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國內外馬拉松在「報名環節」此點上的體驗差距與分析

在馬拉松井噴式增長的背後,如何學習境外知名馬拉松的先進理念,打造國內馬拉松的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了每一個組委會的當務之急。萬事開頭難,馬拉松報名作為一場比賽的首要環節,無疑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中,愛燃燒倫敦馬拉松為案例,結合國內的知名賽事,條分縷析,剖析賽事報名環節背後的大問題,帶來看待問題的新視角,最後給出可實踐的解決方案:以高度可定製化的SaaS系統核心的未來境內馬拉松賽事服務體系新藍圖。

國外的馬拉松究竟好在哪裡呢?

我們自己的辦的馬拉松究竟差在哪裡呢?

其實,從一個小小的報名環節就能看出國際知名馬拉松與國內馬拉松的差距所在。

我們就來談談馬拉松的報名吧!

倫敦馬拉松的官網上,我們可以發現,倫敦馬拉松的報名通道有八個之多,它分為:抽籤報名,慈善報名,海外報名(旅行社合作名額),半專業組報名(僅限英國居民),英國田徑俱樂部報名,錦標賽報名(針對精英選手),輪椅組報名,延遲報名。

從國內來看,2015年北馬的報名通道只有兩個:抽籤和精英組,上馬的報名通道則有四個:半專業組,抽籤,上馬系列賽直通名額以及慈善名額。

那麼,僅僅從報名這個環節,究竟能看到什麼呢?

簡單來說,馬拉松的報名體現了賽事主辦對馬拉松運動的清晰定位,以及對自身社會責任的認識。當然,我們可以認為,中國馬拉松的報名之所以這樣呈現確實可能是n囿於國情的,不能否認的是,馬拉松可以是一種城市服務,它需要照顧到更多階層的人群,覆蓋到不能層次的參賽選手的需求。

如果除去最公平的抽籤報名,剩下的七個報名環節無一不體現了賽事主辦者對賽事的思考:

半專業組的設立與對業餘高手的參賽支持

國內馬拉松的半專業組,一般冠以「精英組」的名義。以北馬為代表的賽事以中國馬拉松網站統計的數據為準,根據各年齡段的前100名公布最後的精英名單,雖然採用統一的資料庫必定是將來的主流做法,但是選取前100名的做法可能標準過高。

波馬、北馬精英報名資格對比(注1)

與歷來就以打造精英賽事的波馬相比,北馬的精英資格更無愧於「精英」的稱號,而像上馬之類的則以自己的賽事資料庫為基準,只認上一年的跑過上馬的參賽者的成績。

因此,我們的建議是:賽事主辦方自行斟酌半專業選手的門檻,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嚴肅跑者提供參賽的機會,讓馬拉松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照亮他們前進的道路。

精英組的設立與對專業運動員的支持

近年來,中國田協設定特定的幾站比賽為全國馬拉松錦標賽,比如重慶馬拉松,南京浦口女子半程馬拉松等。2016年上半年的這幾站比賽,也成為了里約奧運的選拔賽,我國男運動員董國建就在重慶馬拉松中拿到了里約的入場券。

與鄰國日本田聯設置的男女各四場選拔賽 的方式相比,我國為重要賽事而舉辦的選拔賽在賽事數量上可能過少。

這些比賽同時也是可以申請運動員達標的比賽,總體來說提供的機會也太少。

我們希望,組委會加強與中國田協的合作,為我國的專業運動員創造良好的賽事環境,也為希望能夠達標拿證的業餘選手提供便利。

俱樂部報名與對本土體育發展的支持

國內事實上是沒有專門的田徑俱樂部的,所以也不會有什麼俱樂部報名的通道。

但n是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中,有無數的民間「跑團」——業餘長跑愛好者的組織。一方面,缺乏「行業」標準,這種民間結社性質的組織大多是自身自滅,或者n充斥著商業元素,組織者一心沽名釣譽,而無心發展體育事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賽事的主辦方會也會舉辦賽事訓練營,比如上馬訓練營,但是這樣的訓練營的周n期太短,召集的隊員無法進行長期的訓練,保證運動水平的提高。

如果賽事組委會能和這些地方性的跑團通過良好的溝通簽訂條約,在確定跑團行業規範,包括轉會、會員查詢系統等一些列標準化措施之外,將賽事的訓練營打造為區域性馬拉松俱樂部,將管理許可權分配給區域性的知名跑團的管理者,打造基層體育組織可能會是長遠之計。

輪椅組報名與對殘疾人運動員的關注

2016武漢馬拉松的輪椅選手

16年武漢馬拉松,當我們看到輪椅選手也出現在馬拉松的陣營中時,我們確實會為他們努力前行的身影而感動,但轉過來,我們也會疑惑,使用交通工具難道不該在正常人組別的比賽中被罰出場嗎?

