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台優秀的機器人
整個世界會不會像是一台巨大的機械錶呢?每一個零件按部就班地被其他零件所推動。整個世界的發展都會按照自然規律的劇本來出演,分毫不差。這種世界觀,叫做物理決定論。而造成這種世界觀在人類的心中流行,我們偉大的艾薩克·牛頓要背最大的黑鍋。
如果整個世界都是一台巨大的機械錶,那麼人也只是一個小型的機械錶。我們的每一塊肌肉,每一條神經,每一個感覺細胞,都像是這台機械錶的零件,遵守著生理學規律,分毫不差。
機械錶是用來看時間的,那麼人類這台機器,是用來幹嘛的呢?
和所有的生命一樣,人類是一種信息的載體,這種信息試圖進行最大程度的自我複製。人類是它用來進行自我複製的工具。這種信息就是基因。母雞是雞蛋用來複制自己的工具,人類是基因用來複制自己的工具。
為了最大範圍地複製基因,人類的兩性形成了不同的擇偶偏好。女性的卵子是稀少的,珍貴的。所以女性是希望找到資源豐富,並且能保護自己的一位優秀的男性。而男性的生殖細胞數量眾多,男性更願意採取廣撒網式的方式來最大程度上複製自己的基因。
所有的人類都是機器,都是複雜而又精妙的機器人。基因是刻在主板上的硬連線程序,基因控制蛋白質的結構,而蛋白質的結構決定了更大的那個生物組織的功能。基因為所有的機器人類編好了程序。
但是,人類不僅僅是一台機械錶式的機器。人類是具備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這就像功能手機和智能手機的差異一樣。功能手機出廠時有什麼功能,它報廢之前也就只有那些功能。只能打電話,發簡訊。但是智能手機可以從應用商店裡下載軟體,實現新的功能。我的智能手機原先不具備訂電影票功能,但下載這樣一一個app之後,就具備這樣的功能了。
機器人類下載的軟體,叫做文化。剛出生時的嬰兒什麼都不會,它需要裝在各種各樣的文化軟體。一個普通的中國嬰兒,需要學會中文。在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中,需要學數學、英語、物理、生物等科學文化。而在家庭中,在社會中,我們也要學會各種各樣的文化。如何在超市買東西,如何在餐館點餐,如何與其他人打交道,如何維持自己的性別角色,如何玩電腦遊戲,如何撒謊,如何欺負他人,如何包裝自己,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文化。
智能機器人類和非智能機器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機械錶的運作是完全被決定的,不會有哪個零件能調出來自由運轉。而智能機器人類的運轉,也是被決定的,被基因和文化決定,文化的基本單位,為了對稱美,我們稱之為模因。也就是說,人類的運轉時被基因和模因所決定的。那麼,人類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還是有的,只是這種自由意志不是超能力,不能讓我們違反物理學或者生理學規律。演員必須要按照劇本來演戲。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人生劇本太複雜,沒有人真正讀過劇本。人們都是在無意中按照劇本來演戲,台上的演員都不知道自己是演員,所以人類都認為自己在自由地即興發揮。
這樣的世界,聽起來太慘痛了。人類是一台複雜的智能機器,按照先天裝載好的程序和後天從文化雲端中下載好的程序來行為。我們不可能超越物理學和生理學的規律。如果時間倒轉,讓歷史再發生一次,那麼歷史還會按照原樣再發生一次。這種決定論的世界觀,真是令人難以接受。
或許,是我們想要的太多了。我們在奢求超越自然規律的自由意志,但是這樣的自由意志是不可能實現的。不過,我們能有另一樣東西,能讓人類這台智能機器與眾不同。
這種東西,我們就稱之為理性。理性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工具理性,另一種叫目的理性。工具理性是指計算能力,是在確定好目標之後,計算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如果我想要偷別人的錢,我就要運用工具理性來縝密地計劃,如何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偷到那筆錢。而且,我還要計算收益,用偷錢所得的收益乘以成功偷竊的概率,我們能得到一個期望值。我們再用偷竊被發現的概率乘以被發現給我們帶來的糟糕後果,這樣能得到另一個期望值。前者減去後者,如何得到正數,就代表有利可圖。如果是負數,就代表得不償失。這還不夠,我們必須同時計算時間成本。在進行偷盜時,我們就沒法同時工作。所以我們要計算自己工作的每小時收入,要確保偷盜的每小時收入高於正常工作的每小時收入。
人類的工具理性十分強大。其實所謂的智商測試,就是測量這種工具理性的能力。智商越高的人,工具理性能力越強大,他們能非常快速地計算出,究竟該怎麼偷到別人的錢。
這種工具理性不是令人類這台智能機器感到驕傲的本領。人類還發明了計算機,計算機這種機器的工具理性比人類自身要強大的多。人類的計算能力遠遠低於計算機,畢竟後者的名字就叫做計算機。而人類其實不是為了計算而誕生的,人類是為了複製基因而誕生的。
真正讓人類這台機器脫穎而出的,就是目的理性。目的理性或者叫反思理性,實踐理性,自省理性。無論叫什麼名字,它的本質就是對人類自身的思考,對人類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機制的思考,對目的的思考。如果工具理性能幫我們決定如何實現人生目標的話,那麼目的理性就能幫我們確定,自己該確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這種自我反思能力,就是自由意志。自我反思的能力有強弱之分,那麼自由意志也有高下之分。人類這台智能機器最大的特色,不在於其能夠從文化雲中下載新軟體,獲得新功能。人類的特色在於,我們擁有一項反思自己的程序。我們可以觀察自己,可以打開自己的頭顱,可以調查其他人類,可以去發掘化石。我們能知道基因程序想要做什麼,我們也能知道模因程序想要做什麼,然後我們就可以偏不那樣做。
