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的結構是 「問題、答案、評論」 的三層結構?
如果說問題是一個話題的緣起,答案是第一層次的討論。那麼為什麼答案可以有評論?如果說答案的評論是針對答案的二次話題討論,那麼評論本身為什麼不能是三次話題的開始?這個層級閾值是怎麼界定的?(突然覺得有點像看盜夢空間……)
知乎是一個大眾/專家平台,依託知識的供需。它在某種意義上與電商平台沒有區別。
它需要完成:
1、供應方:知識從賣家的腦海中集中到這個平台 2、需求方:求知慾從買家的腦海中,集中到這個平台3、對接:撮合知識和求知慾(供方/需求方)互相交易
-----------------------------------------------------------------------------------------------
問題來了:
1、供應方腦海中的知識品類眾多、萬萬千千,如果依次在貨架上展開,那會成為一個超大的規模。上架成本高、檢索難度大。 2、供應方的收益並不多,只會: A:獲得自我實現 B:通過展現知識,獲得社交紅利 3、需求方的求知慾強烈,其求知品類相對較少,但也是海量級的。這種情況下,通過聚類分類的方法,把需求方的問題全部歸類,或者想盡辦法歸類 ---- 【話題】
提問者的需求變成一種【訂單】(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在『招標』),在不同的類別下,等待投標者。「為什麼歸類成【話題】,而不是隨便用一種分類法則?因為【話題】是按照自然語言來分類,供需方以【話題】為協議的檢索成本會很低。」
不同專業的供應方,對自己擅長的【話題】進行瀏覽,尋找其中的【訂單】。這個檢索過程需要儘可能的簡單有效。
接下來,供應方發出【投標】(完成一個回答)。
至此,一個簡單的交易就算完成了?
不! 且慢,最終的交易尚未完成,1個【訂單】會對應N個【投標】,需求方(招標者)如何確定最優的標?
我們知道,任何回答都不可能輕易的被定義為「正確」、「錯誤」,甚至無法被評價為「最優」、「較優」。這是自然語言的局限性,也是【知識】這種商品與其載體【語言】的局限性。
--- 【回答】這東西和它的包裝盒,稱不出重量,無法比較,無法定價啊...!
-----------------------------------------------------------------------------------------------
好吧,有必要再引入一套評判功能了,我們叫它【評論】。
【評論】是外圍的投標者,對當前投標內容的再平衡。至於為何大家樂於評論,樂於贊成、反對,原因就不細說了,這是一個問答社區產品的核心。
只需知道,評論本身是用以對【投標】做一個度量、一個考評。它是一桿不太精準的秤。
對【評論】這個不太精準的秤,還有必要做度量嗎?很有必要!但我們有必要做一種專門去衡量秤的裝置嗎?
聰明的題主一定想到了,不,我們不需要。我們只需要用其他秤去衡量一下這桿秤,多迭代幾次就能給出判斷了! 這也是【評論】中很多不同意見互相「爭論」的價值、相同意見互相「贊成」的價值。知乎的結構分為兩種,一種是產品結構(是設計者需要考慮的)還有一種是用戶結構(在用戶眼中呈現出來的結構)。
我不知道題主的重點是哪一種(實在沒看出來,看問題似乎側重點是用戶結構,可是看問題下面的說法又好像是產品結構),姑且都回答一下,如有不足,還望多多指教。知乎的產品結構:話題-用戶-問答(概括而言)
在這個結構中「問答「便作為一種元數據存在。它是話題的描述,呈現方式,用戶獲取的內容。用戶結構:問題-答案-評論
用戶在獲取內容的時候,看到的便是 問答 這個整體。問答能夠兼顧用戶的任務細節和總系目 標。 問答這個場景在現實世界中是很常見的。在網路中,為了模擬問答這種交互,把問答作為一種虛擬實物。而在網路世界中,為了證明這個實物的存在便是分配給他一個URL。細分一下問答的這個整體
對象 操作 問題 添加,描述,修改,添加標籤,評論,分享 答案 添加,修改,刪除,評論,價值(up,down or useful),分享,收藏 評論 修改 ,價值(贊) 看到以上的細分,便發現問題本身便可以做第一層討論(看看問題被修改的日誌便知道了)。其中問題的評論也是為了方便用戶更好的提問,可是在評論中完善問題的又有多少啊。答案作為第二層討論,與問題的第一層討論是同級的。評論本身是可以作為話題的開始的,事實上答案也可以作為話題的開始。提問者提的是一個疑惑點或者方向(大部分人不會提問),可是回答的時候人們會用一個面來回答。但是由於每個人的閱歷不同,有些人懂了,有些沒懂,便再開一個問題,在繼續討論。
可是為什麼不繼續按著這個層級提問下去呢?因為信息的結構。當大量的內容產生後,搜索便會變得極為重要。知乎在我看來必定採用了標籤系統(這種系統需要清單的一致性,不過對內容的包容性很好),其他的不敢妄自揣測知乎的數據結構,便不說了。在知乎里,話題,問題,人可搜索,為什麼評論答案不可?除了考慮信息的獲取容易程度(獲取效率),還有便是評論和答案都可以轉化為問題。--------------------------------------------------分割線-----------------------------------------------------------------基於問答的這個過程的分析是按著知乎的設計來說的。在產品結構中涉及的太多,我自己也需要整理,便沒說。
(ps:我很無語排版!實際上對象是在 問題 的上方,操作是在 添加 的上方的。)以上!沒前途的知乎
推薦閱讀:
※創新工場為什麼要投資知乎?
※如何評價你的「知乎五周年」回顧呢?
※知乎「潛規則」?
※為什麼部分知乎用戶要在名字後標註「?」?
※第一次民間版知乎用戶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