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過載

從小被大人們告知,21世紀是信息時代,人民生活極大富裕。雖然21世紀已經過去1/6,極大富裕並沒有實現,但這信息時代確實是到來了,每天的信息,滾滾而來,撲頭蓋臉,別管你願不願意,拍在你的臉,灌進你的耳,碾過你的心。

作為一個知識工作者,我喜歡佔有信息。這麼多的信息來源,你怎麼知道它們是不是會對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幫助,你又怎麼敢確認今天的閱讀會不會變成明天的生產力?所以不管我知不知道信息有沒有用,我都要多讀多聽,讀過以後才會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確實沒有什麼用。

沒用歸沒用,後遺症是我經常會有嚴重的信息過載綜合症。不完全統計了一下理論上我經常需要刷的信息源:

  • 一早起來刷一下"得到",一邊刷牙一邊放
  • 開車聽podcast
  • 遇到紅燈掃兩眼kindle,讀幾頁是幾頁
  • 到公司做點晨讀,消化一下郵件裡面的to read列表,看點紙書
  • 開始工作,作為一個用office軟體工作的男人,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刷郵件,刷IM,閱讀量不小,但比較瑣碎
  • 期間刷刷rss,批量消化一下業界信息
  • 外出吃飯的時候,刷刷朋友圈,或是閱讀一下微信訂閱號
  • 出差的時候,在飛機上做點長時間的閱讀
  • 晚上回家,橢圓機鍛煉或者洗澡的時候看看視頻
  • 晚上睡覺,枕頭下永遠塞一個kindle,催眠用

這麼多信息來源,一不小心,工作忙了,有兩天跳過了一些閱讀,那些unread項就積攢下來,化成無窮的焦慮,侵蝕著我的平靜和安寧。

但上述還不是所有的困擾,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徹底的碎片化,所有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內容,都被分散在一個個信息孤島。信息孤島化,意味著需要花更多時間整理,檢索,和消化信息。

  • 視頻節目在各個渠道,都有獨佔,我喜歡看羅輯思維,我又要看曉松奇談,於是我手機上就要裝不同的app。各種電影渠道也是多元化,每個app都試圖佔據重要的位置,搖曳著,彷彿在說,主人點我點我。
  • 電子書,手機上裝了n個,多看閱讀和kindle是買書的主力,但也經常會去小眾app上購買某些獨家的書,百度閱讀,噹噹閱讀,京東閱讀,豆瓣閱讀,QQ閱讀,微信讀書,做人還能更糾結點嗎?每個平台上我都有買書,常常在一個平台買過,忘記了,又到另一個平台買了一本。
  • read it later類軟體也增加了困擾,看見好文,有各種手段來保存,以備後續可以認真來細細閱讀,方能不負作者匠心。我常用的有這些服務,pocker,印象筆記,feedly加星,微信收藏。信息被加進去了以後,就變成了read it never。這是一個黑洞,正是好文才需要被收藏,但反而被read it never所詛咒。
  • 有人分享各種好書,存下來,有空看。什麼時候會有空呢?一個個文檔在電腦桌面放肆的佔據著圖標位置,彷彿嘲笑我們的拖延。
  • 訂閱的報刊雜誌,近些年來已經極大減少。被轉成了一個個電子版雜誌,或躺在我的ipad,或藏在某個深深的目錄。
  • 實體書也攢滿了書架,多數是沒有閱讀過的,我的書櫃,只是一個實體版的read them later。書本們或躺在餐桌,或立在書架,或墊在顯示器下,嘆息著歲月的流逝,期待著主人的臨幸,時不時張開嘴,吞下漫天的pm25,化作蒙蒙的積灰。

你看,如此多的來源,客觀上也造成了我的選擇障礙。好不容易有時間,我到底要消化哪些信息呢?是先清理rss,還是看公眾號?經常在閑暇時,有惶恐和不安,我是不是又錯過了什麼重要的信息?出差前打包,糾結,我到底是帶哪個設備/哪本書上飛機呢?