基因程序希望人類多吃高能量的食物,因為在遠古,食物很稀少。只有多儲存脂肪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繁衍。但是現代社會有充足的食物,而人類依然按照過時的基因程序來運轉,這樣就會導致大量肥胖症患者的出現。模因程序更是如此。我們可能會下載到各種不利於自身的模因,比如,沾染上吸毒的習慣,歧視他人,加入邪教組織等等。
自我監控和反思的能力,能幫助我們脫離底層程序的控制。我們可以決定不按照某個基因程序來行為,我們可以決定刪掉那些不好的模因程序。這麼做很難,因為它要求我們提升自我監控和反思的能力,它要求我們提升自己的目的理性。
這種目的理性是哪裡來的?其實,目的理性也是一種模因程序,它也是我們從文化雲中下載得來的。模因程序和基因程序不同,後者雖然數量眾多,但總還是要通過提升載體的生存和繁衍能力開獲得複製。但模因程序可以通過語言、行為等等渠道來傳播。它的複製更不受限制。模因本身更加多樣,一些人類可以按照模因程序,約定好一起去自殺。而這種程序,哪怕載體已經死了,模因一樣能複製開來。互聯網的存在更是方便了模因的複製,可以說,在互聯網上,沒有哪種文化會真正死去。
而目的理性這一模因,也不知道從何而起。在孔子與蘇格拉底之前,一定早就有人強調要自我反思與控制。誰最早發明了輪子,我們已經不知道了。最早崇尚目的理性的人,我們也不知道了。但目的理性是一把鑰匙,一把解放機器人類的鑰匙。目的理性讓人類不再受到基因和模因的奴役,人類不再是基因和模因的主人,人類是自己的主人。
不過,既然目的理性有強弱之分,那麼還是有很多弱者的確是基因和模因的奴隸。如何擺脫奴役,如何提升目的理性的能力呢?工具理性也許很難提升,我們的智商更多地由基因決定。但是目的理性不同,它既然是一種模因,我們就能通過學習和練習來增強這一能力。
俗稱自控力,意志力,判斷力的能力,其實就是這種目的理性的能力。目的理性要做的,不是時時刻刻都監控自己。人類就像是一台老舊的計算機,如果我們時時刻刻都開著任務管理器這一程序,那麼這個程序本身就會拖慢其他程序的運轉速度。所以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控制自己。人類的認知機制,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類型一是無意識進行的認知進程,它更依賴直覺、情感,它能同時處理多個任務,不怎麼佔資源,運轉速度也很快。比如當我們一看見某個東西,就能知道那是一把椅子。此時就是在進行類型一式的認知。而類型二十有意識的認知進程,它運轉地很慢,很累人,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任務。但它的優點是,它是理性的。
理性僅僅占人類認知機制中的很小一部分。而佔據大頭的類型一,很容易犯各種認知偏誤。人類不擅長進行概率和統計推理,不會算貝葉斯概率。人類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這叫樂觀偏誤。人類也總是會高估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的價值,這叫做稟賦效應。人類還對損失有不對稱的厭惡,這叫做損失厭惡。總而言之,因為類型一運轉地很快,同時也負責處理大量的任務,所以不可避免地會犯很多錯誤。其中一些錯誤被人們總結起來,就叫做認知偏誤。大家可以去讀相關的書籍,了解人類的認知偏誤,從而盡量去避免這種偏誤。此類書常常被歸類進行為經濟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等框架中,可以在亞馬遜上很方便地找到。這篇文章已經太長了,相關內容我下次再單獨寫。
提升目的理性的能力,除了要了解認知偏誤從而儘可能避免認知偏誤之外,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所有的習慣都是由類型一負責運轉的,按照習慣行事是很輕鬆的。如果我們能擁有良好的思維習慣,那麼我們就能很輕鬆地避免偏誤和謬誤。這種思維習慣,我稱之為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以邏輯學為核心,加上統計學和經濟學的基礎知識,以及心理學對人類行為和心理過程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它們都是可以習得的技能,雖然學習過程不像玩電腦遊戲那麼愉快,但養成一個好的思維習慣,就像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一樣,前者對我們的所有決策都會有幫助,後者對我們的口腔衛生很有幫助。
所有的人類,其實都是機器人。我們身上裝載著基因和模因程序,我們的行為在按照規律劇本出演,但我們依然是自由的機器人。因為我們有一個特殊的自我反思能力,這麼一個特殊的目的理性程序能鼓勵我們去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而不是一味遵守基因或者模因的控制。一台優秀的機器人,就是像人類,或者某些人類一樣,反思自己的人生,把那條鏈子從基因和模因的手中奪下,握在自己的手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