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Git 工作流指南

說明:

個人在學習Git工作流的過程中,從原有的 SVN 模式很難完全理解Git的協作模式,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下面的文章,好多遺留在心中的困惑迎刃而解:

  • 我們以使用SVN的工作流來使用Git有什麼不妥?
  • Git方便的branch在哪裡,團隊多人如何協作?衝突了怎麼辦?如何進行發布控制?
  • 經典的master-發布、develop-主開發、hotfix-不過修復如何避免代碼不經過驗證上線?
  • 如何在GitHub上面與他人一起協作,star-fork-pull request是怎樣的流程?

我個人很感激這篇文章,所以進行了整理,希望能幫到更多的人。整篇文章由 xirong 整理自 oldratlee 的GitHub,方便統一的學習回顧,在此感謝下面兩位的貢獻。

原文鏈接:Git Workflows and Tutorials

簡體中文:由 oldratlee 翻譯在 GitHub 上 Git工作流指南

在第三部分 企業日常開發模式探索,xirong 結合自己所在公司使用git的版本分支開發過程,進行了總結,歡迎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議。

  • 一、譯序
  • 二、Git工作流指南
    • 2.1 集中式工作流
      • 2.1.1 工作方式
      • 2.1.2 衝突解決
      • 2.1.3 示例
        • 有人先初始化好中央倉庫
        • 所有人克隆中央倉庫
        • 小明開發功能
        • 小紅開發功能
        • 小明發布功能
        • 小紅試著發布功能
        • 小紅在小明的提交之上rebase
        • 小紅解決合併衝突
        • 小紅成功發布功能
    • 2.2 功能分支工作流
      • 2.2.1 工作方式
      • 2.2.2 Pull Requests
      • 2.2.3 示例
        • 小紅開始開發一個新功能
        • 小紅要去吃個午飯
        • 小紅完成功能開發
        • 小黑收到Pull Request
        • 小紅再做修改
        • 小紅髮布她的功能
        • 與此同時,小明在做和小紅一樣的事
    • 2.3 Gitflow工作流
      • 2.3.1 工作方式
      • 2.3.2 歷史分支
      • 2.3.3 功能分支
      • 2.3.4 發布分支
      • 2.3.5 維護分支
      • 2.3.6 示例
        • 創建開發分支
        • 小紅和小明開始開發新功能
        • 小紅完成功能開發
        • 小紅開始準備發布
        • 小紅完成發布
        • 最終用戶發現Bug
    • 2.4 Forking工作流
      • 2.4.1 工作方式
      • 2.4.2 正式倉庫
      • 2.4.3 Forking工作流的分支使用方式
      • 2.4.4 示例
        • 項目維護者初始化正式倉庫
        • 開發者fork正式倉庫
        • 開發者克隆自己fork出來的倉庫
        • 開發者開發自己的功能
        • 開發者發布自己的功能
        • 項目維護者集成開發者的功能
        • 開發者和正式倉庫做同步
    • 2.5 Pull Requests
      • 2.5.1 解析Pull Request
      • 2.5.2 工作方式
      • 2.5.3 在功能分支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
      • 2.5.4 在Gitflow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
      • 2.5.5 在Forking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
      • 2.5.6 示例
        • 小紅fork正式項目
        • 小紅克隆她的Bitbucket倉庫
        • 小紅開發新功能
        • 小紅push功能到她的Bitbucket倉庫中
        • 小紅髮起Pull Request
        • 小明review Pull Request
        • 小紅補加提交
        • 小明接受Pull Request
  • 三、企業日常開發模式探索

一、譯序

這篇指南以大家在SVN中已經廣為熟悉使用的集中式工作流作為起點,循序漸進地演進到其它高效的分散式工作流,還介紹了如何配合使用便利的Pull Request功能,體系地講解了各種工作流的應用。 如果你Git用的還不多,可以從前面的講的工作流開始操練。操作過程去感受指南的講解: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這樣理解就深了,也方便活用。

行文中實踐原則和操作示例並重,對於Git的資深玩家可以梳理思考提升,而新接觸的同學,也可以跟著step-by-step操練學習並在實際工作中上手使用。

工作流其實不是一個初級主題,背後的本質問題其實是 有效的項目流程管理 和 高效的開發協同約定,而不僅是Git或SVN等VCS或SCM工具的使用。

關於Git工作流主題,網上體系的中文資料不多,主要是零散的操作說明,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深入理解並在工作中靈活有效地使用起來。

Gitflow工作流是經典模型,處於核心位置,體現了工作流的經驗和精髓。隨著項目過程複雜化,你會感受到這個工作流中的深思熟慮和威力!

Forking工作流是分散式協作的(GitHub風格)可以先看看GitHub的Help:Fork A Repo和Using pull requests 。照著操作,給一個GitHub項目貢獻你的提交,有操作經驗再看指南容易意會。指南中給了自己實現Fork的方法:Fork就是服務端的克隆。在指南的操練中使用代碼託管服務(如GitHub、Bitbucket),可以點一下按鈕就讓開發者完成倉庫的fork操作。

PS

文中Pull Request的介紹用的是Bitbucket代碼託管服務,由於和GitHub基本一樣,如果你用的是GitHub(我自己也主要使用GitHub託管代碼),不影響理解和操作。

PPS

更多Git學習資料參見

  • Git的資料整理 by @xirong
  • 自己整理的分享PPT Git使用與實踐 @ 個人整理一些Git
  • ?? 自己理解粗淺,翻譯中不足和不對之處,歡迎 ??
    • 建議,提交Issue
    • 指正,Fork後提通過Pull Requst貢獻修改
  • 如有文章理解上有疑問 或是 使用過程中碰到些疑惑,請隨意??提交Issue ,一起交流學習討論!

