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另一隻球隊擊敗了勇士

2020 年 10 月 20 日,11: 30 PM

GAME 7

奧克蘭甲骨文中心球館

「球進了!壓哨!比賽結束!勇士隊輸了!Playground 隊擊敗了過去 6 年 4 奪總冠軍的勇士隊,奪得『搶七』的勝利,以及系列賽的勝利!」體育台的主持人在轉播間瘋狂地喊叫。

但這一刻,甲骨文中心球館異常安靜。

贏球的 Playground 隊員並沒有發出慶祝的聲音——因為他們沒有發聲模塊。

勇士隊當家球星,32 歲的史蒂芬 · 庫里喘著粗氣,雙手叉腰,抬頭望向計分板——客場 113 - 112 主場。勇士這幾年和騎士斗得很兇,互有勝負。但今天戰勝庫里的對手,比騎士更讓庫里難以接受。

觀眾席上,19200 名穿著金黃球衣的觀眾里,很多人目瞪口呆,有人甚至抱頭痛哭——雖然這只是一場不計入賽季成績的表演賽。

場外也有成千上萬沒買到票的球迷聚集著。他們剛剛通過場外大屏幕看完了這場比賽,議論紛紛。一小撮穿著印有綠色安卓機器人 Logo 衣服的男生正在擊掌慶祝。

在場外大屏幕的上方,有一塊兒巨大的海報板,上面展示著今天這場比賽的宣傳廣告。裡面一句文案是這麼寫的:

10 月 20 日,人類 V.S. 機器人的「搶七大戰」!在 NBA 這片賽場上,勇士隊能捍衛人類尊嚴嗎?

1

10 月 3 日凌晨 4 點,Playground 隊的擁有者 Marc Raibert 翻來覆去,還是睡不著。

「明天就要比賽了,居然失眠了。」老人家索性從床上爬了起來。「法克羅森伯格,給我熱杯牛奶吧。」

聽到指令,角落裡一隻 1.3 米高的小機器人雙眼亮起了綠燈,「好的老大,等我一下」。說完,機器人擰開了房門,走向客廳。

法克羅森伯格是豐田 HRS 系列的第 5 代機器人,是一款家用陪伴型機器人。2016 年的時候,Marc 創辦的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被東家 Google 賣給了豐田,Marc 於是在豐田研究所待過一年。

到現在快 5 年了,每年豐田研究所的 CEO Gill Pratt 都還會把最新款機器人寄給他試用。

Marc 最開始是在 MIT 認識 Gill Pratt 的。

1980 年,31 歲的 Marc 創立了 Leg 實驗室,專門研究足式機器人,沒想到一頭鑽進去就折騰了 40 年。

創立的第六年,Leg 實驗室搬到了 Marc 的母校,MIT。在那裡,Marc 一邊為 MIT 工作,給政府部門建設工程系統,一邊搞自己的研究。Gill Pratt 則在 1989 年拿到 MIT 博士學位後加入了 Leg 實驗室,兩人共事了一段時間。

MIT 很好,但學校畢竟有學校的限制。到了 1992 年,Marc 不想再待在學校體系內了。他離開了實驗室, 帶著幾個同事成立了一家叫「波士頓動力」的公司。

團隊一開始,根據市場需求研發了一款模擬開發工具 DI-Guy,但不久後就把重心轉移到他們真正感興趣的領域——仿生機器人。

失去了 Marc 的 Leg 實驗室需要一位新的領導人。被推舉上去的,正式 Gill Pratt。

「居然都是 30 年前的事了。」想到這裡,Marc 笑了笑。

不過 30 年前的他怎麼都沒想到,離開 MIT 的 24 年後,他居然又和 Gill 聚在了一起——還變成了他的下屬。

2

故事還得從波士頓動力獨立後說起。

獨立後不久,Marc 就帶隊研發出了第一款自我平衡的單足跳躍機器人,並靠它順利拿到了美國國防部的投資,後者寄望波士頓動力能研發出量產的軍用機器人。

沒想到國防部一滋瓷,就滋瓷了 20 年。

這 20 年裡,波士頓動力拿出過不少代表業界頂尖水平的仿生機器人作品。但仍然只是「作品」,不是產品。

足式仿生機器人的命門在於平衡。

人類始終沒弄明白自己的雙腳是怎麼掌握這麼好的平衡性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只能保證雙足機器人在平地上平穩行走。一旦環境有點障礙,很容易就摔個狗吃屎。

Marc 的團隊也研發過「大狗」、「獵豹」這些四足機器人。多足機器人的確對崎嶇的地形會更好的適應性,但仍存在結構複雜、噪音大、能耗高而效率低這些問題,也因此沒有得到軍方的採用。

研究的時間拖得越久,國防部的信心就越小。到了 2013 年,軍方已經不再對機器人軍用這件事情抱有太大的期望了。

這時反倒一家商業公司卻對波士頓動力很感興趣——Google。

自從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開啟以來,Google 開始認識到了自己的技術瓶頸。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之前,Google 需要有最好的技術儲備支撐他們的研發,哪怕和短期需求看起來不太吻合。

蘋果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和 Siri,亞馬遜的無人機和 Alexa,微軟、Facebook 的聊天機器人......這些都讓 Google 加快了節奏。

2013 年 Google 專門成立了機器人部門 Replicant,由 Andy Rubin 負責。外號 「Android」 的 Andy Rubin 是安卓系統的發明人,但他對機器人的熱情也由來已久。創建安卓之前,他曾在蔡司公司擔任機器人工程師。

Rubin 上任後大手一揮,把日系、美系一共 8 家機器人廠商收入了囊中。其中包括一些研發機械臂的公司、做輪式機器人的公司,也包括波士頓動力。

實際上 Google 對波士頓動力的軍方背景是有些疑慮的,畢竟「不作惡」應該包括不打仗。但 Andy Rubin 扛住了壓力,推動了這次對波士頓動力的收購。

Marc 也算不負 Andy Rubin。那幾年,波士頓動力在自主平衡性上有了很突破。結合 Google 旗下其他機器人公司的研究成果,他們在 2016 年發布的雙足機器人已經可以在崎嶇雪地里順暢行走了。

