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古以御今 上山知有止
路上聊起知乎上所寫入山之事。他建議多寫一點,因為有朋友真的去爬山了,^_^。那就寫點相關。
南山隱居,常聞有言,「不破本參不住山。。。」 實際上,這和道門一點關係都沒有,是禪宗的科兒。我們入山自有規矩,居山另有要求,明明是修道的,別整天老拿和尚的口頭禪說事。我們沒有本參的概念,不得要領,硬要強安,南轅北轍,根本不知進山為何,盲目追求隱士生活,其實對自己沒啥幫助,有不懂規矩,弄個老寒腿是太常見的事。這樣是執著於入山之名,而非專註於修行之實。
所以首先還是要先問自己,為啥入山?每人答案都不同,目的不同,也就是造成了在山中的舉止不同。同樣一撥人,不同的目的,結果自然大相徑庭。
道門自古常伴青山綠水。對於進山自有一套準則。具體條文對大家沒啥用處。我就講些從根本原則里演繹出適合現代人的建議吧。摻些小故事。也算是我這些年的小小體會。建議不是教條啦。^_^
原則:
1.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2.利而不害,純純自歸。
3.執古御今,被褐懷玉。
解釋:
1.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這條是修道的大原則,也是道人專註的目標,落實不到身上,就拿腦子想,光在嘴上說沒用。不管做什麼,此點都要銘記在心,那麼進山也一樣要符合這一點。然後以己及人,方有正己化人之說。守根忠恕之道也。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修行要先善待自己,不是溺愛自己,由著小性子瞎折騰。而是行有所止,方敢為善,方為時中。這才是修之於身。這個知有止絕大多數是由老師教導的。是故學而知之。愛惜善待自己就不要逞強練功,爬山進山也要有自知之明,這是本原則在不同事務上的具體演繹。這條還可以衍生至衣食住行修學等等各個方面。也可以作為德行要求的詮釋。德盡則亡。身德並存。修德既是修身。無德,身有何用?無用自然天道不予。所以《太上感應篇》,先以不失德而不減算為基礎。修德日深,則更類似自然之法則。這裡的善,德都是原始的自然本意,和一般的人間教條有些區別。參見:做好人?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由簡入難,對於沒有任何野外經驗的同學,不熟悉山上情況的同學。不要獨自進山。尤其不要獨自去爬野山。無人便是好風光,若是你都沒了,風光再好,也么用哈。^_^。山中局部氣候不穩定,強對流天氣情況下千萬不要進山。
所以,建議大家要和有經驗的人熟悉線路,學習爬山的小常識。戶外網站很多,綠野等等都可以參加上面的活動。我早些年就是先參加綠野的活動,跟著領隊走幾次,先認爬野山的道路,再找方便我去,合適我去的道路。日後自己去。這樣既避免獨自進山迷路,又訓練腿腳入山知識啦。進一步還可以學習現代野外生存知識,再結合山居相傳的知識,進山修行就會更有把握。
--我們和戶外登山運動有區別,他們往往為了更快更強更高,挑戰極限,負重較多,連續折騰,不是我們修道所需,尤其是還沒入門的,平時缺乏鍛煉的,若是留下暗傷,日後一併爆發,挺麻煩的。也不要貪涼,一到山頂,仗著自己有武藝,或者身體素質好,就四暢大開,這絕對是做。我們需要避風,而且到了一定階段是不得不避。不然夠受的。其實練武到了一定階段,只要一去人多的地方就排廢氣和這個道理一樣的。有些戶外愛好者最喜歡爬完山就大喝一頓酒,這樣性散氣亂,對我們來說更是適合其反。他們只求快意,目的不同的同學不可因為抹不開面子就跟著一起亂來的。
也不能掉進追求裝備的大坑,戶外運動中有一大撥人,是所謂的裝備黨。追求的就是裝備的高新精緻。這也不是我們的追求啦。我們進山上山,參加戶外,都是有和他們不同的目的。但你得清楚這個目的是啥。
