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親

「任人唯親」這種官場現象古今有之,在東漢帝國更顯突出。我以為,其根源就在於東漢帝國的官員任免制度——察舉制。

理論上,任命官員的流程是:有舉薦權利的官員將地方上有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物推薦給朝廷,再由尚書台決定任命可否。

這種制度的先天性缺陷就是:一旦某些權貴家族影響力長期控制朝廷,這種制度也就成了權貴家族的特權。

這裡的權貴家族的主體就是世族,同時外戚(東漢帝國的絕大部分外戚都是世族)集團,宦官集團,地方豪族(其影響力主要在地方)都能夠影響到官員的選拔。

世族的影響力自然不必說。地方上的豪強則是通過權錢交易獲得被舉薦的機會;身居朝廷中樞的宦官們依靠皇權,當然也能輕鬆獲得舉薦的機會。宦官們當然不用掏錢,只要派人給有舉薦權的官員打招呼就行。

范書《蓋勛傳》:時小黃門京兆高望為尚葯監,幸於皇太子,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蓋)勛不肯用。

范書《蔡衍傳》:(蔡衍)稍遷冀州刺史。中常侍具瑗托其弟恭舉茂才,衍不受,乃收齎書者案之。

范書《陳寔傳》:時中常侍侯覽托太守高倫用吏,倫教署為文學掾。

外戚亦是如此,甚至外戚的未成年親屬都可以入朝當官。

《太平御覽卷242》引《梁冀別傳》:(梁)冀妻孫壽從弟安,以童幼拜黃門侍郎、羽林監。

當然,這種權錢交易與人情交易的政治現象是見不得光的。

本初元年(146年)漢桓帝劉志登基後,下達的第一份詔書(時由大將軍梁冀專權,皇太后梁妠掌政。)中就提到:杜絕邪偽請託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由此可見,在梁冀專權時期,整個官場環境中已經存在這種不正之風了。

這種不正之風也是源於察舉制自身的缺陷,是根本不可能被消滅的。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也曾有正直的士人希望以一己之力來改變亂象,結果仍然以失敗告終。

例如約在延熹六至七年(約163-164年間),光祿勛陳蕃與五官中郎將黃琬合力改善官場風氣,在選拔三署郎時【即光祿勛下左、右、五官三署。】,拒絕向權貴家族屈服,而選拔出身寒門的士人。此舉果然招來權貴家族的忌恨,最終,兩人均被中傷免官。

范書《陳蕃傳》:自蕃為光祿勛,與五官中郎將黃琬共典選舉,不偏權富,而為埶家郎所譖訴,坐免歸。

范書《黃琬傳》:(黃琬)稍遷五官中郎將。時陳蕃為光祿勛,深相敬待,數與議事。舊制,光祿舉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四行。時權富子弟多以人事得舉,而貧約守志者以窮退見遺,京師為之謠曰:「欲得不能,光祿茂才。」於是琬、蕃同心,顯用志士,平原劉醇、河東朱山、蜀郡殷參等並以才行蒙舉。蕃、琬遂為權富郎所見中傷,事下御史中丞王暢、侍御史刁韙。

多年後,仲長統在《法誡篇》中寫道:至如近世,外戚臣豎請託不行,意氣不滿,立能陷人於不測之禍,惡可得彈正者哉!

——大概就是說這件事吧。

黨人的大多數人都是出身地方的士族寒門,他們的政治前途受到權貴集團的排擠,他們卻很少向世家、外戚示威,反而將矛頭多指向宦官集團,認為政治黑暗的源頭是宦官。後人反而也是這麼認為,卻不能公平看待,真是咄咄怪事!

劉宏從執政一開始(172年之後)也有「任人唯親」的惡習,親信違法亂紀,他去偏袒;這可能是劉宏源於舅舅董寵被殺時,自己無力解救的挫敗感使然。

約在熹平元年(172年),尚書令橋玄彈劾太中大夫蓋升,並檢舉其在任南陽郡太守(屬荊州)時,貪污數億,要求免官禁錮,沒收財產。但是蓋升曾任河間相【劉宏舊籍為冀州河間國樂成縣。】,和劉宏昔日有恩,劉宏不同意橋玄的奏請,反任命蓋升為侍中,留在身邊。因為侍中和尚書令都是在宮省之中辦公,橋玄又怎麼願意見到此人呢!所以乾脆託辭生病拒絕當官。

范書《橋玄傳》:時太中大夫蓋升與帝(劉宏)有舊恩,前為南陽太守,臧數億以上。(橋)玄奏免升禁錮,沒入財賄。帝不從,而遷升侍中。玄託病免。

《全後漢文·卷77·太尉喬玄碑》:時河間相蓋升,以朝廷在藩國時鄰近舊恩,歷河南太守、太中大夫,在郡受取數億以上,創毒深刻。

無獨有偶,約在光和六年(183年),董太后的外甥張忠【張忠為劉宏的姨表兄弟。】也在擔任南陽郡太守時,貪污數億。荊州刺史徐璆赴任前,董太后派中常侍向徐璆傳話,囑咐關照張忠,徐璆不從。董太后大怒,隨後就指使劉宏提拔張忠為司隸校尉,避免被徐璆懲治。

范書《徐璆傳》:時董太后姊子張忠為南陽太守,因埶放濫,臧罪數億。(徐)璆臨當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屬璆。璆對曰:「臣身為國,不敢聞命。」太后怒,遽征忠為司隸校尉,以相威臨。

劉宏「任人唯親」的惡習放在宦官身上,自然為宦官違法亂紀保駕護航。

例如在中平元年(184年),張讓的門客私通黃巾軍,被揭發後,張讓磕頭認錯,而劉宏竟然不了了之。

范書《王允傳》:(王允)於賊中得中常侍張讓賓客書疏,與黃巾交通,允具發其奸,以狀聞。靈帝責怒讓,讓叩頭陳謝,竟不能罪之。

這個「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執政弊端,帶壞了整個官場環境,劉宏大概是到中平五年(188年)才有所改變,生命都快走到終點了,這也是後話。

nn有人會問,難道那些花錢買官的世族就不會影響「舉薦制度」嗎?他們就不會腐敗嗎?是的,都是人,他們就一樣會的。但必須再次提醒大家的是:史書是士人寫的。懂了嗎?
推薦閱讀:

何進入朝
結怨陶謙
何擔「義」字?
皇甫堅壽的名是什麼?
荀彧為何是魏臣?

TAG:后汉书 | 三国志书籍 | 汉灵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