二、Git工作流指南

?? 工作流有各式各樣的用法,但也正因此使得在實際工作中如何上手使用變得很頭大。這篇指南通過總覽公司團隊中最常用的幾種Git工作流讓大家可以上手使用。

在閱讀的過程中請記住,本文中的幾種工作流是作為方案指導而不是條例規定。在展示了各種工作流可能的用法後,你可以從不同的工作流中挑選或揉合出一個滿足你自己需求的工作流。

2.1 集中式工作流

如果你的開發團隊成員已經很熟悉Subversion,集中式工作流讓你無需去適應一個全新流程就可以體驗Git帶來的收益。這個工作流也可以作為向更Git風格工作流遷移的友好過渡。

轉到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看起來像個令人生畏的任務,但不改變已用的工作流你也可以用上Git帶來的收益。團隊可以用和Subversion完全不變的方式來開發項目。

但使用Git加強開發的工作流,Git有相比SVN的幾個優勢。 首先,每個開發可以有屬於自己的整個工程的本地拷貝。隔離的環境讓各個開發者的工作和項目的其他部分修改獨立開來 —— 即自由地提交到自己的本地倉庫,先完全忽略上游的開發,直到方便的時候再把修改反饋上去。

其次,Git提供了強壯的分支和合併模型。不像SVN,Git的分支設計成可以做為一種用來在倉庫之間集成代碼和分享修改的『失敗安全』的機制。

2.1.1 工作方式

像Subversion一樣,集中式工作流以中央倉庫作為項目所有修改的單點實體。相比SVN預設的開發分支trunk,Git叫做master,所有修改提交到這個分支上。本工作流只用到master這一個分支。

開發者開始先克隆中央倉庫。在自己的項目拷貝中像SVN一樣的編輯文件和提交修改;但修改是存在本地的,和中央倉庫是完全隔離的。開發者可以把和上游的同步延後到一個方便時間點。

要發布修改到正式項目中,開發者要把本地master分支的修改『推』到中央倉庫中。這相當於svn commit操作,但push操作會把所有還不在中央倉庫的本地提交都推上去。

2.1.2 衝突解決

中央倉庫代表了正式項目,所以提交歷史應該被尊重且是穩定不變的。如果開發者本地的提交歷史和中央倉庫有分歧,Git會拒絕push提交否則會覆蓋已經在中央庫的正式提交。

在開發者提交自己功能修改到中央庫前,需要先fetch在中央庫的新增提交,rebase自己提交到中央庫提交歷史之上。 這樣做的意思是在說,『我要把自己的修改加到別人已經完成的修改上。』最終的結果是一個完美的線性歷史,就像以前的SVN的工作流中一樣。

如果本地修改和上游提交有衝突,Git會暫停rebase過程,給你手動解決衝突的機會。Git解決合併衝突,用和生成提交一樣的git status和git add命令,很一致方便。還有一點,如果解決衝突時遇到麻煩,Git可以很簡單中止整個rebase操作,重來一次(或者讓別人來幫助解決)。

2.1.3 示例

讓我們一起逐步分解來看看一個常見的小團隊如何用這個工作流來協作的。有兩個開發者小明和小紅,看他們是如何開發自己的功能並提交到中央倉庫上的。

有人先初始化好中央倉庫

第一步,有人在伺服器上創建好中央倉庫。如果是新項目,你可以初始化一個空倉庫;否則你要導入已有的Git或SVN倉庫。

中央倉庫應該是個裸倉庫(bare repository),即沒有工作目錄(working directory)的倉庫。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創建:

ssh user@hostngit init --bare /path/to/repo.gitn

確保寫上有效的user(SSH的用戶名),host(伺服器的域名或IP地址),/path/to/repo.git(你想存放倉庫的位置)。 注意,為了表示是一個裸倉庫,按照約定加上.git擴展名到倉庫名上。

所有人克隆中央倉庫

下一步,各個開發者創建整個項目的本地拷貝。通過git clone命令完成:

git clone ssh://user@host/path/to/repo.gitn

基於你後續會持續和克隆的倉庫做交互的假設,克隆倉庫時Git會自動添加遠程別名origin指回『父』倉庫。

小明開發功能

在小明的本地倉庫中,他使用標準的Git過程開發功能:編輯、暫存(Stage)和提交。 如果你不熟悉暫存區(Staging Area),這裡說明一下:暫存區用來準備一個提交,但可以不用把工作目錄中所有的修改內容都包含進來。 這樣你可以創建一個高度聚焦的提交,儘管你本地修改很多內容。

git status # 查看本地倉庫的修改狀態ngit add # 暫存文件ngit commit # 提交文件n

請記住,因為這些命令生成的是本地提交,小明可以按自己需求反覆操作多次,而不用擔心中央倉庫上有了什麼操作。 對需要多個更簡單更原子分塊的大功能,這個做法是很有用的。

小紅開發功能

與此同時,小紅在自己的本地倉庫中用相同的編輯、暫存和提交過程開發功能。和小明一樣,她也不關心中央倉庫有沒有新提交; 當然更不關心小明在他的本地倉庫中的操作,因為所有本地倉庫都是私有的。

小明發布功能

一旦小明完成了他的功能開發,會發布他的本地提交到中央倉庫中,這樣其它團隊成員可以看到他的修改。他可以用下面的git push命令:

git push origin mastern

注意,origin是在小明克隆倉庫時Git創建的遠程中央倉庫別名。master參數告訴Git推送的分支。 由於中央倉庫自從小明克隆以來還沒有被更新過,所以push操作不會有衝突,成功完成。

小紅試著發布功能

一起來看看在小明發布修改後,小紅push修改會怎麼樣?她使用完全一樣的push命令:

git push origin mastern

但她的本地歷史已經和中央倉庫有分岐了,Git拒絕操作並給出下面很長的出錯消息:

error: failed to push some refs to /path/to/repo.gitnhint: Updates were rejected because the tip of your current branch is behindnhint: its remote counterpart. Merge the remote changes (e.g. git pull)nhint: before pushing again.nhint: See the Note about fast-forwards in git push --help for details.n

這避免了小紅覆寫正式的提交。她要先pull小明的更新到她的本地倉庫合併上她的本地修改後,再重試。

小紅在小明的提交之上rebase

小紅用git pull合併上游的修改到自己的倉庫中。 這條命令類似svn update——拉取所有上游提交命令到小紅的本地倉庫,並嘗試和她的本地修改合併:

git pull --rebase origin mastern

--rebase選項告訴Git把小紅的提交移到同步了中央倉庫修改後的master分支的頂部,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忘加了這個選項,pull操作仍然可以完成,但每次pull操作要同步中央倉庫中別人修改時,提交歷史會以一個多餘的『合併提交』結尾。 對於集中式工作流,最好是使用rebase而不是生成一個合併提交。

