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革命(上)——8-bit音樂初探

原文標題:8-Bit Revolution - Blurb round the edges(8比特革命 - 書皮上的簡介)

鏈接: c64audio.com/download.p

第一章:簡介

如果你是身在英國的流行歌迷,應該還記得Zombie Nation的那首Kernkraft 400(2000年英國排行榜第二名)。其中那段復古風格的主旋律是取材自80年代中期一款叫做Lazy Jones的Commodore 64遊戲(作曲者為David Whittaker)。Kernkraft 400錄製之時距離這款遊戲音效創作已經超過十年光景,Kernkraft 400重現了這一與眾不同的潮流,將一股從80年代就隱藏於大眾視野之下的文化暗流帶出水面:從那個屬於Lazy Jones,Boulder Dash,Sanxion和Crazy Comets的歡樂時代至今,孩子們和童心未泯的大人們都一直在收集、交換和混編C64音樂,搭建網站、採訪他們少年時代的英雄,並與他們所崇拜的遊戲作曲者一起組織現場演出。故事就是這樣:8比特(特別是)Commodore 64音樂顯示出它們超越原有邊界的生命力,從遊戲到演示程序,從C64到Atari ST,Amiga,PC,Mac……再到MIDI,XM,MP3直到進化的最終階段:商業唱片。

第二章:開天闢地的SID晶元

1982年發布的Commodore 64是第一款裝備有內置音樂合成晶元的電腦,這款晶元就是大名鼎鼎的SID。它採用了發布之時,或者說那個年代標準的聲音合成技術:三種合成音色(voice),每一種都包括一個振蕩器、一個幅度調製器和一個包絡發生器,外加一部可編程過濾器,同步和環型調製器。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這款晶元的結構相當簡陋,但是相比起早期電腦和遊戲機單音或者複音的蜂鳴聲來說,SID晶元給人們帶來的震撼與後來Symbian和愛立信推出第一款可以播放採樣而不是只能滴滴答答唱著蟑螂之歌(La Cucaracha)的手機時是一樣的。

第三章:一個流派的誕生

早期的C64音樂人只是嘗試著利用晶元的功能製作簡單的音樂。不過,當充滿創造力的英國業餘程序開發社區開始注意到C64時,事情開始發生變化。一批從事其他行業的,技藝精湛的音樂人開始嘗試將晶元和程序作為演奏樂器使用,C64音樂的質量開始大幅提高。而作曲家之間的友誼賽也拉開序幕,隨著Rob Hubbard(下圖), Martin Galway, Fred Gray,Ben Daglish和David Whittaker等作曲家的參與,1985年到1987年間的Commodore 64音樂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都堪稱是日新月異。

第四章:音樂明星的出現

這個時候出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作曲家成為業界明星。就像一些小眾歌星一樣,人們為了購買音樂而購買遊戲,彷彿是在購買7寸單曲小唱片。很多時候,一款商業上失敗的遊戲卻因其中的音樂而活了下來。

除了音樂本身,造成這一現象還有另外的兩個原因:首要的因素,是一本影響深遠的雜誌《Zzap!64》,這本雜誌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Commodore 64雜誌,也是唯一一本可以逆轉遊戲評價的雜誌,他們關注遊戲背後製作者的個性遠超遊戲本身。Zzap!64的記者們親自去採訪這些作曲家,在他們的遊戲評測中提到作曲家的名字,並像娛樂小報採訪影視明星那樣刊載關於作曲家的採訪和八卦。最終定義了電腦音樂人這一概念,而在此之前是沒有人想過這會成為一個新的職業。

其次,則是第一個有組織的Commodore 64在線社區以Compunet的形式出現,在這個自行組織的在線社區中,可以下載演示程序、參與投票、收發電子郵件、購買遊戲。許多人抓住這個機會大力宣傳自己的作品,即使是一些主流作曲家也通過在線論壇發布他們的作品,這種分享帶來的回報則是讓整個社區對明星們的崇拜更加狂熱。

第五章:第二波浪潮

當第一批創作Commodore音樂的先驅們創作生涯結束的同時,收到先驅們的影響而新加入的作曲者則從Compunet和歐洲大陸湧現出來,這其中就包括了作品豐富的作曲家如Jonathan Dunn (Choroid:脈絡膜), Jeroen Tel(下圖)和Maniacs of Noise(噪音狂人)以及Matt Gray。與之同時,全世界數以百計的音樂人在晶元上編寫程序進行創作,其作品被廣泛用於電腦遊戲和演示程序場景中(演示程序:demo,用於展示程序設計團隊技術實力的動畫幻燈片程序)。

