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正確姿勢

工作了一天,好不容易下班,還得陪孩子玩?

不如拿電視 / 平板電腦 / 手機做「保姆」,自己樂得輕鬆? n

很多媽媽可能已經了解到,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好處。今天,我來跟大家進一步講講,這種帶娃方式對小朋友的心理發展有什麼缺憾。

媽媽邊陪孩子邊玩手機,孩子跟自己說話也聽不到,這樣的「陪伴」,並不是有效陪伴。

什麼是有效陪伴? n

「有效陪伴」是通過陪伴孩子做一些 TA 想做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受到家長喜愛的,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是有價值的,自己的情緒感受是能夠被分享和支持的。

1. 陪伴 ≠ 教育 n

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陪伴和教育都很必要,兩者也經常互相融合,但出發點不一樣: n

  • 陪伴是以孩子中心,家長跟隨孩子的想法和節奏:「我(家長)看你(孩子)想做什麼,我跟著你做,也許你能從我身上學到什麼」;

  • 教育是偏指導性的,家長起頭,讓孩子來跟著學,跟著做:「我(家長)知道你(孩子)需要什麼,我來指導你,也許你能發現你需要這個」。

好的陪伴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也能促進孩子的自主自信。這些,都是教育的基礎。 n

2. 怎樣才有效?哪樣的無效? n

「人在心不在」,是無效陪伴的典型例子,這時,孩子沒法感受到「得到了陪伴」。

孩子對於陪伴的需求,也是質量重於時長。長期的無效陪伴會讓孩子面臨很強的挫敗感,想想缺乏交流的夫妻之間的「同床異夢」,大約不難理解。

陪孩子,要注意這些原則n

在這裡,我且把兒童心理治療中諮詢師需要遵循的 PACE 原則推薦給家長,作為陪伴孩子的時候所持有態度的參考。

1. Playfulness 有趣

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營造一個輕鬆有趣的互動氛圍。n

用講故事一般的輕柔語調,來表達有趣和快樂的感覺,能促進孩子有更積極正向的體驗。

快樂的時候,孩子感覺到被評價的焦慮感會降低,內在的創造力會更容易湧現。 n

當然,並不是說當孩子難過的時候也要馬上努力把孩子逗樂,而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在平時增加孩子輕鬆有趣的經歷,讓孩子在面臨情緒壓力時,能更好地自己調節好情緒和狀態。

2. Acceptance 接納n

積極地向孩子表達,你接納 TA 外在行為背後的願望、感覺、想法、衝動、動機和視角。n

接納是孩子安全感的核心,是非評判和非評價地接納 TA 的內在世界,無關對與錯,就好像讓孩子意識到「我看到了,我理解了你,它沒有不好,也沒有很好」。 n

當然,接納孩子的動機,並不意味著需要接納孩子的那些可能會傷害到別人或者自己的行為,這時候,我們可能就需要「教育」來配合了。

3. Curiosity 好奇 n

有興趣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能幫助孩子察覺到自己的內在世界,意識到自己行為背後的原因。 n

好奇,能促進家長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孩子經常會做一些家長不喜歡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其實知道這樣做不合適,但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什麼這樣做。 n

家長感覺到不滿時,會容易指責孩子,質問「你幹嘛要 xxxx?」這雖然是關於行為原因的問句,但此時家長說這句話的重點在於指責,並隱含預判:「我想不出來你能有什麼合理的動機要這樣做。」 n

一旦受到評判甚至指責,孩子的本能反應是自我保護的辯解、對抗或情緒失控,而非探究自己這麼做的真正原因。當家長語言和語調錶達的僅僅單純是好奇時,孩子更容易停下當時的行為而敞開心扉。

注意,好奇的態度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必須回答的壓力。

4. Empathy 共情n

積極地讓孩子知道,你在意和理解 TA 的內在世界,無論愉快還是困難的時光,你都願意陪伴 TA,給 TA 支持。n

這四點的英文首字母合起來正好是單詞 PACE(步伐,步速),正寓意著跟隨孩子的節奏,從孩子的經歷和視角去體驗 TA 的內心世界。

家長具體該怎麼做呢?

