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說把愛好當做工作就悲催了呢?

最近在微信群里聊到這個話題「為什麼有的人說把愛好當做工作就悲催了呢?」,先說一下我的結論吧,因為那不是真正他喜歡做的事

外獎和內獎

先引入兩個概念,對解釋這這個問題更有幫助,就是外獎和內獎,外獎的全稱就是外部獎勵,相對的內獎的全稱就是內部獎勵。外部獎勵指的是在實施某一事情的開始,過程和結果中給予的外部刺激。就像是很多媽媽跟自己的孩子說,兒子(閨女)啊,你這次考試考到了全班前5名,我帶你出國玩,去上海剛開的迪斯尼,去看你喜歡看的動漫等等。在這個裡面,媽媽給孩子許諾的條件,就是外獎。而相對於外獎的內獎是我做完這件事情之後的內心的成就感,滿足感。雖然內獎和外獎的核心不一樣,但是最後產生的結果是非常非常相似的。

為什麼我說當一個人把愛好當做工作之後,他(她)就感覺到悲催的情況下,這個他(她)愛好的事情,不是他(她)真正愛好的事情呢?其實他沒有分清他所喜歡的事情是外獎的結果還是內獎的結果。舉例說,小明是個程序員,有段時間突然對鋼琴感興趣了,每次演奏完,身邊的程序員同事都誇小明太厲害了,小明心裡也特別舒服。請注意,當小明演奏完後的心理舒服,是由於大家的誇獎產生的舒服(外獎)呢,還是自己內心的滿足感(內獎)呢?只有小明自己心裡清楚,我們外人還是很難看出來的。

小明心裡想,玩音樂多舒服啊,我要不轉行吧。當小明決定放棄程序員的工作,轉行成為一名專業的音樂從業者的時候,突然發現,身邊的讚美怎麼變少了,大家開始以專業的鋼琴演奏者的眼光來評價他了,而不是業餘的鋼琴愛好者的角色了。他需要比之前努力數倍,才能獲得身邊人的讚賞。這個時候就能分清楚小明是為了獲得大家的期許(外獎)還是真正從內心喜歡(內獎)彈鋼琴了。

因為,外獎對與簡單的行為是非常有效地,而對複雜的行為是無效的。很簡單的例子,媽媽說小明你這次數學考試給我考好了,我給你一萬塊獎勵,這個是簡單行為小明能做到,但是假如媽媽說,小明,你把哥德巴赫猜想給我解決了,你這給多少錢也辦不到啊,因為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為,面對複雜行為的時候,外獎就不起作用了。同樣的,小明作為一個鋼琴愛好者的時候,剛開始的彈奏曲目都是簡單行為,在這個時候,外獎的作用是很明顯的,但是當他作為一個專業鋼琴師的時候,要彈奏複雜曲目,學習樂理知識,甚至還要作曲,這些都是複雜行為,外獎很難起到作用。說到這裡估計終於能說明白了,為什麼有的人說把愛好當做工作就悲催了,因為這個愛好是因為外獎,而不是內獎。

外獎和內獎還有一種關係是,外獎的反覆重複,是導致內獎消失的動力。就像是每次考試考好了,家長都會給獎勵,天長日久,就會變成為了獲得家長的獎勵來不斷努力的學習,而不是對知識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對考試這種簡單行為當然是有效地,但是同時也扼殺了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也是我們總說的一句話「不忘初心」,不忘最初的想做這個事情的那個初心。

作者本人比照片難看

楊金

2016年7月9日

推薦閱讀:

你曾為了賺錢,做過什麼事?
「朋友,你這個工作以後一定沒有前途!」
在證券公司計劃財務部的工作是怎樣的?
很多人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 | 知味又招人了
真的有人喜歡搞科研么?

TAG:教育 | 事业与爱好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