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出的選擇越多,友誼的小船翻得越快?

鄭昀 創建於2016/4/29 最後更新於2016/5/5

關鍵詞:選擇,心血辯護,認知失調,職場,人生,宜家效應,

提綱:

  1. 人生做出的選擇越多,友誼的小船翻得越快

  2. 新員工的試煉

  3. 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前言

年紀越來越大,為什麼朋友越來越少?友誼的小船為什麼這麼容易翻?

人生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

百度員工為什麼認為百度不應該背武警二院的鍋?

為什麼說對新人要更加嚴格?

技法為什麼比心法更重要?

這一切的背後,是人性的扭曲,還是必然的宿命?

今晚讓我們一起走進認知失調的世界……

人生做出的選擇越多

友誼的小船翻得越快?

一路走來,人生需要做出太多的選擇題。n

選擇門類多種多樣,如:n

要不要擇校,n

買不買學區房,n

報不報興趣班,n

學不學奧數,n

要不要馬拉松,n

戒不戒煙,n

上國際學校還是上公立,n

移不移民,n

定居還是逃離北上廣,n

要不要二胎,n

自己帶還是老人帶孩子,n

創業還是上班。n

一旦做出了選擇,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捍衛自己的選擇,造成越來越多的衝突和分歧。n

可以說,這一項項一樁樁的選擇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由此友誼可能被分歧沖淡,而你會找到現階段與你三觀接近的新朋友。

當搬入新家的時候,你有兩張差不多的桌子,一張是買來的現成貨品,一張是你親手拼裝的,你現在只能保留其中一張。

你會選擇誰呢?

我們在組裝桌子的時候可是花了一些心血的,所以我們可能不會扔掉自己組裝的桌子。熟悉心理學的朋友都知道,這屬於社會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理論範疇。

對密集術語有不適感的同學可以跳過下面這段:

認知失調是一種緊張衝突的狀態,只要某個人同時擁有心理上兩種不一致的認知(想法、態度、信念、意見),就會出現這種狀態,例如,「吸煙是愚蠢的,因為它將殺死我」與「我習慣每天吸兩包煙」。失調會導致心理上的不舒適感,從輕微的疼痛到極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種減少失調的辦法,人們的不舒適感才會得以緩解。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既可獨立又可疊加的三部分組成的:

  1. 理由不充足(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

  2. 心血辯護(effort justification)

  3. 決策後失調(post-decisional dissonance)

每一個組裝過平裝傢具的人都會有上面這種心路歷程,所以心血辯護又被稱為宜家效應

如果我們每個月都做出一個影響深遠,需要付諸行動的決策,

那麼我們在成年之後的三十年間可能會做出 360 項重大決策,我們在這棵漸漸長成的決策樹上漸行漸遠,「一意孤行」。

人生選擇多種多樣,但大家終究會在一些岔路口陸續相遇,如擇校,如學區房,如移民,如親子教育,如創業。

不管我們是先做出選擇,再付諸行動,還是被迫付諸行動,因此對選擇有了感情,我們都會有意無意收集各種例證,同時無視另外一批觀點和實例,來佐證自己選擇的明智。

其實這 360 項選擇就構成了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你在決策樹上越走越遠,大家慢慢就會走散,這也就是為什麼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原因。當然,你總會遇到價值觀與你吻合的人,相見恨晚,因為大家在樹上的選擇相似。

新員工的試煉

如果你為了加入一個組織而自願讓花盆砸中腦袋

阿倫森在《絕非偶然》一書中曾提及:

忽然領悟到,這些對加入者進行考驗和磨練的入會儀式也許能夠發揮一種作用:形成一個更有凝聚力的群體。

這就好比新入伍的海軍士兵經過嚴格的基礎訓練後,會培養出對軍隊的強烈忠誠;預備會員經過數周的磨礪後,會培養出對兄弟會的深厚感情。

我興奮地意識到,自己在人類思維的研究中有了全新的發現:人如果經歷千辛萬苦才贏得某物,就會更加珍視它。

沒錯,如果在試用期里,導師以及部門主管對新人要求越嚴格,要求的細項越多,一旦新人經過努力度過了試用期,那麼他後面離開這個團隊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反之,如果新人很容易就混過了試用期,在團隊中也沒有經過嚴苛的設計評審、code review 等挑戰,那麼他做出離開的決定時,心理負擔也會很低。

再舉某本書中的例子,假如你正要去加入某個討論小組,不巧在路上被空中墜落的花盆砸中了腦袋,你可能不會再喜歡那個討論小組;但是,假如你為了成為這個小組的成員而自願讓花盆砸中腦袋,那麼你很可能會更加喜歡那個小組!

(…………賤得不要不要的啊…………)

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

付出越多,越喜歡

我在《窮追不捨、事故入手和倒逼》一文中曾經說過:

先有技法,後(才可能)有心法。

指望先教會大家心法,然後形成技法,多半不靠譜。

為什麼?

因為人們在做試驗研究認知失調理論時發現,人們的態度改變之後,行為會隨之而改變;但如果想讓態度發生巨大的變化,首先要設法激發人們在行為上的改變,態度自然會隨之改變

也就是說,有些時候我們不妨反過來做,先把(組織認為是正確的)行為宣貫下去,簡單粗暴地要求員工身體力行,行為改變之後,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接受技法背後的心法。

某種程度上這還是在驗證:

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對它的態度就會越喜歡

我們不妨做個練習題,下面哪些說法不成立:

  1. 學生越是累得像條狗的大學,學生畢業之後越喜歡和推崇母校,

  2. 經過十輪八輪面試才被錄用,員工越容易以公司為豪,

  3. 花了高價買了學區房,會義不容辭地佈道擇校的重要性,

  4. ……

-EOF-

歡迎訂閱我的微信訂閱號『老兵筆記』:


推薦閱讀:

該教給孩子些什麼?
南行漫記:南京先鋒書店
像范雎這樣忍辱是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嗎?
你以為你真的會讀書?

TAG:人生 | 选择 | 认知失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