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性》,為什麼你天生富有同情心?
《社交天性》是一本研究社會人類社群的重要著作,不過與純粹的研究社會心理學不同,作者馬修同時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家,因此其領域為社會認知神經科學,從人類大腦的神經結構出發去看待整個社會運轉的機制,頗為有趣。
你天生就是「一萬小時」的社交天才
著名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認為只要我們對一件事進行刻意的、有目標的、持續的精進練習,那麼一萬個小時之後我們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頂級天才。
在馬修的研究中發現,人類的大腦其實一直處於高速運轉狀態,所謂的「休息」並不真正存在,因為只要你活著大腦就從未停止過運轉,因此進化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利用休息時間的對賭,有些人利用休息時間進行著科學研究例如著名的公務員「愛因斯坦」,也有人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小說創作,中國這樣的作者也舉不勝舉,當然還有人利用業務時間研究股票、直播人生、直播遊戲、寫公眾號文章、做網紅........
這種「對賭」其實是人類大腦選擇的進化,其不斷的在某一個特定領域進行大量的操練,最後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生存資源。而我們除了對賭興趣之外,實際上人類大腦中還有一個「默認網路」,該網路為訓練我們的社交行為進行著不斷地模擬,根據核磁共振顯示,一旦人腦進入「休息」狀態,該默認網路就會開啟,進行反覆的強化與訓練,從未間斷。
而我們每天的做夢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被視為是潛意識的願望被象徵性的滿足,充滿對他人的性渴望與本能,而在大腦神經學這裡則被視為人為了融入社會中產生的大腦訓練,日日夜夜反反覆復的操練,是一種我們想要更好融入社會的衝動。
所以,我們每個人在放下手頭的事情之後,這個網路就會被立即激活,我們會不斷模擬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自己的成就、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等等一切與社交有關的問題。
而這些練習從你一生下來就已經開始了,並且持續不斷地的伴隨你一生直到死去,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被大腦訓練成為一個能與社會很好協作的人。
你的同情心與生俱來
羅素晚年曾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同情心作為人類共有的東西,讓我們能夠共情他人的感受並為之悲傷,看來,連一位博覽群書看透一切的大哲學家依然會受到同情心的困擾。
同情心如果從個人自私的角度來看是一個「毛病」,因為其意味著我們會因為同情心而對其他人施以援手,並讓自己遭受損失。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曾經給過一種解釋,認為我們的自利行為都是出於對自我基因的延續,基因延續的重要性甚至大於我們自身,而我們的自私範圍從自己、子女、父母、親人、朋友、陌生人逐層遞減。
社會學一直被很多人詬病,既不能證明也不能偽證,但這本書的作者作為神經科學家給了我們一個另一個實證的結果,在我們的大腦中其實存在著獎勵迴路,通過核磁共振等實驗發現,當我們看到他人有難後這個迴路就會促使我們行動,而當我們做了對他人有幫助的事情後就會受到這個迴路的獎賞,讓我們感覺良好,因此我們天生就擁有關心他人的本能,這些神經迴路系統編碼早已寫進了你的大腦。
你天生自帶有同情心獎賞迴路。
社交痛苦症的天然攜帶者
這本書還談了一個重要的發現,那就是語言暴力所導致的痛苦其實與物理原因所導致的痛苦共用一個神經元,所以無形的痛苦所產生的威力並不會亞於物理上的痛苦。
我們會因為遭受集體的拒絕而遭受痛苦,並且這種痛苦在物理上共享同一個神經迴路,這種迴路會反過來讓我們更加想要融入集體之中,愛與恨在精神分析中其實都是一種連接,對於想要保持某種關係的一體兩面。
在實驗研究中他們還發現,那些或多或少遭遇到集體排斥的兒童在考試成績上也會變得糟糕,而他們也長時間陷於痛苦中,根本無法顧及學業,因此對於教育來說,與其改變學習方法來提高成績,更重要的其實是應該研究學生的人際關係健康程度。其次這對於成人社會來說也有很多啟示意義,對於很多所謂貧困扶持,其實錢並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增進人際關係之間的互相鼓勵更為重要,在一項調查中發現,美國的扶貧補助並沒有改善窮人任何窘境,反而推高了夫妻的離婚率,這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在這本書看來,痛苦,除了物理上所造成的原因之外,其他一切原因皆出自於與他人的關係問題。其中包括你想要擁有獲得某些成就、美,這背後的深層動機其實在於能夠獲得與集體更多的關係連接。
