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前傳——1.北極孤島

封面是北歐神話里的「諸神黃昏」。

巨人族和阿薩神族的矛盾已經不可避免了,尼德霍格(Nidhogg)掏空世界之樹樹根,開始顫動,大蛇耶夢加得(Jormungander)從海底醒來,海水衝上諸神國度。

邪神洛基(Loki)掙脫桎梏,露出了消失已久的微笑,怪狼芬里厄(Fenrir)當年被戰神提爾(tyr)困住,終於可以露出復仇的牙齒。

巨人掌著船舵,帶著地獄獵犬(Garm),和大蛇一起走來。死人國女王海拉(Hela)帶著冰霜巨人和他們彙集。眼看彩虹橋即將崩塌。

天界的守衛者海姆達爾(Heimdall)召集諸神,危機已經沒法避免。

神軍拿起武器,衝出英靈殿。

奧丁(Odin)看見命運女神在世界之樹旁,面無表情。

怪狼芬里厄,瘋狂撲向奧丁,奧丁的神槍終究沒有創造奇蹟,死在怪狼對諸神的仇恨下,奧丁的兒子維達(Vidar)只能為父報仇,他用他金剛不壞的靴子踩碎怪狼的嘴,用銀槍刺了進去。

地獄犬向提爾衝去,提爾和地獄犬同歸於盡。

洛基被困的太久了,臉色慘白的洛基和守衛者海姆達爾開始戰鬥,就當海姆達爾砍下洛基的頭後,洛基卻像被殺死的蛇一樣,飛起刺向海姆達爾的胸口。

雷神托爾(Thor)算是最後的王牌了,雙方不停廝殺,憤怒的托爾把雷神之槌扔向大蛇,一陣極晝後,大蛇噴血而死,但托爾身中蛇毒,向前連走9步身亡。

屍橫遍野,滿地巨人和神軍的屍體,火焰巨人蘇爾特(Surt)徹底燒毀世界之樹,宇宙開始崩塌。

只剩下神後弗麗嘉(Frigga)在廢墟中吟唱,這之後,一切化為塵土,日月重新升起。

從這之後,星期二成了戰神提爾(tyr)的tuesday(tyr『s day),星期三成了奧丁(Odin)的wednesday(odin』s day),周四成了雷神托爾(Thor)的thursday(Thor『s day),周五,神後弗麗嘉(Frigga)——Friday,到了周六,北歐人就有點詞窮了,就只能繼續用羅馬人的土神「薩頓」弄過來,那就是saturn day也就是Saturday,周日,萬物更新,Sunday,周一,初始,月亮照耀,Monday(moon day)。——當然,整個歐洲包括亞洲的星期叫法,在專欄里以後都會單獨去說。

其實這個不太像我的風格,但是也就希望用這個做一個引子。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日耳曼人的老家是現在的德國,實際上對於德國這塊土地,日耳曼人才是完完全全的外來戶,這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不見光亮而寒冷的北歐,也就是現在的挪威瑞典等地方,剛才說的神話也就是他們自古以來的宗教信仰,在那個時代,基督教的源頭摩西還領著同胞以色列人從埃及往巴勒斯坦跑,歐洲還和基督教沒有半毛錢關係。

可以說宗教或者神話,往往是人最早期的精神支柱,甚至是最高解釋權,換句話說,或許若干年後的子孫後代看我們的科學,也和我們看上古神話一樣,人總要對這個無法理解的自然給出自己的解釋,所以諸神的名字,往往都是祈禱天地時的自然萬物,那一串一串的諸神名字,很多也是人家的自然萬物名詞,只不過被我們音譯後就變得奇異陌生了,說個最簡單的,北歐神話里的弗麗嘉老媽夜之女神諾特(Nott)就和現在英語里的黑夜同源,而包括雷神托爾的Thor,也來自於原始印歐語的*tonr-(雷、扭曲),我們看現在英文里的tornado(龍捲風),其實也和這個同源,包括在拉丁語中,tonare也是打雷的意思,原始的印歐語言在各個分支的原始信仰神話里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希臘羅馬的神話以及語言同樣如此,比如希臘神話里的大地女神蓋亞(Gaia)衍生出來的詞源geo-,就成了一系列和地有關的辭彙,但是我一個奧林匹斯的神,怎麼給我調到英國去了?不過這是後話了。

