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魔獸》北美市場惡評如潮,票房也不怎麼好

導語

《魔獸》在北美的表現不佳,票房口碑雙慘淡,對比國內的全面票房收割,也只能怪北美玩家實在缺情懷。

《魔獸》的電影幾經跳票終於上映,國內的上映時間難得的早過了北美。零點首映票房驚人,一天之內斬獲四億,不論是不是魔獸的信徒,大家都紛紛來湊熱鬧,儼然沒看過《魔獸》就跟不上時代的趨勢。從分數來看,《魔獸》在豆瓣上的8.1分評價也說得過去,相比起其他的遊戲改編電影,《魔獸》簡直是成功典範。

然而在北美老家,《魔獸》則完全沒有享受到類似的待遇。

截止到現在,《魔獸》在北美3400家影院上映已經有三天,總票房為2603萬美元,在北美市場排名第二,票房收入相當於第一名《招魂2》的二分之一。而這個票房收入,僅占《魔獸》世界票房的8.5%,雖然確實有上映時間差存在,但是首個周末再加上一個周一周二的的總票房不敵國內首映日的總票房,著實稱不上表現良好。

至於票房不理想的原因,則要分兩方面看。

從市場上來說,與近幾年快速起飛的國內市場相比,北美的電影市場已經相當成熟,觀眾對電影的選擇也十分挑剔。與《魔獸》同期上映的電影還有《招魂2》《驚天魔盜團2》這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相較而言,本身《魔獸》的票房壓力就比較大。

而另一方面,對粉絲的號召力上,北美的遊戲玩家明顯不如國內玩家這麼熱情。中國玩家可以說是最容易為「情懷」買單的一批玩家,雖然電影一再跳票,質量也尚不清楚,但是許多早就卸載了客戶端的老魔獸玩家還是在開放預售的第一時間去購買了零點首映票。《魔獸》能在國內取得震驚好萊塢的票房,和「情懷」有分不開的關係。然而反觀北美,不是沒有粉絲,但是粉絲的熱情度,明顯和國內差了一大截。

除了票房不佳外,從北美各大社交網站的反饋來看,《魔獸》的評價也幾乎一落到底。

《魔獸》在爛番茄的新鮮度只有27%,而評論區更是一片水深火熱,影評人James Berardinelli從電影的表現上毫不客氣的評價道:場面挺宏大,效果也勁爆,但是缺乏精彩的角色和清楚的敘事徹底毀了這部電影。

Norman Wilner在這一點上說的更為露骨:這電影太急於炫技,拚命地展現自己是個「大片」,結果卻忘記給大家好好講故事。

而Fico Cangiano則從內容上評價了這部電影:《魔獸》這電影對於遊戲粉絲可能有信仰加成,而對於其他人而言,就呵呵噠了。

Roger Moore更是否定的乾脆利落:這電影無聊的我腦仁都要炸了。

在Tweeter上,網友們的抱怨聲則更大一些。類似「白瞎了有《魔獸》這個名字」或者「我全程面無表情的看完全片」之類的吐槽層出不窮。有位網友發推是稱自己「最興奮的時候是看到了《守望先鋒》的時候」,眾網友紛紛點贊評論:「不如和鄰座約著回去打《守望先鋒》吧」。

關於《魔獸》在中國票房大勝的消息傳開後,美國網友也對此進行過討論。在得知不少女性觀影者為了吳彥祖去看《魔獸》之後,美國網友開玩笑稱「這可能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點吧。」

而在美國知乎的Quora上,關於「如何看待《魔獸》這個電影」,網友們的討論則更理性化。

綜合來看,大家普遍認可《魔獸》本身的「遊戲改編電影」標籤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會吸引大批遊戲粉絲,但是在歐美市場,「遊戲改編」通常就是自帶的爛片標籤。通常這類電影都會為了吸引更多的非粉絲觀影人而對遊戲情節進行刪減和修改,結果就是粉絲不買賬觀影人沒興趣,兩邊都不討好。甚至早有魔獸玩家宣稱,自己死都不會去看這部電影,以免被一部爛電影抹黑了自己心中的神遊戲。

不過鄧肯·瓊斯執導電影的消息傳出後,觀眾方面的期望值一度有所回升,這位導演非常善於處理帶些科幻或魔幻元素的題材,有人甚至預言:交給鄧肯來拍,《魔獸》就是下一個指環王。

然而,電影預告片出來後,大部分人又紛紛看衰。網友評價稱:這電影的預告片做的糟糕極了,大量使用CGI技術效果還不甚好,「不如去看暴雪爸爸的遊戲CG動畫好了」。

所以,對於《魔獸》在北美的表現不佳,或許只能怪北美玩家實在缺情懷。

weixin.qq.com/r/bUTN1R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Google Play榜單:海外榜單固態化現象持續
記憶盤點:低配手機卻有著讓人著迷的遊戲
中青寶2016年財報:營收3.21億元,虧損4973萬元
我的天哪!又來賣萌嗎?——《保衛蘿蔔3》
暴雪爸爸再遭「碰瓷」,「魔獸」進軍卡牌遊戲?

TAG:手机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