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 · 電器之魂

誤讀一切閱讀,都是誤讀

您正在閱讀 OFFLINE Issue 5《如何建造一座城市》的「誤讀」欄目,成為離線會員,您將收到每周一期電子雜誌,完整閱讀會員專享內容。

電器之魂

作者:不知知

書 名:論家用電器

作 者:汪民安

出版社:上河卓遠文化出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02)

定 價:38 元

「我對機器完全是外行,對機器毫無興趣,對它們的工作原理一竅不通,我是一個最初級的機器使用者。」主要從事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的汪民安先生這樣說著,寫了一本關於家用電器的書。

這本文化理論小品集薄薄二百多頁,給洗衣機、電冰箱、收音機、電視機、手機、電腦、電燈六樣家用電器各立了一個小傳。如果要方便分析,這本書的主題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在這個時代,我們是否無法逃離線器對人的物化和異化?不過它的好看既不在於反思也不在於批判,而在於「論」,談論的論。我們可以從中讀出機器的「異化」,家用電器的「主體意識」,或電器彼此的階級劃分等等,但對於一個想找點消遣的讀者來說,它之所以好看,首先在於好讀,新鮮。

給家用電器立傳這件事本身就讓人好奇。看到朝夕相處的物件紛紛一本正經地進化了,甚至要申訴自己的主張,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樂趣。

洗衣機有一個複雜的敘事過程,它有一個開端,一個發展,一個高潮,一個結局。它像是一部敘事小說一樣起起伏伏。它們絲毫不單調,甚至可以擠進聲音藝術的範疇。每一種聲音意味著不同的敘事進展——進水,洗滌,漂洗,脫水,再進水,再洗滌,再脫水,直至最後的烘乾等等,彷彿這方盒子里在上演戲劇。但這方盒子則將這跌宕的過程緊緊地捂住了,這戲劇無法看見,只能傾聽。

但人們並不關心洗衣機的內在運動,也並不關心這一切。人們只是將衣服扔進去了,摁動了指令,然後等待它的結束,最終從方盒子里掏出這些裹成一團面目不清的衣服。儘管洗衣機的聲音在拚命地述說,在大聲地宣講它的勞動,在吵鬧著證明自己的存在,但洗衣服的勞動過程被忽略了,好像衣服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過渡後自己變乾淨了。人們並不關心這樣一個洗滌過程。洗衣機越是自我伸張,越是喧嘩,人們越是討厭它的聲音,希望能夠和工作的洗衣機保持距離。洗衣機的工作和人的工作各行其是,二者離得越遠越好。

看到人格化的洗衣機如此努力發聲尋求關注,竟然產生了一股同情,它解放了雙手,給家庭帶來潔凈,卻要被藏起來,放在角落裡,不工作時還要用布遮蓋起來。相比之下電視的地位就高多了,人們不僅將它擺在顯眼的位置,還要爭奪對頻道的控制權,充分體現了機器對人的規訓。

在一個現代家庭中,真正不可或缺的只有電視機。家庭空間就此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現代家庭將重心部署在電視機上面。電視取代了昔日的神龕,成為家庭新的拜物教。這台電視機重組了家庭的空間結構。沙發,餐桌,衣櫃,以及牆上的飾物,都以電視機為中心而展開有機的關聯。看電視是家庭最日常的但又是最深邃的功能性事件。電視機讓一個方正或者毫無規則的家庭空間獲得一個焦點。一個冷漠的幾何空間有了它的支撐和重心。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牆角,外在潔白的冰箱擁有內在的黑暗真理。

冰箱收藏食物,就像衣櫃收藏衣物一樣。一旦塞進冰箱之中,它就瞬間地消失了。無論冰箱內部如何醜陋,冰箱的外部卻總是整潔如斯。它是一個如此純潔而規矩的長方體,雪白而一塵不染,裡面的黑暗和混亂彷彿不真實一樣。

不單是蔬菜,事實上所有的食物都是以死屍的形式存在於冰箱中的。肉食更是明顯。人們無法吃一個活的食物。但是,一旦死亡,食物就趨向腐敗。但死屍和腐敗之間永遠存在著一個過渡的時間。而冰箱就是讓這個過渡的時間儘可能地延長,甚至讓它永恆化。食物以此獲得了更久的死亡狀態而不是徹底消失——也可以說,它以死亡的方式獲得了存在。

人們從冰箱中拿出來一塊肉,需要把它融化,讓它重新恢復到肉的柔軟狀態,但是,人們很少想到它的前世今生。彷彿這塊肉的基本形態是石頭,彷彿它的最初的發源地是冰箱,彷彿是冰箱創造了這塊肉。人們不會對這塊曾經是屍體的肉產生驚恐。冰箱掩蓋了它曾經的死亡。

作者的語言具有刻意的法國哲學味,每段話都像抓了一把福柯、拉康、德里達朝你迎面砸過來,一本大寫的「煞有介事」,實際上汪民安先生本人從90年代起就從事著譯介歐陸當代思想的工作。這樣的語言寫成哲學書往往枯燥難讀門檻高,用來寫洗衣機、電冰箱這些東西就有趣多了。書的話題十分日常,內容又基於生活經驗,因此任何成熟的成年人都能夠得出書里的感受。只不過當作者用文字將經驗稍微抽象時,我們便擁有了更加直觀的領悟。這是哲學、社會學的一個特徵,從現實狀態抽離,和生活的空間拉開一點距離。

此外全書充滿了近乎炫技的金句,比如「洗衣機是管道的寄生物。」「手機似乎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它長在人們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長在人們的身體上面一樣。」「電視機猶如一個光芒之神,在僵硬的物理空間內,創造了一個活生生的小型喧囂世界。」「收音機的傾聽者,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沉默者。」「現在,電視可以在任何時候沉睡,但電腦只有在人們睡覺的時候才能沉沉睡去。」看累了學術大部頭,可以讀讀這本小書,調劑心情之餘也讓我們意識到,生活中許多的平常其實並沒那麼理所當然。

也有人評論說,在作者激進的論述背後其實藏著保守的態度,是知識分子中常見的對技術和進步的懷疑,抗拒機器對人的吞沒。這是一個角度。但我更願意跟隨它去觀察生活的枝節。閱讀本書不適合沐浴更衣焚香,它適合在挑燈寫稿、背雅思、debug 的夜晚,搶救一下垂危的腦洞,給枯竭的靈感來一針強心劑。

成為離線會員,訂閱每周一期 OFFLINE 電子雜誌。

會員服務:service@the-offline.com


推薦閱讀:

好書一起讀(68):幾本關於營銷的書
讀書:這些科普圖書出版社不錯
[每周讀書 九十八] Atul Gawande——《Being Mortal》
讀書:向兒子和女兒推薦的幾本書

TAG:阅读 | 家用电器 | 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