可以說整個印歐語系「同出異門」,各個民族一點點與神同行走出蒙昧,擴張勢力互相爭鬥又互相影響,最終構造出一種種語言,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 不同於猶太人的原罪和單一神上帝信仰,也不同於希臘羅馬的浪漫的沒羞沒臊的人本主義思維,我們可以看出來北歐人有著很深的滅世觀,神都要面對黃昏,更何況人,無常論深深地紮根在這個民族心中,這群原始印歐人里最西北的一支,也想不到金髮碧眼的他們終究會改變這個世界。

圖 比較典型的金髮藍眼的日耳曼人。

前6世紀,日耳曼人開始逐漸從他們的北歐老家開始南遷,希望能在南方更廣闊的大陸里找到自己的地盤,這個地盤上可是盤踞著歐洲的「霸主」——凱爾特人(Celt),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雖說都是印歐同胞,但是多年不見面,是親也不親了。

而凱爾特人也沒把比自己更落後的日耳曼野人放在眼裡,他們關注的是南方更富饒的希臘以及後來崛起的羅馬,凱爾特人不斷騷擾地中海周邊的城邦,這麼一個後來被命名「偉大」的國家,差點就夭折了。

圖 歐洲的地形和三個大印歐群體的分布,當然實際上每個區域裡面還有自己的細分,這個時候的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還是以伊比利亞人(一般認為和現在的巴斯克人關係很大)為主的一批歐洲原住民,這幾波「印歐人」就像前言說的,其實都屬於外來戶,而日耳曼人也要離開北歐老家南侵凱爾特人的地盤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法國、德國全境,幾乎也都是凱爾特人,而英國曾經也住著大量的原住民伊比利亞人,最終前6世紀也就是日耳曼人南遷的時候,凱爾特人進入「英國」,一時間凱爾特人地盤達到鼎盛。

圖 典型的凱爾特人長相,紅髮綠眼。

這群征服這個島嶼的凱爾特人主要是兩個部落,一個是自稱「布列吞」(Briton)的部落,另一個是自稱「蓋爾」(Guel)的部落卻沒久留,他們逐漸進入了更西邊的小島,他們看這裡土地肥沃,蓋爾人稱這裡Eriu」也就是肥沃的土地的意思這個詞也就是後來的愛爾蘭(Irish)。他們不斷在這個島上發展,一直以來也算和別人相安無事,結果不久之後他們的同胞們可就壞了。

日耳曼人的幾個大部落「汪達爾(Vandals)」、「勃艮第(Burgundy)」、「哥特(Gothic)」開始南遷,這些凱爾特人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蠻族,這群剛剛經歷了諸神黃昏的日耳曼人不斷地侵蝕凱爾特人的地盤,硬是給他們趕到了萊茵河以西(現在德法界河),不久後,「條頓(Teutonen)」、「辛布里(Cimbri)」等部落也開始南遷,這群人沒往西跑,而是直接跑到了現在的奧地利一帶,翻過山可就是羅馬了。這個時候南邊的羅馬正在蒸蒸日上,他們已經幹掉了北非霸主迦太基和曾經叱吒風雲的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那個),結果就碰到了這哥倆,條頓辛布里的軍隊和羅馬軍隊同時感到很意外,這次怎麼沒有熟悉的凱爾特人了。

總之兩方在完全不知道虛實的情況下就打了一仗,這一段我在專欄「祖先」里也講過,多虧了羅馬的執政官馬略還挺能幹,算是解決掉了這群人的威脅,但是對於他們到底是個什麼玩意羅馬人完全不清楚。