小紅解決合併衝突

rebase操作過程是把本地提交一次一個地遷移到更新了的中央倉庫master分支之上。 這意味著可能要解決在遷移某個提交時出現的合併衝突,而不是解決包含了所有提交的大型合併時所出現的衝突。 這樣的方式讓你儘可能保持每個提交的聚焦和項目歷史的整潔。反過來,簡化了哪裡引入Bug的分析,如果有必要,回滾修改也可以做到對項目影響最小。

如果小紅和小明的功能是不相關的,不大可能在rebase過程中有衝突。如果有,Git在合併有衝突的提交處暫停rebase過程,輸出下面的信息並帶上相關的指令:

CONFLICT (content): Merge conflict in <some-file>n

Git很贊的一點是,任何人可以解決他自己的衝突。在這個例子中,小紅可以簡單的運行git status命令來查看哪裡有問題。 衝突文件列在Unmerged paths(未合併路徑)一節中:

# Unmerged paths:n# (use "git reset HEAD <some-file>..." to unstage)n# (use "git add/rm <some-file>..." as appropriate to mark resolution)n#n# both modified: <some-file>n

接著小紅編輯這些文件。修改完成後,用老套路暫存這些文件,並讓git rebase完成剩下的事:

git add <some-file> ngit rebase --continuen

要做的就這些了。Git會繼續一個一個地合併後面的提交,如其它的提交有衝突就重複這個過程。

如果你碰到了衝突,但發現搞不定,不要驚慌。只要執行下面這條命令,就可以回到你執行git pull --rebase命令前的樣子:

git rebase --abortn

小紅成功發布功能

小紅完成和中央倉庫的同步後,就能成功發布她的修改了:

git push origin mastern

如你所見,僅使用幾個Git命令我們就可以模擬出傳統Subversion開發環境。對於要從SVN遷移過來的團隊來說這太好了,但沒有發揮出Git分散式本質的優勢。

如果你的團隊適應了集中式工作流,但想要更流暢的協作效果,絕對值得探索一下 功能分支工作流 的收益。 通過為一個功能分配一個專門的分支,能夠做到一個新增功能集成到正式項目之前對新功能進行深入討論。

2.2 功能分支工作流

功能分支工作流以集中式工作流為基礎,不同的是為各個新功能分配一個專門的分支來開發。這樣可以在把新功能集成到正式項目前,用Pull Requests的方式討論變更。

一旦你玩轉了集中式工作流,在開發過程中可以很簡單地加上功能分支,用來鼓勵開發者之間協作和簡化交流。

功能分支工作流背後的核心思路是所有的功能開發應該在一個專門的分支,而不是在master分支上。 這個隔離可以方便多個開發者在各自的功能上開發而不會弄亂主幹代碼。 另外,也保證了master分支的代碼一定不會是有問題的,極大有利於集成環境。

功能開發隔離也讓pull requests工作流成功可能, pull requests工作流能為每個分支發起一個討論,在分支合入正式項目之前,給其它開發者有表示贊同的機會。 另外,如果你在功能開發中有問題卡住了,可以開一個pull requests來向同學們徵求建議。 這些做法的重點就是,pull requests讓團隊成員之間互相評論工作變成非常方便!

2.2.1 工作方式

功能分支工作流仍然用中央倉庫,並且master分支還是代表了正式項目的歷史。 但不是直接提交本地歷史到各自的本地master分支,開發者每次在開始新功能前先創建一個新分支。 功能分支應該有個有描述性的名字,比如animated-menu-items或issue-#1061,這樣可以讓分支有個清楚且高聚焦的用途。

在master分支和功能分支之間,Git是沒有技術上的區別,所以開發者可以用和集中式工作流中完全一樣的方式編輯、暫存和提交修改到功能分支上。

另外,功能分支也可以(且應該)push到中央倉庫中。這樣不修改正式代碼就可以和其它開發者分享提交的功能。 由於master是僅有的一個『特殊』分支,在中央倉庫上存多個功能分支不會有任何問題。當然,這樣做也可以很方便地備份各自的本地提交。

2.2.2 Pull Requests

功能分支除了可以隔離功能的開發,也使得通過Pull Requests討論變更成為可能。 一旦某個開發完成一個功能,不是立即合併到master,而是push到中央倉庫的功能分支上並發起一個Pull Request請求去合併修改到master。 在修改成為主幹代碼前,這讓其它的開發者有機會先去Review變更。

Code Review是Pull Requests的一個重要的收益,但Pull Requests目的是討論代碼一個通用方式。 你可以把Pull Requests作為專門給某個分支的討論。這意味著可以在更早的開發過程中就可以進行Code Review。 比如,一個開發者開發功能需要幫助時,要做的就是發起一個Pull Request,相關的人就會自動收到通知,在相關的提交旁邊能看到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

一旦Pull Request被接受了,發布功能要做的就和集中式工作流就很像了。 首先,確定本地的master分支和上游的master分支是同步的。然後合併功能分支到本地master分支並push已經更新的本地master分支到中央倉庫。

倉庫管理的產品解決方案像Bitbucket或Stash,可以良好地支持Pull Requests。可以看看Stash的Pull Requests文檔。

2.2.3 示例

下面的示例演示了如何把Pull Requests作為Code Review的方式,但注意Pull Requests可以用於很多其它的目的。

小紅開始開發一個新功能

在開始開發功能前,小紅需要一個獨立的分支。使用下面的命令新建一個分支:

git checkout -b marys-feature mastern

這個命令檢出一個基於master名為marys-feature的分支,Git的-b選項表示如果分支還不存在則新建分支。 這個新分支上,小紅按老套路編輯、暫存和提交修改,按需要提交以實現功能:

git statusngit add <some-file>ngit commitn

小紅要去吃個午飯

早上小紅為新功能添加一些提交。 去吃午飯前,push功能分支到中央倉庫是很好的做法,這樣可以方便地備份,如果和其它開發協作,也讓他們可以看到小紅的提交。

git push -u origin marys-featuren

這條命令push marys-feature分支到中央倉庫(origin),-u選項設置本地分支去跟蹤遠程對應的分支。 設置好跟蹤的分支後,小紅就可以使用git push命令省去指定推送分支的參數。

