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買車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我有一對夫妻朋友,前幾年經濟不寬裕的時候,他們曾經爭論過買不買車的話題。
不想買的那位,列舉了數個無法辯駁的理由:
車是消耗品,到手即貶值;
維護費用太高,保險、保養、油錢...一年要1-2萬元;
停車費越來越貴,固定車位要十幾萬到幾十萬元...
最重要的是,房貸還沒還完,兩人沒有小孩、父母也不在身邊,上班打車、坐地鐵就好,真的有必要買車?
但另一位只用一句話就說服了對方:
還記得冬天滑雪的事嗎?
1、
那是他們在北京工作第一年,兩個人提前買了全套裝備、興緻勃勃,坐上了公交車。
然後轉了三趟車,堵車加停靠,路上花了兩個多小時,下車後又在寒風裡走了20多分鐘,才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等滑雪場的大門出現在視野里,兩個人已經一點出來玩的心情都沒有了。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是腿快凍掉了的陪同者...
2、
然後,夫妻倆全款買了他們的第一輛車,過了一段很緊張的生活,期間也有若干抱怨和牢騷。
但不久他們就發現,生活原來有更多的樂趣:
再去同一個滑雪場,路上只花了半個多小時,不用繞路和等人,玩得更開心;
周末的時候,一個個探索周邊的風景勝地,去了很多沒去過的地方,說走就走、想去就去;
老家有急事的時候,直接開車就可以回去,帶著父母出行,去哪裡都很方便;
簡單來說就是,生活半徑極大的擴大了,幸福感也成噸提升了,夫妻關係更和諧了....
甚至,還影響了某些重大的家庭決策。
買車一年後,男方從離家不遠的大型國企離職,加入了一個京郊的私企,拿到了更豐厚的薪酬和更高的title。
不久,機緣巧合之下,他們分到了一套單位自建的房子,位於別墅區,小區旁邊有高爾夫球場、有一片寧靜的湖泊、風景很是優美。
「如果沒買車的話,我根本不會考慮來這麼遠的地方上班,也就沒有這房子什麼事了」。
3、
這只是個我身邊的個例,我沒建議你買車。
我也不會建議你不買。
買車的人可能是為了裝點門面、為了自由感、為了父母兒女;不買的人,可能是出於成本考慮、也可能是有斷舍離式的人生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誰也不用說服誰。
我單純認為,在我們還年輕、未來有無限可能的時候,時不時給自己發一顆糖果,是必要的。
用適當的儀式感,來提醒生活正在越來越好。
而這顆糖果,可以是車、是房、是一萬多的電腦、是兩千多的電子筆、或者任何別的什麼,能讓你快樂的東西。
開源節流、量入為主是必要的,但省到一成不變、枯燥無味的程度,也會喪失很多很多的樂趣。
比如,體驗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對生活細微變化的敏感度、你獨一無二的品味。
理財不只是買理財產品、錢生錢,它還是以上這些,能讓你不斷成長、變得更好的能力。
{越女讀財}微信公眾號:ynducai
歡迎關注越女讀財,一個小小的理財抽屜,一枚玩心很重的財女?
推薦閱讀:
※華泰汽車收購曙光集團,實現「弱弱聯合」
※詳盡解讀:金融公司汽車分期的業務模式
※买车哪些费用是可以商量的?
※跟另一半價值觀不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