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說:古今
每日的酷暑,常常感覺到熱惱逼迫。周末的繁忙,也令身心疲憊。
佛教經常會被打上以吃苦為修行的標籤。以吃苦,作為修行的標杆。佛教和苦,有必然的聯繫,但對於苦是離,而不是吃。佛教提倡離苦。
曾經有許多人和提過,某某寺院是真修行的寺院,某某寺院又是假修行的寺院。真修行的寺院,天天過的很苦,每天搬大石頭,很修行。對此,除了對那個所謂的假寺院感到冤屈,還有對佛教被錯誤的理解感到悲涼。
修行,和吃苦的多少並沒有太大關係。佛陀苦行六年,最後放棄。在菩提樹下正思維,最後覺悟,佛陀覺悟,靠的是正思維,並非苦。如果苦是作為修行的標準,那麼佛陀所吃的苦,遠遠不及印度修苦行的外道,印度修苦行的外道,有學牛的,學狗的,有把手舉起來一輩子的。但他們最後都沒有如佛陀般的覺悟。又如果,吃的苦越多,成就的越快,那麼畜生應該比人先成就,牛乾的活比人多,吃的比人差,那麼牛應該先比人成就。但是是這樣嗎?佛陀教導我們斷煩惱,如果在斷煩惱的同時又被苦這樣的煩惱系縛,這就已經和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馳。
當然,出家能吃苦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離苦。如果不學會離苦,只會吃苦,那麼出家的意義就體現不出來。
有人喜歡拿古代的和尚和現在的和尚做一個比較,說古代的和尚比現在的和尚苦,現在的和尚也坐車坐飛機了也用手機了。其實說的沒錯,確實是古代的和尚比現代的和尚苦,古代的和尚也不用手機也不用電腦也不坐車也不坐飛機,很聰明,你發現了不同。但是你沒發現古代沒有機動車,沒有飛機,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嗎?為什麼不考慮時代背景的不同呢?
孔子孟子老子,是古代先賢。他們也不坐飛機不坐火車不用手機。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大家,那是不是家長們為了孩子就應該開始杜絕飛機火車手機了呢?孔子還是用竹簡作的書,那是不是為了讓每個人成為孔子那麼就應該開始杜絕紙張換作竹簡呢?乃至他們吃的飯菜,也遠遠不比現在。不說那麼遠,袁隆平還沒有發明出雜交水稻之前,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如現在。
社會是發展的,忽視社會發展的背景一味的去追求古代的光鮮,到底是誰在欺騙誰?是你在欺騙你自己?還是你在欺騙古代的社會?還是古代的社會在欺騙你?
古代的先賢之所以成就,並非他們過的苦,而是因為他們專註。現在的人想成就,也不是學所謂的弟子規學習古代人就能成就。社會好不容易發展成這個樣子,為什麼要往回走呢?如果真的很羨慕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汽車的原始社會,到非洲部落去啊。
古代的繁榮,的確值得我們仰慕,古代的先賢,也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學的應該不是先賢所居住的環境,而應該是專註吧。
推薦閱讀:
※史上最大規模的六次人口遷移,每一次都是中華的血淚!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些諸侯國的太子或公子在其他國家待著?
※古代的人是怎麼想像未來的?
※夜雨
※怎麼在古代的屠城中成功的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