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加大劑量的一切,我們該如何應對?
食品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的事情,但食品工業在過去幾十年中所積累的通行做法卻往往不為人知。下面是書中提到的一些事實:
- 對於鹽、糖、脂肪這三種在食品工業中被大量運用的成分而言,每個人都有一個「極樂點」(Bliss Point),類似於快感拋物線的頂點,食品公司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反覆測度這三種成分的劑量,以達到成本-收益最優解。而這個最優解往往遠遠超過了我們身體能夠承受的分量。
- 我們的身體對於單一味道會存在「感官過飽」的現象,也就是「越吃越膩」的感覺。所以食品公司學會了在食品中增加多重口味,從而讓感官系統不會發出「夠了」的信號。而達到豐富口感的辦法就是使用各種化學添加劑,因為這樣做的成本遠遠低於使用天然原料。
- 「便利」是食品的重要因素。傳統的食品往往需要一個正式的餐桌和用餐時間。而工業化的食品則在包裝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從而可以讓你在任何時間、地點、場合下都能吃。包裝對銷量的影響甚至會超過食品本身。
- 科學家們早就發現,加工食品和毒品在給人快感這個層面上具有相似性。
這些乾巴巴的敘述遠遠比不上原作細膩的敘述,但僅僅這些要點就足以讓人感到胃部不適。沒人會願意讓自己的飲食聽上去好像是一瓶化學試劑。但事實上,加工食品就是在用這種工業化的方法運作著:加一點這個,去掉一點那個,然後花一些錢來請消費者來試吃,然後收集反饋數據,最終找到最佳配方,量產,廣告轟炸,佔領貨架。
這個方法顯然更加「高效」,符合我們在產品設計和管理上的最佳實踐。但天底下方程式的解法都是一樣的,最優配方也殊途同歸:更多的鹽、糖和脂肪。同質化競爭不可避免的出現在超市、便利店直到我們的餐桌上。競爭使得每個人對成本和銷量都更加敏感,於是每種食品的配方中都會增加更多的鹽、糖和脂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新配方產品的包裝上很多都被打上了「低脂健康」的標籤,但那只是相對於更多的鹽、糖和脂肪而言的,真實的劑量遠超必需。
商業的問題最後總會回到相似的討論上來:競爭往往會讓人們做出一些過分的事情來,但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終方法就是壟斷和嚴格的監管嗎?或者是應該寄期望於少數良心發現的高管?這些回答顯然都不盡如人意:壟斷者和監管者都沒有什麼動力推動創新,而良心這件事越來越少見。也許發胖就是商業創新的連帶傷害,根本避免不了?
儘管看上去有點悲觀,《鹽糖脂》及其背後的詳盡調查和敘述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後,除了認真反思自己的飲食結構,並迫不及待的向周圍人「安利」書中的觀念之外,也開始思考在專業領域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減少過分競爭和加大劑量帶來的負面效用。當我們看著銷售數據中閃閃發光的「爆款」的時候,除了一拍大腿決定讓它更多的曝光給消費者之外,還應該考慮這麼好的銷量背後,是不是有人在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和生理脆弱性來達到商業目的。十年前,我完全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初出茅廬,只想要用數字證明自己;今天,看著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抵抗的肚腩,我覺得也許應該在數字之外,多做一些別的。
如果你也在從事食品飲料相關的行業,無論是投資、生產、分銷還是零售,我都建議你花幾個小時讀讀《鹽糖脂》這本書。首先,你會和很多食品工業的高管一樣停止食用加工食品;其次,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個行動清單,改變更多人的生活。
推薦閱讀:
※家長必須知道,會讓孩子性早熟的食物
※吃肉,還是得吃「小鮮肉」
※你造嗎?速凍食品,其實更健康?
※有機,非轉基因,綠色,無公害……這些食品標籤都是什麼意思?
※豆漿和牛奶哪個營養成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