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博弈論裡面「囚徒困境」模型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註:這是一篇短文章,大家可以跳著看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回答來自問題:社科領域有哪些民科的例子?

鏈接:zhihu.com/question/4069

然後在我的回答下面出現了這麼一位神人:

外部性我跟他解釋了一通,發現他似乎缺乏對「外部性」這個概念的基本理解能力,一方面說政府、私人單位對經濟的統籌、限制人們行為的規章制度是很重要的,可以提高效率,一方面又說「外部性」帶來的無效率根本不存在,那外部性如果根本不存在還要這些限制人們行為的制度幹啥?直接讓人人都自由行動好啦,反正沒有外部性問題。這種……

不過這都不是大問題,如果一個人只看貼吧,只看網文,完全不理解「外部性」這個辭彙的真正含義,不知道外部性有正有負,那也是在我的容忍範圍之內的。

但是當我看到了他之後對於囚徒困境的質疑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斯巴達了!!!!!!!!

關於囚徒困境的模型,百度百科的解釋比較中規中矩,不太清楚的人可以看一下,大概知道是個什麼意思就行了。知道囚徒困境講什麼的可以直接跳過。

===================此處可跳過========================================

例子

1950年,由就職於蘭德公司的梅里爾·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爾文·德雷希爾(Melvin Dresher)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經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

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相關術語稱「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關術語稱互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1年。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相關術語稱互相「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8年。

如同博弈論的其他例證,囚徒困境假定每個參與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尋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另一參與者的利益,這也就是經典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參與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況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話,此策略稱為「嚴格劣勢」,理性的參與者絕不會選擇。另外,沒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預個人決策,參與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願選擇策略。

囚徒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項策略,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兩名囚徒由於隔絕監禁,並不知道對方選擇;而即使他們能交談,還是未必能夠盡信對方不會反口。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背叛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試設想困境中兩名理性囚徒會如何作出選擇:

若對方沉默時,背叛會讓我獲釋,所以會選擇背叛。

若對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對方才能得到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會選擇背叛。

二人面對的情況一樣,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選擇背叛。背叛是兩種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這場博弈中唯一可能達到的納什均衡,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結果二人同樣服刑8年。

==============================正文==================================

然後這位仁兄是怎麼質疑這個囚徒困境的模型有問題的呢?

然後看到他的質疑之後,我:

你說我該怎麼解釋?????????????????????????

我TM跟你講在這麼一個機制下,最終的納什均衡是並不是最優效率的。

然後你TM跟我說這樣一個設定不符合「疑罪從無」!!!!!!!

這不是邏輯問題,這是理解能力問題。

這TM只是一個模型啊,模型啊,模型啊!!!!誰TM關心你真是社會中是怎麼處理囚犯的啊!!!!!!!

然後他不依不饒……

他還在我的答案下面繼續反駁我,我覺得已經沒法交流下去了……

我給他說:

求求你放過我吧好嗎,我沒法跟你交流了……………………………………

我開始對以後擔任教職工作產生恐懼了,如果學生裡面有他這樣的我覺得我會活不下去的……

推薦閱讀:

MMM 在中國多久會崩盤?
來,讓我們換個姿勢看世界
固執的人類
在經濟學和金融界人士看來,宋鴻兵算「民科」嗎?
保乎分享 | 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春運黃牛黨

TAG:经济学常识 | 民间科学家 | 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