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亞國家對中華文明的愛與恨

釋義:

"華夏文明"中的"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尚書正義》曰:「冕服采章」對被髮左衽,則為有光華也。《釋詁》云:「夏,大也。」故大國曰「夏華」。「夏」謂中國也。[3] 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注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梅頤《偽孔傳》:「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華夏」一詞的本義即是: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可見,華夏族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禮儀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華夏」本義即有文明的含義。華夏二字在現實中的實體展示就是服飾、禮儀、經典。華夏文明是炎黃血統、詩書禮儀文化和中華疆界統合在一起的實體。

影響:

至少三千年以前,華夏文明就已經開始對周邊地區產生主導性的影響。中原王朝被周邊政權視為衣冠上國文化正統,中原文明持續帶動周邊廣大地區逐漸走上高等文明之路。這個過程有時是和平而友好的,有時則採取了流血戰爭和異族征服的形式。但是即使是北朝、元朝乃至清朝,華夏漢族政權覆滅,中國被異族征服,卻仍然只是上述過程的另一種形式而已,因為這些異族不得不接受了華夏文化,才得以被漢族承認其統治的合法性。這種「種族上的征服者在文化上接受征服」的局面,在世界歷史上也不難找到,比如馬其頓征服者在埃及建立的托勒密王朝,就是相同的事例。

華夏文明的影響遠遠不止於今天歸入中國版圖的地區。在今日中國的周邊,還有一個更大的「漢字文化圈」,包括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等——這些國家曾經以漢字作為自己的正式文字,他們的古代歷史都是以漢字記載的。這些國家都曾經全盤或基本上模仿中國的政治制度,甚至長期接受中國為宗主國。中國的文化和技術曾經長期被「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學習和模仿,甚至直接搬用。例如唐代的曆法《宣明歷》——它在中國曆法史上尚不能躋身最優秀之列——曾在日本被使用了700年。

範圍:

朝鮮:說起受中華文明的影響,第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朝鮮了。

從箕子朝鮮,到衛滿朝鮮,再到漢四郡,無一不是直接的漢人後裔統治或置於漢帝國的統治下。之後的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以至於王氏朝鮮和李氏朝鮮,無一不以中國藩屬國自居。受中華文化影響方面,從朝鮮自稱「小中華」可見一斑,清滅明後,朝鮮更是以中華正統自居。

日本:好學的學生和野蠻的鄰居

徐福東渡成為日本始祖的說法,咱們暫且不去考究其真偽。從「漢倭奴國王印」可見從三國曹魏時期,日本就開始朝貢中國。大唐時期更是有專用名詞「遣唐使」的出現。宋朝滅亡後,據說日本舉國痛哭,盡顯其哀悼中華文明之心。

越南:脫離出去的土地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菲律賓:要從蘇祿王國說起

最初的菲律賓是沒有國家政權的存在的,直到1390年,蘇門答臘島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蘇祿蘇丹國。永樂年間,蘇祿王國三位國王帶家眷訪明,歸國途中東王病逝,遺命留葬中國。其家屬眾多人員留駐明朝。清朝時,蘇祿國請求劃歸中華,可惜為乾隆所拒絕。

琉球王國:忠誠的藩屬

中國與琉球王國的宗藩關係有五百多年之久。自明初以來,琉球不斷向中國進貢,琉球歷代國王都接受中國冊封。19世紀60年代,琉球始終承認為中國的藩屬。1875年5月,日本強令琉球國王停止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朝貢,並派軍隊駐紮琉球;為強行抹去中流之間「宗藩關係」的痕迹,6月又強令琉球改用日本年號。此後很多年,琉球被迫成為日本屬國的同時,不忘朝貢清朝。

其他諸如東北、北方、西北等地廣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地方就不一一枚舉了。

現狀:

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的向心力減弱,朝貢體系下的各屬國對漢字的文化地位開始懷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擺脫落後文化的象徵,開始採取漢字廢止政策。

17世紀由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德羅茲(Alexandre de Rhodes)為越南語設計的國語字被後來的法國殖民當局在學校中廣泛推廣,雖然當時並未完全普及,但在20世紀中後期,其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儒字(漢字)和喃字,成為越南國家的官方文字。因此,20世紀後半葉以後,理解漢字的人除了老年人和一部分的專家以外,變得很少。大韓民國有900字左右的漢字義務教育,不過,朝鮮王朝的第4代國王世宗所創造的朝鮮文字──韓文被普遍使用,報紙上的漢字使用頻率也不高,一般只會用於迴避歧義的詞語時使用。

除了台灣、香港、澳門一直沿用正體中文漢字外,部分使用漢字國家的政府確定了漢字的簡化方案,如中國大陸,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採用簡化字,日本採用新字體,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自己的簡化方案。越南及韓國,漢字的使用頻度已比以前少很多。

未來:

今天,中國正在重新崛起,說明這個持續了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依然具有強盛的生命力。

隨著韓國、台灣、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歐洲共同體成立的啟示,東亞共同體建立的呼聲也逐漸提高,作為東亞國際文字的漢字的重要性將被重新評估。

那些過去屬於漢字文化圈而在近代丟掉了漢字的國家,也逐步意識到漢字的重要性,他們發現漢字能使不同語言的民族以文字互相溝通,與表音文字相容並存,不但能保存獨特民族語言,又能使不同民族藉漢字表意而能互相交流溝通,使漢字復活的呼聲也開始被倡導。

不久的將來,漢文化圈有望再度恢復活力。


推薦閱讀:

屠龍少女最終卻變成了龍
日用之器—蚊香
聽過最振奮人心的一句話是什麼?
【節氣手帖】夏至: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
有種榮譽叫「千年老二」| 俄羅斯 · 地標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