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育是把火炬點燃,不是把容器灌滿?
蘇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人們在教育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灌輸,錯把學生當容器,不停的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說教,而不是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蘇格拉底給出了一個絕佳的比喻
教育是把火炬點燃,而不是把容器灌滿。(又譯: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Education is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但是,2000多年過去了,大部分人還習慣性的認為,教育就是往容器里灌知識,記憶就是容器保存住了知識,遺忘就是容器把知識漏掉了。n
經常能聽到家長、老師教訓學生:「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怎麼什麼也沒記住!」。n這種思維最大的問題是他們認為是學生沒有用心記,所以才導致了忘記。家長、老師在歸罪於學生的同時,也推卸了自己的責任,「我教了啊,是他自己沒記住!」 。
本文要特彆強調的是:如果學生快速遺忘了,更大的責任在家長、老師身上。因為大腦之所以要遺忘,就是為了更好的記憶,記不住更可能因為太無聊。
被遺忘的遺忘自動化
人之所以要具備快速而自動化的遺忘能力,就是為了把有限的空間清理出來,用來處理真正重要的信息。n
每時每刻,人的眼睛、耳朵、皮膚等感覺器官都會接收到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會在感覺器官里短暫保存,這叫感覺記憶(Sensory memory)。如果這些感覺不快速遺忘會怎麼樣?
如果舊的信息還保留在記憶里,在視覺上會出現嚴重的拖影。
圖片出處:http://121clicks.com/tutorials/everything-about-aperture-shutter-speed-and-exposure所有運動物體都一塌糊塗,只有當物體停止不動時,你才能看清楚是什麼玩意兒在動。
圖片出處:同上假設你能保持眼球和身體紋絲不動,晚上看道路就會出現這種效果。
圖片出處:https://www.flickr.com/photos/kwarz/15121034197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挺美嗎?
這是我刻意挑選的攝影作品,當然美了!
真實的效果是這樣的。
圖片出處:https://pixabay.com/en/photo-art-dynamics-movement-art-60248/
整個視野會被重影塗抹的一塌糊塗,看不清任何東西,生活基本無法自理。
感覺記憶是保存時間最短的記憶
感覺記憶雖然每時每刻所採集到的信息量巨大,但是保存的時間非常短(0.25秒到4秒),所以過去又叫瞬時記憶(Immediate memory)。
儘管遺忘的很快,但你還是能覺察到感覺的記憶效應。
快速揮手時,你會看到手掌變得模糊,多出很多手指。轉動的車輪和螺旋槳也有同樣的效果。
在明亮處閉眼,就會發現眼中有輕微、並快速消失的殘像。
感覺記憶分為五種,圖像記憶、聲像記憶、觸覺記憶、嗅覺記憶和味覺記憶。感覺寄存器如果不能快速丟棄舊信息,除了圖像會拖影,還會讓聲像拖音,聽不清別人說什麼;在觸覺上會總覺得有什麼東西一直粘在皮膚上;嗅覺可能是氣味長期不消失;味覺則會是「酸甜苦咸鮮」的混合味道。所以遺忘的目的之一是防止舊的信息和新的信息發生衝突,特別是需要實時處理的信息,必須不斷的把舊信息自動化的拋棄掉。
那你可能會擔心,把舊的數據都扔了,那裡面有價值的重要信息呢?
會不會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圖片來源:https://diflatt.com/tag/uk-fundraising/不用擔心,這些感覺信息會送到大腦里做篩選,它們會進入一條漫長的信息流水線,大腦會像淘金一樣,把最寶貴的信息留下來。
信息流水線
在感覺記憶里的信息被遺忘之前,大腦會把感覺記憶中的重要信息篩選出來,放到工作記憶里做進一步做加工。既然是篩選,在進入工作記憶之前,大部分數據已經被自動化的清洗和拋棄了。
工作記憶的下一步是進入長期記憶,只有進入長期記憶才是真的記住了,但壞消息是在此之前仍然會有大部分信息被自動化的遺忘。
信息要被真正記住,需要經歷感覺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三個階段,所以大腦並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條信息處理的流水線,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大量的遺忘,真正跑到最後的少量信息才是真的記住了。
為了易懂,這裡把整個過程做了極大的簡化,實際上信息的遺忘過程並不亞於億萬精子所經歷的淘汰過程,因為感覺器官採集到的信息是海量的,而且每一秒都要快速刷新,這個數據量積累何止億萬?