第六章:因盜版而倖存

許多演示程序中的音樂代碼往往是提取自知名的遊戲音樂,這一明顯的侵權行為卻將這些音樂從其最初的用途中分離開來,促使其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稍晚些的1987年,Commodore Amiga在上市之後廣受讚譽,使稍早一些的Atari ST相形見絀。不過無論是Amiga還是ST都吸引了大量Commodore 64愛好者將他們所喜愛的歌曲帶進新機型的演示程序中。

(圖中左邊是Atari ST,右邊是Amiga)

第七章:模擬器的啟發

隨著模擬器技術的出現(最早的模擬器出現於Amiga機的一款demo中,用於重現100首最受歡迎的Commodore 64音樂),一款叫做「Playsid」的獨立音樂模擬器也Amiga平台上出現,其他平台上模擬器的出現也只是時間問題了。1994年,DOS版本的「Sidplay」發布,這款模擬器可以在PC上播放Commodore 64音樂,而最關鍵的,是這款軟體的作者同時開發了「SID2MIDI」,這款新軟體可以將模擬輸出的C64音樂片段轉換為GM MIDI文件。

從那之後,加入C64音效的混音開始出現,首先是MIDI文件和Amiga機所使用的音頻模組(Sound Modules),之後則是MP3(到今天已經有超過1000首提供免費下載的MP3混音)。

8位音樂CD簡介

CD專輯簡介:走向商業,走向Back in Time(時光倒流)

在Commodore 64的巔峰時代之後,C64的粉絲群體一直期待他們所喜愛的曲調能夠發布工作室版本。但由於法律和現實上的一些障礙,這一願望一直無法實現。從1996年開始,C64Audio.com開始嘗試理清C64音樂背後的法律問題,尋訪音源的原作者,並嘗試在原作者的許可和參與下發行CD專輯。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讓Commodore 64時代的音樂不僅為粉絲群體,也為這個群體之外的人所接受,這一行動將花費三年左右的時間……

Back in Time(BIT)1:8比特音樂風格的最後一站——CD市場

1997年,在漫長的等待之後,第一張重新混錄的C64音樂CD終於在C64Audio的努力下完成了。雖然仍然面臨許多技術上的限制,但這張CD一經發行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一直佔據著最暢銷的C64專輯的寶座。

這張CD成功的關鍵在於其採用了合集的形式,因為這些樂曲的原作者都沒有時間獨立發行CD專輯,從而使這張專輯可以挑選C64時代最受歡迎的音樂曲目。而C64獨特的音色本身就帶有濃重的復古風格。

音樂人:Chris Abbott, Rob Hubbard, Chris Huelsbeck, Warren Pilkington, Gabriele Priarone

BIT 2:8比特風格的成長

相比上一張專輯,Back in Time 2的音樂風格更加多元化。這受益於C64Audio工作室技術的改進,以及收錄了一系列由版權所有者所捐贈的曲目,其中就包括身為Amiga明星和C64愛好者的Jogeir Liljedahl和著名的8比特明星Danko,而Core Design(曾開發古墓麗影4, 古墓麗影5, 哈地大曆險Hurdy Gurdy)的音樂家Peter Connelly則捐贈兩了首交響樂曲目。這張專輯的封面取材於早期的3D Commodore 64遊戲阿茲特克的挑戰(Aztec Challenge)這款遊戲是在Commodore 64發展的初期最接近於電影的遊戲之一。

音樂人:Chris Abbott, Peter Connelly, Jogeir Liljedahl, Tomas Danko, Darren Izzard

Nexus 6581:8比特新星的出現

2000年,一些曾經的作曲家開始積極策劃推出他們自己的CD專輯。Reyn Ouwehand就是其中之一,Reyn曾經是80年代末新銳C64樂隊「噪音狂人」(Manics of Noise)的成員之一,並且長期擔任百代唱片的音樂製作人,曾負責製作了許多在荷蘭排行榜上躋身十強的熱門歌曲。

憑藉自身在樂器和作曲方面的基礎,Reyn創作了他的個人專輯《Nexus 6581》。這張專輯的聽感更偏向搖滾和現場風格,並樹立了Commodore 64專輯在音樂性上新標杆。同時,這張專輯也收錄了一些相對小眾的遊戲及音樂人的作品。

BIT 3:8比特音樂與交響樂的融合

雖然最初的設想是作為Back in Time 2的續集,但Back in Time 3最終成為一張以Commodore 64科幻音樂為主題的概念性CD專輯。這項充滿野心的計劃試圖將約翰威廉姆斯風格的器樂元素和振奮人心的讓雅爾式合成器音樂結合在一起,向聽眾講述一群太空旅行者離開家園尋找新世界的故事。這張專輯相比之前的兩張來說,音樂上更加繁複,而主題則更加陰暗,同時,這張專輯配有一本包含了故事線索和插圖的小冊子,讓沒有相應背景的聽眾也能夠了解專輯所包含的遊戲內容。

