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彝族

如果說中國爭議最多的少數民族,彝族肯定算得上其中之一,一方面是由於非常多的沒有定論的歷史淵源,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近些年飽受污名化的彝人行為。大概如下。

1 彝族人口眾多,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在西南及東南亞地區都有廣泛分布。彝族的族源,有無數種說法,尚無定論。一說彝族為西南土著民族,起源於雲南。二說彝族為古氐羌人後代,最初居住在西北青海地帶,後期游弋到西南地區,與當地土著融合後而來。三說彝族為西方雅利安人後代,因為彝族的等級制度與雅利安侵略後的印度種姓制度相似。四說彝族為高加索人後代,因為彝族的體貌特徵與高加索人相似。五說彝族與以色列人同源,因為聖經的描述與彝族風俗高度相似。黑白混血說,羅馬人說,甚至有學者說三星堆文字就是古彝文。等等等等,數不勝數,撲朔迷離。

2 彝族支系非常複雜繁多,其中最大支系諾蘇主要分布在四川涼山地區。關於大小涼山,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新聞中的大小涼山,貧窮的超乎想像。吸毒、販毒、艾滋病、孤兒、無視法律、犯罪、好吃懶做、贓、沒素質等等等等這些不可謂不惡劣的標籤,幾乎都死死地打在了涼山彝族的身上。慈善、捐助,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消費悲慘、消費同情心等等等等一波又一波的報道、指責、謾罵曾經席捲一時。甚至,我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紀錄片,講述恐怖組織的資金流向,其中重要的一股來源,就是西南地區的販毒收入,而這其中的中堅力量,紀錄片暗示為一當地少數民族,雖未明說,卻明顯知道就是指彝族。等等這些詬病,都給彝族籠罩上了一層神秘而略帶恐怖的面紗。

3 彝族地區經歷了非常非常長的奴隸制時期,等級制度異常嚴厲,等級之間不可以通婚,更加不可以與外族通婚。直至建國初期,絕大部分彝族地區仍舊處於奴隸制社會,只有很少部分地區處於封建領主制社會。建國後才強行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這其中直接跳過了封建社會。這種生硬的過度,致使彝族地區難免出現思想上的難以接受,尤其是曾經的高等級族人,比如黑彝。進而可能就是頑固的反彈,嚴重加劇民族的邊緣化。時至今日,彝人內部仍然存在等級歧視,仍能夠看到不少彝人反對與漢族通婚的過激言論,仍有不少彝人對血統十分在意。至少仍有一部分彝人說得出來自己的血統歸屬。我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不知道是真是假,一些激進的彝人為避免漢化,躲進深山,拒絕外界往來。

雖然以上種種肯定有為搏眼球胡編亂造或者誇大其詞的可能。但是坦白地講,此次前往峨山彝族自治縣,我還是略感不安的。然而很快,我的顧慮就被一個詞打消了,叫做「新農村建設」。峨山縣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雖然有半數以上的彝族,但絕算不上彝族重鎮。然而它卻是全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也是雲南省第一個民族自治縣,所以體制化之力度,可想而知。這樣一個略帶文化對沖效果的縣城,到底會是怎樣呢?我帶著種種疑問,逛了縣城,又逛了一個相對原始的村寨,擺依寨。下面幾張圖是擺依寨的全貌。

1.

彝族沒有摸奶節!

彝族沒有摸奶節!

彝族沒有摸奶節!

彝族本身是相對保守的民族,摸奶節這種荒唐至極的捏造,真不知道是如何想出來的,還有那麼多人不停的問!

2.

體貌,語言和文字

我的確見到了一些有古銅色皮膚,鼻樑高挺, 雙目深陷的彝人。但是非常少數,更多的跟漢族沒什麼兩樣。至於身材高大魁梧,這個我真沒看到。

彝族有自己的語言,保守的彝族以能夠流利純正地說自己的語言為榮。但是據說各個支系的彝族之間語言差別很大,互相幾乎無法交流。來到峨山縣,最大的感觸就是交流困難,也不知道是口音問題還是方言普通話混著說的問題。我在飯館點了四個菜,手舞足蹈足足用了半個小時,這邊點菜是站在廚房裡直接對著原材料點,沒有菜單。吃完買單的時候,對著小票才發現此前交流完全是雞同鴨講,菜名全都聽錯了。後來到了擺依寨,就完全無法交流了,對方說的我一個字都聽不懂,我說的對方也不懂。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甚至還有輸入法!但是實際日常使用中,還是全部漢字,這個幾乎是必然的。

3.

建築觀感

縣城裡基本已經清一色的現代建築,偶爾有一些牛角圖案之類的民族修飾。於是我們去了擺依寨,那裡還是能看出些端倪。雖然新農村建設讓民宅都塗上了民族宣傳畫,但是能夠看得出來,這些民宅都是十分古老的,很多細節仍然透漏著彝族固有的風俗習慣。比如下圖中的祭龍和祭樹,都還有著香火的痕迹,肯定是近期仍有祭祀。大概就是新鮮的外衣下,裹著頑強的堅持。另外不得不說一句,雲南的天實在是太藍了,搶了很多戲份。

4.

吃食

彝人的吃食千奇百怪,品類繁多,無法一言涵蓋全部。這裡只嘗試了幾個別具特色的小菜,整體的感覺就是辣,乾脆直接的辣。

帶皮肉。其實就是油炸的帶皮豬肉。不過炸得很久,豬皮都已經起泡酥化,味道類似於北方的豬油渣。不膩,但有點咸。

沖雞。說實話我沒搞懂為什麼是這個名字,點菜時候的最大難點也是這個,因為沖雞這個詞完全不在我的字典里,所以萬萬沒想到。這個菜味道很好,很辣但是很香,涼拌的雞肉完全沒有異味。

涼粉。從厚厚的一層辣椒就能看出來它很辣,其實還略帶甜味略帶酸味,涼粉的口感和我們平常所吃的涼粉基本一樣,但是口味完全不同,更像那種涼果湯。

蘿蔔小菜。這是贈送的。仍然是厚厚一層辣椒,不過味道挺好的,類似四川泡菜。

土豆絲。好吧,這是一個防止吃不慣挨餓的菜。

這就是我所親身經歷的彝族,無驚無喜。小寨子平和美好,新農村舊農村又有何妨。

關於彝族的諸多爭議,我不打算在本文做過多討論,也不打算髮表個人的觀點。這些爭議雖然很吸引人,卻會模糊對一個民族自治地區本身的客觀感受。這也是我把對一個民族的介紹,和這個民族的巫風儺俗,分作兩篇單獨的文章來討論的初衷。所以如果想知道我怎麼看待彝族的那些或真或假,或普遍或個例的事兒,敬請關注後續我專門不負責任的胡說。


推薦閱讀:

那些說「難道只有彝族人吸毒,只有彝族人好吃懶做嗎」類似話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邏輯?
你覺得彝族這個民族怎麼樣?
白族、彝族、苗族有什麼淵源?

TAG:彝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