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的Monica是勵志女神,不是因為她從胖子變成了瘦子
By 何一
作者授權發布
《老友記》大概是迄今為止影響最大的美國情景喜劇了吧。
儘管已經停播十二年,但是熱度絲毫沒有冷卻。年初時,大半班底跟另一劇集的主演們同了個框,就又再次引發全球影迷舔屏。比如, Phoebe的固定設定是無厘頭,Joey的段子總是圍繞著蠢萌,獵艷和愛吃。
而Monica總是過度沉迷於清潔和秩序,以至於常被懷疑有強迫症。
她有一個專門清潔吸塵器的吸塵器……
聽說她哥的約會對象公寓很臟,她寢食難安,跑到人家家門口問能不能幫忙打掃。 她無比爭強好勝。在上課的時候,會故意向老師提問自己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 而關於Monica,還有一個百刷不厭的段子,就是她少女時期是個一個大胖子。調侃這件事,有一百萬種方式……
當朋友們在老錄影帶里見到高中的胖Monica時,Joey尖叫說:「有個女生吃了Monica!」
Monica辯解「上鏡要長10磅」,又馬上被冷笑話帝Chandler吐槽:「你身上到底有多少個鏡頭?」
有一次,男生女生以租住的公寓做賭注進行搶答賽。Monica被爆出她童年時期打曲棍球時的綽號是「大胖守門員」。她另外還有個綽號是Monicow。
還有一回,Rachel和Monica交換身份,Rachel在介紹自己時說,我在高中時是頭母牛。
胖Monica的生活是灰暗的。Monica的爸爸曾爆料說,Monica小時候很胖,沒有朋友,總是一個人宅在家裡,自己跟自己玩。Monica在高中時和Rachel形影不離,但是Monica卻對Rachel說,我跟你上的不是同一所高中。因為Rachel當時是受歡迎的啦啦隊員,跟學校的男神約會,而Monica則在高中食物鏈的最底端。
對於這些譏諷胖Monica的段子,不管加多少罐頭笑聲,我也笑不出來。我堅決反對這種嘲弄胖子的態度本身。一定會有人說過胖危害健康,但我堅信,如果一個人真的體重過重(或過低)已到危害健康的地步,排斥和羞辱總是起不了長久的積極作用的。接納和關愛從來不會讓一個人境遇更糟糕,但對排斥和羞辱的恐懼,卻往往會讓人鋌而走險。
有人曾問我,少女Monica那麼胖、是不是有暴食症?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單憑胖是無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暴食症的,任何體型的人都可能有暴食症。食量很大也不能證明一個人有暴食症。對食物是否有難以自控的強迫感,對吃是否有強烈的羞恥感,以及暴食是否反覆發生,才是相對更可靠的判斷因素。
不過,Monica或許曾跟很多罹患進食障礙的人一樣,將食物用作一種應對問題的工具。第一季中曾出現過一名精神科醫師,他對所有主角的心理問題毫不留情地進行了公開剖析。他認為Monica是因為比較缺愛,所以把食物作為愛的替代品。
當然,這只是解讀Monica的一種方式。
但Monica的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Judy,一直公開偏愛大兒子Ross、貶低Monica,也是不爭的事實。
Judy永遠永遠都在嫌棄Monica各種不好。
小到她的髮型和皮膚,
大到婚戀和事業。
她總在花式揶揄Monica嫁不出去。在大兒子的婚禮上,她說我們家可能再沒有機會辦婚禮了。當她和Monica聊到Rachel逃婚時,她說「起碼人家還有把男人丟在教堂的機會。」
Judy認為Monica什麼都做不好。她僱傭女兒為自己舉辦的聚會做廚師,卻提前跟老公打賭5美元女兒一定會做不好。
她甚至曾用自己的女兒名字造了一個片語,「搞成Monica那樣(pull a Monica)」,表示「把事情搞砸了」。當Judy再次在成年Monica面前使用這個表達時,Monica氣憤地說:「你答應心理醫生再也不用這個說法了!」從這些片段大概可以猜到,母女關係曾經僵到什麼程度。
爸爸對Monica,明面上是安慰鼓勵,實際也是打壓。對女兒沒有信心。
在Monica搬出家後,爸爸媽媽就把她的卧室改造成了健身房,卻把大兒子的房間保持原封不動,因為不想打擾大兒子曾經拿到的那些獎章。或許也是因為從小到大,沒有像哥哥一樣得到過父母的肯定,Monica才會那麼爭強好勝,甚至有點咄咄逼人。
很多父母誤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沒有委屈孩子,就是愛孩子。但是,如果在情感上漠視、甚至拋棄孩子,即便給孩子錦衣玉食,送孩子上最貴的學校,孩子也會受到傷害。
Monica曾經對哥哥Ross說,「我知道你不能選擇你的父母,但是如果可以,我想要你的父母。」
在大學期間,Monica瘦了下來,後來成為了一名廚師。
儘管Monica好鬥、神經質、小專橫,但我一直很喜歡Monica。我覺得她非常勵志。她的勵志之處,絕不是因為她從一個大胖子變成了一個瘦子。我並不喜歡編劇在描述胖人的時候,總是套用一種消極的刻板印象:孤獨、總被嘲弄、可憐巴巴。憑什麼不能有自信、受歡迎、生活精彩的胖子呢?
