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整理:最被推薦的兩個學習策略

************

「學習方法很多,但我只選擇那些最好的。」這是我在學習探索一直堅持的信條。那麼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呢?除了個性化的差異之外,的確有一些方法是大多數人都有效的,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總結一下兩個我平時經常用到的一些方法,並解釋一下它們的注意事項,以及使用的情境。

以下的主要內容來自這篇paper:學習方法,英語好的同學可以看一下,裡面還介紹了其他一些方法,如果有時間我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

自我測驗

  • 推薦指數:
  • 具體說明:

(1)題目來源:個人自創比現成的更有效果——當你自己在創造題目的時候你將會動用更多的記憶和理解。另外,自創題目還可以和做筆記的過程結合起來,在做筆記的同時就把題目寫下來。學會自己給自己製造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平時的時候經常帶一個筆記本或使用筆記app及時記錄遇到的問題,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2)題目類型:主動解釋型比被動選擇型要更有效果——當你需要主動構建一個答案,而不是被動地選擇答案中的一個,你需要調動更多的記憶和理解。當然,你會發現你的答案永遠是不完美的,但通過對比標準的答案,你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3)反饋作用:自我測驗的結果也是寶貴的資源——它給你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反饋,來使你對自己的情況有更好的把握,以及制定下一階段的行動。千萬不要測試結束就把這件事情放到一邊,好好體會下自己還有什麼不足和進步的地方。

(4)分而化之:在一個長的時間段多次測驗比一次性測試全部內容要更有效果——這最符合記憶的規律,我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告訴大家,這真的非常有用。

(5)費曼技巧:一個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拿一張白紙,想像自己正在教授一個毫無基礎的大媽,把你所有腦海中想到的相關的內容及時地寫下來,看看你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是否還存在盲點。

  • 評價:雖然每個人都討厭考試,但是研究已經發現,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和傳統的被動考試不同,我提倡每個人積極地、有的放矢地對自己進行測試。雖然更有效的方法,往往意味著痛苦、冥思苦想,但這也是給我們幫助最大的。如果你感到累了,不妨休息一下,但一定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給自己出題目。

分而化之

  • 推薦指數:
  • 具體說明:

(1)時間段的分而化之:一個原因是分而化之比較符合記憶遺忘的曲線,更容易記住相關的內容,另一原因是,一定的時間間隔產生的遺忘能使我們對內容有更加本質、精簡的理解。有時候只是稍微想像一下相關的內容也被證明是有用的,甚至於不用深入到具體的內容,只需要你重構一下相關的知識情境即可。

(2)任務進程的分而化之:把一項任務分為不同的部分,可以給予我們清晰的反饋,使我們不至於喪失信心而半途而廢。

(3)內容的分而化之:把一個需要理解的概念或內容分解為幾個更小的「塊」可以利於我們的理解,當你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更好的方法是把這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去理解,這種細分的策略可以使理解變得非常容易。

  • 評價: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這樣的方法,如打遊戲,但是一旦到了學習上,我們就會忘記這個老方法。分而化之的策略已經被證實是非常有效的策略,但是新手在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會感到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那是因為分而化之的策略不如在短時進行大量訓練那樣,能造成一種知識記憶、理解的爆炸感,往往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另外,許多學生只在考前幾天進行突擊,也造成了這個方法的被冷落。但是長期來說,這個方法一定是更加牢固和持久的。

兩種方法的綜合

  • 平時經常使用一些「輕量級別」的小測試,最好能做到每次開始學習之前都進行簡單的測試,用以回顧上次學過的重點內容。
  • 每隔一段時間,做一次大的測試,既可以問自己一個比較系統綜合的問題,發散地回答,也可以挑幾個重點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回答。

最後,我想說明一下這兩個貌似平淡無奇的方法,如果你認真地去執行,我相信它帶你的收益是無窮的。正如我開頭說得那樣,我只選擇那些最有價值的方法,而不論其是否是常見的,最好的方法不需要什麼花哨的外表。

我的感悟是,早在中學我就已經在被動地這麼做了,但是當我自己一個人開始學習探索之後,回過頭來,我發現中學的那一套還是相當得高效的。

推薦閱讀:

關於中國式「功利」學習的一些邏輯
別人考完試都能記住試卷,我就沒有什麼印象?
誰能推薦本訓練注意力集中的書籍,或者方法呢?面對考試,未來總是幻想太多了。。。
你缺的不是乾貨而是水貨
我發現每個人都在經歷知識焦慮、知識囤積、知識癱瘓的三部曲

TAG:学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