另外,為了有更大的動力他們採用的是液壓控制,這比起電機控制來說結構會複雜很多、穩定性更差。但團隊設計出了精密的內置液壓管道和模仿人類骨骼血管,並藉此控制住了體型。

然而 Google 還是不滿意。

波士頓動力雙足機器人距離真實軍用還有比較遠的距離,業界甚至有人認為「十年起跳」。仿生機器人盈利遙遙無期,Google 希望波士頓動力和其他被收購的機器人公司合作研究一些更貼近商業的領域,比如倉儲和物流。

但 Marc 不以為然,波士頓動力依然堅持他們的仿生機器人項目。

Rubin 領導機器人部門的時候,還能幫 Marc 扛下一些壓力。但 2014 年 Rubin 離職後,Marc 徹底孤立無援了。

接下來的一年內,機器人部門的領導換了好幾任,先是科學家 James Kuffner 接了 Rubin 的班,後來又變成了集團的高級副總裁 Jonathan Rosenberg。

Rosenberg 是營銷出身的,自然更反對波士頓動力投入在沒有產出的項目上。2015 年11 月一次會議上,他和 Marc 直接拍桌子撕了起來——

「我們不能把資源花在需要十年才有進展的事情!」

Rosenberg 吼著說。

「對不起,我們不是各位眼裡那種擅長建造空中樓閣的人。」

Marc 淡淡的回應。

到現在 5 年過去了,回想起來,Marc 還是很生氣,「那幫傢伙要我們做輪式機器人!」 他覺得受到了侮辱,所以從那以後,把家裡每台機器人都命名為法克羅森伯格。

2016 年初,雙方矛盾激化到了頂點。Google 不想忍了,開始尋找接盤俠。

Marc 也做好被交易的準備,只是沒想到他的下家老闆居然是自己曾經的下屬—— Gill Pratt 。

2016 年的 Gill Pratt 已經是豐田研究所 CEO 了。他推動公司把波士頓動力從 Google 手上收購了,價格不為外界所知,但傳聞不高。

當時陪著 Gill 來遊說(或者說通知) Marc 的,還有曾經短暫領導 Replicant 的 James Kuffner——這傢伙在收購前好幾個月,就被 Gill 挖到了豐田。

Marc 還記得收購前最後一次和他倆徹夜暢聊時,Gill 說了這麼一句話:「在這裡你想幹什麼都可以,我保證你不會有任何盈利壓力。」

但事實證明商業公司都一個樣。

Marc 的團隊和豐田有過半年甜蜜期。但半年後,豐田高層和當年的 Google 一樣,開始變得沒有耐心,希望波士頓動力放棄仿生機器人,研發輪式商用機器人。

再加上日本人保守傳統的天性,Marc 跟豐田高層的溝通很快比當年和 Google 的溝通還糟。Gill 很理解 Marc,但根本頂不住上面的壓力。

到 2017 年初,已經 68 歲的 Marc Raibert 疲憊不堪。他甚至開始認真考慮解甲歸田,放棄這一切。

這個時候,Andy Rubin 出現了。

3

Andy Rubin 離開 Google 之後,創辦了一個叫 Playground 的項目。

公司的業務包含基金和孵化器。Rubin 相信在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計算平台會是 AI。他對外聲稱並不想自上而下推動這個生態的建立,只是希望在 AI 服務出現之前搭建最好的基礎設施,孵化優秀的公司。

Rubin 聽說了 Marc 在豐田的遭遇,給 Marc 打了一通電話,約他到 Playground 位於 Portage 大道的辦公室見面。後來覺得直接叫到辦公室上來不太好,又把地點改到隔壁街一家叫 INDO 的印尼餐館。

「你真覺得我會滿足於做一個孵化器么?」寒暄過後 Andy Rubin 的第一句話,就勾起了 Marc 的好奇心。

「Android 我並不滿意,這次我想做真正的 Android。」 Rubin 接著說。

Rubin 的戰線分兩條,一方面是打造孵化系統,籠絡優秀團隊;另一手,他親自抓了幾個重點項目,希望倒騰出一款 AI 時代的爆款硬體——在 2017 年的他看來,這個爆款應該是家用機器人。

Marc 還記得他從 Rubin 嘴裡聽到「家用機器人」時的失望,但隨著溝通深入,Rubin 亮出了他的底線:給 Marc 3 年時間雙足仿生機機器人。如果 3 年後這項產品沒能為公司帶來任何效益的話,團隊就轉型做家用機器人。

Marc 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接受這個協議。Marc、Rubin 和豐田的高層談了幾個月,最終豐田允許 Marc 離職加入 Andy Rubin 的公司,並免費使用部分專利。

在 Rubin 這邊的幾年裡,Marc 的團隊把元件的模塊化程度發展得更高了,液壓控制系統的複雜程度進一步降低了,體型進一步得到控制。他們還控制了油液泄露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機器人的維護成本;自由度也從當年第三代 Atlas 的 56 個提升到 100 個左右。

一眨眼三年過去了。

Marc 還是沒有拿到任何軍方或者大型工業公司的訂單。Rubin 雖然口頭上沒說什麼,但 Marc 知道他已經快到耐心的極限了。

Marc 想到了 Deepmind 的 AlphaGo。聽說 2015 年之前 Google 的高層對 Deepmind 團隊逼得也挺緊的,但那場全球矚目的人機圍棋大戰成功幫他們重新獲取了 Google 高層的信任。

Marc 覺得他和他的機器人,也需要一場宣傳戰,讓機器人的量產提前到來。

於是 6 月初的一天,Rubin 和 Marc 坐在 Palo Alto 一家露天咖啡廳商量該怎麼搞個大新聞。那天正好是 NBA 球隊金州勇士隊的冠軍慶祝遊行。從奧克蘭到 Palo Alto,整箇舊金山灣區,都是金黃色。

自 2015 年開始,勇士和騎士幾乎包攬了所有總冠軍。去年 36 歲的詹姆斯狀態下滑得很快,勇士更是在今年實現了衛冕。

「6 年 4 冠!地球人還能阻止勇士嗎?」隔壁桌傳來旁人的讚歎聲。

聽到這句話的幾秒種後,Rubin 和 Marc 同時抬頭,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

挑戰勇士!

