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O2O的小車說翻就翻

從上門洗車到上門保養,汽車後服務市場全都是坑,埋了消費者、摔了創業者。

早就有人吐槽O2O的小船容易翻,而汽車後市場是個經典案例——去年下半年,上門洗車O2O創業公司就紛紛領了「便當」,而今,養車O2O們拿下了接力棒——上周,博湃養車宣告停止服務,旗下業務由龐大集團旗下的龐大上門保養接盤。

線下亂象已經不勝枚舉

汽車後服務市場的問題,早就普遍。比如保養、維修的貓膩陷阱等。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汽車消費相關的投訴僅次於排名第一的網路購物,佔到整個投訴總量的近20%,其中涉及售後過程中的問題,包括售後服務不規範、價格不透明、配件只換不修及過度保養等問題。去年央視315就曝光過4S店亂收費的內幕,以及汽車保養維修行業里的小病大修,無病大修的貓膩。

拿保養來說,「買得起,養不起」,一直是很多車主頭疼的問題。基本每次保養,工作人員都會開出一堆保養項目和並不實用的建議——空氣格需要更換、蒸發器和噴油嘴建議清洗、防凍液需要補充等等;有時保養清單上面的保養項目並未執行,所使用的機油等也並不相符。

捆綁消費的:

而維修更是陷阱多多。據一些來自對汽車維修方面的投訴分析,會發現一些維修店常用的伎倆主要有以下情形:

故意將毛病說得很嚴重:

放長線釣大魚,只是表面上將故障排除,而將更大的隱患留在後面:

人為製造新毛病:

偷梁換柱,將車主好的配件取出換上一些假冒的配件:

以次充好,新換的配件質量不過關:

進店維修車輛被偷著私用:

事故車賺更多:

總之,汽車後服務貓膩太多,更呈現出一系列暴利現象。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市場轉移到線上這種監管更模糊的平台,汽車後服務似乎還沒有找對方向。

挪窩到線上就更可怕了

去年2015年,汽車後服務O2O市場的火熱,讓很多創業者都來做線上,其中不乏一些並不專業的「新人」。 而這一產業的成熟度偏低,機會尚待挖掘。平台要成長起來,必須要通過搭建標準的服務流程、加強技師技能培訓、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來保障服務質量,而這,勢必會成為難題。

從艾瑞發布的研究報告來看,上門保養服務的用戶滿意程度都不高。尤其是體現在法制監管和服務體驗方面。

在法制監管方面,汽車後服務市場這個大領域要複雜的多,面臨的阻礙也不小。目前整個市場基本處於良莠不齊,亂象叢生,市場結構不優、市場消費不透明等問題。而這個行業的線下市場亂象都還未被法制規劃化,線上就更加缺乏監管。

比如很多更本沒有專業性的創業公司:

電商交易中的商家不負責任:

缺乏監管,消費者利益難保障:

服務不到位:

系統管理更是不敢恭維:

更關鍵的是,汽車後服務市場O2O真是一個燒錢的行業!這個行業是重資產而非輕資產,需要大量投入,且目前暫時也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儘管空間很大,但實際情況卻不樂觀。2015年《中國汽車後市場養護類電商行業白皮書》顯示,從2014年起,資本對於汽車後市場養護行業的熱情急劇升溫。2015年的投融資超過100起。但是今年,陸續有許多風投收緊了投資,許多企業面臨生存困境。

剛剛倒下的博湃洗車就是最鮮明的一個例子,其CEO吉偉曾表示,博湃的終極目標是要把保養做成免費。據了解,博湃養車就是借著前兩輪融資,通過免費燒錢鋪路的方式,用低價甚至是補貼來迅速改變消費者的保養習慣。然而,資本的支持一旦停止,企業就失去了力量,很快倒塌——據新京報報道,博湃養車的成立和壯大源於其先後斬獲的兩輪投資, A、B輪之後,因為C輪融資失敗,才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

一般,用戶對於新的產品是有一定消費心理障礙的,尤其汽車後服務O2O這些比較新的服務形態,企業要想贏得首批用戶,就需要通過大幅度補貼來吸引用戶體驗你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往後的用戶留存,則是建立在用戶對服務的認可和享受到了極致的用戶體驗,變為正常價格付費用戶,而非繼續燒錢補貼。

而大多數O2O創業者的失敗,往往是陷入燒錢難題無法自拔,用戶也未必能沉澱下來,很多用戶在體驗過線上服務之後,還是更願意回歸線下。現在,更有一些企業將主線放到了線下,事實證明線下再多問題,也是具有成熟的產業鏈,短時間內還不會被線上攻陷。

結語

總之,不是每個傳統行業都能順利O2O的。整個汽車後服務市場是個大領域,也相對複雜的多,儘管乘著O2O這股風被認為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泡沫也更多。從資本的觀望和部分企業的關閉來看,未來一段時間還將迎來規模化的淘汰和整合浪潮。

不能因為幾個燒錢的新創業企業的倒閉,就全盤否定O2O。但講真,中小企業要想活下來,或許從差異化、專業化、高品質服務出發,能看見一線生機。

本文由IT爆料匯(ID:baoliaohui)原創,部分資料來自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授權與後台聯繫。


推薦閱讀:

O2O寒冬之下,水落石出的玩家都有誰?
由一個紅包的線下玩法,聊聊平台載體變換帶來的賺錢商業機會
家園網如何用「一體兩翼」讓家庭消費生態真正場景化?
「硬體即服務」的時代來了
如何看待滴滴打車和e陪診一起合作,展開就診環節的o2o 用車業務?

TAG:O2O |