小紅完成功能開發

小紅吃完午飯回來,完成整個功能的開發。在合併到master之前, 她發起一個Pull Request讓團隊的其它人知道功能已經完成。但首先,她要確認中央倉庫中已經有她最近的提交:

git pushn

然後,在她的Git GUI客戶端中發起Pull Request,請求合併marys-feature到master,團隊成員會自動收到通知。Pull Request很酷的是可以在相關的提交旁邊顯示評註,所以你可以對某個變更集提問。

小黑收到Pull Request

小黑收到了Pull Request後會查看marys-feature的修改。決定在合併到正式項目前是否要做些修改,且通過Pull Request和小紅來回地討論。

小紅再做修改

要再做修改,小紅用和功能第一個迭代完全一樣的過程。編輯、暫存、提交並push更新到中央倉庫。小紅這些活動都會顯示在Pull Request上,小黑可以斷續做評註。

如果小黑有需要,也可以把marys-feature分支拉到本地,自己來修改,他加的提交也會一樣顯示在Pull Request上。

小紅髮布她的功能

一旦小黑可以的接受Pull Request,就可以合併功能到穩定項目代碼中(可以由小黑或是小紅來做這個操作):

git checkout masterngit pullngit pull origin marys-featurengit pushn

無論誰來做合併,首先要檢出master分支並確認是它是最新的。然後執行git pull origin marys-feature合併marys-feature分支到和已經和遠程一致的本地master分支。 你可以使用簡單git merge marys-feature命令,但前面的命令可以保證總是最新的新功能分支。 最後更新的master分支要重新push回到origin。

這個過程常常會生成一個合併提交。有些開發者喜歡有合併提交,因為它像一個新功能和原來代碼基線的連通符。 但如果你偏愛線性的提交歷史,可以在執行合併時rebase新功能到master分支的頂部,這樣生成一個快進(fast-forward)的合併。

一些GUI客戶端可以只要點一下『接受』按鈕執行好上面的命令來自動化Pull Request接受過程。 如果你的不能這樣,至少在功能合併到master分支後能自動關閉Pull Request。

與此同時,小明在做和小紅一樣的事

當小紅和小黑在marys-feature上工作並討論她的Pull Request的時候,小明在自己的功能分支上做完全一樣的事。

通過隔離功能到獨立的分支上,每個人都可以自主的工作,當然必要的時候在開發者之間分享變更還是比較繁瑣的。

到了這裡,但願你發現了功能分支可以很直接地在 集中式工作流 的僅有的master分支上完成多功能的開發。 另外,功能分支還使用了Pull Request,使得可以在你的版本控制GUI客戶端中討論某個提交。

功能分支工作流是開發項目異常靈活的方式。問題是,有時候太靈活了。對於大型團隊,常常需要給不同分支分配一個更具體的角色。 Gitflow工作流是管理功能開發、發布準備和維護的常用模式。

2.3 Gitflow工作流

Gitflow工作流通過為功能開發、發布準備和維護分配獨立的分支,讓發布迭代過程更流暢。嚴格的分支模型也為大型項目提供了一些非常必要的結構。

這節介紹的Gitflow工作流借鑒自在nvie的Vincent Driessen

Gitflow工作流定義了一個圍繞項目發布的嚴格分支模型。雖然比功能分支工作流複雜幾分,但提供了用於一個健壯的用於管理大型項目的框架。

Gitflow工作流沒有用超出功能分支工作流的概念和命令,而是為不同的分支分配一個很明確的角色,並定義分支之間如何和什麼時候進行交互。 除了使用功能分支,在做準備、維護和記錄發布也使用各自的分支。 當然你可以用上功能分支工作流所有的好處:Pull Requests、隔離實驗性開發和更高效的協作。

2.3.1 工作方式

Gitflow工作流仍然用中央倉庫作為所有開發者的交互中心。和其它的工作流一樣,開發者在本地工作並push分支到要中央倉庫中。

2.3.2 歷史分支

相對使用僅有的一個master分支,Gitflow工作流使用2個分支來記錄項目的歷史。master分支存儲了正式發布的歷史,而develop分支作為功能的集成分支。 這樣也方便master分支上的所有提交分配一個版本號。

剩下要說明的問題圍繞著這2個分支的區別展開。

2.3.3 功能分支

每個新功能位於一個自己的分支,這樣可以push到中央倉庫以備份和協作。 但功能分支不是從master分支上拉出新分支,而是使用develop分支作為父分支。當新功能完成時,合併回develop分支。 新功能提交應該從不直接與master分支交互。

注意,從各種含義和目的上來看,功能分支加上develop分支就是功能分支工作流的用法。但Gitflow工作流沒有在這裡止步。

2.3.4 發布分支

一旦develop分支上有了做一次發布(或者說快到了既定的發布日)的足夠功能,就從develop分支上fork一個發布分支。 新建的分支用於開始發布循環,所以從這個時間點開始之後新的功能不能再加到這個分支上—— 這個分支只應該做Bug修復、文檔生成和其它面向發布任務。 一旦對外發布的工作都完成了,發布分支合併到master分支並分配一個版本號打好Tag。 另外,這些從新建發布分支以來的做的修改要合併回develop分支。

使用一個用於發布準備的專門分支,使得一個團隊可以在完善當前的發布版本的同時,另一個團隊可以繼續開發下個版本的功能。 這也打造定義良好的開發階段(比如,可以很輕鬆地說,『這周我們要做準備發布版本4.0』,並且在倉庫的目錄結構中可以實際看到)。

常用的分支約定:

用於新建發布分支的分支: developn用於合併的分支: mastern分支命名: release-* 或 release/*n

2.3.5 維護分支

維護分支或說是熱修復(hotfix)分支用於生成快速給產品發布版本(production releases)打補丁,這是唯一可以直接從master分支fork出來的分支。 修復完成,修改應該馬上合併回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當前的發布分支),master分支應該用新的版本號打好Tag。

為Bug修復使用專門分支,讓團隊可以處理掉問題而不用打斷其它工作或是等待下一個發布循環。 你可以把維護分支想成是一個直接在master分支上處理的臨時發布。

2.3.6 示例

下面的示例演示本工作流如何用於管理單個發布循環。假設你已經創建了一個中央倉庫。

創建開發分支

第一步為master分支配套一個develop分支。簡單來做可以本地創建一個空的develop分支,push到伺服器上:

git branch developngit push -u origin developn

以後這個分支將會包含了項目的全部歷史,而master分支將只包含了部分歷史。其它開發者這時應該克隆中央倉庫,建好develop分支的跟蹤分支:

git clone ssh://user@host/path/to/repo.gitngit checkout -b develop origin/developn