勇士是過去 6 年地球上最受歡迎的職業運動隊。再加上籃球本來就受眾廣泛,發生在 NBA 賽場上的「人機大戰」,一定會引爆關注。

為了確保機器人可以登上籃球場,Marc 從 MIT 和 CMU 的校籃球隊里找了一些小夥子過來,做了兩次封閉演練。Playground 的機器人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他們還拍攝了演練過程,把精彩片段剪出來放在 Youtube 上。

「震驚!機器人打敗 NCAA 籃球隊,這是要進攻 NBA 了嗎?」 Marc 團隊里一位華裔工程師給這條視頻起了這麼個名字。

視頻在全美乃至全球的社交網路上都實現了病毒傳播。在聲勢頂峰的時候,Marc 正式向 NBA 聯盟以及勇士隊提出邀請:打一個七場四勝制的系列賽。

Marc 給勇士隊的老闆 Joe Lacob 和 NBA 總裁亞當蕭華仔細算了一筆賬。每場 20000 張門票,4 到 7 場球下來光門票可能就能上千萬美元。再加上轉播版權和廣告的分成,這幾場比賽有機會成為史上商業價值最高的籃球賽。

但三方在分成比例上有點分歧。正常 NBA 常規賽中,主場球隊的門票收入只上繳 6% 給 NBA 聯盟;季後賽的話,這個數字變成了 45%。這次表演性質的比賽該怎麼分?顯然,勇士老闆和亞當蕭華都不想讓步。

最終還是 Marc 和 Rubin 讓步了。他們會向勇士隊額外提供 500 萬美元的出場費,而 NBA 聯盟對門票的抽成比例按 45% 算。如果勇士最終戰勝了 Playground 隊的話,這個數字會變成 2000 萬。

勇士最終答應了比賽邀約。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三方進行了漫長商議,確定了非常詳細的比賽規則和限制,包括機器人不能超過 2 米高和 220 磅重;外層必須包裹由橡膠和碳納米管纖維製成的人工肌肉、皮膚,確保碰撞時不會誤傷人類球員。

系列賽的第一場定在 10 月 3 日舉行,全球直播。消息一放出去,社交網站和博彩網站立刻炸開了鍋。

「Rubin,你可真信得過我呀。2000 萬美金,要是輸了,你真不心疼么?」確定了比賽的舉行後,Marc 對 Rubin 打趣道。

Marc 還不知道,之前已經累計投入接近 10 億美元的投資人尤里·米爾納和新加坡主權基金都向 Andy Rubin 表示過,在 Playground 有消費級產品推出之前不會對它進行任何投資。中國那兩位姓馬的闊佬願意開除支票但是也附加了更多的條件。

而老東家兼老冤家 Google,已經伺機準備簽下城下之盟,提出收購 Playground 的專利組合了。

「哈,你可不能輸呀」,Rubin 低頭笑了笑,心裡的後半句是,

「其實公司賬上只剩一千多萬美元了,如果贏了,我們可能有新的融資,或者拿到大型訂單。輸的話,公司只能破產了」。

4

「球進了!」現場體育轉播員喊道。

比賽剛過 8 秒,庫里就進了全場第一顆球。開場跳球時,Playground 隊的中鋒跳起時慢了半拍。勇士爭到球權,格林把球撥給庫里,庫里幾乎沒有一絲猶豫,帶過半場就射。

「哎,演算法果然還是延遲太嚴重了。」Marc 撓撓頭,抬頭看了眼球館天花板的燈。

Playground 準備這場比賽的時間並不充裕。六月份他們向聯盟和勇士提出比賽邀請後,三方前後花了 1 個多月的時間確定規則和限制。而 NBA 季前賽在十月份就開始了,能讓勇士隊進行這麼一個系列比賽的只有九月。

籃球場上的數據太複雜了。兩個月的時間,讓機器人熟悉籃球場上的所有數據,並且反覆地模擬不同情況下的決策、檢測和分析反饋控制......難度非常大。

但 Marc 和他的團隊太需要這場比賽了。他們等不及了。

除了最高 2000 萬的獎金和通過各種安全測試,他們還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聯盟和勇士隊答應進行這場比賽。比如 Playground 向勇士所有球員購買了全套的保險,任何球員在系列賽中受傷的話,球隊能立即得到巨額賠償。

在這一刻看來,勇士隊似乎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這場比賽幾乎沒什麼懸念。

第一節才剛過半,場上的比分已經拉開到兩位數了。Playground 隊全隊失誤次數也快要「上雙」了。現場的數據大大超過了 Playground 賽前模擬過的數據量,各種突發奇異情況層出不窮。

在伊戈達拉又一個搶斷後反擊灌籃之後,第二節迎來了結尾,Playground 隊半場就落後了 40 分。

"Boooooooooo! "勇士球迷開始對機器人們喝倒彩。

最終這場比賽的比分定格在 122 - 58,勇士隊以 64 分大勝。

「我很驚訝他們能得這麼多分,本來我們打算將對手得分控制在 20 分以內的。哈哈哈!」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勇士隊格林這樣說。勇士隊上下一掃賽前發言的謹慎,在發布會上各種玩笑逗樂。

Playground 大敗之後,美國的 Quora 和中國的知乎上都開始有問題「怎麼看待 Playground 被勇士隊大比分吊打?」

社交網路上的輿論分為兩派。一撥人認為 Playground 可以調整過來,一撥人認為機器人在競技體育上根本沒有和人類抗衡的能力。但媒體一直都抓不到 Marc 和 Rubin 進行一手採訪,他們躲在實驗室里抓緊時間進行調試。

