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做的那麼好,為什麼父母還要打擊我?

音頻時長5:02,戳這裡收聽:明明做的那麼好 來自瀚思心理

上研究生時,一個室友和我關係最好,她非常努力拚命,總系裡第一,脾氣很平和,唯一的缺點是不那麼有自信,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總是希望所有人都喜歡她。

後來她才給我講,她的父母,絕對是一流的滅high團隊,專業打擊孩子二十年。

小時候,高高興興把被選為範文的作文拿回家讓父母看,得到的評價是:你數學怎麼沒滿分?

好好表現,得了三好學生獎狀,爸媽說:「等你考上重點中學,才能說明你厲害。」

考上了北大,選了最喜歡的教育專業,父母問她:「將來能考公務員嗎?學這個有什麼用。」

把男朋友帶回家,爸媽說:「太矮了,配不上你。」

還記得在宿舍深夜卧談,她哭著告訴我:「我從小就希望父母認同我,接納我,證明我是好寶貝、值得被愛的孩子,但始終沒有得到父母的贊同。」

我躺在被窩裡聽傾訴,內心也揪的難受,我知道童年自信的根基一旦摧毀,一生很難修復的。對於天然在乎父母情緒的孩子,一場又一場的否定和嘲諷,讓舍友這麼多年忽略自己的價值,轉而向外尋求他人的認同。

>>>>

為什麼父母總是打擊孩子?

心理學相關概念

? 缺乏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指人與人之間非常緊密的共生在一起,這就缺少了家庭成員對其他成員獨立個體權利的尊重。

而對於父母來講,他們成長的環境中就缺少獨立的空間,這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這種「被掌控」的情況,但是,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的透明化,他們的孩子有了更多的獨立思考,這使得父母對孩子的「掌控感」不斷流失,所以父母打擊孩子,其實使他們在削弱孩子逐漸獨立的趨勢,從而保證孩子與自己之間的緊密聯繫,進而保證了父母的價值感。

? 心理投射

從心理學來講「投射」是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

父母面對著來自生活、工作中的壓力,渴望擁有最後的競爭力,而當她們在生活中受挫後,本能的將期望放在孩子身上,這其實就是把自己身上無力的部分投射給孩子,當他們責備孩子不好的時候,孩子就承擔了「不好」的角色,而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就不必面對自己的不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就成了父母不好的替罪羊,所以,父母尤其是不健康自戀的父母,就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補償。

>>>>

支支招

面對這種情況,要父母改變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任何人都沒有改變別人的可能,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自己的改變。

? 正確認知

要知道父母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並且試著去理解,如果暫時不能理解,也不能有怨懟,因為父母不是聖人,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能做的就是看到父母的錯誤,並從中看到正確的做法。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不必為他人的情緒負責,也不必被他人的情緒所控。

? 建立獨立的人格

先要建立獨立的人格就要脫離家庭,經濟獨立,然後多體驗生活,多體驗不同種類的生活,多和不同的人接觸,多去嘗試不熟悉的東西,多走出你的舒適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一個人成長,才能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才能形成真正獨立的人格。

版權聲明

本文系瀚思心理團隊編輯,音頻版權屬於瀚思,轉載需聯繫瀚思心理。


推薦閱讀:

跟兄弟朋友分的很清 錢或者其他的感覺都要分清是怎麼回事?

TAG:投射心理 | 界限 | 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