現在每個開發都有了這些歷史分支的本地拷貝。

小紅和小明開始開發新功能

這個示例中,小紅和小明開始各自的功能開發。他們需要為各自的功能創建相應的分支。新分支不是基於master分支,而是應該基於develop分支:

git checkout -b some-feature developn

他們用老套路添加提交到各自功能分支上:編輯、暫存、提交:

git statusngit add <some-file>ngit commitn

小紅完成功能開發

添加了提交後,小紅覺得她的功能OK了。如果團隊使用Pull Requests,這時候可以發起一個用於合併到develop分支。 否則她可以直接合併到她本地的develop分支後push到中央倉庫:

git pull origin developngit checkout developngit merge some-featurengit pushngit branch -d some-featuren

第一條命令在合併功能前確保develop分支是最新的。注意,功能決不應該直接合併到master分支。 衝突解決方法和集中式工作流一樣。

小紅開始準備發布

這個時候小明正在實現他的功能,小紅開始準備她的第一個項目正式發布。 像功能開發一樣,她用一個新的分支來做發布準備。這一步也確定了發布的版本號:

git checkout -b release-0.1 developn

這個分支是清理髮布、執行所有測試、更新文檔和其它為下個發布做準備操作的地方,像是一個專門用於改善發布的功能分支。

只要小紅創建這個分支並push到中央倉庫,這個發布就是功能凍結的。任何不在develop分支中的新功能都推到下個發布循環中。

小紅完成發布

一旦準備好了對外發布,小紅合併修改到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上,刪除發布分支。合併回develop分支很重要,因為在發布分支中已經提交的更新需要在後面的新功能中也要是可用的。 另外,如果小紅的團隊要求Code Review,這是一個發起Pull Request的理想時機。

git checkout masterngit merge release-0.1ngit pushngit checkout developngit merge release-0.1ngit pushngit branch -d release-0.1n

發布分支是作為功能開發(develop分支)和對外發布(master分支)間的緩衝。只要有合併到master分支,就應該打好Tag以方便跟蹤。

git tag -a 0.1 -m "Initial public release" masterngit push --tagsn

Git有提供各種勾子(hook),即倉庫有事件發生時觸發執行的腳本。 可以配置一個勾子,在你push中央倉庫的master分支時,自動構建好對外發布。

最終用戶發現Bug

對外發布後,小紅回去和小明一起做下個發布的新功能開發,直到有最終用戶開了一個Ticket抱怨當前版本的一個Bug。 為了處理Bug,小紅(或小明)從master分支上拉出了一個維護分支,提交修改以解決問題,然後直接合併回master分支:

git checkout -b issue-#001 mastern# Fix the bugngit checkout masterngit merge issue-#001ngit pushn

就像發布分支,維護分支中新加這些重要修改需要包含到develop分支中,所以小紅要執行一個合併操作。然後就可以安全地刪除這個分支了:

git checkout developngit merge issue-#001ngit pushngit branch -d issue-#001n

到了這裡,但願你對集中式工作流、功能分支工作流和Gitflow工作流已經感覺很舒適了。 你應該也牢固的掌握了本地倉庫的潛能,push/pull模式和Git健壯的分支和合併模型。

記住,這裡演示的工作流只是可能用法的例子,而不是在實際工作中使用Git不可違逆的條例。 所以不要畏懼按自己需要對工作流的用法做取捨。不變的目標就是讓Git為你所用。

2.4 Forking工作流

Forking工作流是分散式工作流,充分利用了Git在分支和克隆上的優勢。可以安全可靠地管理大團隊的開發者(developer),並能接受不信任貢獻者(contributor)的提交。

Forking工作流和前面討論的幾種工作流有根本的不同,這種工作流不是使用單個服務端倉庫作為『中央』代碼基線,而讓各個開發者都有一個服務端倉庫。這意味著各個代碼貢獻者有2個Git倉庫而不是1個:一個本地私有的,另一個服務端公開的。

Forking工作流的一個主要優勢是,貢獻的代碼可以被集成,而不需要所有人都能push代碼到僅有的中央倉庫中。 開發者push到自己的服務端倉庫,而只有項目維護者才能push到正式倉庫。 這樣項目維護者可以接受任何開發者的提交,但無需給他正式代碼庫的寫許可權。

效果就是一個分散式的工作流,能為大型、自發性的團隊(包括了不受信的第三方)提供靈活的方式來安全的協作。 也讓這個工作流成為開源項目的理想工作流。

2.4.1 工作方式

和其它的Git工作流一樣,Forking工作流要先有一個公開的正式倉庫存儲在伺服器上。 但一個新的開發者想要在項目上工作時,不是直接從正式倉庫克隆,而是fork正式項目在伺服器上創建一個拷貝。

這個倉庫拷貝作為他個人公開倉庫 —— 其它開發者不允許push到這個倉庫,但可以pull到修改(後面我們很快就會看這點很重要)。 在創建了自己服務端拷貝之後,和之前的工作流一樣,開發者執行git clone命令克隆倉庫到本地機器上,作為私有的開發環境。

要提交本地修改時,push提交到自己公開倉庫中 —— 而不是正式倉庫中。 然後,給正式倉庫發起一個pull request,讓項目維護者知道有更新已經準備好可以集成了。 對於貢獻的代碼,pull request也可以很方便地作為一個討論的地方。

為了集成功能到正式代碼庫,維護者pull貢獻者的變更到自己的本地倉庫中,檢查變更以確保不會讓項目出錯, 合併變更到自己本地的master分支, 然後pushmaster分支到伺服器的正式倉庫中。 到此,貢獻的提交成為了項目的一部分,其它的開發者應該執行pull操作與正式倉庫同步自己本地倉庫。

2.4.2 正式倉庫

在Forking工作流中,『官方』倉庫的叫法只是一個約定,理解這點很重要。 從技術上來看,各個開發者倉庫和正式倉庫在Git看來沒有任何區別。 事實上,讓正式倉庫之所以正式的唯一原因是它是項目維護者的公開倉庫。