很快兩天過去,第二場比賽開始了。這場比賽勇士隊甚至都沒有派出球隊核心庫里,首發是格林帶著幾位平時的替補球員。

「庫里上一場比賽後踝部不適,暫時列入每日觀察名單」,球隊官方是這麼說的。也有人說新賽季開賽在即,教練雪藏庫里是為了避免他在無謂的比賽中受傷。

儘管面對的不是最強的勇士,Playground 的表現卻幾乎沒有改觀。他們的失誤有一定減少,但是投射依然很糟糕——機器人的起手速度非常慢,勇士隊單防緊逼時,封蓋率非常高。

Playground 再次在半場就落後四十多分。

「現場觀眾差不多可以回家啦,不然一會兒堵車呢。」中場時間,職業名嘴奧尼爾在 TNT 的轉播室內開起了玩笑,「買了高價票的觀眾也別後悔,畢竟你們也算見證了籃球史上最爛兩場比賽,很難得的。」

「跟幾年前 AlphaGo 挑戰李世石的人機大戰相比,一切都在往相反的方向走。看來機器人在競技體育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CCTV 5 的評論員說完這句之後,電視台切到了今天的「體壇快訊」新聞欄目。

下半場回來,勇士把壓箱底的幾位新人球員都派了上場。到了第四節,機器人一度有過幾個精彩的投射,把比分追到 20 分最右。但為時已晚,最終勇士以 106 - 71 獲勝。

七場四勝的系列賽打完前兩場,Playground 隊 0 - 2 落後。

5

「Marc,有沒有搞錯?打成這樣?」 NBA 總裁亞當蕭華對著電話吼道。

在蕭華看來,NBA 舉辦這次人機大戰是冒了非常大的風向的,面對董事會的質疑時他也扛下了最多的壓力。但前兩場的比賽讓全世界球迷都對 Playground 失去了信心,國外的讓分盤口裡,勇士讓分高達 28.5 分。

而第三場比賽的門票都僅賣出去不到一半——對聯盟來說,這太得不償失了。如果比賽草草以 0-4 結束,這不僅對 NBA 的形象是一個破壞,他在董事會面前也掛不住面子。

「別著急,會好的。」Marc 的回應還是不動聲色。

第三場比賽在 10 月 8 號舉行,距離第二場比賽休息了兩天。勇士這場派出了全先發陣容,有人說這是聯盟向勇士隊施加的壓力——為了保障收視率。

第三場比賽里,勇士隊的防守也開始鬆散。在庫里們的眼裡,這場比賽已經失去了競技性,他們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打個過場。

而機器人的動作反應卻比前兩場要快了不少。他們的失誤減少了,這讓勇士隊的反擊快攻沒有那麼順暢。

「前兩場累積的數據經過反覆的反饋控制訓練,開始有效了。」Marc 在教練席上碎碎念叨。

第一節中段,庫里做了一次賭博性搶斷。在前兩場,勇士成功完成過無數次這樣的搶斷,但這次他失敗了。

機器人把球往左手一倒騰,順勢往前搶了一步,把庫里甩在身後。勇士隊的湯普森過來補防、漏掉了 Playground 的 2 號位機器人。

控衛機器人把球一撥,傳給了落空的 2 號位機器人。機器人這次接球、出手,一氣呵成,皮球像是奔著天花板去的,弧度非常高——

命中!

「Yes! 」 Marc 突然大喊了一句,站起來朝空中揮了揮拳,連同隊的工作人員都被他嚇到了。

這是 Playground 隊三場以來進的第一個三分球。在前兩場,機器人因為起手速度緩慢,三分出手經常被封蓋。

而上一場比賽結束後,Marc 調整了機器人投球動作的啟動時間點。球傳給空位機器人時,機器人會提前判斷這一球是否應該投三分;一旦決定投,機器人會調整好接球姿勢——膝蓋微屈、雙手靠攏。

這樣從接完球到投球,一個動作就行。這個調整減少了出手耗費時間的一半,被封蓋的幾率也大大減少。

再加上到了第三場,機器人已經獲取足夠的數據來支撐起它們對勇士每個球員的防守動作預判了。只要根據實際距離,算出被封蓋的幾率小於一定的數值,機器人就會果斷出手。

而靜止站立投籃對機器人來說難度很小——因為籃筐也是不動的,定位難度不大。

但勇士隊顯然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庫里和湯普森的外線手感很差,球隊的防守反擊也沒有了,僅靠內線吃到了一些分數。

在整個上半場,Playground 的機器人後衛一共投進了 8 個三分球。半場結束時竟然反超勇士 1 分。

「打起精神來,防守認真點!輸了就難看了!」中場時,勇士隊的科爾教練在更衣室里喊道。

下半場開始勇士的外線防守強度加大,但 Playground 隊五人都能投射三分,加上熟練的外線傳導球,進攻的勢頭並沒有被阻斷。

勇士的防守越撲越外,但 Playground 的三分也越投越遠,最遠的投射堪比庫里當年的「半場三分」。距離對機器人投籃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起手空間更加重要。

全場 Playground 投進了二十多個三分球,沒有一絲防備的勇士隊被打穿了。

依靠超過 7 成命中率的神奇三分,110 - 98,Playground 擊敗勇士拿下了這個系列賽的首場勝利。

「WTF?」終場後勇士球員面面相覷,並不理解眼前發生的事情。

6

Playground 用一場球讓全世界球迷對這個系列「人機大戰」重拾興趣。

盤口形勢大變。勇士還是上盤,但讓分僅 7.5 分。第四場的空座被勇士隊臨時調價,依然開票即被秒。

和之前懶散的訓練截然不同,在第四場的開始前的兩天休息時間裡,勇士隊兩天都進行了高強度的集訓——演練的主題是壓迫外線的防守,以及陣地戰的進攻戰術。

第四場一上來,Playground 隊幾乎放棄了內線——這是 Marc 經過上一場的經驗後得出的調整方案。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的不足,讓機器人背打或者持球突破都很容易失誤;而遠投的精準則是他們目前最大的優勢。