  • 後來就是羅馬的內亂,馬略和小弟蘇拉互相爭權,後來就是龐培、克拉蘇、凱撒的「三頭同盟」,當然了,這個凱撒本來就是個羅馬市容管理委員會主任,被商人出身的克拉蘇當個棋子制衡將軍出身的龐培,凱撒這樣也很尷尬,就帶著一票人去高盧了。

高盧(Gaul)基本上在現在法國地區,算是凱爾特人最大的一個部落聯盟了,日耳曼人打了很久也沒打過來,而羅馬雖然強也僅僅控制了高盧的南部,而凱爾特還有一個很大的部落叫做比利時(Belgium),這名字大家比較熟悉了。

總之凱撒一路過來也沒抱那麼大希望,結果他發現這群當年那麼強悍的部族如今可是被日耳曼人折磨的戰鬥力下降極快,最終打來打去高盧凱爾特人都不想打了,最後和凱撒直接約定,如果能幫自己搞掉東邊萊茵河對面的那群蠻族,自己就徹底歸順。

據說日耳曼(German)這個名字就這個時候過來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是凱爾特語里*ger-,臨近和*mani-人組成的,意思就是自己的鄰居,總之凱撒破釜沉舟把比較囂張的日耳曼人推了回去,羅馬就像那個時候的漢朝一樣,雖然體格可能不如蠻族,但是科技碾壓確實厲害。

總之這麼一來凱撒得到了高盧全境,凱爾特人除了對面那個島嶼,算是徹底從這個大陸的歷史舞台里退出去了,志得意滿的凱撒自然也不是當年那個棋子了,所以凱撒想進一步佔領這個孤島,因為上面居住著凱爾特的布列吞部,從此這個島就有了個名字Brittania ——不列顛尼亞,也就是布列吞人的土地的意思。

前55年,凱撒兩次攻擊不列顛尼亞,全部失敗,凱爾特人算是勉強保住了自己最後一塊土地。

圖 凱撒征服之前的高盧地區。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凱撒因為高盧戰爭一戰成名,克拉蘇因為瞎打仗死在了安息帝國,龐培被凱撒渡過盧比孔河追的到處跑,凱撒就這樣成了羅馬一支獨大的執政官了,等到凱撒養子屋大維的時代,實際上就等於廢了共和制,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可以說這個國家就越來越強了。

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斯(Emperor Claudius)徹底攻破不列顛,不列顛正式成為羅馬的不列顛行省,但是羅馬主要就是在不列顛駐軍,因為不列顛畢竟比較遠,再加上羅馬一門心思的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和對付東邊的安息帝國,也就懶得管不列顛這邊。

所以這個時期的不列顛的主要語言,基本還是那兩個部落,生活在愛爾蘭的蓋爾人凱爾特語言的蓋爾語(Guelic),而剩下基本就是布列吞人說的布列吞語(Brythonic),而這個時候,不列顛島的西部山區還有一些當年被凱爾特人趕走的伊比利亞人那種的土著,布列吞人叫他們「威爾士」(Welsh)也就是「異族人」的意思,而不列顛島的北部生活著一種被稱作皮克特人(picts)的神奇族群,現在對這個族群到底是什麼玩意也是眾說紛紜,但是一般通過對皮克特人的一些地名分析,還是認為他們是布列吞人的一部分的可能性比較大。