2.利而不害,純純自歸。
仁者愛山,利而不害。自然不會「開山做怪」。那麼請愛護山上草木水土。高明者以不留痕迹為上,千里走單騎,不帶走一片雲。^_^我們都沒這水平,具體就先說幾條適合大家情況的吧:
--不要在風乾物燥時點火,春天尤其不可以,即便在先秦的《禮記.月令》里也有明確的要求,春時不許燒林木。若是為了自己抽根煙的小小慾望,一時大意造成山火,毀了無數草木生靈,當真不妥。
--不要把不能降解的人工品留在山上,即便有垃圾桶,但是因為沒人收拾,一樣沒用。我們這次去就看到垃圾桶邊上全是礦泉水瓶子。自己帶上去的人工物就自己帶下來。包括食物包裝塑料袋等等啦。原來戶外活動有專門的青山活動,非常不錯。
--不要在山裡亂說,亂掛宗教飾品。尤其在野山上。等閑不在山上走夜路,不去特別幽深不見陽光之處。沒有什麼幾率碰到啥東西的。你別自己嘴欠,說些不該說的話,念點不三不四的咒字。亂吹牛,說是非,也是不妥當的。而亂念咒子經文更是不好。
有不懂事好奇的,或者有需要的,聽見你念,就直接找過來。以為你能解決,一直跟你回家,然後就熱鬧了。頂多隨身帶著宗教飾物護身足夠了,而不要到處在山上亂掛宗教性的飾品,塗抹亂畫。
當年三十萬任破切縱橫朝陽的時代,就有各種信徒給各地大山裡密林中巨石上,掛那種風馬旗五色經幡。到處亂留字。這種做法我們是反對的。他們在自己地界已經把山川都染上這種信仰的顏色,就像雪蓮花上潑了層油煙機上那種油一樣的感覺。油膩膩的啦。然後還要走到哪裡帶到哪裡。首先沒啥用,根本起不到他們說的那種效果,吹風等於念經?清風不識字,更不認得番邦文字。所以更無所謂功德,其次污染環境啦。實際是敗德之舉。青山綠水,自有顏色,山河百物,各行其道。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自然之上。強作人偽之意盡表無疑。豈會有功有德?真的很無聊。最起碼不是我們的菜。
若是信道,千萬不要到處留下記號。又是不小狗撒尿佔地盤,溜達一圈就要到處打下自己的標記,無禮惡俗不說,其實也會有所謂的「因果報應」。有些人根本不知那些經幡上寫的啥,其實竟是不皈依就下地獄之類的奴隸主時代遺留的說辭,無禮之極。而且其餘祝詞也不合規矩,壓根不適合禮儀之邦的生靈,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歡迎自以為救人解脫而高高在上的普世思想。而且對於有些來說,音形字義皆有禁忌。他們根本不知。小來小去或者不在乎也就罷了,若是掛在人家久居之地,又是個脾氣不好的,可就熱鬧了。到時候三十萬人撥鞋都來也沒用。
九十年代末,我們在東北大林子邊上處理過一類似的問題。人家氣勢洶洶找上門來,上來就開罵:「XXOO。。。井水不犯河水,你XXX在我家門前咒我們一家下XX。我們不從禿X,就咒我們那啥XXX。特意來看看你有多大本事。XXX!」這就是脾氣不好,要來找個說法的。那些傻乎乎去掛幡的人,還等著奴隸主許諾的功德呢,結果天天噩夢被打,衰病同來,各種破事,再亂找人處理,結果險些釀出人命。苦果自知。悲催啦。
宗教經文並非都是善言善語的,對於不講理的自然有辦法對付,但也沒有必要無緣無故去惹怒別人,但不明就裡者,自古不罕見,總覺得高人一等就要指手畫腳,不聽就要惡言相向。那麼欠招被人收拾,我們也只能勸。沒法子強制。也不會為了這個和人家打架,理不在人身上唄。而且憑啥教你惹事的任破竊不管,得土道士管?當時處理這事的是位正一火居老道長,那些自以為頓超三界無上正等正覺的替補隊員們,高舉四個凡是,平時十分鄙視道士,別說香火了,就連好臉都沒有,外道外道的喊的比誰都歡,最後各種高大上都沒用,還得找土教的。前倨後恭。治好了,再前恭後倨。又去還願給和尚啦,後來據說改去教堂了。都是神佛的功勞啦,^_^。真是哪個嚇唬的凶信哪個。有些東西先天欠費是沒辦法治好的。但凡道士都見過這種嘴臉的,往往是哭笑不得。有事畢恭畢敬,過後又如路人。哈,老道長講這事的時候說到:「人情冷暖只是平常,何必在意?我們就管好自己這點事就成了。「是啊,我們不是要渡他們,只是完成任務,他們不過恰恰是這個任務中出現的人物而已,換誰都一樣。而若其人感念天真道德,願意走出火坑,那是自己渡自己,自己有了這追求,自己發力。那個時候我們才會看到啊,自己都不真的用力,別人能有啥轍嗎?^_^
