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白葡萄酒聖地???阿爾薩斯之①※

第一次聽說阿爾薩斯,是在小學課本里法國作家都德(Alphonse Daudet)的一篇文章:《最後一課》。

這篇文章收錄在在都德的短篇小說集《星期一故事集》的開門第一篇。

話說這雖然是一篇關於愛國教育的文章,但是由於阿爾薩斯地區歷史,人口,語言的複雜性,它的控制權在在法國和德國之間幾經輪替。

阿爾薩斯地區自從公元962年建立以來,直到1648年都從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也叫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覆蓋中歐和西歐的一個封建帝國。

經過三十年戰爭,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戰敗,並於1648年簽訂了維斯特伐利亞條約(Traités de Westphalie)。把洛林的梅茲(Metz),凡爾登(Verdan),圖勒(Toul)以及除了斯特拉斯堡以外的阿爾薩斯地區割讓給了法國。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人戰勝法國人,普法兩國在法蘭克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Traité de Francfort))。法國將除了Belfort以外的整個阿爾薩斯地區,莫澤爾省的梅茲和Thionville等城市,默爾特省和孚日省的一些城市割讓給普魯士。法國損失了1.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接近160萬的人口。

都德的最後一課也是在普法戰爭之後的1873年發表的。

故事梗概大概是這樣的,忘了的同學們可以簡單看看回憶一下:

小弗朗士平時不愛上課,經常逃課,貪玩。這一天早晨上課他又要遲到了,上學路上也沒什麼兩樣,德國軍人正在操練,工匠瓦赫特和他的學徒嘲笑他:「別著急走路,你總是那麼早到學校!」。

往常即使在大街上都能聽到班上翻開和關上書桌的聲音和學生們大聲朗讀的聲音。今天小弗朗士到了學校,本想趁著課上的嘈雜偷偷溜進教室,卻發現班上非常安靜。

Hamel老師也沒有因為小弗朗士的遲到而發火,只是叫他快點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他也發現竟然前市長,前郵遞員等等不少人都坐在教室的後排聽課。所有人的表情都很悲傷。

Hamel老師,說:「孩子們,這是我們最後一次上法語課了。柏林政府不允許學校教授法語,新的德語老師明天就到。這是我們的最後一課,我希望你們認真點兒。」

這時候小弗朗士才開始後悔以前沒有認真學習法語。之前感覺很沉悶厭煩的書,語法和歷史現在感覺都像老朋友一樣,不忍心和他們分別。

Hamel先生也在這最後一節課上穿上了最好的衣服。連村裡從來不來學校的人們也來上這最後一課。

12點的鐘聲響起,Hamel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口中嗚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他轉頭面向黑板,寫下了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然後待在那不動,頭倚著牆,揮一揮手,意思是下課了。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集團戰敗。《凡爾賽條約》規定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這樣阿爾薩斯又重新回到了法國的懷抱。

在1940年到1944年之間,德意志第三帝國,也就是納粹德國又重新佔領了阿爾薩斯,並官方禁止阿爾薩斯人說阿爾薩斯語或法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意志戰敗,阿爾薩斯地區又回歸法國。

由於歷史上對於法國和德國從屬關係的輪番更替,阿爾薩斯的地位比較特殊。

阿爾薩斯地區人口的主要民族是阿拉芒(Alamans)人,意味「所有人」。阿拉芒人是日耳曼人的一個部落。它和德國人的主要民族阿勒芒(Allemands)很像,同屬於日耳曼民族。

阿爾薩斯方言和德語更為相近,加上歷史的特殊關係,阿爾薩斯人的法國人意識不算強烈。他們也稱其他地區的法國人叫內部的法國人(Fran?ais de lintérieur),而成自己是外部的法國人(Fran?ais de lextérieur)。同時,他們也不認同自己是德國人。

阿爾薩斯葡萄酒歷史:

公元前58年,尤利烏斯-凱撒的羅馬軍隊在奧森菲爾德戰役(Bataille de lOchsenfeld)中擊敗了蘇維匯人(Suèves),佔領了阿爾薩斯地區。當時的阿爾薩斯部落的人們很愛吃葡萄,後來也愛上了葡萄酒。

公元1世紀,羅馬人帶來了葡萄種植技術和釀酒工藝。阿爾薩斯被羅馬人統治直到公元5世紀。

公元5世紀,日耳曼人的入侵使阿爾薩斯的葡萄酒業迅速衰落。但它在奧斯特拉西亞(Austrasie)的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統治下快速發展。

公元6世紀,高盧的歷史學家圖爾的格里高利盛讚阿爾薩斯的葡萄酒。

公元7到9世紀,因為在宗教的祭祀中使用大量的葡萄酒,阿爾薩斯的葡萄酒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之後葡萄酒也漸漸成為了商品交易中的交換工具。

公元613年,法蘭克未來的國王達戈貝爾特一世(Dagobert 1er)在馬蘭海姆把Steinklotz的葡萄園給了哈斯拉赫修道院(L』abbaye de Haslach)。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Pépin Le Bref)和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將奧斯特拉西亞納入了法蘭克王國(Royaume Franc)。

