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世界丨人間有味是法棍
01-29
編者按:這是世界說新開的系列 #你好,世界# 世界從何而來,為何而來?拒絕一切道聽途說,觸碰世界豐富機理,我是好奇心動物,一頭扎進新新世界。
世界說 胡曉妍
發自 法國 勒阿弗爾
△新酒上市時搭配法棍乳酪嘗鮮
越是家常的東西,越是要吃多了才能有心得。一年後,我搬家到更靠近市中心的房子。步行十五分鐘內有好幾家獨立麵包房可共選擇,於是就起了測評法棍的閑心。法棍大致分兩種,普通型和傳統型。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兩者有何區別,吃起傳統型法棍純粹是跟著當地老頭老太太們的偏好學的。傳統型比普通型會貴個二三十歐分,用料卻簡單了不少。只用麵粉、酵母、水和鹽四種足以。傳統型法棍里,有人喜歡烤得焦一些的,有人喜歡更生一點的。焦的法棍由於烤得時間比較長,水分在烤箱中揮發得比較多。因此焦的偏脆,生的則更有韌勁。我們村裡比較講究的麵包店會主動問顧客要什麼樣的。「您想要什麼樣的?」「生一些的吧。」店員麻利地在一摞法棍里輕捏幾下。「找著了,祝您今天好胃口。」△村裡最好的麵包店,幾年前麵包師被評為全法最好的青年麵包師
不是所有的店員都那麼好脾氣,但若是遇到了一個,一天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我曾想,法棍這東西,要是能像我們中國的大米,一買買幾斤就好了,法國人怎麼就可以這麼不厭其煩地每天買呢?吃了兩年法棍後,我慢慢也理解,這東西確實不管怎麼放,過一天就真的可以拿來打人。密封起來放在冷凍櫃,倒是能延長下壽命。但就是這樣,也難避免二次烘烤後表皮過脆的問題。而這時候,好的傳統法棍的品質就體現出價值了。我和法國人交流過,我們一致認為好法棍才抵得住再加熱,次一些的就算冷凍保存,一出烤箱還是滿手渣。 △在維也納的集市上就著法棍品嘗當地乳酪回國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這種簡單,可當干吃,可下飯,還家常的東西,是為什麼會長成這個形狀?一個比較可靠的說法是,1919年,法國政府為了防止麵包師工作過量,規定他們不可以在4點鐘之前上班。但一家麵包店每天早上7點就要開始營業,顧客對於麵包的新鮮度又十分執著。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改變配方,並把形狀由圓形改為烘烤更便捷的長條形,以滿足顧客的需要。因此每當別人和我說法國人懶時,我總會想起那些天沒亮就爬起來的麵包師傅們。我所在的法國小鎮,位於北緯四十五度以上,冬季有時9點了才天色大白。因此晨跑在夜色濃稠的街道上,遠遠望去,暗藍模糊的背景下,常常是只有麵包房會亮起橘色的暖光。沒有什麼,比在那個情境更能讓我感覺到,新的一天開始了。 △買到新鮮傳統法棍後興奮地讓它和市政廳合影一張如果要真寫一篇技術貼,說到底是什麼配方讓法棍好吃到折服眾人,我只能說我做不到。我聊過的絕大多數從沒吃過法棍的中國人,在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都覺得並無新奇之處。然而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拿到香軟的熱饅頭時,隨著掀開竹籠的蒸汽湧出一股幸福感。考究法棍,說到底是因為習慣了一種食物。法棍在異國他鄉那個特定的環境下,出現在我的生活里並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假如你無法明白我觸到新鮮法棍時的激動。就想想米飯,畢竟米飯放久了也干硬難咽,如此家常的食物,新鮮才是清歡。
————END————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