這類經文咒子不光佛教有,道教也有,殺鬼滅妖的咒語,道教自古有大把大把的。那得是有適合場合用的。得有職籙,有功行,不得已而用之,有些人不懂,不分場合情況直接拿著天蓬殺鬼咒到處亂噴,和任破鞋有異曲同工之病。除了嚇人,沒啥用,更多是自找麻煩之舉。所以平時那啥神咒等等,平時那句殺鬼萬千都改作那啥的。就是怕你平時不小心隨口念出來給自己惹事。而真正科儀中,驅邪誅鬼例如火犀朱帥,那真的是對惡鬼的,自然裡面都是殺鎮而不是度化了。而金光咒里喪膽亡形不是這類的。平時念沒事。除了這類以外,不會亂用的,否則你德行一旦不足,落井下石的可多了去了。很多都是以前不按規矩,學點就嘚索,瞎折騰落下的病啦。最後下場堪憂。所以道士不亂念咒,不先犯人,能勸就勸一句,絕不悖規矩,自然有理有矩,有事師門才能幫你撐腰哦。^_^。王帥和薩祖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敬天自然敬山川草木,不敢為主,即便居山,也言客居,何況只是進山了。若是採藥漁獵都是有規矩的。要求盡量不要斷根絕戶,別貪心把人家挖斷殺光。也不要留下自己的痕迹,盡量保持原貌,所謂純純自歸也。這樣才是道門羽客風采。光嘴上說慈悲而行動全無禮敬,說破大天都沒用的。「小狗撒尿」這種沒教養的事情一定不能幹,別再給祖師爺丟人了。若是山中有害,而需除害,你也得有這個本事才行。連知道緣由的能力都沒有,你就打打殺殺的,這不是炮灰是啥?所以還得是自身過硬才可以,但是現在基本都碰不到了。就別瞎想了。
--若是碰見倒斃動物飛鳥,以自己能力為準,若是可以的話,令其入土為安。這是山居道士的規矩。我今年就埋了只野豬。雖然不大,但也不是我能抬得起來的那種。我是裹著毛巾戴著帽子眼鏡手套乾的,這是我上山必備。哪天正好在路邊看到,就埋了起來。這個時候可以念叨入土為安,塵歸塵,土歸土。至於什麼往生超度之類的咒子。其實沒必要,但你若是覺得自己功夫足夠,不用灑凈開壇啟聖告祖,那也念無所謂。其實作用沒啥兩樣。我用手挖的坑不夠深,所以上面土不夠厚,就找了各種石頭壓好。省的被別的野獸挖出來吃了,就沒有掩埋的意義了。死後不要暴晒。埋的話就不要在被刨出來。這點對人和動物都一樣。
--實用小貼士,吐口水如廁最好沖西南。千萬不能沖著北方。東北最好也別沖。這個一般道教徒都清楚。我就強調一點。若是天黑,或者不辨東西南北的情況下,又不得已要排污穢。請先自定方位,意思就是你立定,然後說:「南面背北,東西立定。」這樣朝著右手前方坤位人門排污穢就沒事了。原先有小道童忘了此事,沖北小便,結果那啥的。^_^在山裡,一般性的行動飲食,一切如常,不需要特意的去念什麼的。全真過齋念得那個咒也不用,那不適合野外的。別畫蛇添足。不用特意彰顯你知道,你不一樣,才是最好的進山策略。
3.執古御今,被褐懷玉。
道教的戒律教條都有其原則。若是只是望文生義,無人講解,誤會頗多,變成教條主義而成執著。比如飲酒這條,若是飲酒治病,或者大禮,只要不是高濃度的酒,其實只要行氣不在特殊階段的道人都可以飲一點。不過則可。最起碼這是早期的規矩。飲食葷素在不同時代的宗派也都有不一樣。這裡不展開了。還說爬山之事。
--善用現代技術。原則要清楚,然後要隨著環境展開。對於已有的現代科技,不用一味的抵觸的。友人在山下乍一見我,就沒認出來,我穿的是防風衣,戴的遮陽帽,拿著登山杖。好吧,我得承認,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天天吃五頓的階段一直持續,變胖了,他沒認出來,^_^。