工作記憶里的遺忘過程
工作記憶中的信息就是在當下的意識里所能覺察的信息,例如你現在所看到的文字和圖表,你的聯想和思考,就是工作記憶里的內容。
而長期記憶是隱藏在潛意識裡,你暫時察覺不到,卻能夠提取出來的信息。
例如,日本首都的名字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過去一直躺在潛意識裡,不在當下的意識里,但提問卻把它提取出來,放到了工作記憶里,讓你的意識覺察到了。
這種平時隱藏起來,但能提取的信息就是長期記憶。
在文章《為什麼打敗你的不是命運,而是自動化?》里,我把人體所處理的任務分為四個層次。
工作記憶在意識層,長期記憶在潛意識層,而感覺記憶則在神經機能層(畫的薄代表保存短暫)。
工作記憶也是一種臨時記憶,而且空間非常有限,所以也必須像感覺記憶一樣,不斷的把數據進行清理和保存。如果工作記憶是一座城市,「遺忘」就負責清理垃圾的機器人,他們會自動收集垃圾,釋放出垃圾所佔據的有限記憶空間,留給重要的信息。
工作記憶還會在意識里查找重要信息,存儲到長期記憶里。時間越長,意識里保留下來的舊信息越少。
用知乎的產品設計來理解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類似於知乎默認首頁里的最新動態(又叫Timeline、News Feed)。
知乎推薦系統會根據你的設定和偏好,不斷把新的問題和精彩答案推送到最新動態里,新的信息逐漸湧現,舊的信息逐漸下沉。
當你打開一個回答進行閱讀,就是這條信息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如果覺得有價值,看完了你會點贊或收藏,這就像把信息存到了長期記憶,將來還能從「我的主頁」或「我的收藏」里找回來。
而如果不點贊也不收藏,這個文章就消失在最新動態的時間線里,很難再找到了,這就是遺忘。(當然你還可以用搜索功能,但那是搜索知乎的數據,不是搜索你看過的數據)
在上面這個例子里,最重要的是「吸引注意力」和「點贊收藏」:
- 能吸引注意力的就是重要數據,暫時不會被當作垃圾回收掉;
- 被點贊收藏的則是被存儲到長期記憶里,是真正被記住的。
其中,注意力是關鍵,沒有注意力,就沒有後面的點贊和收藏。
傳統教育的問題是無法吸引注意力
講了這麼多遺忘和記憶的原理,就是為了說明,學生容易忘記,很大的原因是家長老師說的太沒勁,無法引起大腦的注意,學生還沒來得及深入理解,大腦就把說教當成垃圾給自動扔掉了。n你還會說,記不住都是學生的錯嗎?n所以家長老師不要反覆說教,反覆只能導致無聊,會讓「遺忘」更迅速。 還有很多人總說自己的記憶力不好,別人的記憶力強。n你如果是一切都記不住,甚至連自己是誰都忘了,那的確是記憶力出問題了,趕快去看醫生,趁著自己還能記住這句話。
但如果只是有些記不住,有些卻能記住的,例如,你學習時記不住,而小說、韓劇、遊戲里的事情記得很牢,那你的記憶力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你只是覺得學習太無聊了!n
別人記得住,是因為所學的知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每一個知識他都覺得有趣和有意義,解答了他以前的各種疑問,大腦會自動的強化這部分記憶,毫不費力的就存到長期記憶里。n你死活也記不住,很可能是你覺得正在學的東西太沒勁,還沒等引起注意,就被大腦給自動化遺忘了。記不住只好反覆看,這又加重了枯燥乏味感,讓注意力更渙散,讓遺忘速度更快,進入了惡性循環。所以並不是你的記憶力出了問題,而是好奇心有問題,才會出現你死活也記不住的現象。
有人可能會說:「你說的都對,道理我都懂,的確是沒有興趣導致了遺忘,但是你的方法也沒有可操作性!不要這麼麻煩,有沒有簡單、有效的方法來強化記憶,一看馬上就記住?」
-_-b
……
要不你試試北朝鮮的方法?
(-_^)
圖片出處:http://images.easyfreeclipart.com/36/remember-clipart-36203.png
總結
- 更好的教育是點燃火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大腦不是容器,而是一條記憶的流水線。遺忘是大腦快速自動化的垃圾清理工具,是為了更好的記憶重要信息。
- 想讓大腦輕鬆記憶,最關鍵的是引起注意力,讓大腦反覆思考。強迫進行機械的重複,只會讓讓學生更無聊,遺忘更快速。
- 蘇格拉底是對的,家長、老師必須要承擔學生遺忘的主要責任,不要灌輸,去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吧。
推薦閱讀
- 在所有的《教育心理學》教材里都介紹了記憶的原理,我只是冷飯熱炒。
- 普通人學心理,我推薦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學》,很厚但很有趣,有趣這一條就夠了。
- 另外我的《自由心智》專欄里有關於潛意識自動化的文章,讀了你會逐漸意識到自動化的強大和可怕。
別忘了點贊或關注,否則將來你會找不到。
專欄文章節選自我的書,我還在奮筆疾書,後面會有更多的文章來解答你們的疑問,不要急。
(編輯大人蹦出來:別聽他扯淡,都拖稿兩年了!)
誰我讓缺愛呢,我需要乃們的贊和讚賞來激發我的鬥志啊!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微信公共帳號:張英鋒
版本:0.1版(非正式版)
可以轉到個人朋友圈,但公眾號轉載本文必須得到作者授權
歡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025 精神系統的結構——「耐受力」是什麼?
※內涵段子和最右和知乎有什麼差別?
※有感於中國人民大學的體育場的一張「 溫馨提示 」
※如果有來世,做個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