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cian Flower Market 1880 屋子裡的天使

來談談pseudo-archaeological settings與維多利亞時期「the angel in the house」的女性刻板印象。

1.pseudo-archaeological settings

19世紀是屬於中產階級的世紀。一大批在工業革命中積累財富的實業家在生活富足的同時開始了一項新的業餘活動:藝術收藏。曾參與水晶宮重建的著名工程師約翰`埃爾德(john aird)就是這樣一位收藏家,混跡於倫敦的藝術家圈子,同時是沃特豪斯與阿爾瑪`塔德瑪爵士的熱枕的收藏者。沃特豪斯也因此與阿爾瑪`塔德瑪前輩結識,後者將成為他早期繪畫生涯學習、效仿的對象。

阿爾瑪`塔德瑪在1874年完成《舞蹈過後疲憊的梅納德斯》(exhausted maenades after the dance,梅納德斯即酒神巴克斯的女祭司)後,沃特豪斯於1876年效法其題材完成了《舞蹈過後》。同年,兩幅作品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夏季展覽展出。19世紀70年代末,沃特豪斯不僅搬用他的題材,甚至把他畫作中的古迹挪為己用。阿爾瑪`塔德瑪以其照相般精準的寫實文物古迹、還原古羅馬帝王時代生活場景之能力而聞名。比如,沃特豪斯1876年的《舞蹈過後》、1877年的《被送入醫神廟中的病孩》(a sick child brought into the temple of aesculapius) 、1878年的《尼祿在母親被謀殺後的懊悔》 (the remorse of nero after the murder of his mother) 三幅畫(下圖上方的三幅圖)中出現的壁柱就是直接參照1874年阿爾瑪塔德瑪《雕塑畫廊》(the sculpture gallery)(下圖下方的圖)中的壁柱畫的。阿爾瑪`塔德瑪的畫作已被沃特豪斯看作考古的第一手資料。

不過,沃特豪斯不久後便能夠獨立拜訪古迹了。1877年,沃特豪斯去義大利作了一次旅行。考察的途中,他發現許多古羅馬家庭都裝置了一個祭壇,供奉著家庭守護神。返回倫敦後,他於1880年完成了《家庭守護神》(the household gods)。

圖中一位蹲坐著的女子正供奉著家用小型祭壇上的銅像。

最右側的女神像身著愛奧尼亞式基同長袍(ionian chiton),披著希馬申(himation)。在一隻公元前五世紀的雅典紅繪陶罐上,手握聖數樹枝的女灶神赫斯提(hestia)身著的正是愛奧尼亞式基同與希馬申(himation),因此可以猜測畫中這位銅像正是女灶神赫斯提。

中間的銅像呈裸體,一手拿著衣物。最左側的銅像呈對立式平衡(contrapposto)的站姿,右手被截取。這類對畫面中物體的隨意剪裁很明顯是受當時風靡歐洲的japonism的影響。

2.the angel in the house

圖中站立著的女子茫然地望向不可知的遠處,有一種化不開的憂鬱。這一份憂鬱將成為沃特豪斯標誌性的女性形象特點。沃特豪斯堅持一生的對女性憂鬱的刻畫,與他童年時遭受的經歷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

1857年,沃特豪斯的母親去世了,這一年,沃特豪斯8歲。童年時期母親脆弱的肉體影響了他一生對女性的看法。女性是柔弱的,女性美是稍縱即逝的。母親的死亡,同時還悲劇般地承載著當時社會眼中女性的理想狀態:被動而馴良,溫柔而無力。19世紀中期英國詩人考文垂`帕特莫爾(coventry patmore)所作的長篇敘事詩《屋子裡的天使》完美刻畫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應有」的角色:家庭婦女,在男人外出工作時留在家中打掃屋子,照料小孩。後世還將「屋子裡的天使」當作維多利亞時期女性典範的代名詞。但是沃特豪斯察覺到了,這些裹滿蕾絲的天使們並不是快樂的。喪母的記憶及對19世紀女性社會角色的反思,讓沃特豪斯筆下女性的眉眼間多了一份憂鬱。

沃特豪斯早期的作品大都是設置在古希臘羅馬的居家環境中的。古代世界與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一樣,把女性的活動範圍圈在家庭生活中。選擇這類創作題材不僅是沃特豪斯對當時女性社會狀況的反思,還是對童年時失落的母親角色的填補。通過在畫布上展現女性的居家生活,沃特豪斯得以為自己重構一位賢妻良母的形象。

t另外,隨著18、19世紀龐培等古希臘羅馬舊址考古活動的發展,在法國the second empire的時代出現了neo-grec的風潮。大量greek revival style的藝術品被創作出來。這些藝術品關注古代世界瑣碎的日常生活,正合bourgeoisie的胃口。沃特豪斯,以及阿爾瑪`塔德瑪在19世紀70年代左右的創作,很大程度上受了neo-grec的影響。

沃特豪斯在1880年創作了一幅《古希臘的鮮花市場》(grecian flower market a.k.a a flower stall)正是這樣一幅作品。這幅作品和《家庭守護神》不同的是,它和沃特豪斯同年所作的《甜蜜的無所事事》一樣,在畫面中引入了印象派的陽光,前景在陰影里,後景是在陽光的照耀下明亮得刺眼的牆壁。粉色、棕紅色和灰色溫柔地糅合在了一起。

t畫面右側,三位女子在挑揀花朵,花朵攤主坐在畫面左側,兩組人物都流露出「屋子裡的天使」式的憂鬱。值得注意的是,像這樣的一組人物面對一位人物的構圖方式是沃特豪斯作品的特點之一,將在他之後的作品中反覆出現。

正是這些描繪女性日常生活的早期作品,對「屋子裡的天使」的刻板印象的反思,使得青年畫家沃特豪斯逐漸找到自己為之獻出一生的創作方向:離開那間屋子,拋下俗世,去尋找另一個世界。

本文節選自我的新書《沃特豪斯與他的繆斯》,這是大陸第一本詳盡介紹沃特豪斯的藝術史專著哦(??ω?? ),亞馬遜已經上架啦→亞馬遜鏈接

本文全球範圍內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由作者獨家授權給上海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鞠躬。


推薦閱讀:

Hysteria, or a wandering womb
敘利亞女孩們對未來充滿鬥志
如何看待男性之間的性欺凌?

TAG:艺术史论 | 油画 | 女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