2.4.3 Forking工作流的分支使用方式

所有的個人公開倉庫實際上只是為了方便和其它的開發者共享分支。 各個開發者應該用分支隔離各個功能,就像在功能分支工作流和Gitflow工作流一樣。 唯一的區別是這些分支被共享了。在Forking工作流中這些分支會被pull到另一個開發者的本地倉庫中,而在功能分支工作流和Gitflow工作流中是直接被push到正式倉庫中。

2.4.4 示例

項目維護者初始化正式倉庫

和任何使用Git項目一樣,第一步是創建在伺服器上一個正式倉庫,讓所有團隊成員都可以訪問到。 通常這個倉庫也會作為項目維護者的公開倉庫。

公開倉庫應該是裸倉庫,不管是不是正式代碼庫。 所以項目維護者會運行像下面的命令來搭建正式倉庫:

ssh user@hostngit init --bare /path/to/repo.gitn

Bitbucket和Stash提供了一個方便的GUI客戶端以完成上面命令行做的事。 這個搭建中央倉庫的過程和前面提到的工作流完全一樣。 如果有現存的代碼庫,維護者也要push到這個倉庫中。

開發者fork正式倉庫

其它所有的開發需要fork正式倉庫。 可以用git clone命令用SSH協議連通到伺服器, 拷貝倉庫到伺服器另一個位置 —— 是的,fork操作基本上就只是一個服務端的克隆。 Bitbucket和Stash上可以點一下按鈕就讓開發者完成倉庫的fork操作。

這一步完成後,每個開發都在服務端有一個自己的倉庫。和正式倉庫一樣,這些倉庫應該是裸倉庫。

開發者克隆自己fork出來的倉庫

下一步,各個開發者要克隆自己的公開倉庫,用熟悉的git clone命令。

在這個示例中,假定用Bitbucket託管了倉庫。記住,如果這樣的話各個開發者需要有各自的Bitbucket賬號, 使用下面命令克隆服務端自己的倉庫:

git clone https://user@bitbucket.org/user/repo.gitn

相比前面介紹的工作流只用了一個origin遠程別名指向中央倉庫,Forking工作流需要2個遠程別名 —— 一個指向正式倉庫,另一個指向開發者自己的服務端倉庫。別名的名字可以任意命名,常見的約定是使用origin作為遠程克隆的倉庫的別名 (這個別名會在運行git clone自動創建),upstream(上游)作為正式倉庫的別名。

git remote add upstream https://bitbucket.org/maintainer/repon

需要自己用上面的命令創建upstream別名。這樣可以簡單地保持本地倉庫和正式倉庫的同步更新。 注意,如果上游倉庫需要認證(比如不是開源的),你需要提供用戶:

git remote add upstream https://user@bitbucket.org/maintainer/repo.gitn

這時在克隆和pull正式倉庫時,需要提供用戶的密碼。

開發者開發自己的功能

在剛克隆的本地倉庫中,開發者可以像其它工作流一樣的編輯代碼、提交修改和新建分支:

git checkout -b some-featuren# Edit some codengit commit -a -m "Add first draft of some feature"n

所有的修改都是私有的直到push到自己公開倉庫中。如果正式項目已經往前走了,可以用git pull命令獲得新的提交:

git pull upstream mastern

由於開發者應該都在專門的功能分支上工作,pull操作結果會都是快進合併。

開發者發布自己的功能

一旦開發者準備好了分享新功能,需要做二件事。 首先,通過push他的貢獻代碼到自己的公開倉庫中,讓其它的開發者都可以訪問到。 他的origin遠程別名應該已經有了,所以要做的就是:

git push origin feature-branchn

這裡和之前的工作流的差異是,origin遠程別名指向開發者自己的服務端倉庫,而不是正式倉庫。

第二件事,開發者要通知項目維護者,想要合併他的新功能到正式庫中。 Bitbucket和Stash提供了Pull Request按鈕,彈出表單讓你指定哪個分支要合併到正式倉庫。 一般你會想集成你的功能分支到上游遠程倉庫的master分支中。

項目維護者集成開發者的功能

當項目維護者收到pull request,他要做的是決定是否集成它到正式代碼庫中。有二種方式來做:

  1. 直接在pull request中查看代碼
  2. pull代碼到他自己的本地倉庫,再手動合併

第一種做法更簡單,維護者可以在GUI中查看變更的差異,做評註和執行合併。 但如果出現了合併衝突,需要第二種做法來解決。這種情況下,維護者需要從開發者的服務端倉庫中fetch功能分支, 合併到他本地的master分支,解決衝突:

git fetch https://bitbucket.org/user/repo feature-branchn# 查看變更ngit checkout masterngit merge FETCH_HEADn

變更集成到本地的master分支後,維護者要push變更到伺服器上的正式倉庫,這樣其它的開發者都能訪問到:

git push origin mastern

注意,維護者的origin是指向他自己公開倉庫的,即是項目的正式代碼庫。到此,開發者的貢獻完全集成到了項目中。

開發者和正式倉庫做同步

由於正式代碼庫往前走了,其它的開發需要和正式倉庫做同步:

git pull upstream mastern

如果你之前是使用SVN,Forking工作流可能看起來像是一個激進的範式切換(paradigm shift)。 但不要害怕,這個工作流實際上就是在功能分支工作流之上引入另一個抽象層。 不是直接通過單個中央倉庫來分享分支,而是把貢獻代碼發布到開發者自己的服務端倉庫中。

示例中解釋了,一個貢獻如何從一個開發者流到正式的master分支中,但同樣的方法可以把貢獻集成到任一個倉庫中。 比如,如果團隊的幾個人協作實現一個功能,可以在開發之間用相同的方法分享變更,完全不涉及正式倉庫。

這使得Forking工作流對於鬆散組織的團隊來說是個非常強大的工具。任一開發者可以方便地和另一開發者分享變更,任何分支都能有效地合併到正式代碼庫中。

2.5 Pull Requests

Pull requests是Bitbucket提供的讓開發者更方便地進行協作的功能,提供了友好的Web界面可以在提議的修改合併到正式項目之前對修改進行討論。

開發者向團隊成員通知功能開發已經完成,Pull Requests是最簡單的用法。 開發者完成功能開發後,通過Bitbucket賬號發起一個Pull Request。 這樣讓涉及這個功能的所有人知道要去做Code Review和合併到master分支。

