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觀《清明上河圖》:徽宗與燕雲

《清明上河圖》中汴河西畔的南端,有一支牛車隊伍開進畫卷,轉向京城。

以汴河虹橋為參考,來看一下車隊的位置

放大來看是這樣的

雖然擇端對這個車隊有低調處理之嫌,但老驢認為這個車隊不簡單。

從兩個突破口,我們來認清這支車隊的來歷。

突破口之一——傘

這不是一般用來擋風遮雨的油紙傘,這可是象徵國家尊嚴的青羅傘,叫做華蓋。

在中國古代,傘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權勢的象徵。在等級森嚴的中國古代,傘的用料、色彩、尺寸就象頭上的烏紗,身上的朝服一樣,也是區分官職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種標誌。封建社會對用傘有著嚴格的規定,老百姓只能用油紙傘,普通官員用青絹傘,只有少數權貴才能使用青羅傘。宋代只有天子才用紅黃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

這種威嚴的東西,帝王將相才能駕馭得了,屁民根本HOLD不住

得出結論一:這不是民間的車隊,而是官方的車隊。

突破口之二——押車人

騎馬押車人寬大的帽沿和長長的髮辮是不是一副非我族類的感覺?

這種帽子叫做瓦楞帽,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傳統帽飾。

元朝有許多皇帝的畫像都是戴著瓦楞帽的,看得出很受游牧民族的喜愛哦。

如果說帽子特徵不是太明顯的話,還有押車人身後的辮子,這不就是我們熟悉的清朝人的辮子嘛,滿洲人的傳統。妥妥的出賣了押車人有木有,不是東北那旮沓的是哪的?但在那個時候滿洲人叫做女真人。

女真人喜歡穿白色衣服,「短巾左衽」。婦女辨發盤髻,男子辮髮垂後,耳垂金環,腦後頭髮用色絲系之

徽宗時期,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已經建立了金國。

得出結論二:這是金國人的車隊。

車隊最前方有漢族帶路人,兩輛牛車的車頂棚也是一副高大上的樣子,可以看出這支隊伍來頭不小

最後,我們可以總結得出,

這是來自金國的使團,押車人是金國的使臣。

那麼問題來了,擇端將金使來宋畫入圖中,是想告訴我們哪一個歷史事件呢?

說來話長。Im afraid its rather a long story

且容俺老驢細細道來

沒錯,這是唐朝全盛時期的疆域圖,金使來宋的歷史事件追溯到唐朝扯得還不算遠。

中華文明在經過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期之後,完成了一次民族和文化的大融合,到了唐朝開花結果。唐朝統治者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很有泱泱大國的胸懷和氣魄,實現了文化輸出。帶著周邊的各族政權一起飛,完成了大中華共榮圈的第一次有效建設。

反過來想,由於唐朝主動輸出了中國的官僚制度以及各種技術,導致周邊民族迅速發展,從而產生了很多半游牧半農耕的政權,讓以後的漢族政權面對了更恐怖的外敵。

老驢認為,唐朝播下了一顆「大中華」概念的種子。

經過唐末及五代的戰亂,到北宋時期,中華大地上出現了數個強大的政權。這些政權已不再像漢時的匈奴、唐時的突厥還處於半開化的程度。宋政權只是大中華版圖中眾多國家中的一個。

再來看這張燕雲十六州的地圖

燕雲十六州是一片富饒遼闊的土地,包括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與山西北部等廣大區域。

其中有九個州在太行山西北,稱為「山後九州」,那裡山嶺綿亘,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另外七個州在太行山東南,稱為「山前七州」,北部與燕山險峻地形相連,有多處天險可以據守。

宋人葉隆禮在《契丹國志》中寫道:「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蕃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

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里,以步兵為主要兵種的中原軍隊,如果想成功抵擋住游牧民族騎兵的入侵,必須要有險峻地形作為屏障,而燕山與太行山一帶恰好就構成這樣一道天然的戰略安全防線。

可惜石敬瑭為換取契丹人對自己皇位的支持,割讓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造成的危害長達四百多年。

結合上圖來看,「山後九州」地處內蒙古高原,居高臨下;「山前七州」更是伸入到了華北平原腹地。燕雲十六州一失,中原北方大門豁然洞開,河北北部邊防從此幾乎無險可守。北方游牧民族鐵騎,對中原王朝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他們隨時都可以馳馬縱橫於千里平原之上,晝夜之間,即可飲馬黃河。