我覺得Monica勵志,是因為儘管年少時被父母輕視、被同學排擠,儘管包括父母在內的無數人都在反覆告訴她,「你是一個Loser」,她卻沒有內化這些否定,沒有讓糟糕的早年經歷定義自己的一生,而是努力成長為了一個自愛愛人的女性。
我們看到,青年Monica關心他人冷暖。在老同學Rachel無家可歸時,她收留了Rachel、幫助她獨立,儘管她們當時已經失去聯繫了好幾年,Rachel甚至都沒有邀請她參加自己的婚禮。
她總是在照顧朋友需求,在圈子中是有點類似保姆的角色。朋友們經常在她家隨意拿吃拿喝和閒蕩。每年的感恩節大餐,都是她招待老朋友。Monica一直堅持自己的職業夢想。從小時候收到玩具烤箱起,她就嚮往著要當主廚。20多歲時,她的事業並不順利,曾被辭退、長時間失業,曾迫於生計穿著滑稽戲服去餐廳工作,曾在職場被排擠和欺負,但她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烹飪的熱愛。
在愛情中,她也始終是勇敢的。如果不愛,即便是聰明風趣的超級富豪,她也不為所動。如果愛了,即便是有巨大的年齡差距、不被世俗認可,她也敢於走下去。
她曾與Richard深深相愛,但當喜歡小孩的Monica發現Richard並不想再次當爸爸時,Monica沒有自我妥協,也沒有用愛情脅迫對方妥協,而是能尊重彼此的底線,選擇走開。在媽媽的字典里,「搞成Monica那樣」,是把一件事情搞砸。但是Monica最終選擇去重新定義這個片語,讓「搞成Monica那樣」變成一個積極的意思。
「如果一個孩子得了全A,他的父母可以說,哇,他就像Monica那樣。如果一個消防員從大火中救出一個寶寶,我們可以說,yeah,他就像Monica那樣。」
Phoebe曾經如是鼓勵Monica,Monica也真的做到了。
我還想強調的是,我無意譴責不完美的父母。父母跟孩子一樣,都有來自過去的傷痕,都註定有自己的局限。
Judy不懂得如何表達對女兒的愛,但Judy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不曾得到過來自媽媽的溫暖。Judy說從小到大,媽媽對她說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會表示不滿意。在操辦媽媽的葬禮時,Judy都在感慨媽媽不會喜歡這場葬禮。Judy自己成為媽媽後,又繼續將這樣的養育模式複製到了Monica的身上。
接納父母的不完美,不是說要認同父母的缺陷,而是不再用父母的過失懲罰自己。
而在養育Monica的事情上,Judy也絕非一無是處。
在我個人看來,Jack和Judy最值得被肯定的一點就是,他們彼此恩愛。家庭治療師伯特-海靈格曾提出,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基礎,其重要性優於親子關係。我深以為然。當父母能妥善處理彼此關係時,子女就不會淪為夫妻間博弈的籌碼。相愛的父母會讓子女相信幸福的結合是有可能的,並且提供了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的範本。
父母婚姻不幸福的Chandler就一直對婚姻很恐懼,父母缺位的Phoebe到30歲時也不曾有過一段嚴肅的感情。相比之下,父母恩愛的Monica和Ross,卻對婚姻總是充滿憧憬,不害怕做出承諾。Ross離婚了三次,也依然對婚姻本身充滿了希望。而Monica是有點「恨嫁」的。Chandler曾跟她說,如果我們40歲時都還沒結婚,我們就湊一對。她很不爽地反問,為什麼我40歲還沒結婚。她還曾經偷穿嫂嫂的婚紗,和閨蜜們一起YY成為新娘。
但是Monica的「恨嫁」,不像是迫於社會壓力而希望早點結束單身,而更多是出自對家庭溫情的嚮往。否則,她完全可以選擇不要孩子嫁給Richard,或是在Chandler第一次求婚時就急著答應。這種憧憬和把握幸福婚戀的能力,也是那對不完美的父母留給Monica的財富。
相比Monica,其他兩名主角Chandler和Phoebe的原生家庭體驗甚至更糟。
Chandler的爸媽在他9歲時就離婚了。小說家媽媽可以在電視上表達對他的想念、現實中卻從不給他打個電話,爸爸做了變性手術後和新男友去了另一個城市生活,也長期不在他身邊。
而Phoebe更為坎坷,生父生母在她出生後就拋棄了她和她雙胞胎姐妹,養母在Phoebe13歲時自殺,養父之後又入獄,Phoebe是在街頭混大的。Phoebe經常彈唱的《smelly cat》,講的是一隻被拋棄、沒人疼的臭貓咪。或許也正是因為Phoebe自身的經歷,使得她能夠與流浪貓的處境共情。
但和Monica一樣,Chandler和Phoebe也都走出了創傷性的過往。儘管他們都有很多缺點,但他們善良、正直、友愛、獨立,並且不斷地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而這正是我深愛《老友記》的地方。它一再教給我,在成長過程中,一個人對事件的解讀方式,比事件本身更重要。
那些屎一般的經歷,可以臭敗我們的生活,也可以變成滋養生命的肥料。
一滴,助進食障礙者自助微信號:EDSelfhelp微信二維碼:
推薦閱讀:
※簡單易上手的日常眼妝(Ⅳ)——秋冬慵懶系嫵媚復古眼妝
※不忍看你受「痛經」的折磨——六層樓的知乎Live
※勇敢面對「性騷擾」並理智正面還擊,記住,壞蛋必須挨打!
※除了「我錯了」和「我愛你」還有什麼能在女人生氣的時候哄她開心?
※你的人生,真的需要那麼努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