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賽人數連年下降 美國跑步熱開始降溫?
「跑步熱結束了,這都是千禧世代的錯。」(The running boom is over. Blame millennials.)——這是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5日的文章標題。
第二波跑步熱正在退潮
該報如此斷言的依據是,據RunningUSA統計,美國的跑步比賽完成人數經過長達20年、往往達到兩位數的迅猛同比增長之後,2015年出現連續第二年走低,而且幅度高達9%,遠大於2014年的1%微跌。
而就在兩年之前,這樣的走勢還讓人難以想像。從1990年到2013年,美國的跑步比賽完賽人數從500萬翻了將近兩番,上摸1900萬的新高。當時業界觀察家紛紛預言:突破2000萬大關指日可待。誰能料到,2015年這一數字竟會跳水到1710萬。RunningUSA主頁君的措辭較為緩和:「隨著跑者逐漸退出非傳統比賽,第二波跑步熱似乎正在退潮(backing off)。」
2015年美國各類跑步比賽的完賽人數都有下降,但降幅最大的是簡稱OCR(obstacle course races)的障礙賽事,包括彩色跑、泥巴跑等等。這一類去年的完賽者數量暴跌三成,比前年少了上百萬。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箇中原因主要是18至34歲跑者群體,即「千禧世代」(Millennials,相當於中國的「80後」和「90後」)跑者的流失。
美國人口普查局4月下旬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千禧世代去年已達到7540萬人,首次超過第二大群體「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51至69歲),但2015年他們占完賽者的比例卻從前年的35%下降至33%。
另據美國運動與健身業協會調查,2015年全年跑步50次以上的成年人數,也比2013年減少11%。其中年輕群體流失最為嚴重:18至24歲減少22%,25至34歲年齡層減少19%,這相當於經常跑步的年輕人少了大約250萬;35至44歲年齡層也下降4%。跑步熱,有泡沫
為什麼美國會有這麼多年輕一代不再跑步呢?咱們先回頭看看美國跑步熱興起的原因。
很多跑友都讀過跑步暢銷書《Born to Run》(「天生就會跑」,也可作「為跑而生」)。按書中的說法,美國長跑熱總是伴隨著重大危機而來:
大蕭條催生了以橫跨美國的美國徒步大賽(the Great American Footrace)為標誌的第一波跑步熱;越戰、冷戰、種族騷亂、水門醜聞和肯尼迪兄弟及馬丁路德金遇刺促成了1970年代初的第二波;第三波出現在「911」襲擊的翌年,標誌是越野跑迅速崛起為最火爆的戶外運動。
不過,更主流的觀點是,美國迄今總共只有過兩波跑步熱。《華爾街日報》引用一些跑步歷史學家的說法指出,第一波出現於1970年代,由身材瘦削的男性發起。這應該是指美國選手弗蘭克肖特(Frank Shorter)在慕尼黑奧運會馬拉松項目奪冠,以及喬治希恩(George Sheehan)出版《Running and Being》(中譯「跑步聖經」)對美國大眾跑步運動的推動。
第二波則由一位大體重女性名人——脫口秀女皇歐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於1994年點燃,那一年她成功挑戰了華盛頓特區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證明普通人也能跑42.2公里。歐普拉的巨大號召力促使大量女性湧進賽道,到2014年,女性已佔美國跑步完賽總人數的57%。
另外,從19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美國路跑賽事數量猛增,加上現場樂隊、cosplay參賽風潮和賽後美食、品酒會等的誘惑,這些都為跑步吸引到旺盛的人氣。
泥巴跑、泡沫跑、熒光跑或殭屍跑等新奇的非傳統跑步活動也大為流行。據RunningUSA估算,這些活動的完賽人數從2009年的一二十萬飆升至2013年的400萬左右,一舉超過全馬和半馬完賽人數總和。
這類不計時賽事風靡一時的主要推動者,正是千禧世代。業界專家指出,這一代年輕人成長在不強調體育競技的時代,他們也比前幾代人更害怕失敗。
千禧世代為什麼不再跑步?