而勇士也展現出了本次系列賽以來最佳的精神面貌。庫里在場上吞吐牙套的次數變少了,格林在防守時頻頻對著隊友喊話、指點隊友的站位。

上半場雙方互有攻防,Playground 的命中率降了下來,但也命中了一些超遠距離的三分球。勇士隊在防守上比上一場做得好,但外線的手感遲遲不來。

拐點出現在第三節中段。

科爾撤下了招牌式的「五小」陣容,換上了一個大中鋒。面對一支全隊都能投三分的球隊本來不應上移動緩慢的大個子,但是外線的得分荒讓科爾不得不將進攻選擇交給內線。

這一節還剩 5 分鐘左右,庫里在圈頂接球,做出即將突破的動作。剛上場的勇士大中鋒提到弧頂,看起來勇士即將要發起一次擋拆。

突然,湯普森從底線繞到弱側 45 度角,庫里沒有猶豫,把球給到出現機會的湯普森。

勇士的大中鋒看到球轉移到弱側,馬上停住了上提的腳步,轉身一個反跑往內線切。湯普森見勢,把球順勢往中鋒手裡一塞。

Playground 隊的中鋒緊跟著勇士的大中鋒往內退,步伐能跟上,但身體的扭轉跟不上身體的調整,腰部有些扭曲。

將近 2.2 米的大中鋒接到球,借勢往內一鑿,起勢、抬手,Playground 中鋒機器人被撞倒,裁判響哨——

防守犯規,勇士隊執行兩次罰球。

科爾把這次進攻的細節看得清清楚楚。趁中鋒執行罰球時,他把庫里叫到場邊,咬耳朵叮囑了一句——

「繼續讓中鋒反跑,喂球給他鑿內線。」

之後的幾次進攻里,勇士隊如法炮製:中鋒或者大前鋒假掩護真反跑,後衛把球塞給他們之後,再強吃 Playground 的內線機器人。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比較強烈的身體接觸,幾乎每兩次里就有一次 Playground 機器人會摔倒。

防守球員在移動中從側面對方控球球員撞倒時,幾乎都會被判防守球員阻擋犯規。憑藉這一招,勇士已經連續造成了 5 次 Playground 內線球員的犯規,命中了所有的次罰球。

Marc Raibert 不淡定了。

這幾年他的團隊在動態平衡演算法上已經有了飛躍式的進步,機器人可以在非常快速的移動中、在崎嶇不平的地面上選擇準確的落腳點來實現動態平衡。

但一旦這個過程變得複雜——例如突發變向加上身體需要緊貼進攻球員進行防守,腳步又不能干擾到對方球員的預計移動路線,落腳點的選擇就會變得很困難而緩慢。

這個時候是機器人平衡最差的時候——對方的大中鋒再鑿一下,很可能就倒了。

到了下半場,勇士依然沿用這一招,放棄了球隊招牌的小球打法。很快,Playground 陣中的中鋒「畢業」了——單場犯規滿 6 次。

犯滿 6 次的球員本應立即離場。但 Playground 總共只有 5 名球員,沒有任何替補,根據 NBA 的規矩,球隊沒有任何能上場的替補時,犯滿球員不離場,改為每次再犯規時追加一個技術犯規。

也就是說,Playground 中鋒現在每次犯規,勇士都會罰球——這幾乎是送的分。

科爾揪著這一點狠狠打了半場。到第四節剩下 4 分 30 秒的時候,Playground 最後一名未犯滿的機器人,也領到了它的第六犯規。

於是這最後幾分鐘里,Playground 的每一次犯規,勇士都能通過罰球穩拿 3 分。

比賽最終以 103 - 112 結束,勇士再下一城——他們全場進行了多達 55 次罰球。

3 - 1,勇士奪得賽點。

7

「科爾教練,外界質疑你們上一場通過利用機器人的 Bug 騙取大量罰球,贏得很不光彩。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嗎?」第五戰賽前,一位記者採訪勇士隊主教練科爾時這麼問。

「籃球不是小孩子的遊戲。任何球隊站上這片場地就是為了取勝,沒什麼好說的。」說完科爾徑自踏出了媒體間。

Marc 則依舊沒有接受媒體的賽前採訪。

第四場暴露出落腳點選擇的 Bug 後,Marc 的團隊花了兩天時間做了兩件事情。首先是優化了原來的動態平衡演算法,讓機器人在防突破或無球變向中,判斷每一步的落腳點時加大下方攝像頭所錄入數據的權重,縮短判斷時間。

另外,Marc 把機器人球員的防守偏好調整為「保守型」。即放棄往外卡的賭博性防守,偏好往內收縮的腳步。

Marc 賭對了。第五場一上來,科爾依然 All In 內線強攻。然而上一場幫助勇士拿下 Playground 的強攻內線、博犯規戰術,在機器人調整過後,失效了。

內線強攻不下,勇士的進攻突然啞火。

另一邊,料想到勇士隊會繼續放棄「五小」、上大個子強攻內線,Marc 把球隊的進攻偏好里優先順序最高的一項改為「反擊快攻」——當場上有大中鋒時,勇士整體速度會驟降。

一來一去,勇士遲遲沒有找到自己的節奏,而 Playground 通過反擊快攻中的追身三分,建立了很大的比分優勢。下半場勇士重新換回「五小」,但球員的士氣和手感一時間都調整不過來,「水花兄弟」表現低迷。