但是,Pull Request遠不止一個簡單的通知,而是為討論提交的功能的一個專門論壇。 如果變更有任何問題,團隊成員反饋在Pull Request中,甚至push新的提交微調功能。 所有的這些活動都直接跟蹤在Pull Request中。

相比其它的協作模型,這種分享提交的形式有助於打造一個更流暢的工作流。 SVN和Git都能通過一個簡單的腳本收到通知郵件;但是,討論變更時,開發者通常只能去回復郵件。 這樣做會變得雜亂,尤其還要涉及後面的幾個提交時。 Pull Requests把所有相關功能整合到一個和Bitbucket倉庫界面集成的用戶友好Web界面中。

2.5.1 解析Pull Request

當要發起一個Pull Request,你所要做的就是請求(Request)另一個開發者(比如項目的維護者) 來pull你倉庫中一個分支到他的倉庫中。這意味著你要提供4個信息以發起Pull Request: 源倉庫、源分支、目的倉庫、目的分支。

這幾值多數Bitbucket都會設置上合適的預設值。但取決你用的協作工作流,你的團隊可能會要指定不同的值。 上圖顯示了一個Pull Request請求合併一個功能分支到正式的master分支上,但可以有多種不同的Pull Request用法。

2.5.2 工作方式

Pull Request可以和功能分支工作流、Gitflow工作流或Forking工作流一起使用。 但一個Pull Request要求要麼分支不同要麼倉庫不同,所以不能用於集中式工作流。 在不同的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會有一些不同,但基本的過程是這樣的:

  1. 開發者在本地倉庫中新建一個專門的分支開發功能。
  2. 開發者push分支修改到公開的Bitbucket倉庫中。
  3. 開發者通過Bitbucket發起一個Pull Request。
  4. 團隊的其它成員review code,討論並修改。
  5. 項目維護者合併功能到官方倉庫中並關閉Pull Request。

本文後面內容說明,Pull Request在不同協作工作流中如何應用。

2.5.3 在功能分支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

功能分支工作流用一個共享的Bitbucket倉庫來管理協作,開發者在專門的分支上開發功能。 但不是立即合併到master分支上,而是在合併到主代碼庫之前開發者應該開一個Pull Request發起功能的討論。

功能分支工作流只有一個公開的倉庫,所以Pull Request的目的倉庫和源倉庫總是同一個。 通常開發者會指定他的功能分支作為源分支,master分支作為目的分支。

收到Pull Request後,項目維護者要決定如何做。如果功能沒問題,就簡單地合併到master分支,關閉Pull Request。 但如果提交的變更有問題,他可以在Pull Request中反饋。之後新加的提交也會評論之後接著顯示出來。

在功能還沒有完全開發完的時候,也可能發起一個Pull Request。 比如開發者在實現某個需求時碰到了麻煩,他可以發一個包含正在進行中工作的Pull Request。 其它的開發者可以在Pull Request提供建議,或者甚至直接添加提交來解決問題。

2.5.4 在Gitflow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

Gitflow工作流和功能分支工作流類似,但圍繞項目發布定義一個嚴格的分支模型。 在Gitflow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讓開發者在發布分支或是維護分支上工作時, 可以有個方便的地方對關於發布分支或是維護分支的問題進行交流。

Gitflow工作流中Pull Request的使用過程和上一節中完全一致: 當一個功能、發布或是熱修復分支需要Review時,開發者簡單發起一個Pull Request, 團隊的其它成員會通過Bitbucket收到通知。

新功能一般合併到develop分支,而發布和熱修復則要同時合併到develop分支和master分支上。 Pull Request可能用做所有合併的正式管理。

2.5.5 在Forking工作流中使用Pull Request

在Forking工作流中,開發者push完成的功能到他自己的倉庫中,而不是共享倉庫。 然後,他發起一個Pull Request,讓項目維護者知道他的功能已經可以Review了。

在這個工作流,Pull Request的通知功能非常有用, 因為項目維護者不可能知道其它開發者在他們自己的倉庫添加了提交。

由於各個開發有自己的公開倉庫,Pull Request的源倉庫和目標倉庫不是同一個。 源倉庫是開發者的公開倉庫,源分支是包含了修改的分支。 如果開發者要合併修改到正式代碼庫中,那麼目標倉庫是正式倉庫,目標分支是master分支。

Pull Request也可以用於正式項目之外的其它開發者之間的協作。 比如,如果一個開發者和一個團隊成員一起開發一個功能,他們可以發起一個Pull Request, 用團隊成員的Bitbucket倉庫作為目標,而不是正式項目的倉庫。 然後使用相同的功能分支作為源和目標分支。

2個開發者之間可以在Pull Request中討論和開發功能。 完成開發後,他們可以發起另一個Pull Request,請求合併功能到正式的master分支。 在Forking工作流中,這樣的靈活性讓Pull Request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協作工具。

2.5.6 示例

下面的示例演示了Pull Request如何在在Forking工作流中使用。 也同樣適用於小團隊的開發協作和第三方開發者向開源項目的貢獻。

在示例中,小紅是個開發,小明是項目維護者。他們各自有一個公開的Bitbucket倉庫,而小明的倉庫包含了正式工程。

小紅fork正式項目

小紅先要fork小明的Bitbucket倉庫,開始項目的開發。她登陸Bitbucket,瀏覽到小明的倉庫頁面, 點Fork按鈕。

然後為fork出來的倉庫填寫名字和描述,這樣小紅就有了服務端的項目拷貝了。

小紅克隆她的Bitbucket倉庫

下一步,小紅克隆自己剛才fork出來的Bitbucket倉庫,以在本機上準備出工作拷貝。命令如下:

git clone https://user@bitbucket.org/user/repo.gitn

請記住,git clone會自動創建origin遠程別名,是指向小紅fork出來的倉庫。

小紅開發新功能

在開始改代碼前,小紅要為新功能先新建一個新分支。她會用這個分支作為Pull Request的源分支。

git checkout -b some-featuren# 編輯代碼ngit commit -a -m "Add first draft of some feature"n

在新功能分支上,小紅按需要添加提交。甚至如果小紅覺得功能分支上的提交歷史太亂了,她可以用互動式rebase來刪除或壓制提交。 對於大型項目,整理功能分支的歷史可以讓項目維護者更容易看出在Pull Request中做了什麼內容。

