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池管理架構2-晶元分析

在這裡首先需要向Davide Andrea / LiIonBMS.com表達敬意,他把大部分能收集的數據都收集到了。從他的角度來看,給出了參考建議,也給出了ASIC的參數(liionbms.com/xls/BMS_IC)。

這裡給出的評價欄目:

1)基本信息 Description,Single string voltage,BMS technology,BMS topology,Diagnostics (ISO26262),Development effort required和Full BMS functionality

2)單體Series cells / # of ICs、Series cells / bank (No isolators)和Temperature sensors

3)均衡 Internal resistor、Internal FET、External FET, res.和Non-dissipative (active)

4)電流 Shutdown、Standby和 Operating

5)採集情況 Voltage accuracy @ 3.6 V, 25 C [mV]、Cell voltage, min、Cell voltage, max、Readings time / cell、Current sense

6)通信Wires between cascaded Ics 、Wires to master controller、To master controller、To host

7)成本 ICs only / per cell [$]、Parts / per cell [$]、Availability

理論上這個程序反了,你是需要現有架構的設計,來選擇合適的晶元。如下圖所示,如果按照電池系統設計需求&模塊設計需求,什麼才是真正的約束呢:

0)成本

每個通道的成本,人所共知。

1)尺寸

模塊化對尺寸要求很高,集中式對電池管理的大小也有要求,整個如果將採集的前端電路的尺寸是有約束的。所以模塊化帶來的通道的需求就比較有趣了,6通道的與12通道的如果為主流的話,那麼後者設計通用型更強一些。所以這裡歸納出來的一個重要指標是:

a)N個通道的晶元佔用面積

b)N個通道所涉及的其他外圍電路面積

c)晶元連接複雜度

2)安全

這裡分功能安全和電氣安全。功能安全在上述就是系統上採樣備份,晶元診斷+電源設計的部分。這裡拿兩個來對比一下,AD7280A和TI的bq76PL536A。

框圖能給出來的信息量是較少的,不過後者經過努力設計,可以使用雙電源線輸入。

電氣安全的部分,是承受單體的電壓部分,主要是單體採集在內部交匯部分+MUX+ADC。

容錯性,萬一在生產過程中出錯的電氣耐受力。

如下圖所示,硬體工程師最後真的都是去了晶元廠了,以後只有硬體應用工程師了。

3)性能

單體電壓採集精度,隱含的是承受共模電壓和消減的能力;還有整個ADC部分的設計能力。

單體採集速度和整個採集的延遲,在12節上面更為明顯些,也是考驗ADC設計的能力。

通信速率,傳出去的速度和抗干擾性能。

4)功耗

這裡不僅僅是電流,還有電流的偏差帶來的不一致性。從每個Cell到Module的情況來看,這些晶元Datasheet(以TI的為例)上面的數據完全不夠用。

5)均衡

這裡國內的特殊問題,電池一致性差了,後面全部靠BMS扛著。單獨拿出來講吧。

講完這些,大家可以通過你的設計,使用Pugh Matrix,使用概念設計的方法來對比出對於你最為合適的設計方案了。

---------------------------------------------------------------------------------

更多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

或搜索:QCDZSJ

推薦閱讀:

簡談電池系統測試和壽命偏差
「新跑分時代」的新能源車,賺的究竟是誰的錢?
鋰空氣電池也許真有戲,因為「足夠好」
鋰硫電池?

TAG:新能源汽车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