全場比分 109 - 98 —— Playground 追回一場,大比分 2 - 3,僅落後一場。

丟掉這一場讓科爾心裡開始有點緊張了。四年前,他們也曾有過以 3 - 1 的大比分領先,最後被翻盤、失掉冠軍的經歷。

他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一次。

在第六場開始前的兩天訓練時間裡,科爾帶領勇士全隊不停地回看前五場比賽的錄像,希望找到 Playground 隊的弱點一擊制勝,但遲遲沒有找到一個像第四場一樣的 Bug。

信心的丟失讓科爾急躁了起來。有一天訓練,庫里姍姍來遲,科爾甚至大罵出口:「能不能改掉你那副弔兒郎當的樣子?」

另一邊,Playground 隊的訓練則很簡單:一群工程師坐在豎屏的台式電腦前不停地敲鍵盤。

第六場比賽開始,人和機器的區別開始顯現出來。剛過完休賽期,就在十幾天內連打 6 場比賽的勇士隊體能有點跟不上。

勇士的開局並不順利,Playground 很快通過精準的投射拉開了兩位數的比分差距。

拐點在下半場出現。

科爾收下了「五小」,換上陣地戰陣容打擋拆戰術。賽前他們演練過大量無球掩護的走位和配合,今天終於把位置都跑順了。

在短時間內大量的無球掩護中,勇士還讓 Playground 暴露了另一個問題。Playground 的中鋒機器人在面對勇士球員的無球掩護時,無法及時決定換防或不換防,反應時間較慢,這常給勇士球隊留下較長時間的進攻空擋。

而每當勇士的大中鋒和庫里打擋拆配合時,Playground 的機器人只能憑藉概率預判對方中鋒「拆」完之後是順勢下內線還是飄到外線。一旦對方球員做出與平時不一樣的決策時,預判失誤的機器人會很快失位。

對無球球員跑位的預判不準,讓 Playground 隊防守連連失利。勇士隊抓住機會,在第四節中段把比分差距縮小到 5 分以內。

科爾觀察到 Playground 隊員的預判能力不足,索性在防守端也設計了一些協防陷阱。Playground 的後衛以為自己晃過了勇士後衛,往裡突破時,其實已經落到勇士隊協防的夾擊中。

比賽還剩半分鐘,在 Playground 的後衛機器人落入夾擊後的一次失誤過後,勇士隊一個反擊快攻打成,比分追平!

最後 12 秒,勇士的進攻再次被斷下。格林搶到皮球,雙手一擲,皮球飛向已經跑過半場的庫里。

庫里接球狂奔,Playground 隊的控衛緊追其後。

剛過罰球線,他大步一跨、縱身一躍。他想用扣籃的方式穩穩拿下兩份,奪得比賽的勝利。

他的隊友們在後場高舉雙手,勇士主場的觀眾則幾乎同時起立,甚至開始歡呼歡呼。

「啊!」

庫里大叫一聲,狠狠摔到地上,坐在地上痛苦地捂著左腳。皮球從他的手中滑走、飛到線外。

庫里抽筋了。在起跳腳左腳用盡全力蹬地的那一下。

勇士隊錯過反超比分的最佳機會,庫里被攙扶下場,隊醫現場治療。最後幾秒的進攻里 Playground 沒能得分,比賽進入加時。

庫里沒能在加時賽里再次返場,而勇士隊的其他球員也已經明顯體力不支,他們在加時賽中僅 8 投 1 中。

Playground 隊機器人的「體能優勢」顯現出來了,快速的外線傳導球後,兩記三分,鎖定勝局。

Playground 再下一城,大比分 3 - 3。

8

人機大戰如蕭華所願,走到了「搶七」。

奧克蘭的球迷開始騷動了。

四年前勇士經歷過 3 - 1 領先卻被連勝三局、丟掉的總冠軍的事情。那一年他們打破了 NBA 常規賽的勝場紀錄,當家庫里「封神」,全世界都等著勇士拿到一枚冠軍戒指,為那個瘋狂的賽季畫上完美句號。

然而他們連輸了三場,丟掉了冠軍。

這次會重蹈覆轍嗎?

ESPN 的分析師認為勇士被翻盤幾率很小。「搶七」距離第六場之間,有 4 天休息時間,這足以讓勇士隊隊員恢復體能。

分析者認為第六場下半場的表現來看,勇士通過前幾場逐漸找回了進攻中的細膩配合,如果不是庫里抽筋導致那一球失誤,勇士本來已經取得系列賽勝利了。

博彩業也依然看好勇士,他們給出的是勇士讓分 8.5 分。

MIT、CMU 的機器人學者們這 4 天里不斷被邀請上節目,分析「搶七」大戰的走向。

「相同條件下,選擇什麼應對方案,這是一個概率計算的問題。」學界的科學家也不看好 Playground,「機器人永遠按照計算出來最大概率的選項去走。休息過的勇士不會再犯錯誤。」

實際上 Marc 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前六場之所以可以拿下三場,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勇士隊休賽期後還沒來得及調整狀態。

一旦勇士隊像上一場後半段一樣打出複雜的配合,做一些和常規調動相悖的戰術調動,機器人防守時會很無所適從。這是機器人和人類的最根本區別之一——機器人沒有「直覺」。

Marc 的團隊里沒有專業的 NBA 教練。這讓他們無法拆解勇士的戰術,把每一項的決定背後的變數拆分成最小單位,再給出應對方案。

Playground 隊需要一個教練。

經由 Andy Rubin 的介紹,Marc 結識了前微軟 CEO 鮑爾默——也是快船隊的老闆。鮑爾默已經擁有洛杉磯快船隊快 7 年時間了,NBA 聯盟里優秀的教練他都認識。