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是本世紀最重要的腦科學發現,其意義不亞於DNA對於基因探索的意義。鏡像神經元是一個幫助我們去理解他人行為的神經模塊,該模塊又有很多模塊組成,包括視覺、聽覺等等。
科學家通過對靈長類動物發現,當我們在靈長類動物面前撿起花生時,其鏡像神經元會發生放電現象,而當我們在其面前做相同的動作但是不撿起花生,其鏡像神經元並不會放電。這也就說明了,正是因為鏡像神經元的機製作用在幫助我們去理解他人的行為,而這一點是我們此前一直都沒有發現的。
《自控力》這本書中也曾經提到過鏡像神經元,其告訴我們你變胖其實並不能完全怪你,是因為你周圍的朋友也很胖所以導致了你變胖,這點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實際上這一理論有著實際的鏡像神經元結論作為支撐,人類彼此之間有著相互模仿的特性,我們通常會不自覺地模仿自己周圍親近的人,因此你周圍肥胖的朋友很多,你也會不自覺地放鬆警惕,與他們一同大吃大喝,並因此不知不覺變得胖起來。當然,如果你在一個好的環境,自然就會獲得好的環境影響,這也是家長們拚命也要在海淀區買學區房的原因。
那麼再說鏡像神經元在社交網路中的應用,很明顯那些能夠激起我們情緒的文章、圖片、視頻內容無疑就是因為調動了我們的鏡像神經元,讓我們理解了意圖並感同身受。
鏡像神經元是幫助我們理解他人意圖的關鍵,而目前我們對於鏡像神經元的認知其實並不比基因來的更多,這點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我存在的困境
喬布斯有句名言流傳的很廣:「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這種所謂的「堅持自我聲音」也常常被利用於營銷,實現對用戶的操控,比如新世相的「4小時逃離北上廣」活動,該活動多少是一場從頭到尾的營銷設局,但是卻還是吸引了一大堆「要為自己而活,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
這裡還是先講道金斯的「模因」,我們可以抽象的將每一種想法觀念都視為一種寄生蟲,而這些寄生蟲會根據你大腦的溫度、生態繁榮度進行選擇,而當這些寄生蟲到達你大腦後就會繼續進行著變異生長,聽起來有點噁心,但其說出了「自我」的本質。
事實上,這在大腦神經學上也找到了證實,我們每一個人所謂的自我映像並不是憑空而來,其實都是通過他人對於你的評價來獲得,人很容易被暗示、被說服、科學家已經從很多多種不同方式進行了核磁共振的驗證。
因此真相是,實際上你的自我印象均來自他人的評價,儘管表面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被直接催眠,但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微博、微信的各種信息其實都在潛移默化的對你造成影響,加強你對自己的認識,這種認識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你自己在選擇性的吸納。
什麼才叫堅持自我?這其實是一個存在的困境,你的選擇其實並非出於你自己而是他人的影響,因此我建議你可以多接觸擁有更高視野的人,讓他們的觀點影響你,遠離那些讓你能條件反射式立即感覺到舒服贊同的信息,尤其是吐槽類的文章內容,應該時刻保持警惕。
他人就是地獄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其《他人就是地獄》中其表示,如果你把與他人的關係變糟糕,那麼地獄就出現了。此後卡爾維諾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遙相呼應,「生者的地獄是不會出現的;如果真有,那就是這裡已經有的,是我們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們在一起集結而形成的。」。
他人究竟是誰?為什麼對我們造成了這麼多影響,這長期以來都是困擾哲學家們的問題,而《社交天性》則給了我們一個初步的答案,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連接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自出生到老死都一直需要連接來維持,一旦我們面臨著被排斥的困境就會會萬分痛苦,而如果我們擁有穩定而健康的人際關係則也會變得更加健康。
整本書其實在告訴我們,每個人表面上在追求錢、成就、權力、美貌,有著各種壓力,但事實上在這一切表象背後我們在追求的僅僅只是想要創造某種更好人的際關係,當金錢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幸福感也會邊際遞減,唯有人際關係才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當你一旦停止或者減少社交程度,從生物學意義上講,地獄很可能就此出現,而反之亦然。
作者微信公眾號:「首席發言者」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學習就是救贖」?
※是LGBT群體的支持者,有半年快一年多...的時間懷疑自己的性取向,求解答?
※為什麼開黑車賺錢?
※姑娘,聽說你已經沒有動力談戀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