RunningUSA的CEO哈什巴格(Rich Harshbarger)表示,美國跑步完賽人數的回落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因為經過25年的連續快速增長,參賽人數的上升速度難免會趨緩或回歸正常值;而安保及辦賽費用的上漲推高了報名費,這對年輕跑者的影響特別大。
再者,前幾年推動完賽人數爆棚的非傳統比賽也開始魅力不再。據「彩色跑」公司產品開發副總裁康納斯(John Connors)透露,2015年這一非計時賽事的美國參加人數從前年的97.5萬減少到78萬,今年預計還會繼續走低;原因之一是抄襲者大量湧現,有些在收取報名費後倒閉,損害了這一行業的聲譽。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另外,室內鍛煉的選項近年大為增多。從2012年到2014年,美國健身俱樂部的會員數量增長8%,凈增加約400萬。
康納斯分析說,千禧世代更感興趣的其實是總體健康和新鮮體驗,不想死守某種特定的活動:「他們的想法是:別把我那樣歸類。我跑5K比賽不是因為熱愛跑步,而只是想保持健康。」
多少值得安慰的是,那些放棄跑步的千禧世代並沒有變懶,他們只是換了花樣,紛紛選擇單車、CrossFit(全面健身)、搏擊、芭蕾和把桿操、舉重等專項健身房。
ClassPass(健身班派司)是這一趨勢的一大受益者。它的會員每月支付一筆固定費用,就可以在31個美國城市進入多種健身班。不到三年時間,通過這一服務預約健身課的交易量已達到1800萬筆,用戶多為20多歲的青年。
32歲的艾米(Amy Clover)就是千禧世代之一。這位加州聖迭戈市的博主兼健身教練告訴《華爾街日報》,自己跑步多年,2009年完成過一次半馬。當越來越多的健身專家都在提倡高強度間歇訓練和舉重、強調用這些方式塑形比跑步效率更高時,她還為長跑辯護過。但後來她也厭倦了,如今自己改練起室內間歇和跆拳道。
跑步仍是最熱門大眾體育
跑步熱的終結,必將對相關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據業界調查機構SportsOneSource統計,跑鞋是美國銷量最大的運動鞋類別,2015年銷售額高達71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手錶、服飾等跑步配件和移動應用。賽事舉辦也是一門發展飛快的行業。
2015年美國跑步賽事數量比上年增多2300個,同比增幅達8%,但完賽人數在3萬以上的賽事從9個減少到6個。此外,每一種距離賽事的完賽人數至少都下降了3%,其中馬拉松和5K的降幅為8%,10K為9%。
不過,完賽人數回落並不代表跑步運動在美國大限將至。事實上,它仍然極其流行。最明顯的例子是,波士頓、紐約和芝加哥這美國三大馬拉松賽事的報名難度一年比一年大;超過4800萬美國人表示,2015年自己至少跑步過一次,比打籃球的人多出一倍。
而在美國45歲以上年齡層中,跑步人數仍在繼續攀升:45至54歲增長2%;55至64歲+1%;65歲以上年齡層驟增25%!2015年美國跑步完賽者人數仍達1711.48萬,高居史上第三,比2012年的1550萬多出上百萬。
《財富》報道說,據IBISWorld估算,2015年美國路跑產業價值高達14億美元,接近NFL(全國美式足球聯盟)同年的門票收入,比NCAA(全國大學生體協)當年的營收多5億美元。
RunningUSA的哈什巴格對未來仍十分樂觀:「跑步不管作用一項運動,還是作為一門生意,仍然強健到令人難以置信」;千禧世代一旦收入提高之後,他們還會回來的。
當然,如果說美國跑步市場已趨於飽和,那麼跑步在中國連普及都談不上,離飽和還遠著呢。
據官方數據,2015年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為134場,其中全馬53場,半馬43場,10公里13場,百公里4場,其他距離21場;全年共有150萬人蔘賽(來自近9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90萬人次參與全程和半程;在田協認證賽事中,全馬完賽人次14.6萬,半馬20.6萬。
而美國的相應數據是:2015年跑步比賽3.03萬場(包括各種距離和非傳統賽事),其中全馬1100場,半馬2700場,10K 4200場。完賽人數:全馬50.9萬,半馬198.66。
也就是說,中國全馬比賽數量僅相當於美國的1/20,半馬不到美國的1/60,10K不到1/30;半馬完賽人數接近美國的1/10,全馬差距最小,但也不到美國的30%,這還包括外籍參賽者。另外,別忘了一點:中國的人口四倍於美國!
2015年美國路跑大趨勢
以下是RunningUSA公布的2015年美國路跑數據。
完賽人數在從1990至2013年增長300%之後,前年和去年分別降至1875萬和1711.48萬。去年女性完賽者達到970萬,佔57%;男性逾700萬。
5K仍是最受歡迎的賽事,去年完賽人數760萬,佔45%;半馬保持第二,佔12%;10K第三,佔7%。各種距離的完賽人數同比均有下降。
各類賽事的數量方面,除全馬持平、8公里下降14%之外,其他距離都有不小的增長。
年齡分布:男女性都是25至44歲年齡層佔比最大(女性佔54%,男性佔46%),這一年齡層占完賽者總數的51%。計時路跑比賽完賽者的平均年齡是36.9歲,其中女性35.8歲,男性38歲。
以下是美國各類路跑賽事的男女性完賽時間中位數及平均年齡,其中男性全馬4:20:13,半馬2:04:00,10公里57:40;女性全馬4:45:30,半馬2:22:21,10K 67:15。
怎麼樣,和美國人相比,你的成績如何?
推薦閱讀:
※比起川內優輝也不遜色:平民跑者劉慶紅
※如何合理規劃你的雞年跑馬計劃?
※KONA夏威夷鐵三世錦賽:這是鐵人三項的歷史,也是強者的故事 | 運動分子
※在家鄉陪親爹第一次跑馬拉松是個什麼樣的感受?——記第一次哈爾濱馬拉松
※堅持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