「恩,你需要一個教練是嗎,」鮑爾默在電話那頭想了想,「我倒是認識一個傳奇級別的教練,也一樣住在洛杉磯。就是退役好幾年了。」

鮑爾默指的,是菲爾傑克遜,公牛王朝和湖人王朝的締造者,NBA 公認最偉大的主教練之一。

比 Marc 還要大 4 歲的禪師在 2014 年簽下和紐約尼克斯隊的 5 年合約,任總裁。去年合約到期,傑克遜回到洛杉磯和珍妮巴斯定居,安享退休生活。

Marc 很快和賦閑在家的傑克遜聯繫上,並專程飛了一個小時去洛杉磯。

在珍妮巴斯繼承下來的老巴斯豪宅里,兩人第一次見面。櫥窗里放著 11 枚金光閃閃的總感覺戒指,但 Marc 沒有時間欣賞和閑聊。一坐下他就直入主題,噼里啪啦說了一堆,尋求禪師的戰術指導。

傑克遜聽著,掛著他招牌的蜜汁微笑,沒有回話。兩分鐘後他終於把手上的茶杯擱到茶几上,說,

「你為什麼要讓每個機器人都一樣呢?」

9

10 月 20 日,搶七大戰如約而至。

TNT 的轉播室里,奧尼爾和查爾斯巴克利正在打賭。

「奧胖,我知道你的恩師傑克遜加入了 Playground 隊,」巴克利說,「沒有冒犯的意思。但如果一個 10 年沒執教的 75 歲老頭能帶著這些蹩腳機器人打敗勇士,我願意把驢、豬、牛、馬的屁股我挨個親一遍,全程直播。」

也有一些人認為球迷並不是真的看好勇士。自由作家張佳瑋在他的微信公眾號上推了一篇題為《你是支持勇士贏,還是害怕機器人贏?》的文章。

Marc 也能感受到對手和球迷心態上的一些微妙變化。前六場比賽里,觀眾席還是黃綠相間的;但今天的甲骨文中心球館,幾乎一片金黃。

但 Marc 的機器人「感覺」不到。

開場後勇士隊非常激進,甚至顯得有些過激。「死亡五小」一開場就對 Playground 進行半場緊逼,機器人出現了一些失誤,但失誤率已經比系列賽剛開始時大大降低。

半節打完勇士球員耗費了不少體力,但比分僅微弱領先 4 分。

科爾見勢調整了節奏,把大中鋒放到場上,把節奏控制下來。陣地戰中勇士開始了細膩的無球跑動和傳切配合,得分率開始上升。

但比分依然焦灼。說不出 Playground 打得好在哪,但科爾隱隱感覺對面這 5 個機器人今天有點不一樣。

在 Playground 的一次進攻中,Playground 的控衛機器人在弧頂控球。庫里的防守身位卡在離控衛機器人一臂距離的地方。

這是勇士隊研究了兩天錄像,仔細觀察機器人投射動作和速度之後得到的合理防守距離。防守球員進可封蓋退可橫移,機器人應該不會強行出手。

但這一次控衛機器人出乎意料地選擇了干拔,庫里沒來得及封蓋,控衛機器人三分命中。

又一次進攻中,Playground 的得分後衛佯裝抬手後迅速往裡突破,造成了勇士隊湯普森的阻擋犯規。

「是哪裡出了問題呢?」科爾開始在教練席邊上踱步。

另一次 Playground 隊進攻時,得分後衛機器人又落入到勇士隊布置的陷阱中。

湯普森和格林準備向前一步夾擊分衛機器人。

前幾場一旦落入底角收到包夾,機器人很容易被勇士球員預判到傳球路徑並搶斷。所以湯普森和格林的注意力都在機器人可能的傳球路徑上,湯普森左腳往外跨了半步,左手不停地揮動。

但分衛機器人沒有傳球,而是短暫停頓之後再次加速,左手把球往一尺寬的人縫中一砸,身體跟著往前跨。電光火石之間湯普森的身體趕緊往右挪了一下,企圖「關門」,但撞到了分衛機器人的身體。

「嗶」,裁判哨響,湯普森阻擋犯規。

看完這一球科爾一愣,回頭朝 Playground 的教練席望去。他在公牛時期的恩師,菲爾傑克遜正坐在 Marc 身邊,依然是標誌性微笑。「菲爾這個老狐狸又弄了什麼貓膩?」科爾心想。

的確這是傑克遜給 Marc 的第一個建議:讓每個機器人不一樣,而且在每個比賽階段都不一樣。

之前的比賽里,Playground 的大部分進攻是靠遠投完成的。雖然憑藉比庫里當年還逆天的遠投贏下三場比賽,但整體節奏非常「套路」。場上 5 個機器人的進攻選擇比較單一,進攻傾向也差不多。

傑克遜讓 Marc 把每個機器人的進攻和防守傾向拉開差異,並根據勇士球員的防守特長調整。再加入一些調整機制,在一定的觸發條件下改變傾向。

例如當控衛機器人數次遠投得手後,勇士隊加強針對外線的防守,它的進攻傾向會切換為組織為主,其他機器人也會相應變化,例如內線機器人會從保護籃板切換為卡位要球。

傾向的調整讓機器人打得更像真實的球員了,勇士隊起初有點不適應。但這並沒有讓 Playground 取得領先,因為勇士很快摸熟悉了每個機器人的進攻傾向,及時調整過來。勇士球員開始知道對不同機器人時應該側重哪方面防守;當不同的機器人開始呼喚擋拆時,要怎麼選擇防守策略。

是的,機器人這場開始打擋拆了,這也是傑克遜對機器人的輸入,不過進攻效率也並不高。

半場結束,雙方的手感都不算太好,勇士的進攻更加流暢。57 - 51,勇士領先 6 分。

「防守防守防守!」科爾上半場隱隱感覺到有點不同,但也說不出所以然。他在更衣室里大喊,「防好遠投,防擋拆時盡量夾持球人逼失誤,落空空切的機器人由內線補。第三節結束前拉開到兩位數分差!」

Playground 的更衣室總是比對面安靜。工作人員在一旁給機器人做檢查和更換一些電池,Marc 和傑克遜坐在角落低聲交談。

下半場開始,情況沒有什麼改觀。勇士隊的防守比上半場更加有針對性了,第三節打完,分差如科爾所願,拉開到 12 分。

第四節回來,庫里又一個三分命中,比分拉開到 15 分。

然後換 Playground 控衛機器人開始組織進攻。

控衛機器人在弧頂,中鋒機器人跑上來擋拆,控衛往右邁步,庫里繞前,和格林一起對控衛機器人形成包夾。勇士的另一名內線球員開始往上提,想對漏掉的中鋒機器人進行補位防守。

