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築迷夢暫棲身

一、 父母就是孩子的上帝

在心理問題上,我們總是第一時間歸因於父母。這讓很多父母不快,他們認為孩子需要為自身的失敗擔負更多責任,養大孩子已經算基本完成了責任。事實上,無論如何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責任都不為過,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就是孩子的上帝,每個父母都確實可以對幼兒生殺予奪。這不僅僅因為要靠他們提供幼兒必需的生存物質,也包括了可以隨意對幼兒精神進行塑造或扼殺。

觀察父母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一個小時之內,他們可以有幾十上百次的互動——這意味著父母擁有每小時幾十上百次評價孩子的機會。「不要到那邊去」,這是溫和的指責;「你怎麼這麼壞」,這是強烈的指責。一次冷落,一個白眼都可能對幼兒造成傷害。

由於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優勢,不懂得幼兒成長規律的父母會使孩子受到的指責遠多於讚揚:孩子學會排便似乎不值得讚揚,連排便都不會似乎就不可思議了。除了父母文化水平低下之外,較大的生活壓力、傳統的教育習慣都會使部分家庭的孩子不堪重責。

父母的指責很容易內化成為孩子的自我評價,從小被指責打罵的孩子很難不出現自卑。自卑的人因為無法達到父母眼中「好」的標準而自動貼上了差的標籤。自我的低評價不意味著自卑者不追求優越,相反,很多自卑者的痛苦正是來自過高的自我要求:因為對自己的過低評價,他們需要獲得遠超自身能力的成就作為補償,這使得他們因無法達到那樣的成就加劇自卑。

二、基於現實的心理防禦

部分人通過製造各種補償保持心理平衡:把一個玩具當成自己的投影給予寵愛——這是用自我分割的方法來補償愛的缺失;尋找一個盒子、樹洞這樣的庇護所,作為自己的絕對安全區——這是用一個物質的庇護所補償安全感的缺失。

不是所有飽受批評的孩子都可以用這些方式躲過指責,很多父母會因為各種原因堅持讓孩子承受百分百的批評。《十二怒漢》里的一個虐待狂父親,他因為孩子打架哭了而「噁心的想嘔吐」。他禁止孩子使用所有逃避手段,最終使孩子逃離。

不同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從小受到否定的孩子本身應付心理失衡都難,更不用說被剝奪最後防禦了。營造恐怖環境嚇一個壯漢可能讓他血脈賁張、精神抖擻;嚇一個精神衰弱的女子可能就真的嚇死了。禁止孩子哭、剝奪孩子的私人空間、當著外人指責,無時無刻處於責備無法逃避的孩子只剩下一條路來保護自己——既然物質世界中已經找不到避難所,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構建了。有的孩子會說連自己都相信的謊言,有的成人會編一個能說服自己的大夢想,扭曲現實是逃避危險的最後方式。

有些看似正常的人會固執的堅持某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想法——因為這個想法支撐著他逃避某個不願接受的現實;有些邏輯分明的人會堅持自己捲入了某個巨大的陰謀——這種認定會帶給他巨大的價值感來掩蓋自己的平凡;有個女性瘋狂的攻擊嫁妝比自己多的妯娌,直到被發現她在家族中地位低下;有個教師不停的抨擊教育制度直到被發現他同事的教學成績遙遙領先。

三、扭曲現實的心理防禦

或許很多無法接受某種現實的人都已經建立了一種扭曲現實的夢境,但只要這種扭曲還沒讓他喪失生活能力,我們仍然可以說他正常。我們鼓勵面對現實,認為面對現實是促進人格成長的唯一藥方。但若有人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無法獲得指導也沒有激起內發的勇氣,我們也認為扭曲一些不太重要的現實可以當成權宜之計。但若有人扭曲太多的現實來獲得心理生存,那代價就實在太大。父母的無知和粗暴就可能使孩子不得不長時間脫離現實,避入虛擬的精神世界。

青少年精神分裂非常多見,患者會出現幻覺、情感匱乏及言行與環境失調等癥狀。即使心理學家承認精神分裂來自後天,但對病因仍沒有確定,姑且讓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做一些揣測吧。

懷爾德在2001年對一位精神分裂患者做了一個實驗,他用四種不同的方式對患者的發聲異常(說和現狀無關的話)頻率進行了測試。結果是當患者獨處時,他沒有出現任何發聲異常;在心理醫生和患者共處時,對發聲正常進行鼓勵、對發聲異常進行指責的實驗組造成了最高頻率的發聲異常。

如果我們假定精神分裂患者的幻想和脫離現實行為來自潛意識的自我保護,那麼他們的異常行為就是有意義的——用扭曲現實的方式逃避父母內化的指責。父母從小到大的指責已經成了他們不能承受的重負,這讓他們面對來自環境的微小攻擊時,都可能喚起被父母攻擊的情境中,繼而引發逃避反應。

一個精神分裂患者聲稱被外星人綁架有什麼意義呢,可以猜測到的理由是這會帶給她價值感,就像電影《甲方乙方》中用「外國公主看上了你」來解救因多次失戀而自殺的屌絲一樣;「大腦被植入了可以控制思維的晶元」,這樣的幻覺除了價值感之外或許更可能用來解釋「我本人是好的,壞事都是別人控制下做的,我不該為壞事負責」。

我們發現這些幻覺和一個用「強盜搶了我的作業本」來逃避老師指責的孩子並無不同,只不過精神分裂患者還需要扭曲自己來確信這樣的借口而已。

如果用這樣的猜測來解釋實驗,那麼我們可以推斷,既然精神分裂來自長期的家庭壓力,製造一個低壓力的環境就是必需的。和其他心理疾病患者一樣,儘可能脫離壓力源(一般就是父母)是最重要的——如果患者不再接受刺激,那麼潛意識也就不需要製造幻境了。這或許可以解釋農村中常見的「結婚後就好了」的精神疾病,如果是女患者的話,結婚確實可以很大程度上擺脫原生家庭。

為什麼指責患者的錯誤卻導致異常的上升呢,有可能是因為患者本身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的壓力而遁入幻覺的。別人的指責強度一大到激起患者記憶中父母的指責,逃避就會出現。

這也解釋了獨處時異常最小,因為此時患者不需要激發防禦。考慮到和其他心理問題患者一樣,精神分裂患者可能仍然可以部分意識到自身異常的危害,對他的異常不做反應或許比一概讚揚更加有效。只要當患者躲在幻覺中的心靈多次探出頭來且每次平安無事,潛意識才可能逐步減少製造心靈幻境。

如果說心理問題都來自對傷害的幼稚防禦,那麼解決心理問題就需要從獲得安全感開始。無論是通過改變自卑這類的錯誤認知還是脫離總是造成負面影響的家庭環境。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從一件件創造性工作中獲得價值感和真正的進步都是必由之路。或正常或異常的心理防禦只是弱者無奈的工具,隨著自我認同的加深,隨著人格力量的發展,這些工具必然會消失。


推薦閱讀:

單曲循環國際歌是怎樣的心情?
葉賭徒 的 Live -- 很焦慮,怕社交 - 了解社交恐懼
美國大選和看臉也有關係?
【缺愛】「好像我才是他們的父母」:親子角色顛倒
動機喚醒理論是什麼?

TAG:心理学 | 精神分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