時才有自我意識的。
嬰兒的大腦並不是一張白紙,長期的進化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套認知模式,讓他們一出生就能開始使用,從而更快地適應社會環境。嬰兒的心靈要比我們以為的敏感得多。教訓是:如果你想讓小孩喜歡你,光對他一個人好還不夠,還要對別人也好,而且不能對別人不好,要讓他知道你是「好人」不是「壞人」。
以上文字全文ctrl+c/v《大象為什麼不長毛》之《人之初 愛美善》一文 。作者是……呃…… 方 舟 子
補充:關於後天環境對審美的影響 想到這篇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9766
1.人對於美的識別類似於一種本能,作為大腦的一種預設的模式。這種模式隨著種族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2.譬如老外對美麗中國女性的認知明顯和中國本土人士的認知是不同的,差異很大。我其實很想知道ABC或者香蕉人對中國女性的審美是不是和老外一樣。
3.這種預設的模式是可以改變的,在佛教的各種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叫枯骨觀的修行方法,訓練到一定程度後便可以剝奪人對美麗肉體的審美能力。我們也許都經歷過的這樣的經驗:某個難看的異性,在我們和ta接觸時間比較久相互比較了解了以後,常會覺得這位異性也不難看嘛,某些情況下還挺耐看的。
4.生物的審美通常和生物的生存需要有關,比如孔雀的羽毛、雄獅的鬃毛都表示他們在個體上的某種優勢,那麼這些羽毛或鬃毛才會在雌性個體內形成某種審美機制。本質上來說,人類也一樣,所以魯迅就曾經斷言焦大不會覺得林黛玉是美的。有統計表明:把所有人的臉面做一個平均,就是最美麗的臉。
換句話說,丑,就是你的各方面,標準差或者方差太大,美,就是各方面外貌尺寸與位置都接近平均值。
各國人的審美觀不同很正常,因為對每個人來說,樣本不同,所以平均值就不同。
嬰兒的大腦並不是一張白紙,長期的進化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套認知模式。對美醜的判斷是進化出來的,漂亮帥氣的男女生殖優勢更明顯,比如宅男對大胸大屁股的喜好,實際是因為大胸大屁股更容易生養。
為什麼有句說美的都差不多,丑的卻千奇百怪。因為從你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你便會在潛移默化中被灌輸美的概念,或者說標準。於是,你腦子就會出現一個美的標準,符合的就是美。與其相差大的,就是丑。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每個人之間更是不盡相同。所以這個標準,也會結合個性,這就造成了有的說覺得美,有的人覺得丑。而確實,會有那種大家都贊同美麗出現,只能說是上帝的恩賜,她的美凌家於所有人的個人偏好之上。
依據倒是沒有,不過可以反證一下。假設你去一個外星球,外星生物長的千奇百怪。你能做出美醜的判斷么?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的腦子裡沒有判斷它們的標準。而且我們可以確信,他們彼此之間美醜是可以辨別的,正如我們地球人能辨別互相一樣。合適眼睛的眉形和長睫毛能有效阻擋汗水進入眼睛大眼睛接受的外界信息效率高高挺的鼻樑能順利抵擋嚴寒紅潤的嘴唇代表健康至於情人眼裡出西施,是心理反饋的作用。
進化使然,懂的欣賞的男子會有較高的交配機會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這叫做「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physical-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朗格盧瓦等人(Judith Langlois others)認為,對於「誰有吸引力和誰沒吸引力這個問題,在同一文化內部或不同文化之間,仍然存在強有力的共識」。
德克薩斯大學的 朗格盧瓦等人以及利特爾等人所領導的研究小組,與聖安德魯大學合作,對大量面孔做了數字化處理,並用計算機進行平均發現,人們認為合成的面孔更有吸引力。同時完美對稱也被證明是吸引力的另一個特徵。
但是,更有吸引力的人卻是對有吸引力的特徵進行適度誇大了的面孔。對於那些計算機生成的面孔,最漂亮的人往往都傾向於高度的女性化。
總結來看,形成美的概念有三:平均對稱部分特徵適度誇大人的審美觀基本都是被媒體灌輸出來的,你看清朝的老照片,那些嬪妃什麼的有幾個比鳳姐漂亮的?
同意申悅的說法啊 平均 對稱 部分特徵適度誇大 就是美
這往往是身體健康,基因優秀的表現。
愛美的眼睛,基因使然。是天然的,相貌的美與丑應該也是規律的體現。
我剛想提這個問題…
美本身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後天受文化與時代 媒體影響 很多美是人類本性共同的 就像每個時代每個民族有文學去歌頌過自然與國家 承認其差異性 美是有共同性
這個是後天形成的,你看各國的審美標準都不一樣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顴骨高,嘴唇厚,鼻子略平,臉長,眼睛小單眼皮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如何評價丹史蒂文斯的美貌?
※覺得自己長得好看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有一雙死魚眼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人比其他人長得顯年輕是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