小紅push功能到她的Bitbucket倉庫中

小紅完成了功能後,push功能到她自己的Bitbucket倉庫中(不是正式倉庫),用下面簡單的命令:

git push origin some-branchn

這時她的變更可以讓項目維護者看到了(或者任何想要看的協作者)。

小紅髮起Pull Request

Bitbucket上有了她的功能分支後,小紅可以用她的Bitbucket賬號瀏覽到她的fork出來的倉庫頁面, 點右上角的【Pull Request】按鈕,發起一個Pull Request。 彈出的表單自動設置小紅的倉庫為源倉庫,詢問小紅以指定源分支、目標倉庫和目標分支。

小紅想要合併功能到正式倉庫,所以源分支是她的功能分支,目標倉庫是小明的公開倉庫, 而目標分支是master分支。另外,小紅需要提供Pull Request的標題和描述信息。 如果需要小明以外的人審核批准代碼,她可以把這些人填在【Reviewers】文本框中。

創建好了Pull Request,通知會通過Bitbucket系統消息或郵件(可選)發給小明。

小明review Pull Request

在小明的Bitbucket倉庫頁面的【Pull Request】Tab可以看到所有人發起的Pull Request。 點擊小紅的Pull Request會顯示出Pull Request的描述、功能的提交歷史和每個變更的差異(diff)。

如果小明想要合併到項目中,只要點一下【Merge】按鈕,就可以同意Pull Request併合併到master分支。

但如果像這個示例中一樣小明發現了在小紅的代碼中的一個小Bug,要小紅在合併前修復。 小明可以在整個Pull Request上加上評註,或是選擇歷史中的某個提交加上評註。

小紅補加提交

如果小紅對反饋有任何疑問,可以在Pull Request中響應,把Pull Request當作是她功能討論的論壇。

小紅在她的功能分支新加提交以解決代碼問題,並push到她的Bitbucket倉庫中,就像前一輪中的做法一樣。 這些提交會進入的Pull Request,小明在原來的評註旁邊可以再次review變更。

小明接受Pull Request

最終,小明接受變更,合併功能分支到Master分支,並關閉Pull Request。 至此,功能集成到項目中,其它的項目開發者可以用標準的git pull命令pull這些變更到自己的本地倉庫中。

到了這裡,你應該有了所有需要的工具來集成Pull Request到你自己的工作流。 請記住,Pull Request並不是為了替代任何 基於Git的協作工作流, 而是它們的一個便利的補充,讓團隊成員間的協作更輕鬆方便。

三、企業日常開發模式探索

在看這部分前,請先回顧閱讀業界認可的成功的 Git Branch Work Flow 模型 A Successful Git Branching Model ,了解日常開發中的場景,有助於熟悉下面的使用過程。

在企業開發中,使用 Git 作為版本控制軟體最看重的還是結合公司自己搭建的 Gitlab,將 Code Review 加入打包部署持續集成的流程中,這樣,代碼開發完成,提交測試前,便可以對開發人員提交的代碼進行 Review,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時指導,對於新人來講,也能更快更好的學習。

解決的需求場景如下:

  • 能支持日常迭代開發、緊急線上bug修復、多功能並行開發
  • 大概50人左右的團隊,平日迭代項目較多,且周期短(1~2周一個迭代)
  • 能夠通過tag重建整個系統
  • 支持code review
  • 所有上線的代碼必須都是經過測試保證,且能自動同步到下一次的迭代中
  • 能和公司的項目管理/持續集成系統整合

上圖就是 xirong 團隊在日常開發中總結出來的適合企業開發的模式,下面進行簡單的介紹,方便大家學習了解,歡迎提交 Issue 進行討論。(本模式適合敏捷開發流程,小迭代上線,傳統的瀑布開發模型並沒有進行測試)

  1. 迭代需求會、衝刺會後確定本次迭代的目標後,將迭代內容視為一個項目,在 Gitlab 上創建一個 Repository,初始化工程代碼結構,根據上線日期,比如20150730上線,開出分支 release20150730、dev20150730 兩個分支,dev 分支作為日常開發主幹分支,release 分支作為提測打包、Code Review 的分支。
  2. 迭代開始,日常開發進行中,開發人員在 dev 分支上進行 Commit、Push 代碼,並且解決掉日常協同開發中的衝突等問題,等到達到提測條件的時候,提測者,首先 Merge Master 分支上的最新代碼 git merge --no-ff origin/master ,使得 Master 分支上的變更更新到迭代開發分支dev上面,之後,在 Gitlab 上面發起 pull request 請求,並指定 Code Review 人,請求的分支選擇本次上線的 release 分支,即 release20150730。
  3. 被指定 Code Review 的人,對發起者的代碼 Review 後,決定是否可以提交測試,若有問題,評論注釋代碼後,提交者對代碼進行進行修改,重複步驟2,直到代碼 Review 者認為 Ok。之後便可以藉助自己公司的打包部署,對這些代碼發布到測試環境驗證。
  4. 步驟2-3重複多次後,就會達到一個穩定可發布的版本,即上線版本,上線後,將 release 版本上面最後的提交(圖中0.2.4上線對應處)合併到 Master 分支上面,並打 Tag0.3。至此,一次完整的迭代開發完成。
  5. 若此次上線後,不久發現生產環境有 Bug 需要修復,則從 Tag 處新開分支 release_bugfix_20150731、dev_bugfix_20150731 ,開發人員從 dev_bugfix_20150731分支上進行開發,提測code review在 release_bugfix_20150731 分支上,具體步驟參考2-3,測試環境驗證通過後,發布到線上,驗證OK,合併到 Master 分支,並打 Tag0.2.3,此次 Bug 修復完畢,專為解 Bug 而生的這兩個分支可以退伍了,刪除release_bugfix_20150731、dev_bugfix_20150731兩分支即可。(所有的歷史 Commit 信息均已經提交到了 Master 分支上,不用擔心丟失)

這樣經過上面的1-5步驟,企業日常迭代開發中的代碼版本控制基本上就 Ok 了,有問題歡迎 Issue 討論。


推薦閱讀:

Oh shit, Git! 快速解決Git最常見問題
Git 初學者攻略
Git由淺入深之存儲原理
如何搭建私有可協作的 Git 伺服器
一個奇怪的git問題,求大家幫忙分析一下?

TAG:G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