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與智慧

在各種描述漢末朝廷亂象的書籍中,都會羅列出宦官的各種腐敗事迹,卻很少有人關注士人集團中不「乾淨」的記載。

延熹二年(159年)八月,漢桓帝劉志意圖剷除大將軍梁冀,突然發動政變。劉志所倚重的政治力量卻主要是宦官,而當時願意站隊到皇帝這邊的士人官員屈指可數——只有司隸校尉張彪、光祿勛袁盱、廷尉邯鄲義、尚書令尹勛、尚書僕射霍諝及尚書台里的六名尚書等人。

當時的三公:太尉胡廣,司徒韓縯,司空孫朗都不敢前往皇宮護駕,寧可做牆頭草,停駐在雒陽城內的長壽亭觀望局勢。看看!三公都如此,更何況其他下級官員!

等政變結束後,劉志將三公免職並剝奪爵位以示懲戒,當時因牽連「梁冀案」而被罷免的朝廷高官有數十人,一時間「朝廷為空」。

范書《桓帝紀》:太尉胡廣坐免。司徒韓縯、司空孫朗下獄。

李賢注引《東觀記》:並坐不衛宮,止長壽亭,減死一等,以爵贖之。

范書《梁統列傳》:其它所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空,唯尹勛、袁盱及廷尉邯鄲義在焉。

熹平元年(168年)「九月政變」時,王甫當著太傅陳蕃的面,痛斥大將軍竇武「多取掖庭宮人,作樂飲宴,旬月之間,資財億計」!而陳蕃卻說竇武是「忠以衛國」。

范書《陳蕃傳》:(陳蕃)攘臂呼曰:「大將軍忠以衛國,黃門反逆,何雲竇氏不道邪?」王甫時出,與蕃相迕,適聞其言,而讓蕃曰:「先帝新棄天下,山陵未成,竇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門三侯?又多取掖庭宮人,作樂飲宴,旬月之間,資財億計。大臣若此,是為道邪?公為棟樑,枉橈阿黨,復焉求賊!」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政變」時,中常侍張讓等人責問大將軍何進:「如今天下紛亂,這不僅是我們宦官的過錯……你說省內官署穢濁,我倒要問你,公卿以下還有誰是忠清之人?!」。

范書《何進傳》:(張)讓等詰(何)進曰:「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

由此可見,不管是士人還是宦官,大部分官員的政治行為都會跟利益掛鉤。——這就是政治行為,無關正義,有關利益。

實際上,士人集團和宦官集團並非是排斥到格格不入的,士人中也有親宦官的,如汝南許訓、袁隗,宦官中也有親士人的,如李巡、呂強。

下面,我來舉例說明。

案例一:建寧元年(168年)九月政變時,王甫把被竇武抓去的鄭颯救了出來;到了熹平元年(172年),王甫為了構陷勃海王劉悝,又指使司隸校尉段熲將鄭颯抓來,最終誣殺之。

范書《段熲傳》:(段)熲曲意宦官,故得保其富貴,遂黨中常侍王甫,枉誅中常侍鄭颯、董騰。

——王甫為了自身利益,同是宦官的鄭颯,被其救一次,又死在他手上。這叫「成也王甫、敗也王甫」啊!

案例二:光和元年(178年),金商門應對。蔡邕的奏章彈劾了部分宦官和親宦官的朝廷官員,遭來報復。劉郃與蔡邕不和,陽球與蔡邕的叔父蔡質不和,陽球又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於是程璜與劉郃、陽球聯合起來誣告蔡邕、蔡質。最終蔡質被殺,蔡邕被流放。

——陽球本是士人,因為娶了程璜的女兒所以成了親宦官的一份子;劉郃乃劉儵之弟,劉儵迎劉宏登基有功,卻被中常侍侯覽陷害被誅。按常理,劉郃應該痛恨宦官才是,但是他由於與蔡邕不和,便站到了宦官這一邊。