公元843年,《凡爾登條約》把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阿爾薩斯被劃給了洛泰爾一世(Lothaire 1er)。後來,阿爾薩斯又被劃給了神聖羅馬帝國。阿爾薩斯葡萄園的重要性也在《凡爾登條約》中提到。當時,阿爾薩斯的葡萄酒通過內陸水運賣到荷蘭和北歐國家。

公元900年,阿爾薩斯地區約有900個村莊種植葡萄。

12世紀,葡萄酒的保護主義並沒有阻止大西洋港口貨運的成功。阿爾薩斯葡萄酒的市場地位下降,價格比波爾多葡萄酒要高。主要出口到德國,奧地利,英格蘭和荷蘭。

在公元1337到1453年的百年戰爭期間,阿爾薩斯在神聖羅馬帝國中發展興旺。斯特拉斯堡成為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同時,阿爾薩斯宣稱自己是自治的聯邦,擁有多項特權。

16世紀初,阿爾薩斯的葡萄田種植面積是現在的兩倍。

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使阿爾薩斯地區的葡萄園損失殆盡,一個又一個的村莊被燒毀,一個又一個的葡萄園被遺棄。和北方國家的聯繫和內河貿易這時也被中斷。

法國在1709年發生了大饑荒,法國2000萬人口中的130萬人口餓死。阿爾薩斯的酒農開始更關心葡萄酒的產量,導致他們大量的種植葡萄。

1731年法國政府頒布了敕令,禁止開墾新的葡萄田。但,這條法令卻沒怎麼被重視起來。

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中,貴族階級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大量的小酒農得到了自己葡萄田,當然,每個葡萄田的面積也大大降低了。

1870年,普魯士人把阿爾薩斯納入帝國板塊。為了保護自己的葡萄酒產業,普魯士禁止阿爾薩斯使用萊茵葡萄酒的名稱,而是限定只能使用阿爾薩斯葡萄酒的名稱。同時,阿爾薩斯的酒農們要服從普魯士的政策,更注重產量,而不是質量。

1918年,阿爾薩斯釀的葡萄酒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低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酒農們才慢慢提升葡萄酒的質量。

1941年,阿爾薩斯又落到了德國的手裡。在之後的解放戰爭中又有不少的葡萄園被損壞,比如阿登戰役。

1945年,法國法國法定產區名稱管理局(INAO)將阿爾薩斯產區正式命名為原產地命名控制(AOC)產區。

阿爾薩斯葡萄酒產區概況

阿爾薩斯的葡萄田從東北到西南覆蓋了整個阿爾薩斯地區。最北端是法德接壤的邊境城市維桑堡(Wissembourg),最南端是蘭巴克(Leimbach)。整個葡萄園產區像一條細長的絲帶,長約100公里,寬約1,5到3公里。

據2013年的統計,阿爾薩斯的葡萄種植面積有15000公頃。

阿爾薩斯的葡萄酒之路有170公里長,沿路會經過300多家葡萄園和48家grand cru葡萄田。

阿爾薩斯的葡萄園主要位於孚日山脈的丘陵和萊茵平原的交界處。一般這些種植園在海拔170米到480之間。孚日丘陵將這些地方維持一個半乾旱的狀態,葡萄田朝向東方保證了葡萄的成熟度,而斜坡又保證了良好的排水。所以這裡是理想的葡萄種植區。

阿爾薩斯平原佔據了萊茵河流域的南部,這裡是由距今3300萬年到500萬年前的漸新世(lOligocène )和中新世(le Miocène)之間地殼運動形成的。

葡萄園在孚日高原的山腳下在斷裂的區域。所以這裡的地質資源非常豐富,有石灰石(calcaires),花崗岩(granites),片岩(schistes),片麻岩(gneiss )和砂岩(grès)。

阿爾薩斯的所有Grand Cru的葡萄田都在這些斜坡上。

阿爾薩斯平原主要是由於萊茵河的淤泥和砂礫構成了一層非常肥沃的土壤,地下水也很豐富。阿爾薩斯的AOC和它的起泡酒使用的葡萄主要就在這些土壤上種植的。

孚日山脈擋住了西風和雨,使得吹到阿爾薩斯的風變得乾熱。阿爾薩斯是法國降雨量最低的葡萄酒產區。這也導致了阿爾薩斯比它所在的緯度應該有的溫度高了1.5攝氏度。

阿爾薩斯的氣候是乾燥性大陸性氣候,春天溫暖,夏天乾燥多陽光,秋季時間長,冬季寒冷。

今天先做了阿爾薩斯葡萄酒產區的背景介紹,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會做更詳細的介紹。

敬請期待!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愛喝葡萄酒的Lan叔(amoureuxvin)

推薦閱讀:

日本種植的陽光玫瑰品種葡萄,算是頂級的了
Kingnature的葡萄籽精華的含量多嗎?

TAG:法国 | 葡萄酒 | 葡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