輪椅的身影應當引起賽事主辦方的思考了:我國境內的馬拉松從未舉辦過專門的面向殘疾人選手的輪椅組比賽,讓更多的群體感受到馬拉松運動帶給人的陽光與活力,讓殘疾人選手有機會參與比賽可能才會體現出賽事的人文關懷。

慈善名額與對公益事業的支持

國內由慈善通道的城市馬拉松目前僅僅只有上馬一家,與WMM六大相比,一方面,人們對所謂的「慈善」嗤之以鼻,以15年上馬3000元的廉價慈善為例,去向不明的慈善資金的使用,慈善報名的6項專屬權益,這樣的馬拉松慈善簡直是為這個比賽「坍招勢」。

取消慈善參賽者的特權,公布善款的明細方是「慈善」的正道,與國外的馬拉松相比,我國馬拉松主辦方基本沒有與公益組織的合作,以倫敦馬拉松,紐約馬拉松為代表的兩個賽事,它們很大一部分的資金來源就是慈善捐助,誠然,公益之路任重道遠。

海外旅行名額與對城市旅遊產業的開發

雖然,中國的旅遊業以一次性的暴發戶心態而聞名,極差的旅遊體驗很難吸引國外友人蔘賽,從長期的建設來看,馬拉松產業與城市旅遊的聯動暫時無解。

2016成都雙遺馬拉松獎牌

不過,以n馬拉松為契機,打造曇花一現的「馬拉松旅遊節」,也未嘗不是一種死馬當活馬醫的思路:以地方文化,地理景觀,珍稀動物等作為馬拉松的賽事特色進行包裝,可n以使得乏味的路跑中增添幾分樂趣;此外,組委會通過邀請地方藝術家進行演出,組織民眾表演等方式將文化因素植入馬拉松,將會使得馬拉松比賽更有味道。

延遲報名與對參賽選手的尊重

在WMM六大中,可以採用延遲報名的馬拉松有兩家:倫敦馬拉松和紐約馬拉松。而在我國,隨處可見跑友們轉發自己的參賽名額,這些「替跑者」在賽事途中是得不到相應的保障的,如果出了事,不但主辦方的名與會受損,「替跑者」的家人也會遭受到莫大的打擊。

2016年無錫馬拉松採用了號稱史上最嚴的查出「替跑者」的方案:需要攜帶身份證原件領物,並讓當事人佩戴在比賽手環,凡是又拆開痕迹的選手都不得入場,這個方案雖然引發了一定的詬病,但不失為一種嘗試。

如果能從延遲報名的角度去考慮,讓名額可以順延一年,相信會使得參賽者對比賽產生更少的抵觸情緒。

結論與建議

如果一個賽事組委會將馬拉松比賽看成是吸金的快銷產品,那就錯了!將一個賽事放入到體育發展的生態圈區去考慮發展的大局觀,將馬拉松作為一個需要多方合作的產品慢慢打磨,同時不斷學習國外馬拉松的先進經驗,將是今後馬拉松主辦方的必修課。

報名作為馬拉松的一個首要環節,體現了一個組委會的經驗與智慧。一個日漸成熟的賽事對人性化的報名細分,以至於名額延期等面向參賽者的貼心服務會有著愈發強烈的需求,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愛燃燒的SaaS系統,作為目前為止,國內最好的一個報名系統,SaaS以優秀的可定製性為特點,可以根據組委會的需求,定製細分報名組別、報名機制等,具體可定製化的項目包括:細分報名,系統中名額轉讓,定製折扣邀請碼,審核預報名等多種機制。

服務藍圖圖示

我們相信,基於SaaS系統的服務體系,可以與時共進,可以與組委會一起、人性化地服務參賽者,為國內的跑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主辦方提升更多的效率,創造更高的價值。

注1:數據整理自中國馬拉松網,由於中國馬拉松網站上的排名按照槍聲成績排列,只選取第 100 名的成績,數據進行了下取整操作。

注2:男子馬拉松選拔賽定為 2015 北京世錦賽,2015 福岡馬拉松,2016 東京馬拉松,2016 琵琶湖馬拉松,女子選拔賽則為 2015 北京世錦賽,2015 琦玉國際馬拉松,2016 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2016 名古屋女子馬拉松。

推薦閱讀:

親歷馬拉松破二現場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完賽人數連年下降 美國跑步熱開始降溫?
比起川內優輝也不遜色:平民跑者劉慶紅
如何合理規劃你的雞年跑馬計劃?

TAG:马拉松 | 跑步 | 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