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權論——宇宙空戰定律探討

如果真正將我在前文的「水箱模型」付諸實踐,把一個地球儀的球面空間攤開,你會發現它的本體不是長方形,湊成長方形的白色邊角只是方便製作和印刷而已。

真正要推導單個恆星系範疇的空天戰爭時,我認為要使用誤差更小的「水球」廣義宏觀模型。

仍然是代表軍事單位,個體大小可以忽略不計的微粒;仍然是代表行星及其大氣圈的A空間和代表大氣層外無重力圈B空間,但這個「水球」模型的形態是一個更加形象的樣子:

和行星本身類似的球形A空間,以及將其包裹的橢球形B空間。

受引力作用的大小以空間內裝滿的虛擬液體之密度表示,越靠近水球模型的中心,液體的密度就越低,對於同一微粒而言就越是趨近於向此模型的中心「下沉」。由於B空間內液體密度相對較小,變化不足以在通常情況下使得已經處在B空間的微粒被動進入A空間。

在熱兵器背景下,不論是有多少方,為了什麼目的,在何時何處的陸海空天進行的戰鬥行為,都可以簡化為以下過程:

兩個具備敵意的單位在三維空間運動中互相爭先完成具有足夠殺傷性的遠程接觸。

成功完成此句後半段「具有足夠殺傷性的遠程接觸」的三前提:

要摧毀目標需要足夠達到相應閾值的有效火力;

要打到目標需要相應的遠距離投送手段;

要命中目標需要及時的探測和瞄準輔助。

成功做到此句前半段「在三維空間運動中互相爭先」的三要素:

優勢速度——能夠以相對敏捷的機動加持己方的生存性和優先進出戰地;

能量位置——能夠以包含高度在內的三維空間坐標取得修正行為的富餘;

彈道矢量——能夠以相應角度的射擊路線率先獲得毀傷對方的理論可能。

我的確借鑒了博伊德的能量機動理論,但那是沒辦法直接照搬到進入大氣圈外宇宙空間內的空戰中的。沒有了空氣,所有空氣動力的規律就不再適用了。在恆星系內的宇宙空間中,除開用於自我推進的能量以外,最大的影響因素,依然是重力。

結合《星海權論》的假設,總結規律如下:

跨恆星系範疇,超光速壁壘高的宇宙戰——二維;

恆星系內範疇,超光速壁壘低的宇宙戰——三維;

大氣層內的空戰決定性要素——能量,空氣,引力;

大氣層外的空戰決定性要素——能量,引力。

至於到時候空天戰爭究竟會以何種形式展現,不是由無法直接發揮作用的意志,而是由掌握技術的形態決定的。說到底,正是因為精神範疇的心想和物理範疇的事成具備相對無限和有限的客觀鴻溝,科技這種填補肉體局限的事物才有存在,發展和研究的意義。

在這裡還想再啰嗦一下交戰距離的問題。由於科幻作品本身必然存在的過程跳躍性,人們往往樂於想像光秒(及以上)遠距離的交火,但事實上由於將人員和物資從星球表面輸送和保持在宇宙中的高昂成本,最終呈現出的情況可能是要在對應機動的極遠和對應實地的極近之間相互切換。更進一步的說,由於(半)永久性太空設施建設周期和花費的可觀,交戰雙方圍繞其爭奪將優先傾向於佔領以為己用而非徹底摧毀,擔當這個任務的媒介在高達中由機動戰士負責,不過人們更容易接受星船傘兵或星際戰士這樣帶有英雄主義的元素。


推薦閱讀:

黑函·四
讀書筆記第四期:科幻世界譯文版6月刊
科幻微小說 人和動物終於能交流了,但是好像這很難
每日電訊【2217-06-19】《墨西哥城和約》
微科幻

TAG:科幻 | 军事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