1. 質量優先,儘力而為n

從上述陪伴的原則可以看出,高質量的陪伴並不容易,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豐富情感的投入。

家長有工作和家務需要承擔,也有自己學習,休閑娛樂的需求,能用來陪伴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n

很多家長自己小時候其實並沒有體驗過被高質量的陪伴,自然在學習如何有效陪伴孩子的時候會多一些困難。 n

所以,我要告訴大家的第一點是:降低期待,不要苛求自己,努力讓自己也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

2. 重聚時光,穩定期待n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孩子最渴求家長陪伴的時刻,是每天回到家時的重聚時光。 n

迅速完成一些最必要的事情,馬上全身心地陪孩子一會兒。不用很長,十五分鐘就夠了,然後再去做家務,處理自己的一些事情。

能再多陪陪孩子當然好,但是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是 TA 能大致判斷出來每一天的什麼時候、哪些情形下,有可能穩定地得到父母陪伴。 n

這樣,孩子能夠容易去適應父母的節奏,通過管理自己的期待來避免挫敗感。

3. 真誠對待n

有時候家長因為某些事情心情不好,會很難給孩子有效陪伴。可以用孩子容易懂的方式,告訴孩子自己的狀態。 n

比如用手指比劃一個小圈,告訴孩子:「媽媽現在的耐心只有這麼小,你可以自己玩一會兒,或者找爸爸玩,等媽媽的耐心恢復到(在空中畫一個大圈)這麼大的時候再陪你玩。」 n

這樣,孩子就能夠明白,自己的期待沒法得到及時滿足,不是因為 TA 自己不好。

4. 儀式的幫助

一些儀式性的動作,可以幫助家長把自己日常的一些瑣事煩惱先放到一邊,以便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n

比如,回到家就換上舒適的家居服、洗把臉,然後陪孩子;或者把牽掛的事情簡單列在一個小本子上,對自己說「記事本會幫我先存著這些事情,現在我可以專心去陪孩子了」。 n

5. 多傾聽,少教訓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好一個「捧哏」,讓孩子能盡情地表達自己。 n

少一些講道理的內容,避免教訓人的口氣,此時的重點,不在於教孩子什麼具體的內容。 n

當孩子的想法被家長充分的傾聽後,孩子常常會主動想聽家長的想法。

6. 面對面 n

陪伴的過程中,家長調整自己的姿勢,盡量能互相很輕鬆地看到對方的面部表情和眼睛。

7. 注意非語言信息的同步 n

孩子的語言能力遠不如成人,但是對語氣,語調,表情,身體姿勢這些非語言信息的敏感度非常高。 n

家長不僅是要自己說話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要一致,而且還要保持與孩子當時的情緒狀態一致。 n

比如,假如家長用平淡無味的語調說「我看到你好高興啊」,孩子聽了,自然會覺得怪怪的。nn8. 讓自己變得好玩兒

陪伴孩子其實也可以成為家長享受快樂,回歸童真的時光。n

別端著,放輕鬆,讓自己跟著孩子也變得好玩兒,會玩兒,陪伴會更有質量。

參考資料:

  1. 關於PACE,What is meant by PACE?

註: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

作者:陳實 ,責任編輯: 丁若水

圖片來源:123rf.com.cn

丁香園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查看原文:http://dxy.com/column/5972

推薦閱讀:

給孩子立規矩,其實沒有那麼難
【心理問答】寶寶有戀物情結為什麼?怎麼破?|來自父母課堂家長實例
突然開始討厭自己的孩子,不想再愛他,我是病了嗎?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媽媽變成鵪鶉了,該怎麼辦?

TAG:儿童教育 | 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