--不以用壞體。現代的習慣也不是所有的都適合我們。譬如說,露著腳踝骨的打扮。即便是盛夏,我也要穿著襪子長褲上山。這點沒辦法,我可不想回來不舒服。但是一般人卻不會有如此感覺。不是沒感覺就沒事了,不過是老了積攢在一起爆發而已。這就是修行與不修行在身體上的具體差別。我們的需求非常明白。現代之物能用,自然盡其所用,減少麻煩以助修道,但是一旦對修道有阻礙了,就放棄不用。若是久用敗德就更不能用了。也不能貪圖方便而本末倒置。
對於傳播道教亦同此理。為了傳播而傳播沒有意義,虛大假空,以名壞實,那你傳播的不是道教罔論道德,有名無實,必是變質腐敗之物。適得其反。無功有過。所以根基仍在自己的修行上面。具體怎麼做,每人的選擇都不同,全在知道自己要什麼與否。^_^
--道袍不離身,但不用天天穿著上山。穿林過洞的,容易刮著出危險。祖師衣冠代表著他們的道德法理。修之於身,自然道袍常在。
我早年去XX溜達,見到一真有道行的大仙兒。本來是一個朋友做巫師的田野調查,他知我懂些,就邀我同去,我就跟著以同做田野的名義一起去考察。對應原先所學,比較民間仙堂布置習慣等等,也有領悟。見過好幾個出馬神漢,交談之中,並無異議。但最後幾天中,隔壁鎮上一位據說很厲害的,對我們田野有興趣,朋友大喜過望,趕過去拜訪。在和他吃飯的過程當中,才發現他是沖著我來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他直接和我說:「來者是客,不知小道友來此何為?。。。」我朋友都不知道我是道士,弄得我蠻尷尬的。事後解釋了很久^_^。而大仙一開始以為我有啥圖謀呢。結果看到我人,貌似就是來考察,他才直接點破,倒也沒啥惡意,就是互相好奇,交流一番也算各有所得吧。這其實也算我失禮,去了半個月竟然一直不表明身份,暗中在堂念叨一下來意總是應該。叫人家才來「盤道」。但看我就是傻乎乎只是研究東西,並無它意,所以也就挑明了講啦。反倒無事。這麼明禮節有分寸的,在那個時代都少見,現在幾乎沒遇到過了。
道法和出馬修行方式其實不太一樣。他其實也不是上身那種,而是邊上站著,溝通也無障礙。主要是這所謂「弟馬」不貪有德。所以來的仙兒也是同氣相求,真有修行之輩。明白不隨便竄的好處。
大仙兒越來越多,但按規矩修行的大仙兒越來越少,道士和尚堆里反倒大仙兒越來越多,從香頭變道士和尚在大江南北都不罕見了,只圖那身衣冠帶來的便利和虛榮。但是實際上修行的要求和次第截然不同。在這種混雜過程中,出馬這種修行方式也在變質當中。連帶著道門正統修行方式也受干擾,常常混為一談。其實兩邊不靠,也就不提了。這些往往是被人帶偏了的。人貪心的力量比什麼神佛都大得多。有的時候我就在想,是神佛度化人,還是人度化了神佛?世間好話經說盡,且與如來有何干?
跑得太遠,言歸正傳。
我原先上山按照老規矩鶴腿加上綁腿帶的。一來,練功需要把扎住,二來,這樣利索。但是一旦碰見別人,就會被當做異類打量。或者以為我是練武的,這倒無所謂,不過現在人人都有照相機微媒體,再給我照下來發出來,真的不好玩了。我生性不喜拋頭露面。這種麻煩還是能省就省吧^_^。所以很久以來,我都是戶外打扮上山哈。你們哪天在山上看見一人溜達的大叔也許就是我哈,^_^。
外行隨方就俗,故泯於眾人;內尊道德教法,須臾不敢離。自然執古御今,應物不迷。此非被褐懷玉乎?這最起碼是祖師的境界,也是我們的方向啦。不要穿著道袍招搖,標新立異,要修之於己身,懷玉抱德,不離其本。方能立足於這濁世不迷。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哈。但外化內不化,仍算不得真人之和光同塵啦。^_^。別亂用名詞,這些都是有特指的哦。
推薦閱讀:
※解構《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
※#三題故事# 走廊、謊言、玩具
※本傑明的紅舞鞋(附新書地址
※道理已經講完,故事層出不窮
※我把知乎的問題和回答都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