燕雲十六州就是中原王朝的卵蛋,被捏在契丹人手中。

從後周世宗到宋太宗,一直致力於奪回燕雲故地,重振陽剛之氣。

可是歷史的坑太深,識時務者宋真宗放棄了武力奪回的夢想,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為兩國政治經濟發展奠定了和平穩定的局面。

此後一百多年,宋遼兩國相安無事。就這樣,歷史車輪緩緩駛入了宋徽宗朝代。

宋徽宗趙佶雖然是意外當上的皇帝,但立志做一代明君,即位後一直堅持走父皇開創的變法圖強、開邊拓疆的道路。

收復燕雲失地、恢復漢唐疆域,並不是宋徽宗作為一個藝術家一時激情之衝動,也不是所謂性格輕佻之表現,這是作為一個中原王朝皇帝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

徽宗初年,任河北都轉運使的梁子美"傾漕計以奉上,至捐緡錢三百萬市北珠以進。崇寧間,諸路漕臣進羨餘,自子美始。北珠出女真,子美市於契丹,契丹嗜其利,虐女真捕海東青以求珠。兩國之禍蓋基於此。"

因為趙佶喜歡北珠,梁子美到契丹大量購買,但北珠產自女真,需要用海東青捕獲。契丹見有利可圖,便加強了對女真的殘暴索取,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稱帝建國,算是「蝴蝶效應」吧。

細思恐極的是,難道這是聰明的徽宗下得一盤很大的棋?通過大量購買北珠,迫使女真人反抗契丹統治,然後聯合女真消滅遼國?藝術家的思維果然異於常人。

這是難得一見的徽宗草書,造詣極高。歷代帝王在書畫詩詞方面能與徽宗比肩的人鳳毛麟角,我朝太祖算是一位吧,但從職業素養來講,我朝太祖完爆徽宗。

好吧,繼續正文。

既然有了金國這樣的可聯盟對象,徽宗這種聰明人肯定是要抓住不放的。

早在宋太祖時期,女真人就已經通過海路前來朝貢馬匹,只因後來契丹人控制了女真人,不許女真人販運馬匹到宋朝,才中斷了聯繫。想要再次取得聯繫,選擇海路當然是最理想的方式。從山東半島的最北端登州出發,很快就會抵達遼東半島,進入女真人的地界。

為了能收復魂牽夢繫的燕雲十六州,徽宗也是蠻拼的。

從重和元年(1118年)宋廷以買馬為名渡海到遼東,同金朝商議共同伐遼的事宜,到宣和二年(1120 年)宋再遣趙良嗣等使金,最終簽訂協議,過程一波三折,這期間宋金雙方五去二來,都是從海路走的,於是次結盟被稱作「海上之盟」。

兩國交涉結盟之事期間,金國遣使來東京兩次,第一次在冬季,第二次在夏季。

結合我們的《清明上河圖》來看,根據金使旁邊的挑夫穿著來看,是夏季裝扮,金使戴的瓦楞帽也能佐證。瓦楞帽是夏季戴的,冬季北方民族會戴毛融融皮帽。

金國這次派來的正使名叫曷魯,副使是大迪烏。他們正月離開的金國,二月到達登州,五月來到東京。

說好的兩個人,怎麼圖中只有一個呢?老驢你在逗我玩吧?

老驢是很嚴謹的好伐。

車隊里確實只有一個金國人,不代表另一個人沒有來呀,金國人或許不只是要來磋商哦,趁機對宋朝進行摸底調研,為一統中華做長久打算完全是阿骨打這種狡猾的人幹得出來的。

廢話不多說,那個人在這

放大來看

是不是同樣的瓦楞帽、長辮子,一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即視感。不走大路走小路,不是細作又是啥?

狡猾,大大滴狡猾。

可惜你獵手再狡猾,也鬥不過我好狐狸呀,被發現了吧,哈~哈~哈~

完顏阿骨打絕對有一個大中華的夢想的,可惜在掠奪燕京後返程北上時,縱慾過度一名嗚呼了,毀了一個成吉思汗的苗子。

徽宗這時候還在為自編自導自演的《聯金抗遼光復燕雲 揚眉吐氣再造中華》的大戲沾沾自喜吧。

「海上之盟」簽訂後,童貫率領下兩次進攻遼都燕京,都被打得一敗塗地。真是「有多大臉現多大眼」。不是宋軍不能打,而是遼軍太狡猾。

無奈只好乞求金軍出兵。金軍乘勢拿下燕京,也看清了大宋王朝外強中乾的實質。金軍在向宋橫敲一筆軍費後,將燕京洗劫一空,留下幾座殘破不堪的空城給宋。雖然「光復」了燕京,但是代價過於慘重,勝利慘不忍睹。