然而控衛機器人並沒有和上半場的擋拆一樣,嘗試擊地傳給往內切的中鋒機器人。它往右側多運了一步,幾乎落入包夾的死角。中鋒機器人也沒有借勢內切,反倒是往三分線外扯了兩步,拉出一大片空間來。

勇士的另一位內線開始上來補位,但中鋒機器人跑到三分線外讓他意料不及。控衛機器人右臂一甩,皮球繞過庫里和格林頭頂,吊給了三分線外的中鋒機器人——三分命中。

接下來的兩次進攻,Playground 隊如法炮製。中鋒機器人接連命中 2 個三分球。

傑克遜讓每個球員擁有了鮮明的進攻傾向,然而這並不是他預想中的殺器。他料想的殺招是用半場時間讓勇士隊熟悉 Playground 每個球員的進攻傾向之後,突然調整。當比分拉開到 15 分,傾向的調整被觸發,每個機器人的進攻傾向都突然有了很大改變。

相比起來,人類卻是有慣性的。機器人突然全部換了一個打法。除了擋拆的變化,中鋒機器人還會跑到外線假裝掩護真要球,控衛機器人交球以後順勢轉為掩護的動作,讓中鋒機器人有起手空間。

接下來的進攻里,Playground 總是能很順利在外線找到起手空間,比分差距越縮越小。科爾連叫了三個暫停,給勇士們挨個布置防守策略。人類球隊不像機器人球隊,可以雲同步戰術配合,只要設計觸發條件即可。

但勇士的求勝慾望讓他們打出了系列賽以來最好的防守,比分沒有被迅速拉開。靠著配合後的內線強攻,勇士咬住了分數,並且造成了機器人中鋒第 6 次犯規。

時間還剩 1 分鐘的時候,Playground 前鋒機器人的一記三分,讓 Playground 正式反超——108:107。

球權換到勇士這邊。「衝擊內線!它沒犯規次數了!再犯規會有三次罰球!」勇士已經沒有暫停了,科爾只能在界外喊。

湯普森突破,分球給弱側切入中的格林;趁機器人中鋒還沒站穩位置,格林接球頭也不抬就往內線撞——裁判哨響,阻擋犯規。

勇士成功了。湯普森兩罰命中。機器人中鋒犯滿導致的技犯加罰,同樣命中。

108:110,勇士反超兩分。

時間剩下 42 秒。Playground 進攻,得分後衛機器人強突,格林補防,機器人分球給漏空的中鋒機器人,兩分投射命中。

110:110,時間剩下 19 秒。

勇士隊後場罰球,運到前場,庫里開始組織進攻。

14 秒,庫里吊球給格林——防守格林的正是犯規已滿的中鋒機器人。

12 秒,格林鑿了幾下,沒鑿動,把球扔出去外線,重新要位。

9 秒,球再次餵給格林。格林再次背身強攻,但這次僅往後靠了兩下,突然壓低重心、一個轉身,面框,找到了起身上籃的空間。格林假動作抬手。

6 秒,中鋒機器人上當了,跳了起來。格林這個時候只需要往上跳起,跟中鋒機器人有肢體碰撞,就是三個罰球。剎那間,格林準備抬手起身,卻發現自己根本跳不起來——

補防的 Playground 小前鋒機器人在電光火石間補防到位了,在中鋒挑起的一瞬間抱住了格林。裁判響哨,Playground 犯規——但由於小前鋒機器人沒有犯滿 6 次,這次犯規勇士只能得到兩顆罰球。

勇士隊上下都是震驚的面孔:「機器人居然已經會幫犯滿的隊友提前犯規?」

事實上,經歷過第四場科爾的「犯規戰術」,Marc 設置了一個機制:當比賽剩餘時間少於一分鐘、而對方球員正在攻擊我方犯滿球員時,未犯滿的機器人會主動上前對對方持球球員進行犯規,避免犯滿機器人再領一個技術犯規。

這一次奏效了。

格林兩罰全中,勇士領先兩分——Playground 避免了落後 3 分的局面。

時間還有 5 秒,Playground 後場開球。除了開球的機器人,四名機器人幾乎都往前場奔去。

中鋒機器人剛接過裁判手裡的球,把球大力一扔傳給分衛機器人。分衛機器人已經在中圈附近,往前運了兩步,很快遭到緊逼防守。

沒有起手空間,機器人把球吊給了大前鋒機器人,機器人拿到嘗試背打,球被格林頂得死死的。

時間只剩兩秒了,前場所有的機器人都被勇士隊嚴防死守,沒有任何空間出售。大前鋒機器人拿起球猶豫了半秒往中場拋了過去。

中鋒機器人出現在中圈,接住了球。

原來剛剛開完球的中鋒機器人,正好跑到中圈。勇士隊所有防守注意力都在跑到前場的幾個人身上,沒有人注意到中鋒機器人。中鋒機器人做好接球準備,接球、出手——

「球進了!壓哨!比賽結束!勇士隊輸了!Playground 隊擊敗了過去 6 年 4 奪總冠軍的勇士隊,奪得『搶七』的勝利,以及系列賽的勝利!」

體育台的主持人在轉播間瘋狂地喊叫。

史蒂芬 · 庫里喘著粗氣,雙手叉腰,抬頭望向計分板——客場 113 - 112 主場。

(完)


推薦閱讀:

【老齡支援系列】行動不方便的時候,還是機器人靠譜
每月撰稿3萬篇!谷歌新聞機器人會讓傳統媒體失業嗎?
機器人系統架構:(一)概覽

TAG:机器人 | 人工智能 | 金州勇士GoldenStateWarri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