信息過載是一個現代病,但不是每個人都受其困擾。這問題特別容易在那些有更好的個人效率管理體系的人身上出現。遺忘是最好的篩選工具,對那些沒條理的人,好多信息不看就不看了吧,也見過有人有上千封未讀郵件,然後一下子全部標成已讀塞進某個目錄,表示郵件太多處理不了,所以就鴕鳥一下;沒有讀的文檔和各種收藏,一鍵清理,全部幹掉,沒有任何猶豫,或者麻木不仁,面對上千未讀項也能泰然自若,談笑風生。

可我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有良好自我管理的職業人,焦慮似乎不可避免。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做了很多思考和實踐,不一定能解決,也許可以緩解:

  • 先要承認,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吸收所有的信息,降低自己的內疚,我已經吸收了太多有關沒關的信息,我前兩年每年都閱讀完80本以上的書籍,報紙雜誌朋友圈的閱讀量也不計其數,少讀一點問題也不大。nn擔心遺漏重要信息?每天整個世界都有很多信息,你註定要錯過絕大多數。
  • 養成更好的習慣,少刷社交軟體,多做主動閱讀。更好利用碎片時間是一個好的習慣,可惜很多人養成這個習慣以後,就開始變得只會碎片閱讀了。體現在,如果有一個整段時間,我們也會切碎了,用來做碎片時間才做的事情,刷群,刷朋友圈,刷coc,刷cr。整段時間如此寶貴,真正得到的時候又不去珍惜,實在可惜。整段時間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嚴肅閱讀,整理筆記,那些是沒有辦法在碎片時間做的事情。
  • 尋求更高效的吸收信息手段。比如羅輯思維節目,可以通過視頻看,也可以通過音頻聽,但音頻是一個更低門檻的渠道,更小流量消耗,更容易在開車的時候聽,在手機上進行的時候音頻還省電,也不像視頻節目那樣不能關屏幕,那我們就應該選擇音頻節目。選擇了音頻後,還有很多手段可以用,通過適當提高一下音頻播放速度,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裡面聽完。同時要積極擴展應用場合,買個藍牙降噪耳機,那樣走路也能聽,吃飯也能聽,更長時間的在線確保更多的信息獲取。我車上空調出風口常年放了一個老掉牙的kindle,因為kindle耗電低,屏幕不刷新不耗電,自動關屏時間長,所以紅燈時看一下,翻個頁,好幾本書都是日常翻掉的。我還買了個防水的sony平板,專用在浴室看ted或是羅輯思維等節目。充分利用好碎片時間,提高吞吐量,能緩解問題,但它又是一個雙刃劍,可能會造成更多的焦慮,要慎重。
  • 關注重要的信息,主動減少自己選擇的需要。我會把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放身邊,會把最近閱讀的電子書app放在最快捷的地方,會在app裡面有益精簡所有的內容,全部刪掉,只留一本最想看的書。小即是多,少了選擇,才多了專註。
  • 最後,很多信息有一定的時效性,實在讀不掉,就斷舍離吧。同時也要積極主動減少自己的信息渠道,我曾經定了很多公眾號,後來實在無法消化完,就一個個打開,選擇標準是每個公眾號最近推送的n篇文章,如果我多數都不想點開,那就果斷取消關注。刪除信息渠道不意味著損失了什麼,只是讓你真正把精力放在值得注意的信息上。

一直羨慕那些處理海量信息並遊刃有餘的人,也在一直往這個方向努力,對信息的饑渴,是每一個現代職業人都有的渴望。希望自己努力後也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推薦閱讀:

再見吧,焦慮君!我們不要再互相傷害了
Scalers:我們是如何把自己搞得很焦慮的?
做個不著急的聰明人
你在 25 歲面臨的焦慮和 30 歲後的焦慮有何不同?

TAG:时间管理工具 | 焦虑 | 信息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