音樂人: Alistair "Boz" Bowness, Chris Abbott, Jason Mackenzie, Marcel Donne, Mike Andrews, Rob Hubbard, Darren Izzard, Steven Scherer, Jogeir Liljedahl, Gareth "Tonka" Dolloway, O2

Karma64:冰鎮8比特音樂

在完成Back in Time 3的製作之後,Alistair "Boz" Bowness, Jason "Kenz" Mackenzie和Chris Abbott(也就是後來了慢性毒藥樂隊Slow Poison)認為Back in Time 3過於黑暗和沉重,因此Karma64作為一張由舞曲、新紀元和氛圍音樂組成的專輯與世人見面了。正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樣,這張專輯受到C64Audio工作室在此前購買的Korg Karma鍵盤的強烈影響。

就像Back in Time 1所做的那樣,這張專輯無論是音效還是混音都與之前的幾張專輯皆然不容,這張專輯中所呈現出來的一些元素,在之後一段時間內被太空主題的新紀元音樂專輯所廣泛使用。

音樂人: Alistair "Boz" Bowness, Chris Abbott, Jason "Kenz" Mackenzie.

Input64 和Output64 – 8比特風格的先鋒派作品

自然而然的,一些主流唱片公司(這兩張唱片的發行商為LAge DOr是屬於Zomba錄音旗下的品牌)也對8比特音樂風格產生興趣,而第一張專輯,則是出於德國:Kraftwerk和Zombie Nation的故鄉。

這隻名為「Enduro(耐力賽)」的團隊決定不採用任何混音技術,將Input64黑膠唱片和CD打造為一套面向商業市場的,原汁原味的Commodore 64音樂專輯。這也是Commodore 64音樂第一次通過主流唱片商發行。

許多樂評人都相當看好這張專輯,並稱之為「處理器朋克」,但其中的一些元素卻不被C64社區所認同,比如說這張專輯的音樂並非通過真正的SID晶元錄製,選取的曲調也有些怪異。

與Input64不同,稍後推出的專輯Output64則是一張混音專輯,並使用了更加現代的電子音樂風格,聽起來類似於Add N to (X)、Plundersonics和Mikron 64的風格。

8比特時代的80年代混音

起源於一個簡單的想法:既然Commodore 64音樂起源於80年代,如果不使用晶元,而是讓當時的藝術家們親自演奏這些曲目將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說不定因為歷史的巧合,當年為Commodore 64編曲的音樂人們也曾經為唱片工業作曲呢!雖然80年代的文化飽受爭議,但是像Neil這樣的愛好者卻仍然懷念著那個時代的音樂先鋒,以及他們所創作的新奇聲音。畢竟對於許多Commodore 64混音愛好者來說,與他們一同成長的不僅僅是Commodore 64上的曲調,還有包括寵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 Paul Hardcastle, 流行尖端(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等同時代的音樂人。Neil將最優秀的混音人才和作品聚集在一起,並製作了 「Remix64」 : 一部不依靠老調重彈的校園迪斯科而向80年代致敬的專輯!最終的結果,則是一張毫無保留的80年代音樂專輯,記載著來自8比特時代難以忘懷的記憶。

Instant Remedy - 8-bit Sash?

1998年,Martin "Instant Remedy" Andersson的混音生涯開始於製作簡單的tracker音樂,並很快成為C64愛好者群體中最炙手可熱的製作人之一,他的所製作的高品質混音結合了SID和Sash風格的舞曲節奏,雖然延續了80年代末期的風格,但即使登上伊維薩島海灘的音樂節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同年,Instant Remedy發行了他的音樂CD,這張舞曲風格的專輯是發行之時最為商業化的C64混音專輯。

Galway Remixed - 化學風格的Reyn Ouwehand

在最富盛名的C64作曲家Martin Galway的幫助下,Reyn Ouwehand製作了這張俱樂部合成(club/synth)風格的CD。非常具有時代感,但又帶有意想不到的復古風格,Reyn在維持了樂曲片段結構的同時對這些片段進行了巧妙地改變。不同於Instant Remedy那樣濃重的舞曲風格,在Reyn加工下的8比特經典曲調更讓人聯想到化學兄弟(Chemical Brothers)和Orbital樂隊。

推薦閱讀:

在中國做說唱音樂怎樣才能不尷尬?
關淑怡的 地盡頭 有毒嗎 為什麼聽了整個人都不好了 已經循環一個禮拜了 覺得聽魔障了?
為什麼像聲音碎片這樣做音樂這麼用心,歌詞這麼華麗深沉,音樂那麼細緻的樂隊不廣為人知呢?

TAG:电子音乐 | 8bit | 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