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團結社:它為什麼叫團結社

題圖來自網路,作者不可考,最早見於新快網(人民公社好幸福萬年長)

事情的開始是這樣的:但凡是還在讀書的人類,都免不了在放假前展望放假、和在開學前展望開學,我也不例外。

於是四個月前的我坐在橫越太平洋的飛機上,除了一部接一部地看著電影、用《萬物生長》做背景音催促自己入睡外,便瘋狂地幻想起所謂的寒假計劃來。「團結社」這個名字突兀地浮現在腦海里,我像是受了宿命的感召,幾乎要發下宏願,用即將到來的寒假、寒假之後的學期、以及在那之後數十年的生命把名為《團結社》的故事寫完。

我也確實動筆了——截止至假期結束前十天,總共寫了9782字,若不包含腳註,則是8941字。但這個數目和我飛機上的狂想相比,無論如何也差的太遠了。因此我再次學到了一個教訓:放假、開學、星球大戰和世界末日,都不能將拖延症治癒。

尚未完篇的《團結社》意圖講述的,大概是真實身份為大學生的「團結社」成員們探索這個社會的故事,它也許會有更宏大的內涵,正如我在它的前記里所說:

我希望在這個標題下探討社會的現狀、社會中人的現狀、社會的走向、社會中人的走向,以及巨大的名為「國家」的機器在此中扮演的角色。

只是現在看來,我是沒有什麼心思讓它進展到足以囊括這些內涵的篇幅了。但毋庸置疑,這是個美好的設想,也是我切實擁有的,不僅是在飛機客艙里才會想起的,目標。近期自己寫的所有文章,也多少是朝著這個方向靠攏的。

或是受了《人間喜劇》的啟發,我(在《團結社》作為一篇文章的生命已經終結了之後)曾試圖把它變成一個公眾號、或是專欄的名字,在最初的設想里,公眾號或專欄下的一系列文章都以《團結社》的9782字為背景展開、又互相獨立,就像同一世界中上演的眾多獨幕劇。當然我並沒有巴爾扎克的工作狂精神,微信公眾號申請需要綁定了國內銀行卡的手機,當時的之乎專欄申請還要給某個賬號發送私信(我覺得這做法羞恥的很),於是就不了了之。

直到今天。

它確實變成了一個專欄,但我不再奢望寫出十幾篇甚至幾十篇關於團結社的故事,之後發在這裡的,大多是互不相關的短篇小說。我在專欄的介紹里寫道:

收容一些不會寫完的腦洞,以及讓它們在已被寫完的腦洞前自慚形穢。

也就是說這些短篇甚至不一定會完結,名為「團結社」的專欄,算是我對這些中道崩殂的腦洞的一次補償吧——或者說是給它們第二次機會,如果有人願意知道第一章後發生的故事,那我也是會把它們寫完的。

那麼,是時候回答標題里的問題了:它為什麼叫團結社?

起初我打算用《團結社》現存的9782字來作答,但後來發現,其中敏感詞太多,我可不想創下發了第一篇文章就被封禁的知乎記錄,所以只好從中節選幾段,勉強作答。同樣是在前記里,我寫道:

自此以後,「團結社」就不加引號了,我希望它成為你們心中真實存在的東西。

之後我又借文章的主角之一、在社裡化名「荷魯斯」的莫學長之口說道:

在我閃身進門——他替我推開了一條窄縫,我的衣角刮在磚牆上,蹭了一層粉塵——的片刻間,荷魯斯附在我耳邊低語了一句:「當你開始尋找團結社的時候,你已經找到團結社了。」

t沒說出口的另一句是,如果你不想尋找團結社,你永遠都不會找到團結社[9]。

[9] 也即,「開始尋找團結社」和「找到團結社」互為充分必要條件。

一個更直接的定義是(來自「荷魯斯」和另一名社員,「妖孽」):

團結社是思考者的集會。

每個人都曾是團結社的成員,我們所處的環境是與思考敵對的,因此有的人離開了團結社,但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可能,正在思考著,懂了么?

那麼這就是團結社了,它代表著我,以及讀到這裡的你們,進行著的思考,以及把這些思考寫成文字的信心。說來有些難以置信,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腦海以外的地方記錄思考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讀到他人的文字時思考的。

我想成為前者的例外,也希望你們能成為後者的例外——那麼,歡迎加入團結社,你已經發現它、並了解它了。

By Bxy

2016.4.25,太平洋夏令時11:24

推薦閱讀:

記憶裂痕--家庭博物館
欲為。
[雅思寫作考題詳解]some people think that creative arts should be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寫作的意義

TAG: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