圖 這個時候的不列顛和不列顛周邊。

當然了開個玩笑,是不是覺得不列顛島這樣子和中國陝西省特別像,其實面積也差不多大。

圖 其實不僅僅形狀類似,就連地形也是,東南平原為主,西部北部主要山區。

不久之後,羅馬雖然有個所謂的"暴君"尼祿(當然了這人是不是暴君我之後會在「祖先」里說),後來上任的圖拉真、哈德良可就是出了名的「五賢帝」了,圖拉真在位期間破天荒的完成了羅馬和安息帝國的大勝利,可以說羅馬建國這麼多年還沒真正打敗過安息,所以繼任的哈德良就主要是守成了,哈德良皇帝修建了羅馬歷史上著名的——哈德良長城,位置也就在現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交界上,主要就是為了防止皮克特人對不列顛尼亞的侵略,而這個時候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也在緊鑼密鼓的修建中,因為萊茵河雖然是個天險,但是到了上游就守不住了,所以羅馬和同時代的漢朝一模一樣,同樣面臨著蠻族四面八方的不斷騷擾。

可是隨著「五賢帝」時代的結束,羅馬皇帝卡拉卡拉的繼位直接就讓羅馬從高峰跌了下來,這人非要作死給所有羅馬人開放公民權,這麼一來原來具有榮譽價值的公民權不復存在,這個曾算是作為安撫日耳曼降部的手段也就作廢了,羅馬的內部階級開始混亂,暴動也是此起彼伏,當然不止人禍也有天災,日耳曼人地區很可能又遇到了寒潮(有爭議),再加上日耳曼人的氏族首領一門心思帶人擴張,下層群眾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也就只能遷怒羅馬,在卡拉卡拉不久之前,就爆發過轟轟烈烈的馬克曼戰爭(公元2世紀),多虧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是個很能打的人,一路把馬克曼人打頭的日耳曼人推了回去,我們看一下這個時候的日耳曼人分布。

圖 日耳曼人遷徙擴張過程。

到了這個時候日耳曼最大部族主要是這麼幾個,易北河一帶的斯維比人(Suebi)是一個更廣泛的部落聯盟,這裡面就有前面說的挑起戰爭的馬克曼人、誇地人,還有日後著名的倫巴第人,最後還有逐漸進入多瑙河一帶的汪達爾人、勃艮第人,剩下就是開始向東跑到黑海裏海一帶的哥特人我們可以看出羅馬和日耳曼的邊界主要就是西線萊茵河一帶,中線多瑙河一帶,這兩條大河成了個天然防線,羅馬再修個長城就萬事大吉了,我們看一下圖。

圖 這個時候的歐洲狀況,藍色就是日耳曼人的主要部落,東邊的綠色是印歐人東支斯基泰人部落,這群人和中國關係更密切一些,凱爾特人除了不列顛島以外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而這個時候日耳曼人的語言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老家北歐和南遷的外來戶已經從「原始日耳曼語」中分成了兩部分,不過這個是之後會去說的。

  • 當然了其實還有一些也很強的部落,卡蒂人(Chatti)主要分布在黑森(Hesse)也就是所謂德國高地黑森林,這地方就是上圖的那個最西邊的「銳角」,也就是現在德意法交界的地方,這個部族就和後來如雷貫耳的法蘭克人息息相關。弗里斯人(Frisii)分布於萊茵河下游沿海(大致相當於現在荷蘭),之後還會提到這個部落。還有盎格魯人(Anglo)主要分布在現在丹麥的南部,這些部族雖然在這個時代不是很出名,但是終究他們即將搞出個徹底的大新聞。

總之一直以來也算相安無事,但是不久之後,本來就被羅馬人當做蠻族的哥特人,竟然也被「蠻族」入侵了,而這個時候,基督教這個被羅馬人當成異端的猶太人都當成異端的「異端的異端」宗教,已經在這個貧富分化內憂外患的龐大帝國里生根發芽了。


推薦閱讀:

怎麼把普通的一句話說的很美?
書籍推薦-基礎篇
語言的局限(三)---宏大敘事與喜劇
「硅」「矽」新考
為什麼男性會被稱作「老爺們兒」,而對等的女性就被稱作「老娘們兒」?這不是差輩兒了嗎?

TAG:历史 | 欧洲 | 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