《續漢書·五行志一》:是時御史劉儵建議立靈帝,以儵為侍中,中常侍侯覽畏其親近,必當間己,白拜儵泰山太守,因令司隸迫促殺之。

范書《陳球傳》:(劉)郃兄侍中儵,與大將軍竇武同謀俱死。

案例三:光和二年(179年),陽球任司隸校尉,立志剿滅宦官,與司徒劉郃、永樂少府陳球(陳球:徐州下邳淮浦縣人。)、步兵校尉劉納結為同謀。陽球先把王甫、袁赦(袁赦:豫州汝南人,官至中常侍,袁隗與其結為同宗。)等宦官法辦了,同時還有太尉段熲(段熲:涼州三明之一,因親宦官而至太尉。),王甫被誅殺,段熲自殺。不久,其岳父程璜向曹節泄漏陽球的計劃,曹節又先發制人,結果陽球等四人被誅。

——程璜為了團結曹節,終於把女婿陽球給出賣了。

其他案例如:被張讓、趙忠出賣而死的宦官有呂強、蹇碩;而士人集團中相互看不起的人,在野的就「老死不相往來」,如賈彪和荀爽、許靖和許劭;在朝的就「你死我活」,如陽球與蔡質、劉郃和蔡邕。

說了這麼多,就是請大家記住這樣的觀點:拋開所謂的政治節操,朝廷高官的大部分政治行為都是符合自身的政治利益的,這才是唯一不變的政治遊戲規則。

史書上記載所謂為了「社會公平和正義」而去批判腐敗的宦官集團的論調,大家看看而已,不用當真,因為史書是士人寫的

縱觀《後漢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有一些清廉正直的宦官存在,例如范書《宦者列傳》中提到的五位號稱「清忠」的宦官:濟陰丁肅、下邳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祐,以及前文中提到的呂強,他就曾拒絕封侯,並多次上書規勸劉宏,後來也是因為他贊同解除黨錮的意見被採納,持續十多年的黨錮才算結束。

我不是在為腐敗的宦官洗白,唱讚歌,我只是在希望大家能接受這樣的觀點:有選擇性的正義,並不是真正的正義。

士人與宦官的關係難道是不可調和的關係嗎?我們可以來看一位很有來頭的宦官:曹操的祖父曹騰——這位大宦官在後世被魏明帝曹叡追封為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

曹騰的過人之處就是能夠處理好與士人的關係,他還舉薦了很多名士為官,如虞放、邊韶、延固、張溫、張奐、堂谿典等人。

范書《宦者列傳》:(曹)騰用事省闥三十餘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其所進達,皆海內名人,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谿典等。

最初種暠河南雒陽人,東漢名臣。)為益州刺史,掌握了當地官員向曹騰行賄的證據,於是向朝廷舉報,但順帝劉保把此事壓了下來,而曹騰得知此事後,並沒有報複種嵩。

延熹四年(161年),種暠位及司徒,朝廷同僚紛紛祝賀,種暠感慨道:「我能位及三公,是曹公公的功勞啊!」由此可見,士人與宦官並非不能兼容,而是雙方必須有政治智慧。

范書《宦者列傳》:種暠後為司徒,告賓客曰:「今身為公,乃曹常侍力焉。」

再有豫州潁川名士陳寔,曾被竇武徵辟為大將軍府掾。同郡宦官張讓的父親去世,本地士人除了陳寔,其他的人均拒絕弔唁,此事讓張讓非常感激。

建寧二年(169年),第二次黨錮時,大批士人因牽連被捕,而張讓保護了陳寔的生命安全,僅僅是免職回鄉。

范書《陳寔傳》:靈帝初,大將軍竇武辟(陳寔)以為掾屬。時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讓父死,歸葬潁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讓甚恥之,寔乃獨吊焉。乃後復誅黨人,讓感寔,故多所全宥。

中平元年(184年),黨錮解除後,陳寔仍然拒絕參政。

綜上所述:在封建時代,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不能追求至德至聖,真正的政治智慧應該具備包容性。


推薦閱讀:

任人唯親
何進入朝
結怨陶謙
何擔「義」字?
皇甫堅壽的名是什麼?

TAG:后汉书 | 宦官 | 三国志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