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有意思:馬拉松報名費是不是太「貴」了?
有人抱怨,馬拉松太貴,已然跑不起;有人卻說,正因為太便宜,賽事服務才上不去。盤點國內外,關於報名費,國內的馬拉松是否偏「貴」?(註:文章寫於2015年上半年,數據以2015年為準。此外所有馬拉松皆為城市馬拉松,非含其它產品/商業因素/品牌活動的馬拉松跑步活動)
國內馬拉松剛起步那些年,30-60元的報名費最為常見。不少三四線城市馬拉松甚至不收錢,只要你來跑,一個子兒不要。對參賽選手也是視為賓客招待規格頗高。如今這樣的低價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兩年國內馬拉松報名費穩中有升,全程項目都已接近或遠超百元。知名的半程賽事,如連續多年蟬聯IAAF金標的揚州半馬,半程也已是120元的高價。天南地北跑馬的老鳥最容易察覺費用變化。過去一年5場馬拉松,報名費加起來至多300,而現在600都未必夠,整整翻了一番。更糟糕的是,即便漲價,多數馬拉松仍一票難求,以至於出現很多報名成功者加價兜售名額的新聞。
在國內大大小小50多場馬拉松里(2015年數據),2013年首次舉辦的深圳馬拉松以全程200元、半程150元成為最貴的城市馬拉松。北京馬拉松去年也將報名費從120元上漲至全程200元,與深圳並列成為2014中國最貴馬拉松。
那漲了80塊的北京馬拉松有哪些變化?2013年北馬完賽後每位選手會得到贊助商adidas提供的大浴巾(質量最好的完賽浴巾之一,僅次於澳門馬拉松),2014年則跟隨國際潮流變成了一次性的保溫膜。此外去年北馬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污染最嚴重的馬拉松,當然這是後話了。
同為國內特大城市,一貫給人小資印象的魔都在上海馬拉松的報名費設置上絕對是感動中國——全程60元、半程50元,花掉半島酒店一杯咖啡的價錢,你便能享受IAAF金標賽事+國內最好的賽事服務之一+NIKE提供的國內最好(看)的比賽Tee一件…報上等於賺到。很多跑者也直言「上馬不一定參加,但一定會報名」。
只有新聞聯播里的人才會對漲價喜聞樂見。很多人抱怨原以為跑步不燒錢,跑起馬拉松後卻越跑越窮,報名費就是不小的開銷。在這種不滿聲里,真相很殘酷——也許我們享受過太多不夠「市場化」的廉價賽事,在逐漸規範化後開始難以接受價格上漲。而漲價引起的期望值提升,當面對依然老樣子的賽事服務,難免失望。自然心生不滿,感覺吃了虧。
來看看2014-2015這兩年國內主要城市馬拉松的報名費(部分今年賽事空缺):
慢些總結國內馬是否真的太貴,我們對比下世界上的馬拉松報名費。先以價格排列,看看世界上最貴的十大城市馬拉松(數據來自英國衛報,單位為英鎊):
排在第一的是世界最大的紐約馬拉松,摺合成英鎊需要229.64鎊,平均每英里8.76鎊(紐馬報名費包含11美元手續費和347美元報名費,合計358刀,約2230元人民幣),接下來依次是夏威夷、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奧蘭多、京都、巴黎、斯德哥爾摩、海軍陸戰隊馬拉松。這些比賽都耳熟能詳,7個位列「全球10大馬拉松」之列,另外的京都、海軍陸戰隊馬拉松等也都是口碑良好,屬於此生必跑的比賽。想參加世界頂級賽事,除了運氣好抽中名額、達到報名門檻外,動輒上千的報名費是少不了的。如果一心想參賽又實在運氣欠佳,也有各種慈善名額,東京馬拉松慈善名額將近6000人民幣,倫敦則要近2萬,花錢買愛心參賽的代價非常昂貴。
這樣看來,與國外頂尖賽事比,動輒超過10倍的差價,刨去發達國家昂貴的物料和人工成本,國內馬拉松仍可以說便宜的有些過分。
再以名氣來排列,WMM馬拉松大滿貫的報名費:
WMM六大馬拉松的報名/抽籤費(摺合成人民幣):
(倫敦馬拉松僅指抽籤費用35鎊,實際海外參與者的費用取決於旅行社的收費標準。)
WMM六大馬拉松賽事代表了世界馬拉松的最頂級水平,也代表了最深厚的跑步文化、最好的賽事服務和最值得體驗的賽道,很多人把能參加這些比賽當作一生的榮耀。有情懷加持的時候,人們都很難用金錢衡量價值,畢竟這些比賽確實非常出色,報名費貴些也不算什麼。
放眼全球,馬拉松報名費總體來說都在上漲。2007-2013年,7年間美國報名費最貴的25個馬拉松平均漲幅35%(這7年通脹率是3.5)。2004年跑一場紐約馬拉松只需80刀,現在這個數字翻了整整3番。老美也非常敏感價格變動,前幾年紐約馬拉松組織者更替,新上台的決策者目標打造一場世界超級馬拉松,寄望賽事擁有更大規模和更大影響力,於是將更多費用用於推廣,削減選手服務的同時又漲了報名費,一度引起當地跑者的抵制抗議。而從結果來看,這些抗議最後有些也就不了了之。新的一波馬拉松熱潮下,漲價是必然。
