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 藝術品交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續)
Q:畫廊,交易商和拍賣行一般是如何操控提高作品價格的?
雖然說這些人經常抗議說「大家沒有證據證明藝術市場是被操控的」,大家沒事的時候還是喜歡開嘴炮並且從歷史中總結出了幾條規律。(1)之前說過的,提高一個藝術家的某一副作品的價格會讓他的其他作品價格也提高 (2)把藝術家的作品送到有名的博物館,比如大都會博物館和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這樣會很好的提高這個藝術家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你賣畫的時候就可以這麼說「這個藝術家可是被XX博物館也認可的呢!」 (3)全面壟斷一個藝術家的作品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然後再慢慢的賣出去。
當然了書中也提到了「拍賣行放貸」這件事情,如果有買家付不起他拍賣的價格,拍賣行可以放至多50%的貸款給他,或者是接受分期付款的方式。我讓我男朋友猜了一下蘇富比的信譽評級,大概是BBB-這個水平。大家可以順帶著看the big short感受一下。
Q:如果評價藝術品交易帶來的風險?
這是之前翁昕在做Live的時候我男朋友@小亮讓我代問的一個問題,我這裡說一下看了這本書我接受到的信息。首先藝術品交易和任何的投資模式一樣,你需要預先確定退出方式。這其實就跟現在的風險投資很像,比如在A輪投資的500萬是期望能夠在C輪變現退出。
和其他的商品交易不一樣的是,藝術品的價格很大一部分源自於想像。一副畫作的成本是非常難計算的,如果純成本的話:顏料,畫布,和人工。而剩下的價值就要靠購買者對於「藝術價值」這種虛無的東西來進行評估了,所以小亮之前跟我談過的觀點是,藝術投資是風險極大的因為你需要承認你付了一部分錢給「審美」這個東西,但是這個東西的市場價值是飄渺的。
這也造就了藝術品的價格上漲超過預期的繁榮藝術市場,但是就連英國鐵路養老基金(被認為是最成功的藝術投資基金)也是通過在不同方面進行風險對沖防範來達到對於風險的規避。也就是說,如果把藝術品投資當做唯一的投資方式,結局很有可能是無法對衝風險而破產。
而藝術品投資的風險也隨著價格的增長而增長(這個小亮也展示了論文),大家都知道成功的交易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而投資者首先要解決的是在哪個市場買入:高端還是低端?如果在低端市場買入,最好選擇還未流行或者是已經過時但是也許未來會流行的藝術作品,而高端市場則要看準藝術家的「佳作」進行投資。日本投資者大量進入美國藝術市場而收到了一大批次品的投資經歷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同時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對藝術品市場的了解程度在某種程度上也與風險掛鉤。
Q:藝術品價格與政治走向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通過某些方式來稱霸世界,其中就包括了文化輸出。這種文化輸出不僅讓一批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藝術家崛起:杜尚,傑克遜波洛克,德庫寧,羅斯科,安迪沃霍爾… 同時也造就了他們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的地位和價值。美國不僅需要在理論上通過扶持格林伯格這種藝術史學家來扭轉學術界的看法,同樣需要抬高藝術品的價格來讓美國的當代藝術和文化被世界認可。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拍出天價的德庫寧,波洛克,賈斯帕瓊斯等等。
而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而言,對於「當代藝術」的認知相對薄弱,此處省略一千字。因此我們很難在博物館裡面發現中國當代藝術或者是歐州傳統「老大師」們的作品,比起來他們覺得傳統的山水畫和古董更能夠代表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於是黃庭堅的字畫賣到了6300萬美元(2010年),足夠和拉斐爾,倫勃朗這種老大師們比肩。當然此處不討論藝術性的可比性,因為我們知道在藝術市場上,就算是超市裡的速食麵都能通過轉手拍賣賣出天價來,你懂我在說安迪沃霍爾的那些湯罐頭。
總結:作為普通人要分清楚「藝術投資」和「藝術收藏」的區別,前者是希望能夠帶來經濟上的收益,因此也許你喜歡哪個藝術家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而後者就是買著開心就好了。
*以上都是瞎扯淡,如果感興趣快去報名參加翁昕的Live,聽聽專業人士的專業分析。
推薦閱讀:
※再告訴你,非法集資有多坑人
※碳匯投資有什麼套路?
※從商業邏輯上看,真理往往掌握在有錢人手裡
※【債券日評】20170531 PMI保持擴張,債券通繼續推進
※【債券日評】20180101 12月資金面回顧和2018年1月資金面展望:資金利率中樞有望繼續下行,春節壓力低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