女真不滿萬 滿萬不可敵

儘管如此,徽宗仍然非常興奮,不僅對「功臣」加官晉爵,徽宗還命人撰寫《復燕雲碑》來歌功頌德,似乎太祖、太宗未竟的事業,真的由他來完成了。

徽宗以為自編自導自演的大戲完滿落下了帷幕,不僅實現了目標,而且鍛煉了隊伍,積累了經驗,展示了形象。可他沒有料到,雄才大略的完顏阿骨打一命嗚呼,宋朝的噩運接踵而至,此為後話暫且不表。

阿骨打生前一再拒絕伐宋,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戰爭不是為了打仗而打仗,只有談判得不到的,才出動軍隊。而此時談判已經得到了好處,已經使金軍利益最大化,不必進行戰爭了,而應以修生養息為主,消化剛剛佔領的遼國土地。一旦南下,宋金之戰爆發,除非能徹底滅掉宋朝,否則將會是連綿不斷的戰爭。打出仇恨來,即便是雙方想要停手也不可能了。那時失去歲幣,失去了榷場,更是陷落在戰爭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阿骨打是聰明人,聰明人不作夾生飯。理性分析來看,阿骨打的野心太大了,他不甘心做一個蠻荒小國的皇帝,而想要一統天下。不征宋,只是因為時機不到。

可惜阿骨打死得早,繼任者目光短淺,南下伐宋,佔了中原,擄走了徽宗、欽宗,與宋朝結了不共戴天之仇。雖然打仗勝利了,內部的矛盾也顯露出來了。

而且從地圖來看,金國南下使得西夏與宋朝不再接壤,南宋甩掉了一個包袱,能夠集中精力辦大事了。

雖然金國戰術上勝利了,戰略上卻失敗了,失去了吞併宋國,統一天下的機會。此後金國就在內耗還有同南宋的對峙中一步步走向滅亡。

大中華的構想,女真人沒有實現。直到一百年多年後的蒙古人才第一次進行了實踐,雖然軍事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文化上走了歪路。真正成功實踐了大中華構想的是滿洲人,他們清楚地知道,大中華不僅需要草原文明的進取,還需要農耕文明的守成。

唐朝播下的種子,在清朝才算是真正的開了花結了果。

這是題外話,純屬老驢一家之言。

說回正題。

先說說燕雲十六州吧,如果用狹隘的中原王朝歷史觀來看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話,這就是賣國行為,是在自毀長城,影響了後世四百年。但老驢認為,它的積極意義更為長遠。燕雲十六州就是粘合劑,緊緊的連接了中原王朝與北方政權。深得其精髓的我朝太祖,炮擊金門,對面的常凱申也是心照不宣。

不論是學習歷史還是其他,辯證地看問題很有必要。

對於台灣問題,老驢的態度很堅決!

再來說說徽宗。

早在徽宗當皇帝之前,就有人深刻地指出: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徽宗是一個有理想主義傾向的人,或者說有些空想,他是位公認的藝術家,對美有著天生的敏感與熱愛,一個愛美的人一定是那種與現實有所疏離、更親近於美好幻境的人。這一點決定了他在選擇政治目標和手段時,會傾向於積極進取的方案,比如他對新法的熱衷,對收取燕雲十六州的嚮往等,均是這種理想主義傾向的作用。

與這種傾向相伴而生的性格特徵是情緒衝動,這也是大多數藝術家們共同的性格特徵,縱觀徽宗的一生,在做出重大政治決策時常憑衝動辦事。

也許哲宗英年早逝,是為了避免晚節不保,選一位藝術家來繼任皇位,也許是為了讓這段紛亂糾結的歷史看起來更加合理與詼諧吧。

無論你是哪個政權,無論你的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歷史的車輪一直在緩慢而堅定地朝著下一個目標前進,呀拉索,那就是:一統中華

同情徽宗的時候,就看一下徽宗的書法繪畫吧,一字一畫足以抵消山河舊恨了。

+++++++++++++++++++++++++++++++++

=================================

之前兩篇文章貼出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顯示不出,知乎不太鼓勵這種做法吧。

如果感興趣可以我的公眾號「弼馬溫驢薩」,更新很慢,因為靈感來得不確定。


推薦閱讀:

五胡十六國局部放大圖(1)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南宋滅亡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崩!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大明王朝1566

TAG:宋朝 | 清明上河图 | 历史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