發達國家都有較長的舉辦馬拉松賽的歷史,除了城市馬拉松,也有很多有特色的主題馬拉松系列賽,比如搖滾馬拉松系列賽、迪斯尼馬拉松系列賽,這些在馬拉松之外增加了很多其它娛樂因素,像搖滾馬拉松沿途有形形色色的樂隊吹拉彈唱,一路震耳欲聾,迪斯尼則竭盡全力為選手營造跑在星球大戰、夢幻公園等主題世界裡的感覺。這些主題馬拉松系列賽報名費比一般城市馬拉松要更高一些(聖安東尼奧搖滾馬拉松,報名費95-150刀、迪斯尼復仇者聯盟半馬,報名費195-225刀)。這些有附加內容的馬拉松貴且搶手,迪斯尼系列馬拉鬆開放報名一小時內保證售罄。所以說,只要內容足夠吸引人,報名費真不是那麼重要。
相比國內馬拉松報名費的一口價,國外賽事大多採用分時定價。美國一年有上千場全程馬拉松,除去最熱門的幾十場,多數都不用擔心報不上名,像澳洲首個金標賽事黃金海岸馬拉松這樣的知名比賽,名額也是報名即有,無需爭搶。不少國外馬拉松在結束今年比賽的第二天便開始來年的報名,越早報名越便宜。有些在賽前的EXPO上也能報名,只不過費用比最初early bird要高出很多。
(新加坡日落馬拉松的報名費表單,early bird要比Normal便宜25美元)
舉辦一場規模龐大的馬拉松需要動用很多資源,辦賽開銷很大。選手的報名費只佔總費用的一小部分,另外的大頭主要由贊助商和辦賽方(在國內多數是政府方面)承擔。收了選手的錢,總得告訴人家這些錢用哪兒了,這點國內馬拉松的信息披露堪比官員家的資產,沒多少人清楚錢用在了哪兒。杭州馬拉松的主辦方智美是上市公司,因而年報中披露了一些杭馬賽事的開銷,我們也從中了解到比如央視直播需要大約500萬這樣的內幕信息。而其它國內賽事大多都沒有公示報名費多少用於賽事組織、多少用來賽道服務和安保、贊助商和政府提供了多少資源。
這也不能全怪賽事方,國內馬拉松多數還不能算是市場行為。此前了解到柏林馬拉松的賽道設計,組委會將重點景點納入賽道,比如勃蘭登堡門,需要支付不菲的封路費用。而北馬的天安門、上馬的外灘,以及其它模稜兩可的賽事行為,它們究竟如何計算費用的?
同樣來自衛報,它們分析了2013年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辦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報名費情況。賽事的報名費為99美元,實際整場比賽下來平均到每個選手的開銷是——
- 36美元-賽道設施:廁所、晶元計時、垃圾清潔、收容車等;
- 34美元-宣傳費用:廣告費用、博覽會、一些娛樂互動等;
- 34美元-安保
- 22美元-組織者的薪水、水電費、交通費用等;
- 13美元-獎金、比賽Tee、獎牌等;
- 12美元-比賽中急救站提供的藥物食品、補給站食品、賽後小食等;
- 6美元-網上報名系統的費用
合計158美元,已經超過比99美元很大部分。這些超出的費用基本由贊助商承擔,多出來就是賽事盈餘了。一場比賽前後下來,差不多能感受到報名費用被使用的如何。
(美國五大馬拉松之一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完賽獎牌,賽事也被稱為美國的「國民馬拉松」)
這種從報名費反推的方式其實非常低估賽事價值。紐約舉辦紐約馬拉松,里里外外算下來的市場價值可以和超級碗相媲美。馬拉松也確實是個大生意,無論國內還是海外,選手們的報名費cover掉的都只是一部分成本而已。
但我們也看到國外馬拉松在事務上的透明性,國內初級階段的馬拉松對比之下,不完全「市場」也不那麼「純粹」。很多地方辦賽仍有招商引資的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在推廣旅遊資源,寄望比賽前後湧入的人流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如果得到央視的轉播,就是做了次性價比極高的廣告。萬人浩浩蕩蕩奔跑的活動也是政府不可多得的一次功績體現,只要人多熱鬧,來多少都歡迎,報名費這點收入,無足輕重。
當下越來越多的賽事開始慢慢正規起來,上漲的報名費的確更符合市場行為。事實上這些年國內物價飛漲,馬拉松報名費並沒有真貴到無法負擔的程度。承擔不起的是上漲的背後,踩著緩慢小碎步前進的賽事體驗。
曾經發起微博投票【你覺得國內馬拉松報名費是否偏高】微博 投票 —,在390個結果中,56.9%的投票指向「偏高,賽事服務不值報名費」這個選項,20%的認為報名費並不貴,也有9.5%的表示,如果一心想比賽,報名費真不是什麼決定因素。
可見跑友們不滿的絕非是參賽費用。沒人願意花更多金錢和時間精力報上名,卻得到與過去相差無幾的服務。另外組委會如果能公布一些賽事服務上的開銷數據,相信也會贏回更多對「漲價」的理解。
原文首發:觀點 | 馬拉松報名費那些事 2015-03-19 20:13:00
作者:奶黃包包包包(cc大熊)
推薦閱讀:
※kali linux 2.0 web 滲透測試 電子書
※寒冬之下,互聯網金融的數據化建設心得
※為什麼經濟學家對大數據「敬而遠之」
※都是名媛,住在回龍觀和天通苑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