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裡的那塊屏怎麼這麼垃圾?!——從汽車電子產品可靠性說起

很多司機經常會如此吐槽自己車裡那塊中控屏幕:這塊屏幕怎麼這麼垃圾!!!這顯示的是啥,我都看不清!!點了半天都沒反應!!加個屏幕要貴五千??搶錢!!黑心的車廠!!……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第三方的車載導航或者乾脆用手機去替代,不少網友拿IPAD的顯示效果來吐槽汽車廠商,以此作為汽車廠商賺錢黑心的佐證。就如同下面這個問題。

那到底為什麼幾乎大部分汽車廠商都難以將這塊位置如此核心的屏幕處理成平板效果,做到良好的用戶體驗呢?本文不談情懷、不談利益,單純從可靠性這一技術角度簡單分析一下。

電子產品可靠性——電子產品在各種使用環境中保證功能正常和結構完整和可靠的性能(我瞎編的)。

由於電子產品核心部件特殊的製造工藝,為了保證在極端環境下的功能,現如今基本所有上市銷售的正規電子產品都會進行可靠性試驗,只有經過第三方機構測試通過的產品才能銷售。

(一般可靠性試驗的溫箱等設備)

按照日常的使用環境,一般電子產品可靠性試驗分為:

1. 功能試驗:保證一般使用情況下的正常功能

2. 環境試驗:考驗在高低溫等極端環境下的性能和壽命

3. 機械試驗:驗證抗振動和衝擊性能及接插件插拔壽命

由於汽車由12V蓄電池供電,電壓可能出現波動(蓄電池虧電等),汽車電子試驗中還會多一項電氣性能試驗,而手機也會多一些外觀方面的試驗。EMC(電磁兼容性試驗)比較複雜,本文不做討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我選取一款主流的汽車中控車機產品和一款手機,對比其可靠性試驗條件。(均為網路上可查的資料,不要查水表)

1、某原裝車機試驗項目

(這就是車機,有這麼厚。。。。厚,再不要拿iPad對比了)

2、某手機試驗項目

3、對比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汽車的可靠性試驗主要針對的是高低溫等極端環境和電氣性能試驗,而手機主要重點是外觀和一些機械性能試驗。這是兩者使用環境的差異導致的,篇幅所限,我們僅選取一些同類型試驗項目的具體標準進行對比:

一目了然。以上各項可靠性試驗指標都車機都比以手機嚴格。

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品設計使用壽命不過五年,幾乎兩三年就更新一次,日常使用環境也比較簡單,一般使用條件是正常溫度濕度,拿在手上也沒有特別大的振動。而汽車的使用環境複雜,南到赤道北到俄羅斯,基本都要求正常使用,再加上汽車的設計使用壽命是十年/二十萬公里以及不停歇的振動和衝擊,還有「三年或十萬公里全車質保」這個和質量息息相關的要求。這都使得汽車電子產品的可靠性要求遠遠超過手機/平板這類消費電子產品。

(插一個小故事:南方的汽車工程師每年冬天去黑河做高寒試驗的時候都會給自己準備一個諾基亞功能機,因為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室外,任何智能機基本都無法使用。去年某同事的智能機拿到室外用了十分鐘,屏幕凍壞。)

(零下二十幾度和黑河是每個冬天各地汽車工程師聚會的地方,壯士們辛苦了!)

汽車產品高可靠性要求帶來的影響主要是三個方面:成本問題、技術瓶頸、設計開發周期。

1. 成本問題

這個問題是汽車公司和消費者都很敏感和困擾的問題。高可靠性要求必然帶來設計成本、工藝成本、物料成本、試驗成本的提高。比如一個滿足車規的10uF陶瓷貼片電容要比普通的貴十倍。再由於汽車電子產品的銷量只有消費電子的十分之一,所以邊際成本也要高不少。

2. 技術瓶頸

成本問題說回來還是可以靠錢解決的。可如果有錢都買不來好體驗呢?高可靠性的要求,讓汽車電子領域也催生了相應的晶元標準AEC-Q100/200,一般說來只有通過這個標準的電子元器件才能在汽車上使用。在這一標準的指導下,汽車電子產品基本剛剛邁入32位時代,大部分電控單元還是16位處理器為主。而英特爾、高通、英偉達、22nm、14nm工藝這些高新技術和汽車行業基本都沒有什麼關係。大尺寸觸摸屏,真心沒幾家能搞出來低價又可靠的產品,多點觸摸控制晶元也只有兩三家有實力(手機領域有二十幾家觸摸晶元供應商)。

3. 設計開發周期

手機一年甚至半年一換代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了,快速的迭代周期使得手機的工藝和使用體驗不斷提升,基本兩三年就會有一個技術突破。但半年時間,在汽車電子領域基本就是做完一次功能試驗+可靠性試驗+實車試驗的時間,算上開發和改進的時間,一年基本是汽車電子最短的開發時間。而如果算上整車開發時間,一個車機在開始研發到最後量產至少會有兩三年。

或許很多人會拿自己買的某某品牌導航的優秀品質來舉例子,這裡要明確一個區別,汽車電子產品分為前裝和後裝。

前裝:汽車出廠時就帶有的原廠零件,屬於整車三年或十萬公里保修範圍內,如果引起安全事故廠商和保險公司都會賠付。

後裝:汽車出廠後4S或用戶自己裝的零件,第三方導航、行車記錄儀等等;原廠不保修、由這些零件引起的事故,不賠付。

質量要求孰輕孰重一目了然,同樣的使用體驗下前裝產品一定比後裝產品貴。

或許還會有人舉國產某某車的產品,質優價低blabla。由於國家對汽車電子上的某些試驗項目沒有強制要求,標準也只是GB/T的推薦級別,因此每個廠商的企業標準雖然試驗項目大體相同,但具體等級要求可能會有差異。一塊超過10寸的觸摸屏在高溫和機械衝擊下一定會出問題,所以部分廠商在使用超大屏幕時會降低這兩項試驗的要求等級。當然,還有一些降低標準是因為成本。

這篇專欄不是想為原廠那塊觸摸屏正名,也不是為它價格高找借口,只是想解釋一下客觀原因,拿手機屏幕的便宜好用去要求車機是不現實的,各位消費者罵的時候也要找准方向。汽車裡當然也有好屏幕,只要你肯花錢(特斯拉手動滑稽)。

汽車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上萬個零部件有一個出問題可能都會帶來安全隱患。在多數情況下「一分錢一分貨」可以作為汽車領域的真理,很多時候買車沒辦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汽車廠商已經在你能看到的地方做足了誠意,但是你看不見的地方呢?

—~~~~

再說一遍,一分錢一分貨,特斯拉的屏幕當然好,但是不便宜,具體的評論里有說,不要再拿特斯拉開嘲諷了。

以後觸摸屏的車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因為搞這一塊的人多了,明年應該會有好幾塊大屏車出來,但是他們的內部標準是怎麼樣就不得而知了。


推薦閱讀:

六大車型齊發力,百年斯柯達上演逆襲之戰?
油耗低,皮實耐用,保養便宜 誰是10萬合資家轎最優選擇?
一直打哈欠,還開什麼車,疲勞駕駛,第三大殺手?
高配自主7座SUV落地8萬元 大空間高性價比都占
南海風波未停,美系銷量竟然攀升?

TAG:汽车 | 触摸屏 | 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